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第 99 章(1 / 1)

這理由倒好像也是合情合理,遇到這樣的事情,悲痛欲絕,連鄉試都不參加,無心再顧及協同會這邊也很正常。

協同會這邊的人知道這事也隻覺得天道無常,紛紛寫信表達了自己的關心關懷,讓他安心,京城協同會這邊一切都好之類的。

並且還在信中告知了一些協同會的喜訊。

外地來的那些書生們見到京都城的繁華太平,和自己郡府縣府完全不一樣的風貌,自然是會忍不住去探究的。然後協同會這個他們都聽說過沒放在心裡,甚至一些人做小吏的時候,還把協同會成員當做異端懲處過的行會是什麼情況。

這時候協同會才真正映入這些人眼中,受到關注。

對於這些人協同會這邊沒有什麼想法,他們本就抱有比較開放的態度,很歡迎這些人來會裡參觀了解。

這些趕考的書生們看了協同會的情況,再聽了幾堂啟蒙課後,有的人對這個行會不屑一顧,不過就是一群烏合之眾抱團而已,也有的人會被這完全符合儒家思想,行聖人之事的行會所吸引,希望加入其中。

對後面這些人他們自然是歡迎的,隻不過若是想加入京都城協同會這邊當然是算了。

他們老一批的書生都準備要從裡面抽身出來了,再讓這些外頭的書生們加入到裡面沒有多大意義。

但這些人也不是就對協同會沒用了,這年代讀書人放在哪都可以有大用處,比如讓這些人回各自的縣府郡府之後,籌謀開分會的事情。

而若是這些人中了會試,到其他地方為官那幾更好不過了,可以給予他們開分會的便利。

這些感興趣的人隻要有興趣,反正都是住在附近的院子之中,隻要他們有空,協同會的書生們就會帶著這些人去實習體驗,走入到京都城那些平民百姓之間,去了解這些百姓們的需求和最近有沒有遇到什麼困難。

經過這些體驗後,這批新書生成員越發覺得京都城百姓不太一樣,很多人的苦惱已經變成了孩子不聽話,或者氣候不好雞不下蛋什麼亂七八糟的,已經和他們郡府裡頭一般百姓艱難求生的情況完全不同了。

可即便是這樣,他們也學到了很多面對不太情況應該怎麼處理,怎麼應對的辦法。

不過這些外頭的書生也有瞧見一些覺得離譜的事情。

比如有的人家想讓雞和鴨進行雜交,希望生出來新的兼顧雞更快生長和鴨更不容易病這些優質特性的生物。

——這是有成功案例的,騾子這種生物就是比馬和驢壽命更長,也更不容易生病,以及更有力氣,除了沒有生育能力之外,完全是農戶心中完美的生物。

這些外地來的書生們那是目瞪口呆,表示原來下面的人擺脫了生存困境之後,能爆發出來這麼大的奇思妙想啊。

而這些百姓們不覺得這有什麼妙想的,這年頭生殖隔離什麼的沒有誰知道,大家還處於龍生九子什麼都可能的呢。雞和鴨長得那麼像,都是一雙翅膀兩個爪子,怎麼就不可以了?

外地來的書生們聽了哭笑不得:“可即便是真養出來了綜合了雞鴨特性的家禽,你們花費的精力也比不上直接養雞鴨省錢省事啊。”

“那怎麼一樣?我若是養出來那麼好的禽類,把方子拿出去賣了,一個月能拿好幾兩銀子呢。”那百姓回答得十分大聲,且在他周圍附和著的人還不少。

這都是方旬那水泥方子帶來的結果。

消息流傳出去之後,自然很多人眼饞那麼大一筆錢,現在水泥廠可是忙不迭地運轉著。

有了邵奕蓋院子的示範,誰用了誰都說好,很多家族京城的院子都是祖宅不好改造,但外頭學著協同會弄個舒適的莊子給家裡人住住也很不錯,而且水泥搭建東西真的是又便宜又快還很結實,雖說醜陋了些,但隻要外層鋪上木衣,看起來也依舊十分好看美觀。

