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60 章 太宗上位計【三二】(1 / 1)

【然後再來說說這個“母後專政,寵幸用事”。宋朝邊將是如何得到這個結論的呢?

首先,遼聖宗登基之時年紀尚幼,因此遼國的決策權的確是握在蕭太後的手中。且蕭太後極為信重漢人韓德讓,宋人對他們之間關係有所猜測也並沒有什麼好意外的。

所以便得出了上述結論。

並根據自己狹隘的猜測,認為此種情況下,遼國必定國事衰微,內部爭鬥不休。

關鍵是,趙光義他是真的信啊。

也許是認為他們老趙家在欺負孤兒寡母上特彆得上蒼垂愛吧,趙光義摩拳擦掌,打算狠狠地效仿他哥,也白撿一個大便宜。】

趙匡胤:……

某些時候收聽天幕是真的挺無助的,恨不能當場跟後世這些宋朝皇帝做一個切割。

都是趙光義的子孫了,為什麼還總是要帶著自己一起倒黴挨罵呢?

他之前單單知道他大宋之後的皇帝們可能會很離譜,但是他不知道竟然從第二個皇帝開始就這麼離譜了!

【但……有沒有一種可能,人家雖然寵信韓德讓,但是那是因為韓德讓的確有本事呢?忘了自己在北京城久攻不下的時候了?

更不必提這位蕭太後,正是那位赫赫有名的承天太後蕭綽。在她臨朝稱製的二十七年之間,將曾稍有頹勢的遼國推向了頂峰,是遼朝曆史上最輝煌的時代。

《遼史》對這位太後不吝溢美之詞,說她“明達治道,聞善必從”。

而自她稱製第一年之時,蕭綽便已開始著手整飭邊境防務,任命遼國名將,也就是在高梁河將趙光義打得抱頭鼠竄的耶律休哥為燕京留守,總領南面軍務。

耶律休哥也絕不是什麼隻知道征伐的莽夫,史書說他在這一時期,“勸農桑,修武備,邊境大治”。

所以,宋太宗想要捏軟柿子而特意選在此刻征戰的行為,隻能說錯得很離譜。】

趙光義努力甩鍋。

都是前線邊防的那些人給他提供了這麼錯誤的情報,才害得他大宋在雍熙北伐之中收獲如此慘烈的結局!

其他朝代的皇帝們卻是看熱鬨不嫌事大,甚至記性非常好,此刻將前後之事都串聯了起來。

先前這天幕是不是還說過,跟那個什麼玷汙了泰山的宋真宗簽訂那什麼澶淵之盟的就是這個承天太後蕭綽啊?

那豈不是正說明了這個宋朝連著兩個皇帝都栽在人家手裡了?

原來是有其父必有其子啊!

呂雉則冷笑一聲。

怎麼,女主稱製就是軟柿子嗎?到底是誰給你們的自信?

就這個宋太宗這個斤兩,都不夠給她當對手的。

【不過,雖然蕭綽與耶律休哥對宋朝有所防備,著手整飭了邊境,但是畢竟無法未卜先知,所以對於宋軍出擊的時間做不到精準預判。

又加之宋軍準備許久,又是突然出擊,所以在戰爭剛開始的時候,還是討到了不少

甜頭的,連克數州。

但是,熟悉的配方又一次上演了。

連管理員都忍不住吐槽趙光義,“此人不知兵,非契丹敵手”。

但是趙光義對於自己的軍事能力,那叫一個自信啊。

雖然趙光義這一次沒有禦駕親征,但是雍熙北伐全程都可以說是由宋太宗親自指揮的哦。】

???

沒有禦駕親征,卻親自指揮?

這是個什麼操作?

趙匡胤心頭那叫一個哇涼哇涼的。

雖然一直在心裡給自己做心理建設,恨不能即刻馬上就把趙光義踢出族譜。

但是到底是他大宋的江山社稷,趙匡胤又如何可能完全無動於衷,還是忍不住飛速思考起來。

趙光義那廝不會是全程用陣圖指揮吧?

隻要想到這何種可能,趙匡胤就是眼前一黑。

那你不慘敗誰慘敗?

哪有這麼打仗的?

再說了,你也不會打仗啊!

【沒錯,雖然人不能親至,但是可以遙控指揮嘛。雖然宋朝沒有無線電通信,但是可以人工傳遞消息嘛。

什麼?你說消息傳遞速度很慢,根本沒辦法快速反應。

哎呦瞧這話說的,好似能快速反應就能贏一樣,畢竟總指揮官可是趙光義誒。

再說了,打不打得贏又有什麼重要的呢,重點是要猜忌武將,絕不能給他們過高的權力,懂不懂什麼叫“將從中禦”啊!

宋朝可以說是將這句話貫徹得最為淋漓儘致的一個朝代了。

雍熙北伐正是這句話最形象生動的刻畫。

宋太宗遠在開封,出征之前先按照自己的設想與猜測畫好了陣圖,讓出征的將領們必須嚴格按照自己所畫之陣圖進行作戰。

陣圖作戰,正是在宋太宗與宋真宗時期廣泛流行,於是屢戰屢敗。】

證實了自己猜測的趙匡胤此刻隻剩下了沉默。

雖然他對於武將確實也有一些乾涉,也的確會在將領出征之前先開個會探討一下行軍布陣的方略與大致方向。

但是他隻是探討一下!

