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61 章 視頻收尾(1 / 1)

【說趙光義的文治能看,那是因為乍一擺出來確實很唬人。

什麼改革製度,完善科舉,鼓勵屯田,大修書籍。

再加上由於趙光義始終堅定不移地站在文人士大夫這一邊,對於趙光義的功績,那宋朝文人自然是要發揮一下自己的“主觀能動性”了,有三分,那也得拚命往三十分上吹啊。】

趙光義很是憤慨。

是了,你天幕都知道他於政治上改革製度,甚至於體貼入微,還改革了登聞鼓製度,體現了自己的拳拳愛民之心,選官任人唯賢,於科舉之上可謂費勁了心思,又關注民生與文化教育。

為何還要說他的文治也平平?

還說什麼乍一看很唬人。

分明這些事情在他聽來,可是一番大事業呢!

當局者迷,其他皇帝早已通過天幕慣常誇人的言語之中窺見了一絲規律。

像這種不提成果的“誇人”,就好像雖然你乾了很多事,但啥事也沒乾成,更埋汰人了好嘛!

【但是,當我們翻開史書仔細瞧一瞧,就會發現,雖然趙光義好像把所有文治大類能囊括的那些事都乾了一遍,但是每一項都不忍細看。

原因無他,一看就暴露了呀。

且不提趙光義基本照抄他親哥的作業,甚至還是個非常不高明的抄襲者,可謂是取其糟粕,自創垃圾的那種。

以至於在評價他所有的文治的時候,如果想要誇他,屬於是看書隻能看一半,沒辦法,緊接著就要轉折了呀。】

很好,破案了,原來天幕你說話說一半就開始轉折的習慣都是從這裡來的。

趙匡胤感覺自己的腦袋有點涼颼颼的。

趙光義感到十分不服氣,他分明在他哥的基礎上做了這麼多的變化,你們愣是一個也看不到是嗎?

哦,看到了,甚至還罵他自創垃圾!

竟然評價他的政策是垃圾!

是可忍熟不可忍。

這都是天幕在妖言惑眾,一個字也不能信!

【為了加強中央集權,趙光義對中央與地方都做了一定的改革,主要方向就是以文製武。趙光義更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直接文臣統兵,理由嘛也十分可笑,認為武臣不通政事,恐會誤事,於是便將一大批文臣調入軍中,領兵管轄邊疆郡縣。

但即便是文臣掌兵也仍舊難以讓趙光義安心。

那怎麼辦呢,在製度上多整點花活嘛,多設置一些眼花繚亂的官職來相互製衡!冗官問題開始逐步凸顯。】

漢唐的武將們:???

說誰不通政事,會誤事呢?

他們上馬就得為陛下開疆拓土,下馬還得點燈熬油處理政務,一點都不比那些文官們虛!

自己害怕駕馭不住武將就直說,扯什麼奇奇怪怪的理由呢。

也是,就之前那種打法,真作為武將,心裡沒點怨言那是萬萬沒有可能的。

趙匡胤:…

他不背這個鍋!

本來他大宋的邊境就沒有什麼天險可以守,還派文臣去統兵,這不是開玩笑呢嗎?

【冗官、冗官,既然要有這麼多蘿卜坑,那麼要從哪裡搞來這麼多蘿卜呢?於是,趙光義開始著手改革科舉製度。

有一說一,在科舉製度的改革之上,趙光義還是做了一些有意義的變化的。

什麼糊名法、禮部試鎖宿等,進一步完善了科舉製度,某種程度上保證了科舉考試的公平性,這些製度也都得以沿用。

還確立了延續千年的貢院製度。

大量文人被納入官僚體係之中。

並且這些中了進士的官員立馬就能被授予京官,很快便能扶搖而上,終宋太宗一朝的進士,就有十幾個人在本朝位居宰執,要知道,宋太宗才當了一十一年的皇帝啊!】

什麼?這玩意還當了一十一年皇帝?

還有沒有天理啊?

不過……

這個什麼考試糊名,還要鎖宿,聽起來倒是有點意思。

哪個真正有所作為的皇帝不想選拔出一些真正有才學之人呢?

隻有才學沒本事的那種還是婉拒了吧。

【除此之外,為了增強苦讀數年方得中進士的文人的自豪感與參與感,宋太宗推出了“進士唱名賜第”的製度。

讓時人感慨,縱使統兵數十萬,恢複幽燕之地,在太廟奏凱歌,也比不上狀元及第的榮耀。

這給予了後人以無限的靈感,韓琦那個著名的洗腦包貶低狄青的黑料“東華門外以狀元唱出者乃好兒”便是由此衍生而來,廣為流傳。】

其實韓琦對這個天幕的興趣並不算太大,出於對於天幕說到他們宋朝太宗的尊重……

好吧,出於同僚們看熱鬨分外積極的原因,他也被拉出來一同鑒賞天幕,聽著同僚們因為天幕好不容易提到他們宋朝的皇帝,還是太宗陛下,竟然用如此貶低之言而憤憤不平,他本人的心態倒是十分良好。

他們宋朝的皇帝乾得怎麼樣,他心裡還是很有點是數的,他也不是很在意。

但他萬萬沒有想到,他就湊個熱鬨的事,竟然還有自己的份。

這都是什麼跟什麼啊。

什麼從東華門以狀元唱出者才是好兒?

