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7. 227(二更) 建安元年(1 / 1)

田豐既然已經來到了關中, 總歸袁紹在短時間內又收不到他的動向,這樣的人才在喬琰看來,也同樣是不用白不用。

他頂著現在的假名元封所做的事情,和冀州田豐有什麼關係?

既然在並州農具生產製作的場地, 他能因為計算能力過關的緣故被張牛角給“尋寶”出來, 如今也當然可以因為參與到弘文館的建設之中, 將自己某些方面的特長給暴露出來, 進而得到提拔委任。

“他可真是連理由都給我們想好了,”喬琰看著與田豐相關的資料記載說道, “他既然說是要將妻子兒女接到並州來, 故而努力務工,自然是該當爭取更高的俸祿才對。巧得很, 無論是比物資還是比俸祿, 我們都不比冀州那邊小氣。”

荀彧在進入關中地界後所得出的結論並沒有錯。

喬琰確實是在利用劉虞的名聲達到平抑糧價、消弭董卓小錢影響的目的。

此前她就通過以五銖錢雇傭涼州人, 並將涼州的抵押品送往並州銷售的手段,促成涼並二州建立起對五銖錢的信任。

如今在經由關中對二州再次進行了一道連接、並打出了劉虞這個招牌後,五銖錢的可信程度自然也就在進行更進一步的恢複。

她不著急於快速進行地盤的擴張,也正是為了讓這個貨幣製度進一步地穩定下去。

以她如今所擁有的地盤,和任何一方勢力的連接都存在險關隘口, 卻又並不是完全斷絕聯係的狀態。

往來間的交易增多, 也會進一步樹立民眾對貨幣的信任。

但有意思的是, 因銅礦的主要分布地並不在關中,喬琰並未將並州的鑄幣三官挪入關中, 而是依然保持著獨立於外、掌握於她手中的狀態。

在確實有必要的情況下,誰也無法針對此事對她做出指責。

所以實際上,這個印鈔機在她的手裡。

這就讓劉虞雖在表面上看來是未來的大漢天子,調控物價的權柄還是她說了算。

隻說“不比冀州小氣”可著實是一種謙虛的說法了。

郭嘉在旁調侃道:“不過這樣一來, 張牛角想要培養出一個心腹乾將的夢想,短期內大概是沒法實現了。”

誰讓田豐都已經被喬琰給盯上了,哪裡還有可能還給張牛角。

“話可不能這麼說啊,”喬琰一臉無辜,“他今日能抓到一個田豐,明日就難保不能抓到一個沮授,我這是在激勵他,多在自己的下屬裡尋人探寶,說不定還能抓出什麼大魚。”

她想到這裡,甚至琢磨起了要不要對張牛角的“不學無術”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但想來還是順其自然為好,便沒打算在此事上多管。

“行了,不說此事吧,說說弘文館。”

在和荀彧提及弘文館的創立之前,喬琰其實並未跟下屬提及此事。

但在她回返關中後,已對心腹告知她意圖謀求大司馬的位置,一並告知的還有她以退為進的行事方略。

這種以退為進早在重新規劃長安城,形成從未央宮到明堂辟雍的禮儀路線,在她讓劉虞麾下的田疇參與到關中屯田事項中都已有所體現,此時提及弘文館之說,也並未讓郭嘉和程昱有多驚訝。

郭嘉也很快反應過來,弘文館的存在雖然在名義上來說是為填補天子臣屬,但這種選拔未必就會成為喬琰的掣肘。

眼下的好處起碼是很直觀的。

弘文館頗有廣攬賢才之意,成就的不隻是劉虞的名聲,也是喬琰的。

而這些被選拔出來的賢才到底是直屬於劉虞,還是隨著四方開疆拓土的委任,和喬琰之間的聯係變得越發深厚,實在是一件很難說的事情。

另外,弘文館的存在,更像是對現如今已經學成的士人發出招攬,與樂平書院的栽培模式並不衝突。

對尚未有這個底氣前來關中一展身手的人來說,樂平在有蔡邕、鄭玄、管寧、邴原等人後,即將新增一個“退休”的荀爽,這個配置依然有著對士人來說不可替代的吸引力。

等樂平書院中的學子學成後,也勢必對弘文館出身的士人派係形成衝擊。

何況,等到喬琰的羽翼漸漸豐滿,也就是說,當她穩固三州乃至於更大的地盤、也不需依賴於一個尊奉大漢之名的時候,弘文館可能直接就成為了喬琰的人才獲取渠道,甚至不需要經由過一趟轉手。

