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0.改變命運的小人物們 四海升平日(1 / 1)

“老師, 研究院那邊改良了一台好大的織機,張博士他們叫您去看看呢。”幾個年輕的學生跑進來,提高了嗓門對正在教染織工藝的一位老婦人喊道。

老婦人年紀不輕了, 即使每年都有大夫來替她體檢, 給她調理身體。可年輕時候吃過太多苦,還是讓她頭發花白, 背脊佝僂,甚至聽力也下降了不少。

聽到幾分動靜。

老婦人拄著拐杖扭頭,四五個學生已經歡喜地走到了她身側。

“輕聲點, 毛手毛腳。”老婦人笑道,“我聽得見。”

早幾年剛被三老從家裡請出來的時候,她慌張極了。現在都記得第一次見陛下的時候, 她撲通一聲就跪下了,渾身嚇得都快暈過去。

說起來,那時候陛下還沒登基呢。可要不說陛下是天生的聖人降世呢,當時陛下那麼年輕就已經頗具帝王威嚴了。

說話間,老婦人慢吞吞要起身,她身側的孫子跟孫女立即起身跑過來扶她。

“奶奶, 你當心。”

孫子長得有些虎頭虎腦,攙扶的動作卻十分小心。

一群人把老婦人扶著往外走,等出了教學樓, 外面已經有馬車在等候了。

她年紀實在太大,如今也走不了多少路。

等被孫女攙扶上馬車,老婦人示意孫女把馬車裡頭的簾子拉開。這會兒九月底了,天氣涼爽了不少,所以學院裡面不少學生老師有工夫都願意到外面散散步。再則,九月剛剛過了科舉大考, 不少人也都在討論到時候榜上有名者是誰,熱鬨得很。

“奶奶,您在想什麼呢?”孫女看老婦人虛著眼走神的模樣,忍不住抱住了老人的胳膊好奇道。

“我在想啊,臨了臨了,竟然還能過這樣的日子呢。”

老婦人摸了摸孫女的頭發,笑道:“你要努力,這些天在學的蠟纈、夾纈和絞纈你上點心,彆聽你爹的什麼早點嫁人生孩子。

我十三歲的時候,你爺爺家用了三隻雞跟一筐雞蛋就把我從爹娘那兒帶走了。我做這蠶博士之前,在你爺爺家低頭說話了一輩子,這嫁了人的日子好不好過我最清楚。”

“奶奶,我曉得。讀書我是讀不進,可您這織錦的手藝我最是喜歡,以後我也一定會成為蠶博士,像您一樣被叫老師的。”

老婦人熨帖地點點頭,跟孫女一路回憶往事中也到了目的地。

等下了馬車,外面已經有另外一群學生在迎接她了。

“吳博士,這邊走,您慢點。”

老婦人很快就看到了那台最新改良出來的織機,整個織機有兩米多了,整個構造比原來的織機複雜也精美了很多。

她不懂織機製造工藝,隻能讚歎地看著這台器械。

“咱們造這台織機可是費了好大工夫,裡頭的構件就高達一千八百多個。造好了之後,咱們已經實驗過了,比起普通的織機,它不僅效率高超,更關鍵的是它能織出更華麗與複雜的絲織品。”

張博士笑著拍了拍這台織機,笑得滿臉褶皺。

陛下這幾年對格物越來越看重,對學院的發明創造更是上心。

張博士原來是個匠戶,從梁國開國那代起,他上的就是匠戶籍。這本來還算一門不錯的吃飯手藝,因為朱淵規定擁有這種工籍的人不準擁有土地,可他們每年都有朝堂分派下來的打造器械之類的任務。隻要任務完成了,朝廷都會給他們一定的糧食跟銀錢。

朱淵當時設想得特彆好,那就是他輕徭役低賦稅,再把百姓全部劃分好他們要做的事。這樣一來,大部分的百姓老老實實種田,吃飯,睡覺,一部分的百姓產出生活必需品,這樣一代又一代地延續傳遞下去,他們朱氏梁國也就能千秋萬代。

