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4. 274(一更) 天命之說(1 / 1)

這確實不是個很尋常的任務。

公孫度所在的遼東, 按照後世的地理位置來算的話,已經到了遼寧省的範疇了,對於現如今的“中原”來說, 這就是個毋庸置疑的邊陲之地。

此地也顯然並不與喬琰所能掌控的區域接鄰。

從張遼鎮守的上穀郡居庸關出發的話, 需要跨越公孫瓚和烏桓蹋頓所占領的地盤,才能抵達公孫度的地方。

在這種道路不通相互隔絕的情況下,要想說服公孫度投誠絕不是三言兩語就能做到的事情。

公孫度並不是由劉宏或者是他的兒子冊封出的遼東太守, 而是董卓。

換句話說,公孫度蒙受漢廷的恩惠有限,而他能在遼東立足, 依靠的也完全是他自己在遼東郡籌謀的本事。

若說, 公孫度和徐榮是同鄉, 公孫度的太守之位是出自徐榮的舉薦,所以可以讓徐榮去跟對方攀談關係,那也同樣是對公孫度太過小看了。

在這百年之間,涼州羌亂頻頻,蜀中太守刺史多行割據之舉, 交州以士家為典範劃州自治,像是遼東與玄菟這等地方, 又如何有可能有例外!

所謂的同鄉情誼, 充其量也就是在彼此交談之時能多說上兩句話而已。

若要讓對方放棄這等唾手可得的利益, 大概不容易。

一想到這個名字背後所代表的挑戰,龐統、諸葛亮, 以及就早前被司馬防送到樂平來的司馬懿都來了興致。

說降公孫度不隻是挑戰,也代表著——

喬琰接下來的收複計劃,很可能已經在他們的面前展現出了一角端倪。

一旦能夠說服公孫度配合他們的行動,那麼當張遼兵出居庸關, 撲向公孫瓚的時候,公孫度這個和公孫瓚同姓不同宗的遼東太守就可以從東面往西夾擊。

這種始料未及的夾擊足以彌補掉幽州進軍的地理優勢困難,在袁紹來得及做出應對之前快速平定幽州。

“也對,”龐統嘀咕道,“若先取冀州,袁紹必定讓利於公孫瓚,隻求讓他能在必要的時候出兵相助,又有太行山山勢阻隔,對敵方不利的同時對我方也不利。所以冀州和幽州之中的動兵首選必定是幽州。”

“但幽州的戰事也絕對不能拖入爭鋒於幽州東面的狀態,否則袁紹必定從河北出一路輕騎,直接截斷我方後路,哪怕幽州先進入了優勢狀態,也要被打回原形。”

所以,聯絡公孫度,直接將幽州之戰的戰場放在幽州中部,確實是勢在必行之事!

這是君侯定下的大方向!

而這個說降之中的言談舉措,成為了他們的命題作文,明擺著是君侯要對他們做出一番考驗。

即便這個考驗可能也在同時被交到了她的謀士手中,也已代表著,她並沒有隻將他們當做是在此地進學的孩子看待。

戲誌才提醒道:“看看這條附加的條件吧。”

要讓人從幽州陸上抵達遼東,必定會經過一個地方,就是公孫瓚擊敗劉虞的濱海道,而此地已經成為了公孫瓚駐兵嚴防死守之地。

就算是當時被張遼繞行來援的徐無山方向,也被公孫瓚安排了兵力。

這原本是他用來保護己方身在遼西郡的家屬的,現在也恰好成為了隔絕他們與公孫度取得聯絡的屏障。

哪怕是單人匹馬要走這條路,都很難不被公孫瓚察覺,更彆說,若是以這樣的勢微力窮的方式出現在公孫度面前,他能同意投誠才有鬼。

故而喬琰明知自己麾下的潛力股不在少數,也沒打算讓他們以突破地緣屏障的方式來操作。

誰讓公孫度若隻是口頭應允,對她來說的危害性可不小。

諸葛亮順著那張命題作業的紙張看下去,見下頭還寫著一句話,他們可以有兩艘用於出海貿易的船隻,會以海船製造好手進行改良,達到接近於戰船的效果,另有五百左右的人手可以調配。

這五百人中至多隻有一百人能滿足並州軍選拔士卒的標準,另外的三百人都頂多用於商隊護衛而已。

“按照這樣的標準,靠著這兩條船和五百人,是不可能直接進攻遼東的。”

有呂布這種當世無雙的猛將都不可能做到這一點。

何況真這麼做的話,動靜也太大了些。

所以他們必定要用其他的辦法。

不過,海航啊……

司馬懿朝著這張紙上看去,隻見在喬琰落下的字中透著一股決然的自信,不由閃過了一抹異彩。

自他來到樂平到如今,也有半年多的時間了,畢竟他是在喬琰奪取關中之後不久就來到此地就讀的。

原本他自覺自己出身司隸,河內司馬氏的積澱又足以讓他在入學前掌握比其他人更多的學識,是比其他人有有優勢的。

但在他來到樂平之後他卻發現,這些被他引以為傲的東西,在新一套的知識體係之下,並不能讓他保持十足的優越感,反而是要放下一些認知,才能讓他更快融入其中。

比如說,樂平這邊的方向指示,已經從原本的司南、指南車這樣的東西,轉向了指南指北針,在樂平科學院內出現了體型更小,也更便於攜帶的指向道具,對應著去年十月樂平月報上對磁針的趣味實驗。

