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8 章(1 / 1)

經濟發展的前提是治安好,百姓安居樂業的前提也是治安好。一個地方的生活環境安全了,官府能保證百姓的個人財產安全,百姓才會想方設法提高自己的生產力,去賺取更多的財富,官府才能收上來更多的稅收,建設更多的公共設施。——《基層管理手冊·第七章》編者,李長安。

自從王縣尉被拉到菜市場斬首之後,全漳縣的風氣蔚然一正,賭坊被縣衙接手,小賭怡情,大賭直接胳膊打斷扔出去。李長安直接提拔寧成擔任了新的縣尉,又雇傭了縣中之前從軍伍中退下來的老兵當作衙役,整日在街上巡邏,但凡看到有敢光明正大欺負百姓的混混,當場就打斷腿,關進大牢中等著家裡面贖人。

沒人來贖就拉到采石場運石頭,沒工錢,一日要做六個時辰的工,等縣衙查清罪狀以後再判刑,從三個月到十年不等,手底下有人命的就直接終身都要在采石場裡面做勞工,一命抵一命。

其中有不少遊手好閒的混混都是縣中大戶人家的子弟,可這些大戶人家也隻敢怒不敢言,畢竟誰也不想步王家的後塵,寧成知道自己背後撐腰的李長安能耐有多大,根本就不懼這些縣上的大戶人家。

你敢威脅我,我就敢向李娘子告狀,到時候就不是勞動改造個一年半載的事了,就是你全家流放幽州的事了。

加上這大半年來漳縣內出現了大量的勞動崗位,就連八歲的小兒都要被送到學堂讀書,放了學後還要負責教他們爹娘識字,漳縣內人人都有活做,根本用不著偷盜搶劫。

一時間,漳縣的治安出奇的好,每個月縣衙內判得最多的案子就是誰又踩了誰家的莊稼,哪家的夫婦要和離……這樣的小事。

六月末,漳縣內的小麥成熟,家家戶戶都拿上了新農具。

這時候縣衙每日要判得案子多了起來。漳縣內總共五個鐵匠八個木匠,日夜趕工也做不出來那麼多新農具,所以新農具的數量有限,縣衙隻能用排隊租借的方式向外租借,先到先得。

百姓在排隊途中插隊,進而吵架,而後大打出手的事情每日都要發生個三五回。

李長安終於知道為何古代百姓為了爭奪水源甚至能以村子為單位械鬥了,莊稼就是百姓的命根子,這些農具還是隻加快收割速度的輔助農具,這些百姓都能為了自家省下多一點時間好去做其他事情而大打出手。

甚至還有大戶人家,一家十幾口人齊齊出動打架鬥毆就為了搶一件農具的事情。

得虧荊州不缺水,若是缺水,這些民風彪悍的大唐人不得抄著刀子動手啊。

李長安現在每天的任務,就是站在縣衙外維護治安,要是看到有誰快要打起來,她就上前去把兩方人都罵得狗血淋頭,再把農具收走,讓他們重新排隊。

為此,李長安裝在竹筒中的水都換成了降火的藥茶。

現在李長安一見到裴素就害怕。

裴素每次來找她,都會掏出一厚摞論文來,從農具改進圖紙到農業種植技術方針再到肥

料研究進展彙報,每一篇都長達萬字?[]?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讓李長安看得頭都大了。

若隻是給她論文成品就罷了,偏偏裴素還總愛問上回她送過來的論文有沒有從原理變成實踐。

李長安每次都隻能支支吾吾,裴素表面上不說什麼,但她實在不是一個會掩飾自己內心情緒的人,那副不能理解的表情,總讓李長安覺得壓力很大。

實踐遠遠跟不上理論,這隻能怪工匠的培養是需要時間的,漳縣一共就這幾個工匠,讓他們一天乾十一個時辰的活,他們也沒法造出那麼多機械來啊。

李長安在裴素這邊沒有底氣,隻能去督促自己的親導師沈初,去張九齡宅院中逛一圈,要是遇到沈初不學習在書房外面休息,她就擺出一副惡學生的模樣來,痛心疾首看著沈初,問他有沒有百分百的把握考上狀元,要是考不上狀元對得起她這幾年辛辛苦苦供他上張九齡版輔導班嗎?

七月初,整個漳縣終於全部收割完了這一批小麥,李長安看著漳縣今年的糧食產量喜出望外,因為耕種方法有了改進的緣故,每畝地的小麥產量從上一歲的兩百斤提升到了接近三百斤。

漳縣收獲了比往年多出一分之一的糧食,也就是說,能養活比往年多一半的人口。

再加上現在也有了今歲新開墾出來的水田和上千畝抄了王家得來的旱地可以讓百姓租種,這個冬天可以說是一個安頓流民,增加縣中人口的好時機。

李長安又從孟浩然那裡申請了一紙政令,從縣衙中拿出一筆錢來雇傭縣上的青壯建造房子。

不得不說,孟浩然是一個很合適的縣令,他從來不想方設法從百姓那多收雜稅,也從來不想著折騰百姓,李長安覺得孟浩然治理地方的方法倒是有漢初無為而治、讓民休養生息的道家治國味道。

