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5. 245(二更) 征東戰書(1 / 1)

彼時她這位大司馬領兵而去, 於長安百姓看來有多風光,在她回返的時候,這種風光便更上一籌。

由天子親自在長安城外迎接其凱旋的將領, 個中榮膺必定刊載於史冊, 更何況,她還有著堪配這份皇恩的功勳。

她手持天子所賜予的假節鉞之杖,完美地履行了其巡視南方、平定漢中的義務,為長安朝廷又多帶回來了一個後備的產糧之地,也震懾了一方並不那麼安分的諸侯。

現在這份持節的權柄依然沒有被收回。

因為作為喬琰那句“敬奉於長安”回應的,是劉虞所說的“其亂未平,朕與大司馬還當努力”。

換句話說, 下一次喬琰出征的時候,她依然會帶上這樣的一支節杖, 代行天子征討之權。

如若說大司馬的位置已經代表了在官職上的最高峰,那麼這份來自劉虞的信任就是在待遇上的至高點。

雖然也難免會有人說,站在這種位置上的人稍不留神就會跌墜下來, 每一步都需要如履薄冰, 以防在哪一日跌墜了個粉身碎骨, 但當此時還沒有那種“一日看儘長安花”的新科狀元郎傳說的時候,喬琰這種十九歲的大司馬, 直接奠定了今時之人對少年意氣風發的全部想象。

隨後,長安的糧倉接管了這份入庫的巨額糧食。

早在喬琰出征漢中期間,程昱已經在她的授意下舉薦秦俞為大司農從屬的都內令,所以負責登記這一筆糧食入庫的該當算是喬琰的自己人。

不過這一次有些特殊, 當運載著這百萬石軍糧的糧車進入長安郭區的倉庫之時,隨同劉虞一道迎接喬琰的臣屬均在此地。

益州的米糧大多是稻米,其中也夾雜著一部分粟, 和其他地區所產出的糧食有著明顯在品類上的區彆。

也正因為這種區彆,這份數量驚人的糧食看起來更加像是上貢,也就讓人更生出了一份對長安朝廷的信心。

盧植看著眼前的這一幕,朝著喬琰問道:“那益州當真有如此驚人的米糧產量?”

喬琰一邊隨著他往宮城的方向走去,一邊回道:“這就是興辦水利工程的好處了,益州的都江堰福澤後世,形成了天府之國的水網縱橫,又有南方的氣候為其助力,並州竭儘全力地從農肥、耕作用具、耕作方式和篩選良種這些地方改良,才能在數年後勉強達到益州的水平。”

“即便如此,還需要提防出現旱期這樣的特殊情況,益州卻已有多年沒有這等禍患了,也難怪在董扶的占卜中會說什麼益州有天子氣。”

見盧植神情緊張,喬琰又笑了笑,“盧公不必這麼憂心,畝產高是一回事,總產量高又是另一回事,能否借此發展出一支能征討天下的隊伍,則更不可歸為一談。”

“益州的山嶺庇護對其本身來說是個保護,也是個限製。外人難以入蜀的結果,就是益州的人口遠不能和司隸相比,沒有足夠的人口,也就自然沒有足夠的耕作田地。”

“再者說來,我此番往益州一行,與劉君郎有過一番會面,也算看清他是個什麼人了。”

“此人能把握時機躋身,能斡旋於益州士與東州士之間,尚算人才,但他的謀算隻在小地之內,可偏安一隅,卻不可能效仿太/祖高皇帝北進關中。”

喬琰的話說到這裡,盧植的心情已經無端平靜了下來。

又聽她接著說道:“行小家之策,也遲早要惹出禍事的。劉君郎在打壓益州士抬舉東州士上嘗到的甜頭越來越多,卻也難免引發益州士人的不滿,益州本土的南蠻又與羌人一般不易管束,即便不在他本人手裡失控,也要在他的繼承人這裡出問題。”

她調侃道:“不過這些就跟我們沒有多大關係了,反正有漢中在手,他更掀不出什麼風浪來。至於益州的沃土,總有一日也會收歸朝廷所有的。”

盧植回她:“你說到這裡我就想問了,那漢中之戰,到底是如何能夠在六日之內達成克敵製勝結果的?”