尤其是莊園外頭的地面就更是如此,不需要花大價錢弄什麼石頭,輕輕鬆鬆就能很平整,在上頭走路一點都不擔心硌腳,可謂是京城各女眷們的新寵。

更不用說李慎拿走水泥方子就是為了軍事作用了,確認水泥實用性之後,乾脆各都府範圍內都開了起來,很多針對周邊那些外族的防禦類工事如火如荼的修築起來。

現在不管是西邊的重步兵還是北邊的騎兵,都很難像過去一樣,輕鬆越過他們大邵的防線,對村落進行洗劫了。

這麼多地方需要水泥,自然方旬現在靠著水泥方子的收入賺得是盆滿缽滿,具體賺了多少大家心裡沒有詳細的數,但即便是知道最少也有幾十兩這點,也足夠讓百姓們為之瘋狂了。

但他們自認為沒有書生那麼大的能耐,能做出神仙一般的物件出來,但他們會養殖會種地,會做手藝活。

之前就有匠人把自己發明的小玩意送到協同會裡頭,協同會就開了新工坊做那東西,一個月平白拿了五兩的分成,一家人從此可以躺著吃喝不愁。

這些先例在,百姓們自然是非常積極地去嘗試。

匠人會做東西,他們這些農戶們自然是搞種植和養殖,試圖把雞鴨培育的有,在啟蒙課堂學知識,然後知道那些世家豪門扡插嫁接養花技術,試圖用在他們農作物上的也有,而同樣覺得動物裡頭雜交能有騾子,植物雜交有沒有可能出現產出更高更抗病的作物出來?

要知道,對於農耕社會來說,食物才是天下的根啊,有著一夜暴富在眼前吊著,百姓們的積極性那是完全不一樣。

水泥能給方旬帶來那麼多金錢收益,若是他們培育出來更好更優質的物種出來,肯定能更加有錢的吧。

這些想法,邵奕知道的倒是不多,不過各家各戶很積極去嘗試怎麼樣弄出新家禽這他還是知道的,以及嘗試給各種蔬菜瓜果搞嫁接的事情,邵奕也有了解。

前者邵奕已經是躺平了,有生殖隔離在,新家禽是不可能的,頂多就是再度進化搞出白羽雞這樣快速藏肉的物種出來,但邵奕提心吊膽大半年後已經確認了,現在飼料沒有進步,靠著養蟲子還是很難做到‘何不食肉糜’的程度。

而後者嫁接這事情,也是自古以來就有,頂多更抗病耐旱口感更好,確實可以讓豪門們掏錢享受美食,也確實是能稍微讓百姓們發家致富。隻不過現在已經有南貞郡這個產糧大郡在,這點進步給邵奕帶來的傷害,已經是微不足道了。

邵奕依舊沒有怎麼把這事放在心上,而聽到這些事的外地書生也並沒有太在意這個,甚至在聽說水泥這事物居然是他們書生之中的一員發明的,而不是什麼工匠頓時眉頭一皺,覺得這個書生是在不務正業。

協同會裡頭的人不覺得這有什麼:“我等讀書為官是為了百姓都能過上好日子,希明弄出這方子也是給百姓帶來了好日子。”

“大家在我們的院子之中住的不舒服嗎?這麼多院子建造起來也不過就花費了三個多月的時間,也沒有花費多少銀錢。”當然具體多少銀錢肯定不能說了,說了這些外地來的人就會知道,自己交一個月的租金,就是這整座院子成本什麼的……咳。

他們好歹租的是個院子,價格總不能比大家住客棧還低是不是?

“過去百姓們需要辛辛苦苦上山伐木,呼朋喚友去搬運回來,十分辛苦才能建好屋舍,如今有了這事物,隻需要少量銀錢,就可以抵禦苦寒炎夏。”

話說是這麼說,但協同會書生們知道這樣講對於外地來的這些人肯定是沒什麼用的,但有一點說出來這些人肯定就會重視,“本次會試不是重策論麼?當今陛下更講究效率和速度,比起引經據典告知過往是怎麼解決的,肯定是更希望大家能拿出希明一樣的方子出來。”

簡單說就是其他都是虛的,做實事是最重要的。

外地書生聽了這話頓時錯愕:“本次會試重策論?這你們怎麼知道的?”

協同會的書生眨了眨眼睛,不知道這人為什麼會這麼驚愕,不過還是很理所當然地說道:“就是知道啊,大家都這麼說的,你們都不知道嗎?”

兩方書生面面相覷。

於是這消息飛速傳遞出去,協同會這邊紮根京城肯定是有消息來源的,來京都城趕考的很多考生們都炸鍋了,然後這個聲勢就傳遞到了三省六部之中,文臣們一個個瞪大了眼睛。

“我們也不知道這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