郭嘉想通了這一點後,覺得還有些麻煩的,也隻是弘文館館主的人選了。

荀彧不能是這個唯一。

但正如喬琰跟荀彧所說的那樣,這個坐鎮弘文館的不僅需要有辨彆務實人才的特質,還需要有不與人結黨營私的品行,就足夠將其門檻拔高到一定水準。

他便將這個問題問了出來。

“便如君侯所說,此人需要滿足這樣的兩個特質,可有些滿足此條件的人,擔任這個位置又多有不妥。資曆太高地位也太高的館主,哪怕不是他本人希望形成這樣的聯合關係,同為他選拔的人也會因為這個名頭而聚攏在一起。”

和荀彧一樣履曆不豐、能力極高卻持身清正的,實在是太少了。

喬琰回道:“我有幾個人選,隻是在同時將他們委任其中還是以輪崗的方式安排上,稍微有些猶豫。”

程昱在旁問道:“若我沒猜錯的話,這個人選裡應該有王子師?”

“不錯,”喬琰拊掌回道,“王子師乃是並州出身,但並州的人才大多不需要走弘文館路線。”

三互法這種規則可不涉及底層官員,這意味著並州內的人才要麼已經被各郡太守給收攏到了麾下,要麼就是還在樂平書院就讀,又或者——

這些人對並州真正的實力要遠比其他各州的人看得清楚,比起弘文館,他們大概要更樂意直接到喬琰門下前來自薦。

這也就意味著王允所能從中選到的人,少有與之可以談論同鄉情誼的。

此外,莫要忘了,王允身上還背負著將天子弄丟的罪名。

在外人看來,正是因為有王允的配合,李傕才能折騰出一個假冒的天子來,也能征調出一支隊伍,以至於讓天子最終為他所劫擄。

這種罪過並未被人擺在明面上說,可王允確實是要為之負責的。

這也就意味著,他所舉薦的人可能並不敢與他有太深厚的私交。

根據以上幾點來看,王允實在是一個很合適的人選。

程昱便問:“不知君侯所想的另外人選是誰?”

喬琰回道:“陳元方和崔州平。”

陳紀陳元方這個人,都用不著喬琰去逮人了,因為他就在此地。

此前董卓為禍洛陽的時候,陳紀和荀爽一樣也是被征用的倒黴蛋,因其與荀爽私交甚好,也跟著一並來了長安。

陳紀的為官經驗不多,但他自小跟著父親陳寔,將官場人心看得分明。

而若論其品行,更是無有可以指摘之處。

尤其有意思的是,他自身的品行很高,卻很煩空有形式無有真情的虛偽舉動。

此處特指應付舉孝廉而在孝道上表現出的形式主義。

喬琰想著,他的年齡也已經有些大了,讓他去處理朝政上的事情難免有心無力,正好放在弘文館裡做個道德標杆。

此外,在將陳紀放在合適的位置上後,有一個人落到她手裡,也幾乎是板上釘釘之事了。

正是陳紀的兒子陳群。

他在曆史上是曹魏律法《魏律》的主要創始人,九品中正製也是他提出的。

後者就算了,前者對喬琰來說還是極有用的。

他也確實到了出仕的年齡。

至於崔州平,他同樣可以安排在此地。

早在去年的八月裡,在喬琰還身在涼州和那些武威豪強打交道的時候,戲誌才和郭嘉就已經在討論將崔鈞給召來並州做事了。

崔烈畢竟年紀也不算小了,崔鈞與其在安平賦閒,觀望時局,還不如來並州協助老父親處理公務。

所以在去年的十月裡,崔烈便在戲誌才的建議下給他送了一封信,信中所言就是此事。

崔鈞固然因為和父親在買官這件事上鬨出了點“矛盾”,總的來說和父親的關係還是不錯的,當即趕了過來。

在這一年的時間裡,西河郡中的庶務其實大半是經由他之手來處理的,足以證明他的本事。

喬琰道:“任用崔州平為弘文館館主之一,一面是可體現對於河北士人的拉攏。”

崔州平乃是冀州人,其父親崔烈乃是河北名士,這就是在跟袁紹搶飯碗。

田豐會不會迎來另外一個有可能發現他身份的人,那是另外的問題。

“另一方面,我倡議創立弘文館,若連一個自己人都不安插,彆人反而要懷疑我彆有用心了。”