這如何可能是他會說出來的話?

再說了,他也不是狀元啊?是說自己也不是什麼好東西不成?

再說了,他平白無故貶低狄青做什麼?

狄青治軍嚴明,賞罰分明,他對狄青又沒有意見,為何要出言羞辱人,他又不是吃飽了撐的沒事做。

【總而言之,對外,宋太宗幾無勝績,除了滅北漢之外,無論是針對北方的遼國還是唐末殘存的黨項與交趾等地的割據勢力,宋太宗的所有對外用兵都宣告失敗。

對內,他守內虛外,促使國家徹底走向“重文輕武”的道路,是禁錮了宋朝之“祖宗家法”形成的中堅力量,沒有之一,困擾

有宋一朝最大的那“三冗”問題,每一個都能跟宋太宗扯上千絲萬縷的關係。

不過最終的勝利者脫脫等人在《宋史》之中對他的評價是“帝沈謀英斷??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慨然有削平天下之誌。”

一時竟難以分辨這究竟是在誇人還是在損人。

雖然誌向很遠大,但現實很骨感呢。】

好一個慨然有削平天下之誌,意思是就是沒有削平天下之能是嗎?

要真是這麼說,那還是很有些貼切的。

畢竟他兩次征討遼國的樣子,看起來是那麼沒本事,但是又如此有信心,可不就是“慨然有削平天下之誌”嘛。

趙光義為了自己的好聲名做出了這麼多的努力,自然便是想搏一個美好的身後名。

怎麼不是誇讚了,沒聽到還說他“沈謀英斷”嗎?說明分明哪怕是在後一個王朝的人眼中看來,他都是英明的皇帝!

不接受反駁。

【當然除了太宗開國,是唐朝唯一官方認定的白月光唐太宗、五征漠北,親自封狼居胥的明太宗、大漢朝盛世白蓮花漢太宗和不知道為什麼會混進來的宋太宗之外,其實太宗界人才還是很濟濟的。

元太宗與清太宗那也都是馬背上征戰過,還取得過不錯戰績的皇帝,重點是取得過不錯的戰績。

除了都叫太宗之外,還有一個更加巧合的地方。

那就是……

沒錯,他們的諡號之中都有“文”字,甚至絕大部分的簡稱都是文皇帝呢。

上帝之鞭直抵歐洲的元太宗更是一騎絕塵,諡號為“英文皇帝”。】

英文皇帝怎麼了?有什麼問題嗎?

記性好的某些人已經想起來自己之前在評論區刷到的那些什麼“不想學英語”的後世人的言論。

難道是此雙關之語?

這又與歐洲有什麼關聯?

莫非是生活在這什麼歐洲之地的人所說之語言便是為“英語”?

歐洲他們是已經知道了的,畢竟隻要天幕出現了輿圖,那絕對是他們的重點關照對象,天幕已經放出來的那些圖他們日夜都會仔細觀摩,因此都已熟稔在心了。

但是李世民此刻無暇顧忌什麼英文不英文的。

文皇帝!這是多麼美好的諡號,是他心心念念為之不懈奮鬥了一生所求的諡號!

廟號跟人撞了就算了,在諡號上,他可不願與趙光義為伍!

對了!

他不是叫什麼什麼文武皇帝嗎?按縮寫,也應該叫武皇帝才對嘛,他們文皇帝不收這個異類。

武皇帝們:???

謝謝,連個仗都打不贏的皇帝,他們敬謝不敏了。

趙匡胤一錘定音。

管他什麼文皇帝武皇帝,反正都跟趙光義無關就是了。

【再回顧一下這些文皇帝兼太宗們的上位之旅吧。

漢太宗諸侯王入京,唐太宗玄武門之變,宋太宗燭影斧聲,明太宗靖難之役,清太宗的上位也並非毫無爭議,這麼一看,最正常的竟然是元太宗。

但是想想元朝的繼承模式,咱就是說,也挺地獄和驚險的。

縱觀史冊,讓人們忍不住發出一聲感慨:“什麼經天緯地謂之文啊,這分明就是得位不正謂之文嘛”。】

文皇帝們:???

誰懂啊,胸口忽然就狠狠中了一箭。

突然就覺得這個“文”的諡號,也沒有那麼美好了。

原來從一個人人趨之若鶩的美諡,到心生嫌棄,隻需要一個另類解讀啊。

主要是……

為什麼聽起來好像還很有道理的樣子?

怎麼真就這麼巧呢?

不管,一定是第一個文皇帝兼太宗的鍋!

劉恒:???

【曆史是個回旋鏢,鏢鏢巧合。華夏曆史兩千年帝製時期的巧合有如恒河沙數。塑造了無數曆史笑話,陰間plus般的那種,太宗們的故事巧合隻能說是其中一個縮影而已,主要是連環事故,便更讓人津津樂道。

好啦,本期視頻的盤點就到這裡,喜歡的朋友可彆忘了一鍵三連,我們下期視頻再見。】

是挺陰間的。

被狠狠創到的“文皇帝”們久久難以平息,直到天幕化作身前的小屏幕,還險些沒有回過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