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75 章 武帝文治【十一】(1 / 1)

【實際上,在漢武朝的許多大事之中,背後都有主父偃的影子。

其一自然是我們之前隆重介紹的讓諸侯王恨得牙癢的推恩令,讓漢朝中央朝廷狠狠感受了一把“就喜歡你看我不順眼又拿我沒辦法”的快樂。

其二便是提議建設朔方郡並在那裡設置屯田,平穩了漢朝的北方邊防。

其三嘛,其實導致大俠郭解輾轉找到衛青求情的三百萬人拆遷去往茂陵以瓦解地方漸漸成長起來的豪強勢力的“遷茂陵令”也是來自主父偃的上書。】

衛青:……

他隻不過是當時覺得郭解說的很有道理,既然家產沒有百萬之數,應當不在搬遷之列,疑心是不是有哪裡搞錯了多嘴確認了一下而已,怎麼就要被一直不停地拿出來鞭屍?

這至少都是第三次了吧?

衛青覺得自己可太難了。

看來太有名也真是甜蜜的煩惱呢。

劉徹則太了解這個天幕的尿性了。

他連眼皮都懶得抬一下。

畢竟主父偃的下場是已經擺在那邊了,天幕不提一嘴才有鬼。

不過他也並無所謂就是了。

如果主父偃能夠既能做到這些事情,又能做到不得罪人,他也是會很歡迎的呢。

【此外,主父偃還揭發了燕王劉定國不法之事,可以說雖然得勢沒有多少年,但是從政的履曆那叫一個精彩。

當然了,乾完這幾票大的,主父偃名敗身誅,族滅而亡。

還是洨縣人孔車為其收的屍,後來漢武帝聽說這件事,還認為孔車有長者之姿。

可以說,雖然主父偃燃燒了自己,但是點亮了彆人啊。】

劉徹:……

雖然早就知道天幕在這邊等著他,但是沒想到天幕的角度竟會如此清奇,一時之間有些哭笑不得。

好一個燃燒了自己,點亮了他人。

不知道早幾年的主父偃如果聽到這番話,會是什麼樣的一番表情。

可惜沒機會看上一看了。

不過尚且還活著的主父偃對此卻沒什麼特彆大的反應。

早在他憑借推恩令的提議一舉被陛下重用之時,他便已然猜到了自己將來的下場。

但是無論如何,之前四十餘載的貧困潦倒他已經受夠了。

反正他就要活的轟轟烈烈,死後受五鼎烹煮亦無所謂。

【鑒於宋朝人對於漢武帝積極開拓風氣的極力貶低,跟著近似秦皇的暴君還如此激進的主父偃與唐蒙,那隻能是跟著漢武帝一起挨罵罰站咯。

“東北民思虀主父,西南人欲粉唐蒙。”

隻有堅持希望國家少事,與漢武帝唱反調的汲黯值得他們誇讚,正所謂“漢家社稷何依倚,黯直粗疏一病翁”嘛。】

汲黯平素覺得自己伶牙俐齒,此刻竟然一時之間竟然也不知道該說什麼好。

怎麼,他還得謝謝你誇他是粗疏的病翁是嗎?

而且……

他雖然看不慣張湯和公孫弘那副為上意馬首是瞻的模樣,對於陛下用人如積薪,常使後來者居上的冷酷作風很有些憤憤,但是饒是他自己也不敢臉大到說漢家社稷依仗他一人啊。

何況雖然仍舊不滿意靡費如此之眾去四方征戰,但是自從天幕出現以來,他的觀點也有了很大的改變。

反正他是萬萬沒法想象他大漢的都城長安被匈奴人攻破的樣子的。

【總之,在搞定了公孫弘之後,或許也有主父偃提議的效果,漢武朝之後對河套地區的建設堪稱是如火如荼。朔方郡,從此成為抗擊匈奴前方不可或缺的一個支柱,其軍事要塞的戰略意義是極為深遠的。

當然,對於北部邊防的建設自然不止於朔方。

在霍去病打下河西走廊之後,又非常順理成章地又照貓畫虎地增設河西四郡。

最為有名的,便是河西四郡的中心武威郡。

他還有一個更為有名的名字,又作涼州,這個名字的來源,我們稍後再提,沒錯,也跟豬豬有關呢。

時至今日,涼州仍舊是西部邊陲,千餘年來,關於涼州的詩詞不絕如縷,幾乎成了豪邁蒼涼的代名詞。】

嗯?也與他有關?

劉徹有些摸不清頭腦。

雖然他確實有喜歡給打下來的地盤起好聽名字的癖好,但是武威,武功軍威,這個名字他還是挺滿意的,並沒有想讓武威郡改名的意思,雖然涼州聽起來也不賴就是了。

不愧都是自己起的名字,就是讓人有些難以抉擇啊。

【“秦中川,血沒腕,唯有涼州倚柱觀”。

如同西南夷地區最終在戰亂之中為國人提供了庇護。涼州與河西故地,其餘韻也格外綿長,在五胡亂華之後,在沃野千裡的中原淪為人間煉獄的時候,它們最終為中原漢文化保存了最後的火種,待到合適的時機,才終於再次噴薄而出。

所以什麼得地無用啊,都是屁話,真要用的時候發現沒有可不來不及了。】

劉徹深以為然。

沒錯沒錯,正是如此。

嘿嘿,看看他冠軍侯打下的河西,就是不一般!