喬琰往後指了指。

盧植回頭一看,就發現皇甫嵩也湊了過來。

不過準確的來說,對此事好奇的可並不隻是盧植和皇甫嵩。

隻有皇甫嵩悄無聲息地出現在了後頭,想要偷聽一個答案,僅僅是因為喬琰的官職太高,其他人並不敢這樣過來發問而已。

她說道:“還是等正式在朝會上與各位解釋吧。”

大概是因為劉虞自己也被那信使一知半解的說辭給勾起了好奇心,又或者是為了表現對喬琰的重視,原本五日一朝的規則做了個臨時的調整,改為了間隔兩日便重新舉行。

也正是在這朝會之上,這些好奇心爆棚的大臣們得到了他們想知道的答案。

喬琰舍斜穀道與子午穀取駱穀道,避開了張魯戍防的第一道屏障,倒是沒有讓人太意外。

畢竟長安這邊是知道她進入秦嶺的大概位置的。

哪怕是在駱穀道中的行動過於順利了一些,也可以用她多年間在涼州並州作戰所累積的經驗來解釋。

就比如說她早年間北擊鮮卑的時候,從陰山山脈的白道口翻山而出,同樣不是一條很好走的山路。

但當他們聽到後頭的那些連環下套後,表情就一個比一個精彩了。

被信使簡單概括為分兵的行動,絕不像是他說起來那樣輕描淡寫。

按照喬琰所說,她讓人攔截住漢中往益州方向傳遞消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攻下龍亭,而後在龍亭對著張魯發出了誘騙的信號。

這一通操作,換成他們處在張魯的位置,也難保自己就不會受騙上當。

隨後她更是以三道截殺,在己方幾乎沒受到損傷的情況下將張魯的隊伍打得七零八落,也將大司馬與大將軍會獵漢中的消息,用一種誤導的方式傳遞到了張魯的耳中,讓他在得到了武都郡和巴郡方向同時進軍的消息後,直接選擇了棄城而逃。

當然,就算他不逃的話,大概也不會從喬琰的手中走脫,頂多就是讓這個包圍南鄭的時間延長一些而已,但他成功上鉤,就讓喬琰攻破漢中更可以算是“兵不血刃”,對劉焉所造成的震懾也注定要更強。

喬琰對漢中的後續處置依然讓人咋舌。

原本歸屬於張修和張魯處置的天師道教眾,除卻被張魯在最後遁逃中帶往廣漢屬國方向的那部分之外,其餘的,都被她通過盧夫人這位二代天師道師君遺孀給掌握在了手中,利用宗教的教規來達成修繕入漢中棧道的目的。

誰聽了都得覺得,在物儘其用這方面,她的本事大概可以算是登峰造極了。

而劉焉所給出的名為犒軍實為請降之物,在她新補充的條件下則更趨於完備。

這就是活生生地從益州咬下來了一塊肥肉,被咬的人還要感念她的手下留情。

這一番陳說之前,長安朝堂上的官員想的是,她是怎麼做到的?

在這一番陳說之後,這些人的想法好像還是,她是怎麼做到的?

或者說,她是怎麼想出這種法子的?

彆看在喬琰這番侃侃而談的陳述中,先奪龍亭和讓人從南面朝著南鄭進發的想法,都是出自於荀攸的建議,但同樣是這樣的計劃,放在不同人的手中,絕不是同一種執行效果。

在李傕亂政時期,黃琬和王允有過短暫的領兵經驗,但他們可以拍著胸脯保證,讓他們來執行這個計劃,可能會直接失敗在進攻龍亭縣這一步上。

偏偏每一步都拿出了教科書級彆操作的喬琰,在將這漢中之戰剖析於他們面前的時候,臉上的神情從容得可怕。

她清楚地知道,張魯這樣的存在還不足以被她當做大敵,而是至多因為其宗教的背景,成為一個被她用來緩和與漢中民眾關係的幌子,甚至是一個替她提前建設廣漢屬國,形成與武都郡之間聯係的工具人。

