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 第一百八十一章 餘慧芳兩眼發直,她想……(1 / 1)

今年這個大年三十簡單又溫馨, 一桌豐盛的年夜飯,幾種不同口味的餃子,長輩們談天說地歡聲不斷, 還夾雜著嘉平嘉安天真的逗趣,吃到九點才結束。

往年都守歲, 今年都舟車勞頓的,就把這個環節省了,大家準備回招待所休息。

沒讓薑新鳳跟著回去,嘉平嘉安也不想走,但周嘉妮這張床實在容納不下兩大兩小, 餘慧芳用明天要穿的新衣服才把兩個小家夥哄走。

周嘉妮把手電筒塞給他們,認真叮囑了一番,目送爸媽他們拐了彎才放下簾子。

下午包的餃子沒全部煮完,放在外頭凍了兩蓋簾,周嘉妮端到廚房, 拿東西蓋好, 明天早上煮了吃。

晚上跟奶奶睡在一張床上, 祖孫倆本來還絮絮叨叨說著話, 可不多會兒薑新鳳就發出了輕微的鼾聲。

到底是年紀大了, 人多的時候鬨哄著還好, 這一安靜下來就撐不住乏了。

早上被外頭的鞭炮聲震醒,周嘉妮迷迷糊糊地睜開眼,沒感受到以往早上醒來的冷,再聽著外頭細微的動靜, 才知道已經奶奶起來把爐子生著了,周嘉妮眯著眼看了看表,五點半了。

按說是還早, 但爸媽他們一會兒過來吃早飯,她總不能等人來了再起,就掙紮著坐了起來。

薑新鳳見孫女出來,還笑道:“你再睡會兒不急。”

周嘉妮打著哈欠,道:“不能再睡了,不然我媽回頭非嘮叨我不可。”

在自己家的時候還好,她睡到幾點也沒人管,但有客人在,餘慧芳同誌還是很希望女兒注重一下禮儀的。

周嘉妮收拾好,去廚房拿了幾根黃瓜、一把菠菜過來,又用溫水泡了把木耳。

薑新鳳:“再炒倆菜?”

周嘉妮搖搖頭:“拌兩個小涼菜開開胃。”

昨天晚上的年夜飯雖然豐盛,但主食也是餃子,早上接著吃一頓…反正她是得要點下飯小菜。

菠菜焯水擠乾放旁邊備著,又起鍋燒油炸了把乾花生米,炸好的花生米撈出來放旁邊涼著,周嘉妮打了兩個雞蛋,攤雞蛋餅。

用平底不粘鍋最好了,但守著奶奶不好往外拿,隻好用大炒鍋攤。

攤了三張薄薄的雞蛋餅,卷起來切成絲,一會兒跟菠菜一起拌。

等爸媽和杜姨他們過來的時候,周嘉妮已經拌了一個蒜泥黃瓜,黃瓜裡加了剛炸的花生,還有焯好的木耳。

菠菜裡也加了花生、木耳,還多了雞蛋絲。

一家人互相拜年,周嘉妮又帶著雙胞胎出去放了鞭炮,回來進屋就收到了六個大紅包。

為什麼是六個,杜芸馨把邱東樹和老爺子那兩份一塊帶來了,給嘉平嘉安也是一樣的。

周嘉妮扭捏了下:“我都掙工資了。”

周萬裡笑:“你掙多少那是你的事,長輩們給那是長輩的心意。”

周嘉妮笑著謝了一圈,跟杜芸馨道:“杜姨,麻煩您替我謝謝邱爺爺和邱叔叔。”

嘉平嘉安也七嘴八舌地學著姐姐說話,把杜芸馨逗的不行。

一家人吃了早飯,在屋裡圍著爐子說了會兒話,看著時間差不多了就去趕車。

到的時候李敬黨已經在了,周嘉妮又給杜姨他們介紹了下,彼此客氣著拜了年,一家人上了車。

大年初一車上人倒是不多,都有座位。

周嘉妮問李敬黨:“你回前進大隊嗎?”

李敬黨:“我下午去給張隊長他們拜個年,到時候跟你們一起回來。”

明天工地那邊就開工了。

周萬裡對工地上的事感興趣,一路上跟李敬黨聊得火熱。

到了西河公社,本來周嘉妮那天隻是應了張寶生一聲,沒保證能回來,但沒想到在這邊一下車就看到了停在那邊的騾車和張叔。

“張叔——”周嘉妮驚喜地喊道,“張叔過年好。”

張叔看到周嘉妮也忙咧嘴笑:“過年好過年好,隊長讓我過來等等,說你今天回來,你家裡人都來了?”