一開始確實如他設想一般,不管是種地的還是上了工籍的百姓都對自己的生活特彆滿意。

甚至那會兒上了工籍的家庭特彆吃香。

因為非要說,這就相當於公務員鐵飯碗。不僅如此,這些上了工籍有手藝的匠人也會私下幫鄉民打造跟維修農具,這樣不僅能收獲個好名聲,更能賺點小錢。

可隨著梁國逐漸衰弱,活不下去的農民在失田之後還能逃竄求活,工籍人逃竄就是逃避服役,是要被抓捕的。

同時,梁國後期的攤派任務越來越重,錢跟糧從最初的層層克扣到後期不再下發,甚至連打造器械的材料都需要自己去配備。這導致很多匠人在實在沒辦法的情況下,隻能成為逃犯,或者想辦法偷工減料。

這也是為什麼,後期梁朝打仗,士卒身上窮成這樣。大多武器跟甲胄質量也相當的差,幾乎沒什麼用。

張博士當時就因為梁國吃了不知道哪裡的敗仗,上面的老爺們不知道怎麼說的,怪罪於器械不精良。於是層層怪罪,最終定罪為工匠克扣朝堂精鐵與錢糧,要抓一大批的工匠砍頭。

當時幸虧他為人不錯,同鄉村裡人看到了衙役身影後就趕忙來通知他。他丟了全部家當就帶著全家人往深山老林跑,後來不知道怎麼就隨著流民到了涼州。

現在想來,當時他也算是因禍得福了。

張博士是吃過苦的人,這會兒年紀也大了,對比今朝,總是時不時地忍不住追憶往昔。

“好啊,您這手藝好得很,這織機取名字了嗎?”

張博士頓時搖頭,“沒,等這個月把織機的製造工序整理成冊,回頭上報陛下,看看有沒有那個運氣,讓陛下賜個名字。”

說起這事,張博士就滿臉期待。

現在的日子可不隻是吃飽穿暖,關鍵是誰能想到,一個工匠還能光宗耀祖啊。

老婦人又看了一圈,她本來想親自上手試試看。

可惜這台織機太大,要運作起來對身體的靈活度還有力氣都有一些要求。她年紀太大,實在是沒那個機會了。

誰知老婦人剛可惜地搖了搖頭,外面忽然就傳來了一陣吵鬨聲,但很快又安靜了下來。

而後,一群身著紫、綠相間,腰間佩戴統一垮刀的英武士卒率先走了進來,不少參觀的學生跟老師更是立即被帶著離開。

老婦人跟張博士對視一眼,馬上明白是陛下來了。

這些身著鮮豔官服又十分英武不凡的士卒一看就是錦衣衛,能讓這些優中選優的錦衣衛這麼大張旗鼓地小心防備,除了陛下出行也沒彆人了。

老婦人幾人立刻恭敬立在一旁,果然沒多久就看到陛下帶著笑走了進來。

“起來,不用行禮了。”

龍行虎步而至,李昀趕緊讓人扶起裡面的人。吳博士跟張博士都年紀一大把了,哪裡吃得消太繁重的禮節。

李昀看她二人小心翼翼的模樣,倒也沒多說什麼。

吳博士跟張博士原先都是大字不識幾個的小民,第一次見他連一句完整的話都說不出來,現在這樣已經很不錯了。

“董海川,去搬兩張椅子讓吳博士他們坐,朕先看看這台織機。”

吳、張二人連連謝恩,甚至眼睛都有些紅了。

尤其是吳博士,未做這個蠶博士之前,自己的親爹娘、丈夫、兒子...沒有一個如此關心過她。

反倒是陛下...如此聖人竟然會如此關照她一個老婦人...真是真是...她總是不知道該如何去誇讚陛下。隻是之前由隴縣開始建造,而後陸續在各地建造起的李氏生廟,她總是去上一炷生香。