她真正的對手還是東邊的鄴城朝廷。

所以現在絕不是為之得意的時候。

要這些朝中大臣看來,也唯有這樣沉穩的中流砥柱才能擔負起朝中大司馬的位置。

這樣的大司馬何止是帶給長安朝廷以信心,也勢必會成為對手的噩夢。

------

喬琰從關中攻破漢中,帶回來了百萬石存糧的消息,因天子親自接迎的規模之大和長安圍觀群眾數量之多,不出兩日的時間就擴散了出去。

連帶著長安城中的官職任命消息一道,落到了該知道此事的人手裡。

毫無疑問,對此反應最大的,還是袁紹。

他自己也很清楚,他其實不該讓自己動輒因為長安方向的消息出現情緒的驟變,更不應該被那頭牽著鼻子跑。

引發的攀比與不甘的情緒,都勢必會導致他在決策上的意氣用事。

還不如先穩定下來,將己方內部的優勢都快速調動起來,儘快形成合適的發展節奏。

但當袁紹收到這個消息的時候,他還是不由面色為之一沉。

袁基之死引發的袁術造謠,讓他本就處於焦頭爛額的狀態。

誠然,若要袁氏本家之人在他和袁術之間選出一個更有本事的人,得到支持更多的絕不會是袁術。

可此時他們所面對的問題,根本不是選袁術還是袁紹,而是選劉虞還是劉辯。

這才是更本質的東西。

袁術這番撒潑打滾、不講道理的造謠,其實是給有些人一個順坡下驢的理由。

這讓袁紹比任何時候都要清楚地意識到,他和袁術之間的矛盾,其實已經到了亟需解決的地步,也並沒有這個必要再假手於他人。

所以他在與手底下的謀士商定後,於三月初以劉辯的名義下達了指令,令蕩寇將軍劉備接應從鄴城出兵的文醜,合兵共擊袁術。

按照袁紹的想法,這也是他對袁術動手最合適的時機。

他那個最大的敵人出兵漢中,按照他的預想,起碼也會被拖上幾個月。

在此期間,長安朝廷無暇東進,更沒有這個和袁術會盟的時間。

曹操雖跟喬琰的關係頗佳,但在短時間內也絕沒有改換立場的可能。

如能快速攻破袁術,按照袁紹所想,他可以在拿下豫州之後順勢進駐洛陽,將對峙的戰線往前推一推。

最好的結果就是順勢入侵河東郡,以防敵方從河東-河內一線而來,直取鄴城。

但讓袁紹不曾想到的是,因他做出出兵的調度尚需幾日時間,在冀州兵馬穿過兗州進入豫州境內駐紮後不久,他就收到了喬琰已經回返的消息。

文醜和袁術那邊有沒有發起交鋒的第一仗尚未可知,喬琰就已經從漢中回來了!

這也太快了!

若她是“會獵”失敗而回也就罷了,可她不僅奪取了漢中,還送回了有目共睹的一百萬石糧食。

長安的官員有喬琰在朝堂上做出解答,袁紹可不會有。

他這會兒一點也不想如同彼時聽聞她接任大司馬位置的時候那樣,發出什麼“她怎麼做到的”或者是“她憑什麼”的感慨。

這種失態的表現除了讓他顯得更加失敗之外,沒有任何一點好處。

在堪稱內憂外患的局面下,袁紹穩住了自己的脾氣和神情,朝著下方的眾人問道:“對這條消息你們有什麼想法?”

袁紹話音剛落,就聽到郭圖說道:“漢中距離我們太遠,其中也有秦嶺阻隔,難保這其中不是喬琰和劉焉達成了什麼交易,以便讓我們在這個意外消息的打擊中心神失守。”

沮授朝著郭圖看了一眼,似乎要張口說些什麼,但最後也並未說出來。

彆管郭圖說出這話到底是不是為了對袁紹曲意逢迎,在此時都並沒有這麼重要。

鄴城這邊的氣氛不能始終處在萎靡的狀態,更不能連喬琰的面都還沒有見到,就始終處在她的下風。

所以郭圖這種模糊掉對方駭人聽聞戰績的說法,是有一定的必要性的。

隻不過,這種話在調劑氣氛上說說也就算了,總不能是己方真的相信這個東西了,也總得保持著對喬琰的警惕和重視。

彆看她隻是在一個月內往來於漢中一趟,誰也無法否認,單單是這一趟就讓她的實力長進了太多。

這種實力絕不隻是體現在那一百萬石的新糧上。

對此,許攸和沮授的想法是一致的。

他接著郭圖的話說道:“比起關心漢中之戰的內幕,我以為明公更應當留意一下,這條消息中喬琰的那些部從相繼得到的官職。”