當然,更重要的是孟浩然當縣令就跟李長安她自己當縣令沒什麼區彆,李長安說什麼孟浩然接納什麼,可以說是十分聽得進勸說了。

建造的房子也不是百姓居住的宅院,而是一排排的屋舍,每一間都隻有三十平米大小,裡面放四張床,沒有院子,也沒有廚房。

這是專門為了收納流民建造的集體宿舍,用不著太好,隻需要讓那些流民能有個遮風擋雨的地方就行。

建造完了宿舍,李長安接著以私人名義雇傭了這支建築隊,她在幾個種植甘蔗的村子中間買了一塊地,打算開一個製糖作坊。

糖這個東西利潤比較大,還屬於戰略物資,李長安不打算如鹵味鋪子一般交給百姓經營。

她要自己做那個把上下遊產業連接起來的中間產業商。

這沒什麼,因為李長安製糖作坊裡面的工人還是要從漳縣招人,保守估計也能再給漳縣提供五十個就業崗位,這還隻是一個小型作坊,等到日後規模擴大了,還能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

甘蔗需要七個月才能成熟,三月初種下的甘蔗,在十月才收獲。

李長安派人去將幾個村子裡面百姓所種出的甘蔗統統收購過來,然後由裴芸擔任製糖作坊

的監管人,開始熬糖。

甘蔗的畝產並不低?_[]?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後世北方地區甘蔗產量能到畝產一萬斤到一萬五千斤,南方地區也能到八千斤,哪怕是現在,漳縣的甘蔗畝產也有兩千斤。

第一年種甘蔗,什麼經驗都沒有,有這個畝產已經不錯了。

裴素對這個畝產十分不滿意,她在甘蔗收割完之後就一頭紮進了提高甘蔗畝產的研究中,李長安覺得這個畝產和麥子畝產比起來已經高了近十倍了,看著好像也不少……

直到裴芸告訴李長安,一十斤甘蔗才能熬出一斤紅糖,四斤紅糖才能提純出一斤白糖。

李長安默默給裴素送去了一千貫錢讓她專心研究如何提高甘蔗畝產。

糖價格昂貴主要是貴在運輸上,大唐運輸不便,糖又容易受潮粘連,加上製糖技術不成熟,所以昂貴。

可對李長安來說,這些困難已經都解決了。

就地種植甘蔗,在甘蔗地邊上建立工廠,製作出的糖不往外運輸,直接賣給附近的村莊,這些村莊再將糖進一步加工成鹵味、果醬、果脯等產品再往外賣。

至於製糖技術,大唐的製糖技術不成熟,但是裴芸的製糖技術很成熟,對於吃這件事情,裴芸有著超乎尋常的熱愛,目前她已經能將饅頭蒸的白白胖胖了,為此,她繁衍了七百多代酵母菌種,還自己用天然水晶手磨了一架粗略版顯微鏡……

甘蔗產量高,收購價就低了,十斤甘蔗才五文錢,一畝地能賣五百文錢。

對種甘蔗的百姓來說,一畝地能賣五百文錢,已經比種莊稼賣的多不少了,麥子要繳稅,那些糧商收糧一斤麥子才出三文錢,而甘蔗的畝產是麥子的十倍,還比麥子更容易種。

甘蔗進了製糖作坊,加上其他雜七雜八的成本,一斤紅糖的成本價才三十文錢,往外賣轉手就能賣五十文錢。

荊州市面上的紅糖價格在一百文一斤,李長安的製糖工坊給漳縣各個村子的批發價是五十文一斤,成本驟降四倍。

於是在這個秋日,漳縣的各個村子紛紛開始建立作坊,製作果醬、果脯等好保存的高糖貨物,再將這些東西運到江陵去賣。

春夏種地,秋冬賣加工品。

漳縣的農業與工業結合產業鏈完成。

李長安終於滿意了。

整個漳縣除了縣令孟浩然之外,終於再也沒有一個閒人了。

天氣冷了,孟浩然沒法釣魚,乾脆就窩在了彆業中,一開始他想帶著他的兒女玩耍,後來李長安把他的兒女都送進專門為大戶人家設立的考科舉的學塾後,孟浩然就成了空巢中年人。好在孟浩然總是能從生活中發現樂趣,他最近愛上了給友人寫信。

對於孟浩然的這個新愛好,李長安舉雙手支持,最好孟浩然能呼朋引伴,把他的友人都給喊到漳縣來,她才能更好追星呢!

每回王縉明裡暗裡勸李長安也該給孟浩然安排些活乾,李長安都隻當做沒聽見。

詩人寫詩就是他們的正經活,誰說文藝工作就不算工作了?李長安鐵面無私又給王縉安排了更多的工作。

她冷酷無情的想,哼,你一個不會寫詩的家夥就應該多乾活,你又不是你哥哥王維,還想在我手底下偷懶,門都沒有!

多虧王縉現在還不知道李長安對王維也有濾鏡,他現在隻以為孟浩然待遇好是因為李長安和孟浩然是舊識。等以後王縉發現分明是一個娘生的,但是李長安對王維是寵溺放縱,對他是壓榨嚴格時,王縉哭的更慘。

又到了一年年底,李長安帶著她“親手”抄寫的百本道經,坐著馬車回到了長安。

李長安坐在馬車中,手中翻看著各個村子今歲的收支,心想她今年特意比去歲晚走了十日,應該能正好趕上玉真公主回去,不用再像去年一樣在壽安觀中等半月了吧?

隻是她沒想到,玉真公主今歲根本沒打算回長安。

因為玉真觀中已經住了彆的女眷。

這個人的身份還很麻煩,麻煩到李隆基親自寫信給玉真公主,要借她的道觀用一段時間。

“娘子,壽王又來了。”玉真觀中,一個清秀的婢女憂心忡忡走進來,對著坐在鏡前梳妝的主人道。

“他來又有什麼用?”那個背對著婢女的窈窕背影冷冷道,“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