她在抬眸間露出了幾分狡黠的意味,郭嘉、程昱二人也不由在心中為她這個人選叫了聲好。

這一點小小的私心表露得恰到好處。

這樣一來,若按照她的安排,弘文館四館主便是荀彧、王允、陳紀和崔鈞。

從年齡上來看老中青三代都有了,而從地域上來看也涵蓋了河北、並州和豫州。

稍有的一點問題也隻是,荀彧和陳紀都是潁川人。

但這兩人一個是“王佐之才”,一個是“三君”之一,實難有人提得出比他們更合適的人選。

郭嘉想了想喬琰先前提到的那個四人同往還是輪換的問題,說道:“不知道君侯有無聽過一個說法,昔年陳太丘拜謁荀朗陵,因其崇尚簡樸無有仆役,就令陳元方拉車,陳季方持杖在後,彼時陳長文尚小,載於車中,時人將此景稱為真人東行,引為美談。如今雖不是陳氏子孫三代,卻也是四賢才齊心,何妨令此四人同往弘文?”

郭嘉所說的這件事,說的就是陳紀的父親前去拜訪荀氏八龍的父親荀淑。

因為陳寔持節儉之風,沒有仆從相伴,便讓長子陳紀拉車,次子陳諶在後,當時的陳群年紀還小,就被載在車裡。陳寔和兩個兒子都有美名在外,合稱三君,故而被人稱為“真人東行”。

也便是說,賢人聚眾而行,在今時是很容易被傳出美名的。

所以弘文館的四位館主也大可以如此。

讓他們同去無妨,到時候有事務在手需要忙碌的,大可以早一點走。

總之便是要憑借著美談名聲,令此四人坐鎮的消息儘快傳播開來。

不過他話剛說完就聽到喬琰調侃道:“誰是那個年紀尚小載於車中的?”

郭嘉哭笑不得。

他就是打個比方而已!沒有真要複刻陳氏祖孫名場面的意思!

但他也下意識地想到……若是真要嚴格按照這個場面,那這四人裡年齡最小的,好像是荀彧吧?

對於自己的好友好像處在了一個有些奇怪的安排下,郭嘉毫無負罪感。

他已盤算著明日就請文若吃酒去,再替他接風洗塵一番。

如果喬琰真要這麼安排,那就當提前請罪好了。

好在他又聽喬琰說道:“開個玩笑罷了。如此一來,長安城中的文官遴選之事便這般定了。但——”

她話說到此,臉上忽有幾分肅然,“文官的事上我們可以讓步,武官的事上卻絕不行。”

“無論出於何種問題的考慮,兵權這種最實際的東西,都隻能掌握在我們自己手中!”

哪怕要端著劉虞這個對外打出的幌子,這條底線也絕不會變更。

這才是為何她要給自己爭下大司馬或者大將軍的位置。

“其實君侯倒是不必太擔心此事。”程昱說道。

他說話之間語氣從容,也或許,將他這種表現說成是見證她一番成長的驕傲也無妨。

“自黃巾之亂到如今,君侯未嘗一敗,涼並二州軍權絕無可能假手他人,關中又有子龍坐鎮,便是有人來投,也必定會選擇直接來投效到君侯麾下,而非從金吾衛中謀求職務。”

程昱並未多言,在座之人也聽得出他的另外一層意思。

與喬琰形成對比的正是劉虞。

雖然劉虞在處理政務上的能力出眾,但慈不掌兵的道理,在劉虞這裡得到了充分的反例論證。

哪怕給了他足夠的軍隊人數,在不能做到合理訓練與有所取舍的情況下,隻有兵敗一種可能。

前來長安的眾人大多是因劉虞的賢名而來,但大概不會有人是因為劉虞的作戰能力。

劉虞的性格也讓他對月前的一敗深覺慚愧,絕不會輕易插手於軍事。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對喬琰是一件好事。

她頂多就是需要提防,有人聚攏在劉虞身邊,希望謀求上進,覺得有了天子的支持,就可以將軍權也收歸己用。

但在這樣的人冒出頭之前,程昱會替喬琰早一步發覺隱患的。

他平日裡不苟言笑的面容閃過了一抹笑意:“我還當恭喜君侯的,您此番往幽州巡視,不是又帶回了一員武將嗎?”