司馬相如、唐蒙:???

陛下你是不是漏誇了什麼?

【當然,不說這些遠的。自漢武帝之後,鞏固邊防有了一套完整的建設體係,幾乎可以說,沿用至今,是教科書級彆的了。雖然具體的措施或許會因為時代的發展而有所調整,但是大方向仍舊是那麼幾個。

遷民實邊、軍事屯田,再不行再加固長城。

朔方,隴西以及西南邊陲,要麼募豪民田南夷,要麼乾脆一舉好幾得,將災民遷過去進行軍事屯田。非但減緩了地方豪強做大的速度,又緩解了人地矛盾,解決了災民生存問題,更是開了大規模軍事屯田之先河,解決了漢軍遠途後勤供應的問題。

漢匈之間的地盤不再是無人區,地嘛是越墾越多,反正軍事屯田推到哪裡,漢朝的國境線就推到

哪裡嘛,這叫什麼,這叫又蠶食又鯨吞啊。

因此,漢朝對於邊地的實控力,在封建王朝之中,也是頂尖水平。

而且還為漢朝皇帝養成了一個良好的習慣,從此之後,導致漢朝皇帝對於北邊打仗的第一反應那必須得是,來,讓朕先瞧瞧,最近的屯田點在哪裡來著?】

始皇帝對此三個方法可謂是十分認同。

這些大部分他也曾深思熟慮並付出過實踐,效果確實顯著。

就是沒來得及鋪開。

可惜他秦國如今當務之急,是先把國內的這些爛攤子給先收拾好,大規模的軍事屯田這種耗費人力物力的事情,還是得容後再議。

當然,如果那些六國貴族特彆熱鬨的話,他是一點不介意讓他們去邊陲體驗一下種田的快樂的。

漢朝的皇帝並沒有覺得哪裡有問題。

那不然呢,不先看看屯田點在哪裡怎麼安排補給嘛,這不是理所當然,跟吃飯喝水一樣習以為常的事情嘛。

【說到這個軍事屯田,就不得不提一提堪稱是漢武朝最大最廣為流傳的一個xnb,那就是經由北宋司馬光二次加工之後赫赫有名的《輪台罪己詔》。

實在是太有名了,什麼是漢武帝一生一次的重要轉折點啦,什麼是漢朝由此從武轉文的象征啦。

雖然當時我一開始看到的時候對於這個轉文是有些狐疑的,畢竟嘛,對吧,看看後來的漢朝的武德充沛,實在也很難說服自己這是轉文了。但是吧,漢武朝確實自此之後沒有發動過對外戰爭,儘管兩年後漢武帝就駕崩了,滿打滿算也就消停了兩年吧。

但是由於流傳實在太過廣泛,人家說不定這個由武轉文的對比是跟漢武帝早年比呢是吧,對此,最開始的我也是深信不疑的。

直到最終我翻開了史書,這篇據說是“漢武帝一生一次的重大轉折點”的詔書,甚至不配在《武帝紀》中出現,最終終於在《漢書西域傳》的犄角旮旯裡看到了詔書的原文。

嗯,還是那個熟悉的豬豬的風格啊。】

劉徹:???

天幕你這話是什麼意思?

什麼叫還是熟悉的他的風格?他什麼風格他怎麼不知道。

原本聽說他們家陛下也下罪己詔的漢武朝群臣隻能說,揚起了熊熊的八卦的熱情。

這得是什麼天塌下來了,他們家陛下才能想起來要下罪己詔啊?這不是他們陛下的風格啊?

難道是年紀大了之後終於覺醒了孝文陛下的血脈?

而後又頗有些義憤填膺。

怎麼,《今上本紀》沒了就算了,他們陛下什麼一生一次的轉折點,你怎麼能忘了記錄在《武帝紀》裡呢!

緊接著他們後知後覺地意識到了些什麼。

【關於這個輪台詔的起因,其實是桑弘羊等人提議,建議皇帝再次招募臣民,在車師以西千餘裡的輪台之地增加一塊軍事屯田區以作下一步攻打西域的橋頭堡。

《輪台詔》就是對於這個提議的回複。

漢武帝最終否決了新設屯田區的建議。

而被司馬光大肆宣揚的所謂悔過之語“是擾勞天下,非所以優民也”的語句,壓根不是漢武帝對自己的批評,人家是在指責桑弘羊等人“遠田輪台,欲起亭隧”的請求。

笑死,果然還是我們那個絕不內耗的豬豬啊。】

啊這,那不然呢?

又不是他想要遠田輪台的,他為什麼要指責自己啊?

再說了,輪台還在車師以西千餘裡,他大漢跑那麼遠搞屯田做什麼?這麼遠的屯田區很難真正掌控的,到時候還不是為了西域諸國做了嫁衣?

他要的,不過是震懾西域諸國為他大漢附庸而已,以他大漢目前的國力,壓根沒有辦法將西域全部吞納進來。

所以,西域可以打,但是屯田到這麼遠的地方,那還是大可不必了。

桑弘羊:???

所以受傷的為什麼又是他?這合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