152. 女帝的科研攻略30 植物科學家登基了……(1 / 1)

不得不說, 劉升劉大人真得很能操心啊,鬱錦音剛坐下,劉升就帶頭跪下了, 意思是他們也可能犯了某個錯誤請女帝責罰。

問就是說話的藝術,劉升當然不可能直白問女帝這幫大臣們犯了什麼錯?八卦之心再火熱, 也得看是對誰。

“與你們無關。”鬱錦音一句話把劉升打發了, 然後叫來吏部的官員宣布考試結果。

劉升等臣苦著臉, 百思不得其解,不過大家的注意力很快就被名次吸引了。

“起居郎李光,起居郎李元青並列第一名——”

“馬煥之, 第二名。”

“曹傳甲, 第三名。”

“龔俊桂, 第四名……”

念完後, 考功員外郎將答卷分發給官員們查看。

首先, 鬱錦音拿到了兩位起居郎並列第一名的答卷,李光拿第一名才是正常的。

他原來是皇帝, 八歲登基,八歲前三歲識字作詩,五歲便讀完了所有史書,當年的帝王才子, 勤奮度就算放到曆史上和那些已經建功立業的先帝比, 也是惶不多讓的。

唯一敗就敗在了鬱錦音的手上。

所以說他拿不到第一名才怪了。

李光不光有整治敏感度,甚至連天文術算也涉足很深, 考功員外郎出的題就算再刁鑽, 也難不倒他。

李光這份答卷,不得不說很完美。

但是如果沒有看過李元青這份更加完美的答卷,幾乎所有人包括鬱錦音本人都要認為商部尚書的位置非李光莫屬了。

鬱錦音把李光的答卷交給大臣們傳閱。

大臣們一邊看一邊讚歎, 等看到了李元青的答卷後,眾臣一開始奇怪:“為何有兩張紙?”等看完後,所有人一齊沉默了——

原因無它,李元青所有的答案都寫了兩份。

一份答卷用當朝古人的思維寫。

另一份用紀錄片裡現代人的思維寫。

這種現代化的思維,鬱錦音在小飛上開會時無數次說過,也舉過例子,但是一百多分考卷裡,隻有李元青一個人運用了現代人的思維。

隻有李元青一個人想到,這份試卷可以用兩種思維去作答一份試卷。

隻有他一人意識到,商部,是一個無限接近現代化的部門......這份心思,已經贏了全部競賽者。

更遑論,他古代的答題思維並不在李光之下,筆走蛇龍中,自有少年的城府。

大臣們扼腕歎息。

李光啊,多好的一個機會,但是李光再次敗了。

如果他沒有失敗,假設女帝一直拿不出她所謂的後嗣,等女帝需要人才繼位時,大臣們蠻可以提出用李光或者李光的後嗣繼位,前帝李光才華無雙,天下除了女帝便隻有李光適合了,那時既名正又言順......

大臣們又將視線重新放到李元青的答卷上。

仔細看,他的解答方法其實也多寫了幾種。

字雋秀飄逸、又不乏剛健有力,很顯然,其人筆法不止一種,他答題用的是官方通用的正楷,但是封名落款處,卻有一種揮毫落紙如雲煙的瀟灑。

許多大臣反複望著他的正楷筆跡和落款,再次長歎一聲。

世上就是有那樣一種人,彆人十年磨一劍,他能磨十劍。

前帝李光在宮中長大,各方面都是名師精細教導,和師出無名、半路出家的李元青一比較高下立分。

李光看完李元青的答卷,也無法可說了。

就算他心有不甘找借口說女帝私下裡給李元青透題,可是那字跡出賣不了人——單單憑他的字,李元青出去混跡當個書法大家綽綽有餘了。

他一手美字是何人教授?女帝教授?他跟在女帝身邊才多少年呢?

答案說出來,李光的臉隻會更腫。

鬱錦音宣布:“李元青任商部尚書,李光任商部侍郎,其餘人選由吏部定。”

至此以後,二人不再是起居郎。

鬱錦音身邊的起居郎由原來的姚起居郎和劉起居郎擔任,這兩人年紀也才二十歲左右,樣貌周正,鬱錦音吩咐的事情也都細心體貼地記好,於是換起居郎這件事鬱錦音很快就適應了。

第二天正式上朝,李元青身穿紫色官服,帶著金魚袋來了。

他來的早,立在三三兩兩的大臣中,俊俏的臉在秋風晨露中盛似芳國名花。

三三兩兩挨過揍的大臣們湊過來,主動攀好李元青,李元青沒多想,客氣地同他們交談起來。

聊的多了,有個大臣示意起來:“李尚書高升後可曾拜見女帝陛下?”