甚至家裡面她都專門讓人修了一個小廟,逢年過節,都是先拜陛下再祭祀的先祖。

她想,這樣的皇帝最好真的能萬歲萬歲萬萬歲地活著。

李昀是不知道老婦人在想什麼,他隻是繞著織機走了一圈,有些感歎,這不就是大學生昀哥兒記憶中的大花樓織機嘛。

朱淵對百姓很好,稅賦是曆代皇朝中最低的。可問題是他也喜歡百姓老實,越老實越好。

這導致梁國終其一朝,創新能力特彆差。

很多社會常用工具,一直就沒怎麼進步。就算誰發明出了什麼有用的東西,也基本隻在小範圍傳播。

因為朝堂不支持甚至打壓。

這也是為什麼當初番薯在揚州、廣州一帶已經獲得了當地百姓的一些認可,意識到了它在產量上的優越性。還有當地縣令去進獻番薯,可最終還是不了了之。

一直等到李昀意外發現,這才推廣了起來。

“其形似高樓,織錦又繁複華貴,這織機就叫花樓織機吧。”李昀笑著給這織機取了名字,又順帶勉勵了張、吳二人。

絲織品好啊。

李昀看著這台高大的織機,各種華貴的織錦、茶葉、瓷器...這些東西他以後都要傾銷出去,然後去換大批的金銀錢財、書籍、人才甚至各種礦產資源。就算現在沒能力用沒關係,搬回來堆著,後世子孫總會用的。

看完了織機,李昀又去找了醫科院找吳禰。

“陛下。”

吳禰這個青囊醫書的傳承者,這幾年立下的功勞可不小。

不說李昀麾下的文武都是讓吳禰調理的身體,就連他娘親年輕時候傷了身體,原本有些病根,也讓吳禰給治好了。

李昀看重吳禰,殊不知吳禰更加感恩戴德。

醫者跟工匠一樣,原先都是入的工籍。

他的日子過得也好不到哪裡去,現在能成為李昀親口說的國之大才,吳禰隻覺得知遇之恩難以報答,恨不得肝腦塗地為陛下效忠。

李昀揮揮手,讓附近的人都退下,隻留下董海川、吳禰還有幾個心腹學生,這才開口道:“解剖學研究得怎麼樣了?”

中醫很好,可這外科也不能落下啊。

不過這個時代的人終究對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的理念太過深入人心,李昀暫時也就沒有大張旗鼓搞外科手術。

他登基之後,隻是秘密召見吳禰,讓他開始研究華佗的麻沸散,甚至弄了一些死刑犯的屍體讓他悄悄解剖,了解人體構造。

大手術李昀還不敢想。

可類似闌尾還有婦女生產,這二者在大學生昀哥兒的時代明明是小手術,這個時代一旦出問題就會活生生疼死,這李昀忍不了。

經過幾年學習還有學生培養,吳禰已經有不少心得了。

此刻聽到陛下發問,吳禰頗為期待道:“陛下,臣如今對麻沸散的運用已算是熟練,也利用剖腹取白兔腹中子練習了數遍,對剖腹之後縫合、防大出血等都有了幾分心得。若有婦人難產或恐喪命,臣可一試。”

李昀點點頭。

目前最難解決的就是輸血裝備,如果手術中病人大出血,那就基本回天乏術了。不過難產本就是十死無生,對婦人來說這樣死去,太過殘忍,不如剖腹一搏。

“朕知道了,這些時日你自己留意一下,若有合適病人就問問看,若是願意搏一搏,你就開始手術吧。壓力也不用太大,任何事物的前進都不可能一帆風順,何況是這種外科手術。”

“臣明白了。”

李昀還是希望好結果快點到來,如果難產跟闌尾患者在手術後,生存率能高達六十以上,李昀就會嘗試公開外科手術治療方式,用事實讓大家開始接受醫學上這一新事物。

跟吳禰聊完,李昀又去見了幾個巴歇國的洋人。

這幾年他們腦子裡的存貨都被挖得差不多了,不過現在的他們也已經學會了一口利索的明朝官話。

更重要的是他們意識到了李昀不同於他們的國王,他是一個大統一王朝的唯一皇帝,他的意誌代表了整個國家的意誌,他的權勢無人可以比擬。這個認知讓幾個洋人見到李昀早不像是之前那樣,叫嚷著他們需要禮遇,反而入鄉隨俗,跪得比誰都快。

李昀笑著叫他們起來,而後告訴他們,他的海軍馬上就要航海了,他們可以派一個人一起上船,帶著他的海軍去他們的故鄉。

回去的人可以去尋找自己的家人,到時候準備大量的贖金還有有用的書籍,他可以考慮放過他們這些人。

幾個巴歇國洋人高興得不行。

李昀看他們那樣子他也高興,海上天氣變幻無常,這些人知道不少相對穩定的航海路線,剛好可以做個帶路黨啊。

書院一圈逛下來,等天色稍晚,大明國年輕的皇帝陛下在眾人的愛戴與敬畏中緩緩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