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第 85 章 師母呢?(1 / 1)

李長安和顏真卿到達伊川縣的第七日, 洪水終於開始消退,預估三日內,洪水就能再退回河道, 那被淹沒的半個伊川縣也會從洪水中出現。

這也代表著這場災難到了尾聲, 賑災結束了, 下一個階段就是重建。

“伊川縣和汝陽縣一共死傷多少人?”這是李長安最關心的問題, 她坐在顏真卿書房中,等著他統計死亡人數。

顏真卿面上浮現一個極其淺淡的微笑, 舉起了手中的紙:“溺死者五百餘人,比先前預想的人數要少了許多。”

大唐建朝百餘年, 洛陽發生過大大小小十幾次水災, 這次的水災規模能和開元八年那一場水災相提並論,溺死者卻比開元八年那次少了一大半。

而且這二十幾年來,伊川縣人口還增加了許多。

綜合來看,這此賑災成果斐然。

李長安眉開眼笑。

她記得沈初告訴她的是“溺死者千餘人”,可如今卻是“溺死者五百餘人”, 雖說落在史書上隻是“千餘”和“五百餘”的一字之差,可放在眼前的伊川縣,這是她實實在在通過她的本事救了好幾百人。

和先前不一樣,先前李長安改變的事情隻是某一個人的命運——李白提前做了翰林待詔,張九齡沒有對未來失去期盼死在回鄉中途,楊玉環沒有當女道士而是直接成為了貴妃……這些事情都隻是某一個人的命運。

可這次她改變的是一個曆史事件, 一個白紙黑字寫在玄宗朝最重要的一節史書上的曆史事件。

洛水依然泛濫了,可它卻並沒能發揮出它曆史上應有的威力, 李長安帶著許多人一起改變了曆史,沒有溺死者千餘人,隻有溺死者五百餘人。

她有帶領大唐百姓改變曆史的本事。

顏真卿又拿出一本空白奏折, 研磨提筆:“臣還需向朝廷上奏伊川縣災況……公主當為首功。”

這句話顏真卿說得真心實意,他從未見過有人在洪水之後能組織起一支擁有數十艘船隻和數百擅長遊水的百姓進入洪區救災,事實上大部分賑災的官員能將逃出來的災民安撫好,讓他們不要暴·亂就已經是能臣了。

大唐建國以來百餘年,發生過數十次叛亂,大部分都是天災之後百姓活不下去乾脆揭竿造反,天災之後該如何安撫民風彪悍的大唐百姓,這一向都是讓唐朝臣子十分頭疼的一個問題。

在顏真卿看來,這幾日從洪區救出來的那七百餘災民,都是有賴李長安方能活命,災民安置點能如此井井有條、穩定平靜,也多有賴李長安的建議,因此顏真卿認為,李長安才是首功。

李長安沉默了。

她開始思考李隆基是不是一個會為了兒女有本事而真心實意高興的好父親。

先太子李瑛是怎麼死的來著?想起來了,這件事的起因武惠妃在世時告訴過她,因為李瑛在朝內素有賢名,內外臣子都認同他的才能,所以李隆基覺得“兒子敢表現的比老子更有能力,這就是為了逼迫朕早日退位讓賢”,畢竟當初李隆基對他爹就是這麼做的,他爹也的確退位成了太上皇……然後李瑛就死了,死得可慘了。

“我隻是為了救我自己的產業。”李長安誠懇看著顏真卿,“我救人是因為我心軟看不得百姓死在我面前,我跟著你來伊川縣是因為我剛在這邊買了一大塊土地,我心疼我的財產才執意鬨著跟你來洛陽。”

心慈手軟加上莽撞愛財,這才是李隆基喜歡的小孩。

可惜顏真卿隻相信他自己親眼看到的,不相信他從李長安嘴裡聽到的,面上的表情寫滿了“你再編我也不會信你的鬼話”。

李長安深吸一口氣,四下看了一眼,公室之中隻有她和顏真卿兩人,於是李長安表情莊重了起來。

她面色嚴肅,看著顏真卿道:“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1]。我已經生為大唐公主,享受無數榮華富貴,豈能再奢求更多名利呢?”

這話當然是糊弄顏真卿的,論起享受榮華富貴,李長安在皇室中根本排不上號,李隆基都還追求名利,她憑什麼不能追求名利。

不過顏真卿顯然不知道李長安這張正義淩然的皮囊中包裹著怎樣的壞水,他聽到李長安的話後面色一肅,叉手道:“公主仁義,臣自愧弗如。”

甚至顏真卿的臉皮都臊紅了,他心想,自家祖宗顏回以仁德品德傳世,倡導內修己德、外施愛民之政,可自己卻沒有學好祖先傳下來的仁德思想,反觀壽安公主,一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道出了顏回先祖所崇尚的仁德。

比起壽安公主的思想境界,自己真是差的太多了。

思及此,顏真卿對李長安更加敬佩。

李長安看著顏真卿面上的表情,就知道這位正義過頭的文忠公估計又腦補了些什麼東西。

果不其然,顏真卿寫出的奏章雖然沒有直接將李長安列為首功,卻也處處暗示自己賑災如此有成效離不開壽安公主鼎力相助。

李長安看了一遍奏章內容,又盯著顏真卿那張正義凜然的臉瞧了好一會,忽然覺得太正義也不完全是好事啊。

今日坐在此的人要是李林甫,估計恨不得把所有功勞都攬在自己身上,其他人連口湯都彆想喝,可顏真卿卻恨不得把肉連著骨頭都塞進她嘴裡,他自己反而隻願意喝一口稀薄肉湯……

這簡直就是她想要的能臣典範。

看著奏折中自己的名字從第二列移到了第三列,李長安才勉強滿意。

雖說還有些高調,可起碼不是出頭鳥了,畢竟她在洛陽做了這麼多事,洛陽又不像荊州離長安城那麼遠,消息或多或少會傳入朝中,藏也藏不住。

李長安看著顏真卿呼喚小吏進來將奏折拿下去,而後二人相視一笑。

“賑災之事告一段落,往後就是要想法子恢複生產了。”李長安伸了個懶腰。

“田地今年是必定顆粒無收了,補種也來不及,不過我倒是有一些想法……洪水衝上來的淤泥可是好東西。”