“還不曾……”李元青想了想,自己確實該拜謝一下女帝,是女帝救下他,賜給他今日的一切。

李元青沉浸在回憶中,官員們也沒再出聲打擾。

隻是臨到最後,其他官員來了後,李元青聽到身後有議論聲說:

“李尚書來的好早,我等去打個招呼吧?”

“也好,去去就來,但是千萬彆再亂說話惹惱女帝了……”

“誰還想挨板子啊,走走,打聲招呼,彆的不說。”

李元青心裡奇怪時,這幾位來到他面前,恭恭敬敬問好,連神情都鄭重了幾分。

李元青跟在女帝身邊,自然知道正常官員來往沒有這樣鄭重其事的,除非真得罪人了。

這些人話裡話外說他們得罪了女帝,挨了板子,又低聲說不能招惹他李元青,李元青心裡更奇怪了,女帝打他們板子難不成是為了自己?

他客氣地同他們說了幾句,趁機試探:“幾位,為何受了女帝責罰?”

然後李元青就看到他們臉上的表情仿佛見鬼了般,驚慌失措起來。

“沒有沒有,一點點小事。”

“沒有女帝準許,下官不敢亂言。”這可不是他們造謠,而是女帝的意思。

但是女帝的意思自然是嗯,不好揣摩的。

李元青既然問起他們來了,他們就不能說漏嘴,更不能說出什麼讓他誤會的話。

“您要是想知道,大可以問問女帝陛下。”

幾人說完,李元青點頭,他們便恭恭敬敬縮在隊伍後頭,再也不肯開口小聲說話。李大人耳朵好使著呢……

鬱錦音是從山上下來,盥洗完畢,吃完早膳,準備上朝,先叫來起居郎問話。

“十一月份天氣馬上就轉涼,菜市上有什麼消息?”

姚起居和劉起居立刻答:“東西南北鬨市,共有菜七種。”

“寺廟中並無乞兒。”

然後他們說起來鬱錦音之前要求他們觀察的街上有什麼暢銷物件。

“陛下慧眼,街上出現了一種名字叫‘圓車’的物什,人坐在上面,用腳蹬一個‘圓車’中間的一對腳撐,這圓車就能跑起來!比人力抬的轎子快,若是蹬地再快些,或許能趕上馬車也不一定。”

“微臣出錢三千兩,那人不肯賣,微臣便作罷了。”

鬱錦音覺得有意思,這應該就是曆史上出現過的人力腳蹬車了,曾經它的出現,啟發了更多的人力機械。

“很不錯,既然對方不肯賣,那便罷了。還有嗎?”

兩個起居郎知道女帝不是一般人,是從異界來的,這種‘圓車’並不能引起女帝的吃驚,也許女帝之前就見過,這是不是說明北朝也在向著好的方向發展呢?

“還有,開了不少賣筆墨紙硯的店鋪。一條街裡面以前最多隻有四五家,現在臣從東走到西,居然有十家。”

女帝道:“這是自然,全北朝都知道了各地新蓋私塾和書院的消息,讀書人多了,筆墨紙硯需求量自然高了上去。還有嗎?”

“還有的陛下,微臣在街上看到一種透明的物質,好似是陛下在郊外的‘玻璃大棚’,但是陛下的玻璃大棚是柔軟的,戳破後可以恢複,那位漢子賣的‘玻璃’是硬的,臣用手敲了敲,邦邦作響呢。”

“那人說,他有材料,可以做出來更多,如果材料夠多,還可以做出像陛下您放置在郊外田地上面的那種‘玻璃大棚’。”

這種玻璃很有可能是矽酸鹽做成的非金屬材料,“百姓們怎麼說?有人買嗎?”

