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第 127 章(1 / 1)

一行人沒有在院子裡待多久,很快他們就被帶到了休息室之中。

碼頭這邊的負責的書生給送上了茶水,而後對著兩人很坦然地問道:“先生和共謙可是想要知道這兒行會的情況?放心,一切都是按照過去先生要求的來做,所有文書都公開放在資料室裡,先生若是需要這就讓人都搬過來。”

“我們來這並不是為了這些。”邵奕很快就說道。

邵奕來了這邊之後從係統那邊看了很多來自碼頭這邊的資料,主要都是在了解碼頭這邊整個的情況,但對於協同會這邊具體的情況他是真的沒有去詳細了解。

因為不需要。

邵奕對人對事情的判斷,又不是全都依靠係統這家夥給的訊息才會做判斷的。

當初津東碼頭一窮二白,帶著三萬人過來開拓肯定是很辛苦的,但是這批書生願意來,第一艘海船試運行那麼危險的事情,他們也願意隨船而去,誤入大貞國內,也冒著生命危險帶著海船回來。

而後京都城那邊開了科舉,邵奕也清晰記得在當時碼頭這邊的書生們他們也想著參加,但為了協同會最終還是都沒有來,這些種種事情已經都可以說明這邊的人都在勤勤懇懇付出努力著。

對於書生來說,如果追名逐利的話,是不會在協同會做這麼多事情的。

要知道當初開秋闈的時候,各郡府裡頭很多讀書人過來趕考,知道協同會是什麼行會之後,態度那都是隱隱在看不起的。

這些人才是書生群體之中的主流想法。

跟不要說邵奕和葉共謙從行宮那邊過來,一路上也經常能看見在各個坊子裡,很明顯精神狀態都非常不錯的勞工們。

其他都有可能是虛假的,但最終呈現出來成員們的情況是不可能會有虛假的,邵奕自然是完全相信面前這幾個人的。

“你們也應該收到京都城那邊的官學的消息了吧。”看著眼前的兩個人點頭後,邵奕才繼續說道,“往後文臣這邊就分為兩部分,一部分負責過去的治理地方的工作,一部分負責督查和教化的工作。”

“文臣這邊如此,武將我也希望是如此。”

“作戰訓練方面由過去武將們負責,而將士們的生活、督查以及教化的這些工作,會由新的官員負責……”邵奕對著這些人說著自己擬定的新軍政結構。

實際上應該還有精兵簡政的工作,但目前這條放在現在肯定是不合適的,不想打仗的士兵都各回各家的話,按照現在邊防的情況,立即就會空無一兵。

在場的人認真聽著邵奕所給的整個構想,隻要略微思考就能發現,實際上這套結構還是他們津東碼頭協同會一直在實施的套路。

李意晚這些女官們負責整個政務和管理的工作,而協同會這邊主要就是負責工人的生活和督查反饋的事情。雙方在相互配合組建津東碼頭的整個過程之中都很滿意。

不僅下面的百姓們生活舒適了很多,上面他們做管理的因為相互有分擔,也更加輕鬆很多。

京都城內協同會還是被官府製約著的,而不是相互配合,邵奕拿出來的這份架構的好處方面,碼頭這些書生們實際上感受要比葉共謙他們更加清晰許多。

隻是……

“先生此言是否為旨意?”碼頭這邊書生沉思後,對著邵奕問道。

邵奕聽了這個回應,微微歎了口氣,已經知道碼頭這邊書生的意思了,其實也沒有太多意外。

很多舉措都是在危機的時候才可以推進,比如當初面對大貞國的時候,大家都覺得大貞國很厲害,但正好是西夷那邊集結大軍要入侵,抽不開人手,讓沒有經驗的秦沛硬頂上。

那時候的情景在所有參與的人感知裡是十分危機的情況了。

所以秦沛做了很多新的舉措,新的嘗試,也都不會有什麼人反對,而是非常願意配合。

但現在情況不一樣。

大邵總體環境是很安穩的,文臣體係那邊好改變,因為現在就是一團亂麻,在這樣糟糕的,所有人都忙亂手足無措的時候,進行製度改革反而是最容易的。

但武將這邊很穩定,西夷那邊經過之前的一役,短時間內沒有什麼威脅,而水泥的出現讓北部疆域建設起來類似長城的建築物,也能有效地對北部進行防禦。

在這樣穩定的時候,他要從武將體係之中割下來一塊權力,是非常困難,非常可能會受到武將那邊極大抗拒的。

邵奕這般想著,目光落在同樣身處於這個室內的鎮北侯那邊,果不其然從對方沉重的表情之中看到了不讚同。

一個王朝革新最容易的時間,往往就是剛創立的時候。

但要往外擴張的話,邵奕是希望運轉的是一支可靠為國為民的軍隊,而不是醞釀出來一支支通過四處劫掠,從而實現自給自足,最終獨立出去的軍閥武裝。

邵奕認為自己現在頭頂神仙名義,再加上因為過去武將那邊一直受到皇帝文臣的壓製,過得很卑微,這點從各郡府出事後,幾個都府大將軍紛紛自覺上京請罪就可以看得出來。

所以他想著嘗試一下。

然後他的目光就落到了有一點作戰經驗,而且有和官府以及當地駐軍經常打交道的津東碼頭協同會這邊,希望他們能去做督查之事。

隻是現在他好像要被拒絕了。

說來也是,現在他們把津東碼頭這邊建設得好好的,有吃有穿有住,做工下班後回到自己家中,享受幸福又溫馨的時刻,突然讓他們去邊疆冒著生命風險去作戰,想想就不太可能。

眼前這書生的話語意思其實也是在說,若是邵奕他是以皇帝的身份在說的話,他是不會抗旨不遵的,但邵奕還是很溫和地說道:“並非。”