“首先有兩個人的職位很特彆,”許攸伸手示意那張信報重新送回到他的手上,在掃視了一遍,確認自己並沒有看錯後說道,“姚嫦和畢嵐這兩個。”

“如果我沒記錯的話,前者的護羌校尉與後者的都水使者,其實都是她在董卓挾製董侯於長安的時候,以奏表的方式直接委任的。”

這不是一種正常的冊封之法。

就和之前她奏表中央,請封孫策為會稽太守是一個情況。

這種奏表的方式可以解釋為,中央的權臣攔塞了天子的言路,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才采用了這樣的方式,但也可以解釋為,這是一種僭越的敕封。

但現在,前有長安朝廷建立的時候將孫策冊封為揚州牧和征東將軍,後有姚嫦的護羌校尉和畢嵐的都水使者重新過了明路,也就等於劉虞憑借著自己的聲望,將喬琰之前一些舉動的後患給抹平了。

許攸評價道:“這對君臣,要麼就是喬並州的權柄太高了,讓劉伯安在她的脅迫之下不得不做出這樣的舉動,要麼就是還真能被稱一句君臣相得。明公,就算不論漢中的戰局,這都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他翻了翻信報,又道:“此外,這些官職的敕封中不乏女流之輩,涼州彆駕,大司農之下的都內令,和作為太史令預備役的靈台丞,都是女子。因喬並州身居高位才帶起了此事,劉伯安居然也同意了,這同樣可見他們二人的配合。”

在喬琰拿出的戰績面前,袁紹把原本想說的一句“荒唐”又給吞了回去,隻道:“你接著說。 ”

“而後便是有實權的三位太守,上穀郡太守張遼,京兆尹趙雲,漢中太守徐庶,”許攸撚著胡須,神情中透露出了幾分感慨之意,“這三人年歲相仿,約莫在二十五上下,其中有人崇文有人尚武,有於京師駐兵的,有防備敵軍於外的,但透露出的卻是同一個信息——”

“喬並州何止是有將年少才高之人收容於麾下的度量,還有真將他們捧到高位的本事。這對明公來說同樣不是一個好消息。”

“我……”袁紹剛想說,若是要對人不拘年齡地委任,他也能做到。

可他陡然想到,他就算能信任啟用,也絕不可能和喬琰一樣,有本事將人直接給弄到太守的位置上。

他連給自己爭取大將軍的位置,都因為袁術在那裡插科打諢而暫時擱置了下來,更何況是謀劃這些太守的位置。

許攸說得不錯,這三個太守位置所造成的影響相當可怕。

也不知道劉虞本人到底有沒有意識到這個事實,但這勢必會導致弘文館中人才分流。

而原本就更傾向於從喬琰這裡得到任命的武將,現在也就更加不需要猶豫了。

“而後便是這位喬並州對各方的態度了。”許攸接著說道,“平北中郎將呂布,安南中郎將褚燕,平涼中郎將傅乾,征東中郎將麴義,您怎麼看這四個職位?”

在如今的軍職體係中,因將軍號不常置,所以中郎將往往是絕大多數武官所能升遷到的最高點,要實現從校尉到中郎將的突破,也不亞於是階級的跨越,何況是這種帶有四征四安之類名號的。

哪怕許攸不說袁紹也能看得出來,這幾乎就是四方征討的核心成員了。

那個方位之前的字,也確實就是喬琰對各地態度的體現。

平北平涼——平的是北面的鮮卑和涼州的羌人與豪強。

在她依然保持著武力威懾與合作的情況下,這個“平”更像是令其安定的意思。

安南——安的是南面的益州劉焉、荊州劉表,甚至是更南邊的南蠻、山越,又或者是那揚州的孫策。

這些人是她目前既要警告又要拉攏的對象,也就直接反應在了褚燕的官職上。

征東,征討的便是東面這些與她、與長安朝廷作對的人。

公孫瓚所在的幽州相對於她來說是這個東。

他袁紹所在的冀州對她來說當然也是那個東!

袁紹拍案而起,“征東……好一個征東!”

且不說以麴義為征東中郎將,是否還代表著她借機對西平麴氏的發起的又一次拉攏。

這個征東中郎將之名,分明就是對他袁紹所下的戰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