程昱所說的正是東萊太史慈。

他見到了喬琰麾下部將的狀態,又親見喬琰以沒石飲羽的一箭,對著公孫瓚發出了宣戰之言,因其本就是個性情中人,當即決定了投靠喬琰麾下。

聽聞她問詢起家人後,毫無猶豫地派出了人手,意在將他的母親也接來並州居住,太史慈對喬琰的尊敬更添幾分。

在得了喬琰的吩咐後,他當即接手了一隊兵卒訓練神臂弓營。

武將的想法可要比文臣簡單太多了。

誰能領著他們打勝仗,誰就能得到他們的支持。

而喬琰何止有著指揮若定的魄力,還有著讓這些武將信服的個人實力。

隻要再多一個統天下兵事的正名,便不必擔心兵權有失。

等到征討戰事再起的時候,這份軍權也隻會隨著她的下一場勝利,越發牢固地掌握在她的手中。

至於能不能贏得下一場勝利?

這不正是她麾下的謀臣武將所要竭力去考慮的事情嗎?

在這場戰事發起之前,他們的實力也必然會比之前更進一步。

除卻關中與涼並二州本身的積累之外,還有與其餘各州交易得來的收獲。

荊州的劉表不必多說。

劉協失蹤的武關距離荊州太近,讓劉表出於洗脫自己嫌疑的想法,不得不在此時割肉放血。

在讓長子劉琦前來長安協助宗廟之祀的同時,他也放開了荊州對南陽的控製,讓武關成為了一處任意通行之地。

後者所造成的商旅通行,堪稱是近來維係關中貿易的一大出口。

益州的劉焉倒是沒這麼積極,但他也並未阻攔於益州和長安之間的往來。

這就讓喬琰派出的采購蜀錦隊伍,在此時已經帶著第一批收獲來到了關中。

為了讓她和這支隊伍之間不會被人發覺聯係,喬琰隻讓人知會他們按照預定的行程行事便是。

還有一方的交易,來自揚州。

和荀彧湊巧在武關遇上的周瑜,與她也有了一次會面。

不過這不是一筆當即就可以有物資往來的交易。

他以商隊渠道送來的一批江東貨物與府庫孤本並不是交易的內容,而隻是恭賀喬琰進取關中的禮物。

真正的交易內容是農耕之法。

“橘生淮南則為橘,橘生淮北則為枳”的道理,周瑜不會不清楚。

身在兗州的曹操可以用上喬琰這邊總結的耕作技法,江東這片地方的情形卻不同。

但在江東各郡世家對孫策並非心悅誠服,各地還多山越作亂的情況下,若是能先讓招募來的士卒吃飽喝足,孫策的壓力能減輕不小。

曲轅犁的靈活作業特質,讓其特彆適用於南方的田地,孫策和其部將已經從中嘗到了甜頭。

周瑜怎麼想都覺得,喬琰手裡應當還有同樣能套用的工具。

當然,他也清楚地知道,喬琰可以將扶持故人之子這樣的話,作為送出曲轅犁的借口,孫策卻不能仗著這一份人情來套近乎。

在他即將成為揚州牧後,無論他此時到底有沒有成年,又有沒有一個父親叫做孫堅,他都是一個完全獨立存在的個體,有些人情也不再適用於這個層面的交流。

所以周瑜是抱著誠意而來的。

他說,若喬琰所提供的經驗能在糧食增產上奏效,江東各郡將會將增產部分的三分之一送至關中。

這份以上貢天子之名送往關中的糧食,劉表是絕不敢出手搶奪的。

至於額外還有什麼條件,都可以由喬琰這邊來提出。

“所以君侯最後提出了什麼要求?”郭嘉與她在說起這事的時候問道。

他直覺喬琰提出的附加條件絕不簡單。

喬琰回道:“我告訴他,我需要江東自沿海縣鎮中選拔出海運造船上的好手,送一支二百人的隊伍給我,這就是我的交易條件。”

郭嘉道:“這條件對於揚州來說倒是不難,可涼州並州和關中並沒有任何一點海運的需求,他就不覺得奇怪?”

