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旨一下,滿朝皆驚。
此“驚”,並非“驚訝”,因為早在胡靖自退,尤崢卻遲遲得不到提拔時,眾人便隱隱有了猜測。
故而更多的是猜測落實後的“震驚”。
因為相較平級的其他同僚,秦放鶴畢竟太年輕了。
滿天下多少讀書人,考到四五十歲還不曾中進士,可他呢?竟已抵達人臣之巔。
不算空前,或許也不會絕後,但史書上蒼白的先賢記載和身邊鮮活的傳奇,帶來的顯然是兩種截然不同的震撼。
一時間,羨慕者有之,嫉妒者有之,同盟歡欣鼓舞者有之,政敵膽戰心驚者,亦有之。
但明面上,大家都儘可能地表達出善意。
尤崢也不例外。
他笑得甚至比柳文韜還斯文,活像看到兒L孫出息的和善長輩,不見半分勉強。
但人後,尤崢卻一度喪魂落魄,滿是銀絲的頭顱向後仰靠在江南山水的石雕大靠椅上,久久不語。
之前旨意未下,他心中一絲僥幸尚存,可如今……當真是萬念俱灰。
像一隻老舊的皮球突然被捅了個大窟窿,這麼多年憋著的一口氣,全都散了。
“父親……”所有伺候的下人都被攆走,尤文橋親自捧著參湯進來,“認了吧。”
那胡靖當初與秦放鶴當眾鬨得不好看,人儘皆知,如今不也低頭,頭一個狗顛兒L似的寫了賀帖嗎?
隻這一步,就保全了胡家子孫的仕途:
秦放鶴非心胸狹隘之輩,哪怕日後不刻意提拔胡家人,但有胡靖低頭在先,總不會故意刁難。
這就夠了。
眼見尤崢一動不動,好似木雕泥塑,尤文橋不禁以袖拭淚,“父親!好歹顧惜身子啊!”
難不成為了那個位子,真要鬨什麼“大義滅親”“父子反目”?
況且木已成舟,縱然他們背水一戰,成功的可能微乎其微。那秦放鶴相較胡靖,確實算得上心胸寬廣,但不代表他不記仇!
認命,好歹能保住眼下的榮華富貴;不認命,可能滿門都要遭殃。
尤崢的眼珠終於顫了顫,隱約找回一點活氣。
他看了長子一眼,又慢吞吞轉回眼珠,用力閉上眼瞼,一聲長歎,身體迅速乾癟下去,“咫尺之遙,咫尺之遙啊!”
蒼天,何故負我!
尤崢顫巍巍伸出右手,往前用力抓了個空,兩滴濁淚自眼角溢出。
前半生,他素來與人為善,處處忍讓,哪怕步入仕途,也不曾樹敵,甘心為人陪襯。好不容易等來一線生機,不惜背叛朋友……
他什麼都拋棄了,什麼都豁出去了,可到頭來,依舊是一場空!
“早知如此,”尤崢睜開眼,一口長氣幾乎把整個胸腔都抽乾了,“何必當初啊!”
如今胡靖倒台,可他又得到什麼呢?名聲壞了,朋友也沒了,回首再看,豈非鬼迷心竅?
何
苦來哉?
“父親!”尤文橋聽出一絲不祥之意,直接跪倒在他膝前,哭求道,“父親,覆水難收,何苦困於當下?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秦放鶴固然與父親不親近,卻也未曾針鋒相對,兒L子觀他非恩怨不分之人,如今上位,未必不會顧念父親的功勞……”
秦放鶴固然不是父親一手推上去的,但胡靖倒台,不正是父親的功勞嗎?
那秦子歸素有賢名,但凡顧及一點昔日前輩照拂、點撥之情,也不會太過為難。
況且如今縱然有千般不順,萬種不好,陛下不也還是顧念舊情,沒有怪罪您嗎?
您依舊是次輔啊!
見尤崢面色稍緩,尤文橋繼續道:“之前父親與胡閣老交好,兒L子不便言長輩之過,如今不吐不快。胡靖性情耿直不假,心胸狹隘也是真,之前雖有承諾,來日卻未必會兌現,故而父親種種舉動,倒也不必懊惱。”
主要是二人年紀相差無幾,本身就是直接競爭關係,什麼“兄終弟及”那一套,成功的概率太低了!
做就做了,悔也無用,何必多想?
尤崢聽罷,倒是有些欣慰,“起來吧。”
又說:“將那參湯拿來我喝些。”
他便是知道胡靖的承諾靠不住,所以才選擇鋌而走險!
隻是啊,天公不作美,功虧一簣,徒歎奈何。
眼下非山窮水儘走投無路之時,他倒也不是心存死誌,隻是人這一生,總要追求點什麼吧?