面對困難應該是去解決困難,而不是去選擇逼迫彆人。

聽到‘並非’兩個字,書生明顯略鬆了口氣,而後斟酌著自己的用語,謹慎地對邵奕說道:“先生此等構想在下自然是願意完成先生期望,但這也隻能代表我個人,我等並不會對會裡其他人做出任何要求。”

他說完後,看著邵奕目光依舊很溫和地看著自己,並沒有半點被拒絕的負面情緒之後才鬆了口氣。

也是,他們先生一直都是這樣,並不會因為現在身份是皇帝了,就對他們與自己不同的聲音而惱怒。

在場的其他碼頭這邊書生,也有跟著應和著的。

邵奕目光驚訝地看著這些人,他在意識到自己可能會遭到拒絕後,已經做好了心理準備來著。

看著眼前這些人,邵奕臉上浮起了些笑意,反倒是對著這些人說道:“不必勉強自己,我們創立協同會之初就說過了,有困難有問題應該是去想著怎麼解決,而不是硬著頭皮做下去。”

反過來得到勸慰的書生們不少也笑了起來,整個氣氛整個都輕鬆了許多,恍惚間好像又回到了兩年多前,他們創立之初在京都城破舊小院子裡聊天商議時候的情況。

依舊十分的熟悉,好像當初的那些人都沒有發生改變。

“沒有勉強。”書生說道,“其實碼頭這邊協同會之中也有不少成員是在碼頭駐守的官兵。”

“他們也有說起來在碼頭這邊的日子,和過往在北部駐守的時候差異,覺得在這邊的日子很幸福,不是因為在這裡不需要和北蠻作戰,而是在這裡隻要正常做一個士兵就可以了。”

至於在邊境為什麼過得不是一個正常士兵,書生是知道跟隨邵奕身邊護衛的老者是什麼身份,當然不可能說那麼詳細。

“京都城那邊行會的其他人是不是都已經開始抽身了?我們碼頭這邊當然也不能輸。”

“比起去教書育人,我倒是更喜歡想著怎麼讓大家日子過得更舒服一些。”書生表示自己也是有想過的,“所以去更需要我的地方,我覺得挺好的。”

當然這個書生也隻是表達了自己的想法,並不是所有人都會願意冒著風險去面對戰場的,哪怕是在軍中做文職工作並不需要去往最前線也是一樣。

如果軍中文職完全沒有危險,那之前邵奕發配到西都府的秦沛,也不會坐到長史這麼高的位置。

當然隻憑借這些碼頭的書生幾個人是不夠的,接下來的工作就是由葉共謙帶著其他準備去軍隊之中就職的書生,在協同會培育的新人之中詢問,有沒有願意同行之人。

不過即便是再問,實際上也都還是不夠的,之後這批人去往各都府後也要繼續選擇培養新人,這做督查和生活管理的人員也都不應該隻是高高在上做個將軍同級的官員。

深入到士兵之中才是應該要做的追求。

這點對於協同會出身的人來說都很清楚和了解,不管是百夫長,還是伍長,什長,他們下轄的士兵之中,都必須要有他們協同會的成員作為反饋和監督。

各都府隊伍加起來何其多人,肯定很多都是要他們去往各都府從那些士兵之中選人培育的。

葉共謙他們去尋找其他能做培育工作的書生或者成員們,而邵奕則是要開始去思考,怎麼樣推行這份政策,不會被各都府阻礙。

邵奕甚至都沒有考慮過各都府在面對他的政策有配合的可能。

而全程聽完邵奕他們談話內容的鎮北侯也是一樣的想法。

他之前就有想過陛下可能會把協同會那邊的模式推廣到各都府之中,現在聽到邵奕這說法的內容,隻能說是完全不出所料。

以鎮北侯的立場來看,他肯定是不希望邵奕推行這個改革的。

現在各都府之中一切都很好,在有了朝廷的物資支持之後,完全就是欣欣向榮的狀態。

西夷萎靡不振,北蠻那邊有水泥城牆和火炮在,也沒有侵犯邊疆燒殺劫掠的憂患,陛下又何必要做這危險可能會引起兵變的事情?

即便是李慎掌握的京都府人馬對陛下死心塌地,京都城內的百姓對陛下也是全力支持,可京都府作為隻有京都城一個城池的駐軍,一共也就三四萬兵馬而已,怎麼能夠抵擋住其他四個都府合計約七十萬的大軍呢?

政策雖好,但並不適合大邵。

鎮北侯思考著自己要怎麼說,才能說服陛下放棄這個念頭。

而邵奕這邊則是打算要和鎮北侯這個,對各都府情況都很清楚的老將軍聊聊,怎麼做才能夠讓各都府願意配合行事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