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第二十五章 蔬菜安排(1 / 1)

劉通脫口而出:“小周同誌, 你說的是塑料大棚萬裡行活動嗎?”

塑料大棚之父趙先生,自幾年前就開始了推廣活動, 這事上過報紙, 周嘉妮以前聽爸媽聊起過,那時候她還在讀書,對農業也不了解, 更沒想到自己有一天會紮根到農村來, 是以並未過多關注。

倒是明年或者後年,她又一次在收音機裡聽到過大棚種植技術的新聞,好像還是國家大力提倡這項技術的信息。

具體時間她記不起來了。

劉通一提,張寶生也有印象了,但受限於信息滯後的原因, 如今想起來也隻是長長的‘哦’了一聲, 道:“好幾年前的事了吧!”

推廣和實驗一直在進行, 又是在最艱難的幾年中開始的,想來也知道沒有那麼容易。

濱縣所在的正豐市、甚至整個崇彙省都不在試驗區範圍內,周嘉妮也隻是借此起個話題。

張寶生遲疑道:“小周同誌,你是希望咱村也搞那個塑料大棚?那計劃行嗎?”

明後年就有相關文件出來,在這之前周嘉妮不會影響正常的軌跡,如果張寶生同意, 她也隻是提議搞半畝地試試,用的也是當前能查到的有限資料,大家一起摸索。

不過, 好像上輩子等文件出來,前進大隊這邊都沒什麼行動,張寶生選擇觀望,他習慣保守和被發布任務, 反倒其他公社有大隊轟轟烈烈搞了起來,等到眼前又了成功案例,跟著嘗試的大隊才一個接一個冒頭。

周嘉妮斟酌著用詞,道:“這項技術一直沒有停下腳步,可能實驗地區距離咱們較遠,信息沒傳過來。”

“我記得這活動是農科院和農業部雙重支持的,技術也得到了國家認可,隻是我們沒有專業人員指導,要嘗試的話得自己找資料,先弄幾分地試試,成功了就上報爭取技術人員入駐、或者安排人去學習,並擴大規模;失敗了損失也不至於傷筋動骨,但可以讓公社看到我們努力上進的行動嘛。”

最後一句話讓張寶生直了直腰杆,再次感歎,還得是年輕人,敢想,敢乾。

邱則銘從旁道:“如果可行,我協助小周同誌找資料。”

張寶生的意動越發強烈,感覺熱血在體內翻滾,眼神亮了幾次,連連點頭,道:“我好好琢磨琢磨,回頭跟其他乾部開個碰頭會,商議商議。”

不過眼下先說蔬菜問題。

國營飯店那邊是周嘉妮談下來的,送菜這事自是非她莫屬,就是先從哪家選是個問題。

周嘉妮提議:“要不抓鬮吧,先讓小隊長抓鬮,縮小範圍,再由各小隊安排社員家庭抓鬮,二十斤菜不見得隻從一家選,可以同時安排兩戶家庭提供,如果湊不夠或者不合格,往後順排。”

“不過為了避免機會落到同一小隊或者同家庭情況,抓到過的小隊,等小隊資格輪完一遍再參與,社員抓鬮製也可以采取這樣的方式,儘量讓每一戶都有機會。”

劉通讚歎道:“這辦法好,還能避免不少扯皮。”

今年讓社員享受這項福利,從明年開始就歸集體了。

張寶生也咧嘴笑,道:“就這麼辦。”他看著面前兩個年輕的娃子,越看眼神越慈愛,溫和道,“勞累一天了,趕緊回去歇歇吧。”

單獨看向周嘉妮,道:“等抓鬮結果出來,我讓小隊長去開山家通知你,明天一早讓小隊長領著去社員家摘菜、過稱,騎隊裡的自行車去。”

“好!”周嘉妮也道:“抓完鬮可以先讓隊長去社員家看看蔬菜的成長情況,避免無效勞動。”

兩人出去,劉通笑道:“年輕人腦子就是活泛。”

張寶生點頭:“是啊。”又道,“也分人。”

劉叔在外頭等著,幫周嘉妮把黃瓜紐子和那兩袋碎布送了回去。

周嘉妮給劉叔抓了把碎布頭,巴掌大的那種。

趙梅已經給他們做好飯了,看著那大半筐黃瓜紐子,道:“要醃黃瓜是吧?我一會兒洗出來,家裡還有兩個空壇子,應該夠了。”

又佩服道:“嘉妮,你可真厲害。”

那麼多菜,一天就賣完了不說,還跟鎮上飯店搭上了關係。

剛才她也想去村頭等著看看結果,但又想著周同誌出去一天肯定累壞了,趕緊回來燒水,做飯。

周嘉妮給惠惠拿了兩塊點心,笑道:“嫂子,黃瓜先擱陰涼的地方,明天上午我從鎮上回來再收拾,醃黃瓜的料還缺點兒,明天從鎮上捎回來。一會兒吃完飯我挑點布頭你幫著做個包,抽空再幫我把袼褙打出來。”

上回就提過讓自己幫她做布鞋的事,趙梅趕緊應聲,笑道:“好,你先去收拾收拾準備吃飯。”

一天風塵仆仆,周同誌頭發上全是土。

周嘉妮先洗頭,洗完回他們那屋吃飯,一坐下就對上兩雙八卦的眼睛。

趙梅不知道她做了花饃,晚上餾了個窩頭,這花饃明天早上起來再熱熱吃。

還有小半罐蝦醬,周嘉妮挖了點放到窩窩裡,咬一口嚼了嚼咽下去,好笑地道:“你倆不吃啊?”