更何況,作為身經百戰的將領之一,他提出的大多都是很有建設性的想法好吧!

將從中禦?

虧你趙光義想得出來!

其他朝代的將軍們雖然早就在嶽飛的故事裡知道宋朝將領會在戰場上飽受掣肘,但是……

誰懂啊,如今再次聽到,還是很震撼。

哪個好人家的皇帝真以為自己能決勝於千裡之外啊?

還事先畫好陣圖,怎麼,是已經打進敵人的內部獲得了敵人的作戰路線了嗎?

【並且在戰爭過程中還一度遠程指手畫腳。什麼先埋怨將領行軍速度太快超過預期,等人家撤退又痛斥他“失策之甚”。

不過宋軍在前方戰場還是有些許微薄的收獲的,比如李繼隆就曾經在唐河之戰殲滅遼軍一萬五千人,是為數

不多的局部勝利。

雖然勝利的原因是宋太宗的圖裡沒有這個戰爭,於是自由發揮取得了勝利。

總而言之,大部分宋軍按圖索驥,於是全線潰敗,傷亡慘重,死者數萬,被丟棄的盔甲堆疊如山。】

這是不是有點太離譜了?

李世民簡直難以相信自己的耳朵。

這才是宋朝的第二個皇帝啊!

就已經打成這個模樣了嗎?

而且兩次北伐都輸的這麼慘烈,這對於士氣絕對是致命的打擊。

尤其是,又不是真的完全打不過。

不過,他算是明白了為什麼你們宋朝一輩子也打不下燕雲十六州了。

趙匡胤忍無可忍,尤其是在罪魁禍首還就俯首跪在自己面前的情景之下。

他辛辛苦苦積攢的家底啊!

就這麼給你謔謔了是嗎?

趙匡胤怒火中燒,忍不住狠狠朝著趙光義踹了一腳。

到底昔日是武將,這一腳可是讓趙光義五臟六腑都狠狠跟著顫了一顫。

【雍熙北伐,這場宋遼之間規模最大的戰爭以宋軍的慘敗告終,遼宋之間徹底攻守易形,原本占據上風的宋朝徹底轉向被動防守,更為重要的是,從此,宋朝朝廷上至君王宰執,下到普通庶卒,都產生了恐遼之心,要不然宋真宗也不會跪的這麼熟練。

從此,燕雲十六州對於宋朝而言,隻能說是個可望不可及的夢了。

治國在乎修德爾,四夷當置之度外。

這句名言正是出自於雍熙北伐失利之後的宋太宗之口。

原因無他,不僅北面連續遭遇如此大的慘敗,宋太宗對交趾、定難的經略也陸續失敗,什麼叫開邊失利?趙光義生怕我們無法理解,忍不住親自為我們演示。】

劉徹實在憋不住了,忍不住大笑出聲。

這世上竟然還有人比他們家人還不要臉。

這叫“四夷當置之度外”嗎?那你是想要不置之度外也不行啊,哪裡都摻和不進去呢!

始皇帝對於這種一點本事都沒有,連借鑒意義都不配有的人那是一個眼神也欠奉,直接命人緊閉門窗,在殿內安心批閱起了堆積起來的竹簡。

【但是宋太宗的語錄從來不會讓我們失望,永遠是常看常新,常看常有更好笑的樂子。

譬如在端拱二年,宋太宗就說過“欲理外,先理內,內既理則外自安”。可以說,找台階這種事情,我們永遠要相信宋朝皇帝。

自此之後,徹底確立了宋朝守內虛外的國策。

不過嘛……

他所幻想的精神勝利法,“內既理則外自安”完全就是個笑話,宋朝可是為數不多的直接由外向內突破,喜提滅亡的朝代,還是兩次。】

雖然原本知道之後他們宋朝會遭遇靖康之難,甚至連皇帝都給人擄到北邊去了,但是知道是一回事,知道之後的事情所在禍因在如今埋下又是另一回事。

他們大宋還能不能好了?

縱然是沒有讀過書的普通民眾也感受到了一絲微妙。

尤其是……

雍熙北伐之中喪命的士卒中,也有他們相依為命的親人呐!

原本隻知道是為了國家打仗而血染沙場,可是如今天幕竟然告訴他們,那次的失敗完全就是皇帝老兒的鍋,他們也許本能活著回來的!

他們如何能不感到憤懣呢?

【好吧,既然你趙光義要理內,甚至對於自己理內的成果頗為自得,公平起見,我們也來嘮兩句他能看,但不能細看的所謂文治吧。

隻想說,那些以征戰出名的皇帝的文治比上趙光義,那是一點都不帶虛的。】

趙光義:!!!

你天幕這是什麼意思?

什麼叫能看,但不能細看的文治?

這是在說他文治也平平無奇嗎?

尤其是……

怎麼就以征戰出名的皇帝的文治都比他強了呢?

曆史上有幾個以征戰出名的皇帝啊,這簡直就是實名拉踩了吧?

他對於自己的文治那一向是頗為自得,認為自己有平穩社稷之功勞的,怎麼到你天幕口中,就好似他一無是處了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