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 第六十二章(微修) 二更(1 / 1)

過一會兒於晚霞端著個鋁製飯盒回來, 身後跟著一臉無奈的白昊陽。

才走到附近,白昊陽就狠狠的嗅了一大口,眼睛瞪圓了, 驚訝道:“紅燒的啊!”

“燉的燉的,都跟你說了是燉的。”於晚霞嘟囔道, “我們嘉妮用料可紮實了,用兩勺湯換你們一條魚不虧。”

白昊陽氣道:“你不虧, 我們虧死了。”

這沒良心的丫頭, 虧他聯合汪前進跟邱則銘鬥智鬥勇才多保下一條魚, 就惦記這丫頭過去多吃一口,結果胳膊肘往外拐, 他魚沒留住還把銘哥得罪了。

今天他銘哥一回去就宣布,他倆接下來的勞動量增加了,從修一座院子, 增加到修兩座院子。

好嘛,他這是落個裡外不是人啊。

周嘉妮看到於晚霞端了整整一條魚回來, 衝她挑了個大拇指,於晚霞得意的不行,還道:“他們仨男人吃條魚, 太浪費了。”

白昊陽:“小沒良心的!”又嚷嚷,“不行啊小周同誌, 一條魚換兩勺湯太虧了, 買賣不是這麼做的,一條換一條。”

周嘉妮聽著笑得不行, 還真是隻有親妹子才能說出來的話。一條魚換兩勺湯,於晚霞同誌坑她哥坑的明明白白。

白昊陽看著桌上盆裡的魚,咽了下口水, 拉個馬紮坐下來,大有周嘉妮不答應他就賴著不走的架勢。

周嘉妮指指旁邊的惠惠問他:“你好意思跟個孩子搶吃的?”

白昊陽:……

行,你們這有個孩子了不起。

他咬牙:“半條,多給我們擓點湯。”

這湯顏□□人,感覺帶回去用他們的清蒸魚蘸著也好吃。

於晚霞在邊上嘎嘎樂,讓她哥瞪了一眼:“沒良心的丫頭!”

最後給他撥了半條魚,挖了半飯盒湯。

半條換一條,劃算。

白昊陽端好鋁製飯盒準備走之前,手速跟閃電一樣抓了倆鐵鍋餅子就跑出去了,聲音遠遠地傳來:“餅子算我妹頭上。”

於晚霞笑聲戛然而止。

有這對兄妹打打鬨鬨的,這頓飯吃的特彆熱鬨。

張開山一家,加她們仨,兩條半肥魚,加倆菜,吃的乾乾淨淨。

最後那點魚湯都用窩窩頭擦的點滴不剩。

租房的事正式定了下來,孫萍雖然不想跟她倆分開,但更心疼自己那部分建房費,讓她再額外花錢租房子住,尤其聽說那房子還得自己掏錢修,就更不舍得。

她也認清這個現實了,第二天上午就開始跟老知青打聽集體生活的相關,中午回來吃飯的時候說:“也不是所有人都輪著做飯,有幾個同誌就跟老鄉搭夥,糧食領到手就背老鄉家裡了,再付少量的錢票,吃現成的。輪流做飯也不是一個人忙活,他們是安排兩人一組,不知道將來我們那邊怎麼分。”

孫萍這段時間跟趙梅學會了做窩頭和饅頭,饅頭也是二合面的,她還沒獨立蒸過大白面饅頭呢。

等將來她先適應適應集體生活,實在不行就找搭夥的。

前進大隊進入忙碌階段,加工坊的編織業如火如荼,周嘉妮也沒再歇著了,跟邱則銘帶著幾個優秀的莊稼把式進入學習階段,一邊學習一邊歸納塑料大棚的建造和種植計劃。

隻有進入實踐階段才知道即將面臨的問題都有哪些,給塑料大棚實驗團隊的去信才能寫的更立體,寫出更有實質性的內容。

哪怕展現出自己這邊對待大棚實驗的認真態度也是好的。

因為趙梅手上占著做鞋的活,周嘉妮就自己抽空縫了個書包,底部她剪了塊大袼褙用拚接的布包好來回縫了幾趟密匝的線,連在書包上。

硬實的袼褙打底效果還是不一樣的,裝上東西後顯得沒那麼塌拉。

她還在書包外邊又縫了個分層小包,另一面則是加了個內兜,方便裝些零碎東西。

至於顏色搭配,周嘉妮隻用了兩個顏色,軍綠色和黑色,大面積的軍綠色中間搭了一圈黑色布料的拚接,書包帶也用黑色。

外層的那個側兜也是同樣的搭配,縫的時候還特意將中間那一圈對齊,成品效果居然很好看。

她的書包做完,孫萍和於晚霞馬上仿了一個,用了她的布和袼褙,兩人補了張布票給她。

不過碎布頭裡軍綠色的布都讓周嘉妮用了,孫萍和於晚霞選了其他顏色。

新買的碎布也整理完了,同花色、同顏色的分開,薄料子和厚料子的分開。

等趙梅手上的鞋子完工就開始做頭花,好看的布做頭花,不好看的她有彆的用處,而且馬上就安排的明明白白的了。

張老四幾個手藝人利用空閒時間將她畫的那個收納凳研究出來了,大家都看著稀奇,還特彆有成就感。

找人去地裡喊她去加工坊商量定價。

“做這個凳子比做筐子可難多了,我覺得費勁程度不亞於編箢子。”張老四斟酌著問,“小周同誌,你說咱賣十塊能行嗎?”