“百姓們想買啊,但是太貴了,一隻玻璃的杯盞,居然要五十文錢,有人說他不如去搶錢啊,但還是有不差錢的買回去了。他生意還不錯。”

“隻不過下午的時候,臣回宮時聽說,這個賣玻璃的出事了。”

鬱錦音示意他繼續說。

“臣聽聞,有另一幫人也想做出這種‘玻璃’的物質,哪怕跟陛下您的‘玻璃大棚’不一樣,也能掙很多錢,說不定還能製成新的‘玻璃大棚’,所以這夥人就跟蹤那個漢子,跟著他到了山洞裡後偷師學藝,結果漢子也有一撥人,這兩撥人打起來了,出了人命,然後就有人報官——”

估計現在雙方當事人已經在衙門裡躺著了。

鬱錦音道:“做成新的‘玻璃大棚’有難度。”

“為何有難度?”

“一不方便灌溉,二不通風不利於植物生長,如果設定好通風口也不是不可以,但問題是,他所製成的‘玻璃’是易碎品。”

姚起居郎突然想起來了,道:“是易碎!臣還聽聞,那個偷師學藝的人和賣玻璃的那幫人打起來了,然後那裡面的‘玻璃’成品全被砸碎了,漢子嚷著說要對方賠到傾家蕩產——”

等了解的差不多了,議政殿也到了。

裴道生也提起了“玻璃”之爭。

鬱錦音把之前對起居郎說過的話又複述了一遍,裴道生主要關注的是‘玻璃’這個物體本身,到底能不能替代女帝的‘玻璃大棚’。

昨天夜裡他得到消息時,連夜叫人去花高價買來一隻玻璃杯。

這隻玻璃杯縱使和女帝製造的‘玻璃’有著天差地彆,可是做到這個份上,也是巧奪天工了,這世上從未有過如此輕巧又透明又光滑的工藝品,難怪引得人眼紅還發生了命案。

現在這隻玻璃杯已經在眾大臣手中傳了一個遍。

女帝來了後,這隻玻璃杯就落到了女帝的手上。

鬱錦音看了看,確定是矽酸鹽製品,將它放回平台上,“製作‘玻璃’的人傷勢如何?一定要保住他。”

“他已經無礙,倒是他的工人受傷嚴重,現在的官司正好進行到賠償這裡。”

其實偷師學藝的人,既然能想到搶彆人的買賣,自然肯定不是一般的老百姓,後面果然查出來地當地的醫護富庶人家養的打手。

找到主人了,賠償自然好說,可問題是,這漢子要賠償要的狠,刑部那邊也犯了難,曆史上還沒有這樣的宗卷,無從考據。

女帝點了點左面第二排的商部尚書——李元青。

“李元青——”

李元青身體下意識反應出列。

“臣在!”

鬱錦音含笑:“本案件的糾紛核心是產權專利,未來的北朝會有數不清的新發明新專利產生,發明人是誰?主次受益人分彆是誰?發明者的權益如何保障?侵犯發明者權益的人如何賠償?商部如何存檔所有發明者的資料?商市上的產權交易如何進行?交易價值該如何界定——這些都是你們商部該提前商議協定好的事。”

有了商部的規定,刑部才好量刑。

百姓們也才能知道,盜取彆人的“專利”是不可行的。

李元青的大腦仿佛機器般快速運轉起來,將鬱錦音的話一個字不落的記下來。

以前他當起居郎時,鬱錦音就是這樣對他說話,她從不說第二遍,他也從不問第二遍,更不曾因為什麼發生爭吵。

李元青道:“臣領旨!”

周圍的大臣們,倒吸氣的倒吸氣,說實話女帝那一大串專業名詞砸下來,大臣們都被砸暈了,勉強記得“專利”二字。

可是專利是何意?恐怕還要再勞女帝費心講解一番。

但是李元青居然就二話不說應下了,他聽懂了?

下了朝,李光拱手向李元青請教,何為專利。

李元青說,會議室內有書架,那書架上的書不是裝飾品,可以看,裡面什麼知識都有。

“還有女帝的實驗室裡有電腦,任何不會的東西,可以用電腦查,陛下不會說什麼的。”

李光以及跟在身後的一眾大臣們:“......”

李光聽完,再次長歎——

人跟人原來真不同啊!李元青不光腦袋聰明他還大膽!為什麼當時自己就沒有想到,就沒有去翻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