喬琰:“他當然覺得奇怪,但我暗示他,這是為了打袁紹用的。”

郭嘉一品她話中的意思,便知道她是如何蒙騙的周瑜了。

打袁紹還真有可能要用海船。

按照絕大多數人對喬琰的揣測,等到穩定了關中局面後,她必然會先選擇收複幽州,而後揮軍南下和袁紹相抗。

公孫瓚為惡狼,袁紹也非真就是個敗絮,這先後二戰絕不可能像是涼州之戰和關中之戰一般,能以摧枯拉朽之勢終結。

那麼如何突破袁紹在冀州青州邊境所形成的防線,好像就成為了喬琰最需要解決的問題。

在她模棱兩可的說辭中,周瑜勢必覺得,喬琰可以在占據了幽州後,憑借發展出規模的造船隊伍,以遼西郡或者遼東半島為造船基地,在三月內快速造船,直跨渤海抵達青州境內,成兩面合擊之勢,從而節省在這條對峙戰線上的消耗。

但她真是要將這些人手放在這個用途上嗎?

以及……她真就必定是先取幽州嗎?

彆說被忽悠著答應了這個條件的周瑜,郭嘉都未必能猜到喬琰心中的準確想法。

他隻知道,現在的頭號要務,還是送劉虞登基,以及拿下君侯應得的升職。

------

十一月和十二月好像過得尤其快。

長安南郊的明堂辟雍以及靈台都在十二月接近尾聲之前徹底完工,從這一日開始,自武關方向而來看到的長安南面門戶,就是一派體面威嚴的樣子。

與此地同步完成的,是位於長安城中桂宮以北的弘文館。

正如之前荀攸給荀彧所介紹的那樣,桂宮乃是如今的天子上朝之所,故而自弘文館所在之處朝著南面仰望,便能看到宮城城牆之內的飛簷殿宇,更有了一種朝入弘文館,夕為天子郎的錯覺。

在弘文館落成之日,喬琰還往此地觀摩過。

讓其他人未曾想到的是,正門牌匾上的弘文館三字既不出自於劉虞的手筆,也不出自於喬琰之手,而是那位草書之聖張芝所寫。

在喬琰請衛覬替她前去邀請後,張芝雖並未選擇出仕,卻去了樂平書院中任教。

因其既可算是關中人,又可以算是涼州人,這塊完工的牌匾無疑壓下了一些質疑的聲音——

有人覺得弘文館館主中沒有涼州人和關中人,也得算是歧視。

“地盤擴張之中的權力製衡實在麻煩。”喬琰一邊最後整理了一番身上的朝服,一邊朝著陸苑說道。

陸苑先前為確認信鴿到底應該飼養在高平還是金城郡,往涼州方向走了一趟,最終還是確定在了金城。

在替喬琰順帶巡察了一番涼州的情況後,她這才返回。

不過並不是返回並州,而是返回的關中。

按照喬琰的意思,陸苑作為她的心腹之臣,也當隨同她出席劉虞的天子即位典禮。

故而她此時出現在了這裡。

聽到喬琰這句小聲的抱怨,陸苑回她:“君侯若這麼說我也該問了,為何弘文館中沒有揚州負責人?”

見喬琰聞言好笑地瞥了她一眼,陸苑這才認真說道:“親疏遠近之分,利益高低之彆,君侯已將其看得很明白了,更處置得足夠妥當。我等均願為君侯效死舍身,並不因您時時處處均無錯漏。”

這話說的不錯。

一個領袖可以犯錯,就像當年定那首功製度的時候郭嘉為她糾正的誤區一樣,這都是在決策中難以避免會出現的。

但當她置身在這個長安城,為了謀劃將來十年乃至於百年之功的時候,她比任何人都沒有這個條件犯錯。

不過,從下屬口中說出的允許她犯錯,還是讓喬琰的臉上浮現出了一縷清晰可辨的笑意。

也正是這些人際脈絡,將她越發緊密地與這個時代聯係在一起,也在支撐著她繼續走下去。

直到贏下這場非生即死的戰爭為止!

恰在此時,從長安城的未央宮方向傳出了一聲擊鼓報時之聲。

這聲代表著辰時的鼓聲也意在提醒城中官員,天子即位的典禮將至,他們該當來做好準備了。

喬琰朝著外邊看去,此時的天色尤暗,可在城中已陸續傳出了動靜,讓這整座長安城頓時活了過來。

“如卿,我們也該走了。”

在即將邁步的時候,喬琰最後朝著門邊的鏡子看了一眼。

鏡中映照出的,是一張放在百官中間比誰都要年輕的面容。

哪怕前路漫漫,她也還有很多時間來走出那每一步。

------

這是公元一九二年的元月初一。

按照如今的算法,她十九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