心裡惴惴不安,箢子能用來裝東西提著走親戚啥的,提著出去就是個門面,這凳子就隻能擱家裡,誰也見不著。

但定價低了他們實在不劃算,定價高了吧,又怕賣不動。

這東西,感覺講究的人可能會喜歡,不講究的人…撿兩塊碎磚帶回去摞起來也是個凳子,坐啥不是坐?

周嘉妮看著成品,心頭感歎不愧是老手藝人,這凳子編的太漂亮了。從側面看,線條也特彆平整。

試坐了下,很牢固。

蓋子是分開式的,拿起來露出凳子內部的中空,能裝不少東西呢。

“再做一款小號的,按大小定價,零售價小的九塊、十一;大的十八或者二十,具體看情況判斷。形狀除了圓柱形還有圓角方形、長方形和橢圓形。”周嘉妮道,“這個咱就捎帶著做,有單子就接,沒單子咱不是還有筐麼?”

周嘉妮道:“大家先緊著百貨大樓的訂單,編筐子編疲了想換口味的時候做這個,大號的做七八個,小號的七八個,我帶著出去跑市場。這樣,給省城交貨前先做兩組樣品出來,我去問問,即使那邊不進貨,也可以先進行展示。總會有看上的,反正咱到時候一個兩個的也接,十個八個的也接,隨籃子發貨就是。”

張老四他們聽著心頭寬慰不少。

最讓他們心裡熨帖的還是小周同誌對這款凳子的認可及定價。

這東西一成形,他們自己就覺得稀罕,都想著抽空給自家做一個。

可定價高低上確實糾結住了,便宜了不合適,他們覺得虧;貴了又怕沒人買。但小周同誌的話在理,總會有看上的,一個兩個他們也不嫌少,一個就能頂十來個籃子呢。

盛滿糧道:“這個咱就備著吃大戶,逮住一個吃一口,逮不住拉倒。”

周嘉妮笑眯眯地道:“就是這個理。”又道,“不知道彆人稀不稀罕,反正我稀罕極了。叔叔大爺們,這個歸我了,我去會計那兒交錢,也讓他們看看咱們的新玩意兒。”

她抱起來就走。

盛滿糧他們哭笑不得地道:“小周同誌,我們還沒稀罕夠,沒看夠呢。”

周嘉妮不好意思地放下,笑道:“那你們再稀罕稀罕?”

張老四笑嗬嗬地擺擺手:“拿走拿走,抽空我們再編幾個。”

周嘉妮又抱起來,笑道:“我拿回去研究研究,給蓋子加個布套,到時候咱們又有新的賣點。”

她一路抱著往村委走,腦子裡針對這款‘奢侈品’已經有了推銷對象。

看來過兩天給省裡送貨,她不去都不行了。

凳子有點沉手,中間歇了幾次,歇著的時候前後瞅著沒人,打開手機拍了一組圖片。

這東西甭說,放到群裡肯定好賣啊。

要不是怕解釋不清楚物品的去處,她都想每款下十個二十個的訂單。剛才下的那七八個,她隻能各留五個,剩下的得當樣品拿去推銷。

這麼一想都有點心疼。

五個就五個吧,後頭訂單多了,她總能有機會留出自己要的那部分。

籃子也是,放在群裡還算搶手,是個長久的買賣,利潤也非常可觀,可要是個人循環連續下單,人家心裡該嘀咕了,時間長了肯定出狀況。

還是這種批量訂單好操作一些。

中途碰上村裡的嬸子,見她抱的東西,就疑惑道:“小周同誌,這是鼓搗了個啥玩意兒啊?”

周嘉妮把編織凳放到地上,掀開蓋子道:“咱編織坊剛出的新品,收納凳,既可以當凳子,又可以當收納籃,一舉兩用。”

“誒喲,這東西好,這個不耽誤坐還不耽誤收些針頭線腦啥的,這多錢一個?”那嬸子一瞧眼睛就亮了。

周嘉妮報了個價,那嬸子又噎了一下,忍不住吐槽:“我一個月都掙不上十八塊錢,用來買這麼個破凳子?”

周嘉妮重生後著重修煉的就是情商和漂亮的話術。

這種時候你說多大的道理都白搭,懟人吵架什麼的也沒必要,她嚴肅地道:“嬸子,咱自己人說說就完了,但當著外人面的時候咱可不能說這話啊,這是在砸咱自己的買賣。你想想,十個工分換毛五好還是換六七毛、七八毛好?”

這嬸子樂道:“那還用說,肯定越多越好啊。”

周嘉妮拍拍凳子:“工分能不能漲價,就在這款凳子上了。你想,一個就賣十八,十個就是一百八,一百個就是一千八,咱村要是有一千八,咱們一人得分多少錢?”

這嬸子不好意思地笑道:“小周同誌,這麼大的賬我可算不過來。但我明白了,咱自己偷著嫌貴可以,但守著外人的時候不能說貴。”

周嘉妮笑道:“明白就好,以後聽見咱自己人有那嘀咕的,你就這麼跟人家講。”

“放心吧小周同誌,我明白了。”

周嘉妮滿意地抱著凳子走了,到了村委,劉通正好說道:“你不來我都要大喇叭喊你了。”

他指指旁邊:“呐,你的兩封信,還有一張包裹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