“來了!”周嘉妮忙給爸媽他們介紹,並著重介紹了杜芸馨,“張叔,這是則銘媽媽。”

“嘉妮奶奶、嘉妮爸媽你們好,你們養了個好閨女啊;則銘媽媽你好,你也養了個好兒子,這兩個娃子改變了我們前進大隊的命運。”張叔平時話不多,這會兒也是打心眼裡實打實的感激。

他雖然不在廠裡乾活,但今年家裡分的錢那是實打實攥在手心裡的。

同樣的活,可拿到手裡的錢卻是翻了幾番。

村裡自己開年會的時候說了,今年工分錢還會漲。

周萬裡忙客氣兩句,給張叔遞煙。

李敬黨跟張叔拜過年,又跟周嘉妮他們約好彙合的時間,就先走了。

張叔趕車帶他們回了前進大隊。

到村頭的時候,張寶生、劉通和劉岩已經在那兒等著了。

張寶生認識周嘉妮的家人,加上上次去人家人家還招待了他,再次見了隻覺得親切,卻是頭一次見杜芸馨,難免拘謹,卻也儘量維持著得體地態度打招呼道:“杜同誌好。”

杜芸馨笑道:“張大隊長好,之前就經常聽則銘在電話裡誇你,說你是個好隊長,是群眾的好乾部,兩個孩子在這兒待的舒心,還得多虧裡村裡有你們這樣的好領導啊。”

張寶生被誇得老臉漲紅:“不敢不敢,是倆孩子好。”

劉通、劉岩在那邊跟周家人寒暄完了也過來跟杜芸馨打了招呼。

“坐著騾車過來凍壞了吧?”張寶生忙熱情招呼著,“先家裡暖和暖和。”

今天天氣還算好,太陽不錯,沒那麼冷。

張寶生跟周萬裡說著話,劉通照顧著薑新鳳,誇人家的大孫女。過會兒跟杜芸馨說話時候又開始誇邱則銘。

杜芸馨自兒子小時候就聽慣了各種稱讚,應付起來遊刃有餘。

路上碰到出來拜年的社員,看到周嘉妮來都露出驚喜的笑,遠遠地打招呼:“嘉妮,你沒回家過年啊?”

周嘉妮沒回家過年、並會來前進大隊的事張寶生他們肯定沒大肆宣揚,萬一嘉妮他們有彆的安排沒回來呢。

周嘉妮笑眯眯地挨著喊了一圈人問了過年好,才道:“今年沒回去,我爸媽他們來陪我過年,這不今天帶家裡人來咱村看看。”

串門拜年的也不拜年了,忙圍了上來熱情地笑著跟周萬裡他們打招呼,知道邱則銘媽媽也過來了,驚訝之餘也極為熱情。

誰都瞧出來這是則銘家裡人重視周嘉妮這個兒媳婦啊。

心裡又覺得釋然,嘉妮這麼有本事的兒媳婦,落到誰家不得好好看著點兒?

是的,在老鄉們眼裡,周嘉妮已經是很有本事、很有本事的人,短短兩三年讓整個村子大變樣,帶動了整個公社的發展,憑自己的本事恢複了城鎮戶口,現在又成了縣裡的乾部。

這不叫有本事啥叫有本事。

餘慧芳都快要被熱情的鄉親們淹沒了。

這個時間出來串門拜年的人不少,眼見著烏泱泱一堆人過來,少不了得停下看看,結果聽說是周嘉妮和邱則銘家裡人過來玩,又迎了上去。

周萬裡他們還沒從前一波的熱情裡回過神來,又迎來一波熱情打招呼的人。

知道自家孩子人緣好,但沒想到這麼好。

杜芸馨也笑得合不攏嘴,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的跟大家打招呼。

熱情的鄉親們簇擁著周萬裡他們去了張寶生家,張家人嚇了一跳,旋即又覺得很合理,嘉妮就該有這樣的牌面。

隻是屋裡站不下這麼多人,大家打招呼,還紛紛熱情地邀請他們到自己家裡吃飯……

周萬裡口袋裡的煙都散乾淨了,他屬實沒想到這個場面,早知道多帶幾包煙過來了。

其實周嘉妮也沒想到,她年前才回來過一趟,也沒這場面啊,一時心裡滾燙,又有些哭笑不得的,委婉的把大家勸了回去。

寶生大娘給嘉平嘉安抓糖,又招呼著餘慧芳他們吃瓜子,家裡小輩忙著倒茶,一時熱鬨。

不多會兒,其他聽到消息的老鄉們又跑著過來看,跟周萬裡他們打招呼。

趙梅帶著張開山和張惠惠過來給周家長輩們拜年。

張開山住院的時候,嘉妮家裡人沒少照顧,她心裡一直感念著那份情。

餘慧芳自然記得趙梅,看到張開山,笑道:“你這氣色真不錯,恢複的真好。”

張開山感激地道謝。

張老四他們這個年紀,一般都是坐家裡等著晚輩們上門拜年,等年輕的一波轉完了,他們才會出門,去給比他們還長一輩的人拜年,正在家裡吧嗒著煙袋享受著晚輩們帶來的喜慶熱鬨,就聽說周嘉妮今天帶著她爸媽和邱則銘媽媽來村裡了。

張老四還以為聽岔了,確認了一遍,忙道:“我去看看。”

周萬裡剛送走一部分熱情地老鄉,馬上又迎來新的一波,忙活了倆小時,周師傅才終於能坐下來喝上口熱茶,跟過來的張老四、盛滿糧幾個正兒八經地說話。

薑新鳳老臉都笑僵了。

餘慧芳兩眼發直,她想問問閨女,這是接見了一整個村子的人嗎?

