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 災後 藕眠巷 蓬籽窩 湖目坊 翠濃居……(1 / 1)

謝靈一身濕淋淋被撈上漁船時, 雨夜已近濃黑。

眼前的汪洋巨獸幾乎吞淹了一整座鎮子,渺渺夜色中,隻有零星的一寸半面屋簷尚且露浮,但頃刻之間, 那片渾綠水面驟然攀升, 將一切岌岌可危的幸存迎噬,鋪天蓋地襲了過來。

那竟是一種令人毛骨悚然的緩慢之感, 卻又從四面八方層層包圍, 受困於洪流之上的漁船, 被這股浪潮劇烈顛簸, 船身陡然一個下墜,便深深墮入了洪流之腹, 沫黃的浪花挾著一大股洪水衝上了船甲, 瞬間淹過了大半, 引起一片驚恐尖叫:

謝靈渾身緊繃到了一個極點,一手用力扣住船甲的凸骨,一手死死勒緊船繩, 眼睜睜望著洪水暴湧, 從她身側卷至高空,化作大量浪沫又轟隆隆衝泄而下, 承載她的船身也在疾速倒墜, 被無數股不同方向的洪水猛推怒撞,仿佛隨時都會傾覆沉墜。

水災從上流傾泄,沉夢河沿途的村鎮縣城想是都遭了難,一具具泡腫泛白的屍體,與碎木斷牆一起從洪流裡漂過,一具接著一具, 仿佛怎麼也漂不儘。

被迫目睹這慘烈的一幕,漁船上的幸存者們忍不住崩潰,紛紛失聲痛哭。

謝靈的眼瞼也微癢起來,鼻息一綹一綹地泛起刺痛之意,所望漸漸模糊,濕成淚珠滾落而下的那一瞬,她眼眶中的酸澀感覺驟然清晰,心中哀慟也如悲河,默然一同流淌而下。

她直到此刻,才真正懂得了身如浮萍這四個字的涵義。

這一刻,她太想擁有一處安身之所了,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渴望。

*

直到水災後的第個月,損失慘重的藕河鎮才漸漸恢複了生機。

鎮子上北側的溪客塢,是洪水首當其衝傾泄過來的地方,因為難民搭建的茅棚毫無防災能力,泥房也一衝就垮,這裡所住的人口又密集擁擠,即便靠近碼頭,出逃的舢板漁船也不夠用,因此傷亡失蹤的人數是最多的。

鎮子東側的藕眠巷,是本地鎮民常居之所,因沉夢河水貫穿全鎮,這裡的青瓦小樓多是沿水而立,但幸逢一年一度的祛晦節,即便是平日不愛出門的女子們,也難得互相邀約著出門過節了,水災突至,她們乘坐在漁船上便大大有了生還的可能,又有多數是擅於泅水的,如此便搭救了不少外來的女子。

鎮西有蓬籽窩,湖目坊,蓬籽窩多是小門小戶的攤販賣些煙火吃食、手工藝品、牲畜副產、糧米雜貨等等的群聚之所,湖目坊則更繁華一些,都是正經的門面店鋪——有酒樓戲坊、裁縫布莊,驛站與各色雜鋪等,稱得上是五臟俱全。

如今鎮東鎮西都被水災毀的差不多了,急需災後重建,鎮西的湖目坊還稍好一些,因為酒樓之類的建築所用都是好木材,地基打的也堅實,於是便剩了一些樓地。

鎮南與這兩邊相比是受災最輕的,因為離岸邊最遠,這裡居住的都是一些富裕的門戶,還有鎮府府邸、衙門,鎮府與衙門所在之地叫作翠濃居,富裕門戶的府邸那一塊被稱作清蕸鄉,兩邊夾著一條南下進京的官道,交通上是最便利不過的。

謝靈一夜返貧,心灰意冷,渾渾噩噩地活了個月,但靠著鎮府發放的賑災米糧,和搭建作為鎮民暫居的茅棚與布帳,不知不覺也捱過了這個坎。

鎮內的災後重建需要人手,鎮上的木匠數量遠遠不夠,幸而賑災不止送糧,陸陸續續還有其他援助,僅木匠石匠就從京都撥來了許多,而原本的鎮民就負責給他們燒火做飯,做些後勤的活計。

謝靈便是其中一個,但她不單是為了讓藕河鎮早日恢複往昔的繁華,才做的後勤,而主要是為了重新賺錢。

現在的她身無分文,急需攢些體己,眼前正好有一個燒飯洗碗的活兒,她接了做些時日,以後也好順順當當地去酒樓打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