於晚霞道:“嘉妮,你一點都不生氣嗎?”

兩人有太多話想問了,看周嘉妮也是滿眼佩服,但更關心的還是她跟劉愛玲之間的矛盾。

“生氣,當然生氣啊。”周嘉妮道,“我隻要一想到曾經的好姐妹在背後捅我刀子就心寒。”

“到底怎麼回事啊?在火車上看她對你那樣好,真想不到轉頭就寫信罵你。”孫萍也抓起窩頭咬了一口,憤憤地道。

周嘉妮覺得有些事該澄清就得澄清,道:“以前我感激過她對我的好,但你們沒看到的時候,我對她也不錯,買頭繩、頭花,我都是成對的買,總有她一份,更彆說她吃了我多少點心和糧食了。劉愛玲對我的好是精神上,當然,現在才發現是虛的。”

“我對她的好是物質上的,怎麼算那都是實的,我吃虧吃大發了。而且我才想透一些事情,我發現她隻對你們說她對我怎樣怎樣,可她沒跟你們說過我對的她好吧?”

“所以越想越心寒,以後她這個朋友我不會認了,也希望她劉愛玲同誌能給彼此留份體面,以後不要在大庭廣眾之下跟我演複合或者示弱的戲碼。”

先把話撂出來,避免遇上聖母心泛濫的吃瓜群眾從裡頭抹和。

於晚霞兩人憤憤不已,道:“她這人怎麼這樣?”

周嘉妮也沒瞞著,把劉愛玲寫信還有在家裡那邊造成的影響跟兩人說了一遍,滿足了這倆丫頭的好奇心。

這頓飯,飯吃沒吃飽不知道,瓜倒是吃飽了。

吃完飯,趙梅過來看她買的布頭,雖然不是她的,但瞧著這麼多碎布頭,都覺得喜歡。

周嘉妮打開的是巴掌大小的那一袋子,整袋倒在地上,四個大人加一個張惠惠過來挑,將大小、顏色全部分門彆類的整理好。

這些碎布顏色可不止藍黑綠灰,還有些印花或者淺色的布,薄厚不一。

周嘉妮挑挑撿撿,拿了一摞顏色接近、全都帶花紋或者印花的布,跟趙梅道:“嫂子,用這些拚個包,反面所有拚接的地方往兩邊平鋪開再縫兩行線固定,有點類似走雙線這樣子。”

她把花色搭配出來,鋪在那裡看效果,不說多好看,卻絕對不難看。

又挑了幾塊布做寬邊的袋子。

孫萍跟於晚霞都會簡單的針線,兩人做第一道工序的拚接,趙梅負責縫雙線,她走線走的直,縫出來跟用縫紉機做的一樣。

一個書包幾人合夥,兩個小時就完成了。

外頭有人敲門,周嘉妮知道是抓鬮結果出來了,起身出去。

首次中標的是二隊,小隊長劉成路過來問她明天早上幾點去摘菜,他過來領著去。

商量好時間,周嘉妮回去,於晚霞正把包挎在身上左右打量,道:“嘉妮,好看是好看,跟百家布一樣,就是花色有點俏皮了。”

感覺用那摞深灰和淺灰拚一個正好。

周嘉妮笑道:“這是給惠惠做的書包,你們想要老氣點的,自己搭配著做一個。”

趙梅愣了下,道:“嘉妮,給惠惠的?”她趕緊推拒道,“不用不用,惠惠有書包。”

惠惠那書包底下兩個角都爛了,她還沒補起來,這兩天就讓惠惠用網兜裝書。

這一個書包可用了不少布,雖然是布頭,但也都是好布頭。

“那個包嫂子你留著裝點彆的,讓惠惠用這個裝書。”周嘉妮笑道,“過兩天得麻煩嫂子幫我做一個,我那個打算做成雙肩包,先打袼褙,用袼褙包個底,比這個複雜不少。”

她那個綠挎包小了點兒,手提的又太大,做個中不溜的能雙肩背的,倒替著用。

趙梅還是感動的鼻子有些發酸,周同誌就沒讓她白忙過,笑道:“嘉妮謝謝你,惠惠明天早上起來,肯定高興壞了。”

小姑娘剛才熬不住,先去睡了。

於晚霞跟孫萍也沒客氣,一人挑了一摞布,但不急著做,打算等周嘉妮的做好了,他們參照參照。

周嘉妮又給趙梅抓了一把,打補丁或者打袼褙,都行。

往鎮上送菜是個好活,不用上早工,也不用那麼早起,六點才跟著劉成路去社員家裡。

劉成路都把自行車推上了。

昨晚上沒細聊,這會兒路上跟她說了說昨晚的抓鬮情況,他們先去大隊抓鬮,結果出來趕緊組織二隊社員一家出一個進行二次抓鬮。

紙條上寫好了順序,防止一戶不達標好順排。

劉成路道:“我們又把規則細化了一下,定住戶人家,抽中一的出八斤菜,二和各六斤,這樣更均勻些。”

“這樣安排挺好!”周嘉妮對此沒意見,隻要總數對,蔬菜新鮮就行。

跟著過去,沒想到第一戶還是熟人,張老四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