杜芸馨還惦記著兒子會往回打的電話,琢磨著一會兒接電話的時候得跟兒子說一下這個情況。

她悄悄問嘉妮:“你跟則銘約的幾點的電話?”

周嘉妮正在暗自慶幸當時沒約上午,她算計著到達村裡的時間是按步行算的,到了後跟大家寒暄一二,再去參觀大棚、編織廠,參觀完回來差不多就到吃午飯的時間了,總不能讓人家忙活,他們去接電話吧?所以就跟邱則銘定到了下午一點半。

現在是寒暄完就快要到做午飯的時間了。

張寶生看看表也顧不上閒聊了,提議先帶著大家去看看大棚,再去村裡的編織參觀一圈。

一行人浩浩蕩蕩的去了塑料大棚。

雖然塑料大棚的發展情況跟兩邊家裡人都提過,但身臨其境再講一遍發展過程,給人的感觸更盛……

周嘉妮指指最早的那個棚子,笑著跟杜芸馨他們道:“這是最早起的棚子,當時誰也不知道能不能成功,就先弄了半畝地試試。則銘以前跟村裡其他叔叔大爺們一起打土坯,一點一點建起來的……”

那半畝地能成功不是運氣好,也不是偶然,而是實打實付出了努力的,資料結合實踐經驗,再有遠程的求助指導,讓那個冬天多了一片不一樣的綠。

杜芸馨有些動容,眼眶微濕。

“當時縣裡的領導下來參觀,我正好不在,但二期工程起來的時候我們邀請上頭的領導來進行了個采摘儀式,還拍了照片,上了報紙……”

不親眼看看不知道,他們為農村的建設做出了怎樣的努力。

杜芸馨看著大棚裡鬱鬱蔥蔥各式各樣的蔬菜,亦是多了一份驕傲和自豪,也理解了鄉親們的熱情。

在各個大棚裡轉了一圈,他們還體驗了一下采摘樂趣。

薑新鳳沒下去,她站地頭上樂嗬嗬的看著,張寶生攙扶著她。

嘉平嘉安兩張小臉上滿是好奇,摘菜的時候覺得有趣又新鮮,餘慧芳跟著他倆,生怕把秧苗什麼的弄壞。

參觀完大棚,一行人又浩浩蕩蕩去了編織廠。

放假了的編織廠是冷清了些,□□譽牆上記錄著編織廠發展的點點滴滴。

不用非得親眼看到那種熱鬨,光聽聽他們的出口量就知道這間小小的廠子創造了多大的價值。

張寶生給人講過無數次,但如今提起來還是很有感觸:“當年嘉妮找張老四編筐子我都不知道,這丫頭給了我一個驚喜呀。”

旁邊張老四一臉動容。

一切都是從那個鏤空花邊藍開始的,可當時誰能想到會有如今的情景?

榮譽牆上的照片不光有周嘉妮的身影,還有邱則銘的身影,杜芸馨目光柔和地看過去,當看到其中一張他倆跟張寶生的合影時,不知為何,她好像從這張照片裡看到了兒子的小心機。

那時候估計就惦記上嘉妮了吧?杜芸馨心裡哼哼地想著,下回見了兒子,問他要這張合影。

雖然帶回家裡的那些照片裡她沒看到這張,但篤定兒子手裡肯定有。

實地感受了下,即便沒看到生產過程中的熱火朝天,但周萬裡也總算徹底明白老鄉們為什麼那麼歡迎他們了。

從廠裡回到張寶生家,看到家裡多了好幾個自發來幫著做飯的婦人,還有各家裡送來的炸貨,菜、饅頭、雞蛋……

周萬裡心裡熱乎乎的,這都是閨女給他們掙來的面子。

一時也有些不好意思,餘慧芳他們忙過去幫忙,又被大夥兒推到屋裡坐著。

“我們平時也沒啥能回報嘉妮的地方,你們難得來一趟我們再讓你們乾活,那成啥了。”

“你們來這一趟,下回還不知道啥時候再來……”

大家七嘴八舌地說著,帶著濃重的本地口音,卻又透著說不出的親切。

中午張老四他們沒回去,陪著小周同誌和小邱同誌的家人熱熱鬨鬨地吃了頓飯。

杜芸馨他們知道來一趟肯定會被留飯,都帶了各種票,給的時候張寶生不收,眼看著都要急眼了,周嘉妮才沒硬塞回去。

張老四他們也臉紅脖子粗地道:“嘉妮你還拿我們當不當你娘家人了。”

周嘉妮隻好告饒,琢磨著下回來再從彆的地方補上吧。

聽說邱則銘會往這兒打電話,張寶生帶著他們去了大隊部。

小邱同誌不大準時,提前五分鐘就把電話打過來。

長輩們都很自覺,都坐堂廳裡沒抬屁股,示意周嘉妮去接,周嘉妮也不扭捏,進屋把電話接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