這些淤泥都是洛水河底的淤泥,常年被水中腐爛的水草和魚蝦屍體糞便滋養,是不折不扣的肥沃泥土,而且土質細膩,也很適合燒磚。

拿來燒磚施肥,既處理了洪水殘留物,還能當做燒磚的原材料,省了再從地裡挖土的功夫,變廢為寶一舉兩得。

李長安看向顏真卿,在荊州天高皇帝遠,上面還有荊州刺史張九齡罩著她,可就算那樣李長安也沒有直接管理漳縣事務,而是打著孟浩然這位有名無實的漳縣縣令的幌子組織百姓開墾荒地、興修水利、大辦工廠,就是為了不被有心人抓住把柄。

縱然是當地的世家大族,想要乾涉地區治理也必須通過當地的官員,何況她對地方的掌控力遠不如世家大族了。

現在她想要插手伊川縣事務,也必須經過顏真卿。

“這些留下來的淤泥……”李長安剛想開口建議顏真卿將這些淤泥廢物利用。

顏真卿打斷了李長安道:“臣前日便從公主口中聽過了淤泥的用處,隨後已經組織人手去清理淤泥,這些淤泥一部分被送到縣內田地內肥田,另一部分則堆在河邊晾曬,公主若有其他用處可隨意取用。”

啊這。

李長安眨眨眼,她還沒開口呢,顏真卿就已經開始做事了?

“我打算建造幾個磚窯,需要雇傭人手。”李長安接著道。

顏真卿面上浮現一抹淺笑:“臣已經整理好了縣中家世清白的良家子名錄,一會便讓人送到公主房中。”

李長安沉默了。

她又道:“碼頭被洪水衝毀了,若要從其他地方運輸物資,還需要先修好碼頭。”

“公主所言甚是,臣今日一早已經派衙中縣丞領著工匠去修繕碼頭了,預估十日內便能修好。臣覺得十日時間太長,已經派人去向洛陽縣借一批工匠加快修建碼頭了。”顏真卿點頭讚同李長安。

“如今從伊川縣至洛陽城隻有一條小路貫通,驛道上堆滿了被洪水衝過去的樹木和房屋廢墟,已經不能通行了,是故臣也已經派人去清理驛道了,預估三日便能打通從伊川縣到洛陽城的大道。”

伊川縣如今缺糧缺物,無論是從洛陽城購買糧食還是從其他州府購買糧食,運輸路線都必須先打通。

李長安深吸一口氣,她看向顏真卿的眼神滿是貪婪。

多能乾的臣子啊,李長安絲毫不懷疑一個顏真卿比一百個孟浩然都能乾。

什麼王縉什麼孟浩然她都不認識,她的眼中隻有自己至親至愛的老師,顏真卿!

“您家中還有如您一般才華橫溢且尚未出仕的後輩嗎?”李長安已經惦記上了顏家人。

顏家人各個忠良,安史之亂堪稱全家以身殉國,李長安記得單單死在戰亂中的顏家人就有三十餘口。

死了多可惜!都來給她打工才是正理!

“我聽聞老師已經成親了,師母可在洛陽?”李長安竟然已經恬不知恥惦記起了顏真卿的妻子。

“還有您的兒女,可已長大成人?”李長安厚著臉皮問。

顏真卿看著李長安,沉默道:“臣女年才五歲,臣子也才十又三歲。”

“那師母呢?”李長安追問。

“內子正居住在洛陽城中。”顏真卿道。

他守孝就是在洛陽守孝,守完孝顏真卿就被李長安催著回了長安,他的妻子依然還住在洛陽城顏宅內。

“師母可曾讀過書?”李長安惦記上了。

她還沒見影的紡織工廠還缺個大管事呢,馮初娘要常年在荊州和長安奔波,不適合做大管事,偏偏紡織工廠又必然招收女工多,李長安有心任用一位女管事。

可這時候讀過書能管事又願意跟著她乾的女子太少,李長安一直都沒找到合適人選。

提到自己的夫人,顏真卿面露微笑,頗為自豪:“內子出身京兆韋氏,熟讀詩書,若是生為男兒,必能有一番大作為。”

哎呀,何必生為男兒,跟著我乾照樣保她出人頭地啊!

李長安眼神一亮,心裡已經琢磨著怎麼把師母忽悠過來給她打工了。

於是李長安體貼道:“洛陽城雖然就在洛陽縣內,與伊川縣相隔不遠,可一來一回也要一整日,老師住在伊川縣,師母住在洛陽城,隻有數十裡之隔卻要夫妻分居,豈非太過可惜。”

“倒不如將師母接到伊川縣中方便給我打工……啊不,接到伊川縣中也好夫妻團聚啊。”李長安誠懇極了。

顏真卿覺得有哪裡好像不對,可看著李長安分外誠懇的小臉,又說不出哪裡不對。

想來應當是公主心疼自己夫妻分居,所以才提議讓自己將夫人接過來夫妻團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