司馬懿毫不懷疑,這種在指向工具上的優化,是不是已經從普通的陸上手持,轉向了能應用於海上。

這無疑是讓喬琰提出渡海行於遼東的保障。

因這一條附加條件的出現,在場的眾人都下意識地將目光落到了藏書樓中的那幅地圖之上。

遼東郡,在渤海對面的那個尖角位置。

這兩條按照喬琰的說法,是由一百士卒和三百商隊護衛組成船員的戰船,會從何處出海來到遼東,又要在遼東的何處著陸呢?

以何種方式登岸同樣是他們要考慮的問題。

沿海沒有喬琰能夠直接掌握的地盤,這兩隻戰船很可能來之不易,也是他們所能動用的極有限資源。

他們要想震懾公孫度,達成這個說降公孫度的目的,機會隻有一次!

在幾人的對視之間,都不難看清對方眼中的情緒。

目前喬琰是沒有這個條件拿出這條船的,這兩條船出海的港口要麼來自於和她有貿易往來的徐州,要麼來自承認長安是帝都的揚州,但無論是哪一種,都還不是現在。

海航戰船的打造和人手的運輸也都是需要時間的。

那麼就也難怪喬琰會將這出命題作業的時間定成半年。

她要的是一個在方方面面的籌備都完美無缺的計劃,甚至要將未來進攻幽州的全盤情況都考慮進去。

這也就成為了對他們的年底考核!

能不能在君侯這裡留下深刻的印象,並在不遠的將來成為她能夠信賴的下屬,就全看這一遭了!

迄今為止都還沒跟喬琰有過正式碰面的司馬懿,可能要比在場的任何一個人都珍惜這次考驗。

諸葛亮和龐統因為在長安城中的一場辯論,得到了喬琰給出的臥龍鳳雛評價,這意味著他們已經在喬琰的面前掛上了個號,司馬懿自認自己比起這兩人來說也並不差到哪裡去,可不甘心落於人後!

彆說是司馬懿了,能被喬琰單獨選拔在外的,基本沒有是隻想著混吃等死的,一個個都表現出了摩拳擦掌的架勢。

就是……

“令雎姐,你不是應該算武將嗎?”郭淮朝著同桌的呂令雎看去,見她已興致勃勃地摸出了手中的本子,不由在額角劃過了一抹冷汗。

出於軍事行動的全面考慮,諸葛亮、龐統和司馬懿這三個人可以獨立完成作業,並準許他們對並州駐紮的武將做出相關的問詢。

年齡在諸葛亮之下的,如果要參與到此次活動之中,必須以組隊的方式進行。

今年同歲的郭淮和陸議就理所當然地組了個隊,就是好像他們現在不是兩人隊了,而是三人。

“我這叫為將來的出戰打好基礎,”呂令雎理直氣壯地回道:“我可不能跟我爹一樣,做有勇無謀的武將。”

她這話說完,就將手中的本子攤在了桌上,“我們三個湊一起,肯定能比得過臥龍鳳雛,君侯說了,這叫群眾的智慧。”

戲誌才在旁邊越看越覺得好笑。

若是他沒有記錯的話,喬琰說什麼群眾的智慧,說的是在紙張的製作、農田的耕作這些事情上,各方參與者所提出來的改良想法,能在她所提出的大方向上讓其精益求精,可不是在說呂令雎這種情況。

但也難保,有些人粗中有細,恰好就能來上一出誤打誤撞呢?

見這些人因為這特殊的考驗而各自有了進學的動力,他笑著搖了搖頭,將此地的空間留給了這些後輩,讓他們繼續踴躍討論。

他就不必留在這裡了。

說起來,除了李儒和賈詡這兩個在上郡賦閒的,如今喬琰麾下最有空的就是他了。

並州畢竟是喬琰的大本營。

雖然陸續有將人向外調撥到其他職位上,比如說程昱被調離並州做了大司農,比如說陸苑被放到了涼州代替喬琰操持涼州牧的權柄,這也並不會造成並州的秩序出現紊亂。

他們留下的人手中,還有相當一部分留在原本的崗位上按部就班地運轉。

甚至因為上面空出了位置,讓有些力圖上進之人越發有了工作的動力。

而在劉虞登基後,喬琰為張遼請封的上穀郡太守,為呂布請封的平北中郎將,以及為麴義請封的征東中郎將,都已經最大限度地將並州的駐兵進行各司其職的調配,省了戲誌才不少心。

若非如此,他也不會在此時還能有這個空閒跑到樂平來走動。

他也深知,喬琰將這個位置交托在他的手上,既是對他絕對的信任,也是對他身體的關照。

不過,這種閒來無事的走動大概是持續不了太久了。

他思忖著,等到接下來回返並州州府,就要將這半年內觀望出的接班人選給逐一挑選出來,將最後的名單送交到喬琰的手中讓她批複,而後就要開始考慮秋收之事了。

這並州境內的秋收還有一批棉花,不僅涉及到冬日棉衣棉被的製作,棉布的紡織,醫用棉球的加工,還要繼續規劃新舊棉田的輪作,以及進一步的種植範圍擴張。

這些都不是輕鬆交代下去就能完成的事情,還需要他代替喬琰在這裡進行籌劃。

因想著今年棉田擴展的範圍,他下意識地忽略了對周邊的觀察,在轉過前頭拐角的時候,便和一個隻有十一三歲的少年撞了個正著。

好在兩人行路的速度都不快,這才並未出現什麼一方被撞倒的情形。

隻有這少年手中的紙張被撞散在了地上。

戲誌才在替他將東西撿起來的時候,發覺對方穿著的居然並不是樂平書院中的製服。

“你是……”

少年小聲回道:“我是在伯槐先生的建議下來此地一行的,並非此地學子。如有冒犯之處還請見諒。”

戲誌才跟程昱相處的時間不短,在這三兩句裡便聽出對方乃是兗州口音。

他便接話道:“現在不是此地學子,難保將來不是。”

誰知少年搖了搖頭,“家中不便,並未打算長期遠遊,隻是聽聞樂平有些典籍可對外開放,允人前來一觀,又有易學大家在此地開課,可供旁聽,這才來此小住一月。”

他說話之間已將手中的東西全部撿拾了起來,又朝著戲誌才行了個禮,這才朝著遠處走去了。

戲誌才看著他離去的背影若有所思。

伯槐……這說的是上黨郡從事常林。

這人慣來喜歡在上黨巡視民生的時候就給人念報,會遇到從兗州方向經由上黨郡而來的人,提及樂平書院之事,倒也算是順理成章。

地域之分限製了對方前來此地就讀,也實屬情有可原。

若按照這樣的情況看,對於這個陌生的少年,戲誌才好像也不必有什麼特彆的關注。

但他方才幫忙撿起散落在地的紙張之時,總歸會無意識地掃到幾句。

在這些剛送到樂平來販售的低價竹紙上,竟寫著幾句不太像是出自少年人口吻的話,寫的是——

簡郊社,慢祖禰,逆時令,背大順,而反求福祐於不祥之物,取信誠於愚惑之人,不亦誤乎?①

這話中的大致意思是,如果違背天時來從事種種社會活動,卻要隨後求神拜佛,甚至求祭的乃是個邪神,來求得一個好收成,難道不是路子完全走錯了嗎?

更有意思的是,在這少年信筆寫下的這些東西之前,有一張像是作為序言留白封皮,在上面寫著的,乃是《昌言》一字。

敢以這種名字命名隨筆,倒像是有幾分傲氣的人才會做出的舉動。

然而在方才他和戲誌才短暫的交流之中,他表現得倒是有些靦腆的樣子。

這種矛盾著實有點意思。

但既然對方沒有在樂平就讀的意思,想必是家中確實有事限製了他的行動,總不能才見面不久,就將人給強行留在此地。

戲誌才想到這裡,便沒打算繼續深究下去。

倒是在他拜訪鄭玄與荀爽的時候,恰好提到了這個少年的形貌,從一人口中得知,這少年名為仲長統,乃是兗州山陽郡人士,和王粲是同鄉。

兩人認不認識另說,總之他近來給荀爽和鄭玄都留下了不淺的印象。

荀爽提到,他才思敏捷,頗精思辨,就是有些想法比較激進而已。

戲誌才問:“何為激進?”

荀爽隔了好一會兒,才回道:“他不覺得有天命之說。”

------

仲長統覺不覺得有天命一說,或者有沒有什麼神佛旨意姑且不論,在徐州的笮融反正是覺得自己有的。

作為佛宗的傳教人,當他在廣陵得到越來越多人的擁躉,在這些信徒的簇擁之下變得越來越飄飄然的時候,他大概自己都要被自己編造出的謊言給騙過去了。

他自認自己真是受到了佛祖的委托來拯救蒙昧信徒的,那麼他們的錢財交到他的手中,不也正是贖罪的表現嗎?

隨著幾個消息的傳來,他這種身為上人的心態與日俱增,甚至越發覺得自己能夠取陶謙而代之。

其一就是東郡那頭的嚴白虎舊部不堪孫策部下的圍追堵截,選擇逃入徐州,直接進入的就是廣陵郡,等同於直接投效到了他的手下。

這些亡命之徒的戰鬥力簡直不需多說,讓他的直屬勢力又有了進一步的提升。

其一是丹陽郡的祖郎響應了他的號召前來。人都來了,談合作又有什麼難的?

而其三,就是麋竺在之前的拒絕後,終於同意來到廣陵,觀摩一番此地的浴佛之會。

笮融心中振奮不已。

他必要趁這次機會,將這東海大商的勢力攥到自己的手裡,好給那陶謙老兒以致命一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