統共就這點念想,可換來的卻是孤注一擲後的鏡花水月一場空,縱使聖人在世都要嘔血了……
用過參湯後,尤崢好似恢複了一點元氣,又親自寫了賀帖,命尤文橋挑選幾樣賀禮,“從我私庫挑,你親自送去伯爵府,不要假手他人,以示鄭重。”
外頭不知多少人等著看笑話,若他就此一蹶不振,那才是貽笑大方。
老夫隻是棋差一招,且還沒死呢!
尤文橋應下,果然精心選了八樣體面賀禮,俱都用匹配的錦匣裝好,紅綢打裝。又換了外出的大衣裳,馬不停蹄往伯爵府去了。
奈何剛進伯爵府所在那條街,就見前方被圍得水泄不通。
隨從去打探過後才跑回來說:“大爺,伯爵府閉門謝客呢,一概賀禮都不要,前頭已然是大門緊閉,進不得了。”
尤文橋一愣,旋即又覺得理所應當。
是了,那秦放鶴素來謹慎,此時正值花團錦簇之時,又怎會給外人可乘之機,落人話柄?
“果然什麼都不要麼?”
隨從陪笑道:“呃,那倒也不是,聽說有好些百姓自發送了今年新收的玉米,自家雞下的紅皮蛋,還有農研所若乾試種的紅薯、南瓜什麼的,倒是收下了。”
尤文橋沉吟片刻,到底還是親自排隊,去伯爵府門口說明來意。
對方果然一樣賀禮都不收,倒是很客氣,將尤崢親筆寫的賀帖拿進去了。
一連數日,秦放鶴都分外低調
,天元帝知道後,十分滿意。
不僅秦放鶴一人謹言慎行,他的家人和師門更是謹守本分,又日日告誡下人,不得借機斂財等。
▉想看少地瓜的《大國小鮮(科舉)》嗎?請記住[]的域名[]▉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
董芸夫婦亦是如此。
董娘雖不曾成婚,無有子嗣,但她有父母兄弟,有親眷族人,哪怕不繼續往上升,隻憑這個“縣君”,便可保全族人至少一代!誰都不敢大意。
因天氣漸冷,阿芙還特意與董芸一起出銀子,在城外開了粥棚,並請許多大夫去義診,隻要家境貧困的百姓,藥材也都不要錢。
“人這輩子啊,一概福氣都是有數的,用一點就少一點。”阿芙常常這樣告誡子女,“若想長久,便要時時積德行善,或惠及百姓,或利國利民,方可長遠。”
阿嫖與董娘深以為然,寫信與自家弟弟時,也拿出長姐風範,不許他胡作非為。
阿姚回信中便充滿了委屈,“……我素日且小心著呢,從不依仗父親威名為非作歹,便是外頭送禮,也是一概不收的……”
因自小家中見慣了稀罕東西,又有長姐耳提面命,他的個人小世界很圓滿,對外面的花花世界總是興致缺缺,也實在很難培養甚麼惡習。
又說起平時他的作為,“之前我向山長求了一塊荒地,每日學業之餘,親自開墾、耕種……今年總算結了一點果實,如今方知百姓不易。”
阿姚沒長大之前,秦放鶴便已是高官,多少雙眼睛看著,有善意的,也有惡意,他想再如父輩那般親自深入民間體驗生活也不大現實,便退而求其次,在縣學後山尋了一塊荒地,出銀子找學裡租賃,親自耕種。
其實以前在京城時,秦放鶴也曾帶著家人下地體驗生活,但畢竟不長久,大部分細致活兒L都被真正的佃戶做了去。
如今阿姚自己上手,連續幾年,要麼莊稼直接死光,要麼遭遇蟲害,可謂顆粒無收!愁得頭禿。
當年病蟲害,阿姚親自下地捉蟲,隻捉得兩眼發黑、雙手發顫,奈何捉得不如蟲子生得快。
情急之下,他想起父親提到過的雞鴨吃蟲,便又去買了雞鴨,結果蟲子確實沒了,莊稼穗子也給雞鴨吃了個精光!
阿姚氣得倒仰,第一次意識到父親說的“理論和實踐有差距”到底意味著什麼。
那一日,小廚房裡的炒雞、烤鴨味道分外香濃。
天元五十四年鄉試,阿姚十八歲,雖不曾重現父輩榮光,榮獲小三元,卻也高中舉人,開始遊學。
期間,他又回了章縣縣學一趟,去看望自己前些年侍弄的田地。
原本山長並眾教師都覺得他是一時心血來潮,且“士農工商”,讀書為了甚麼?不就是為了能不種地麼?你如今有了功名,竟又巴巴兒L去種地,簡直奇哉怪也!故而隻當樂子瞧。
可後來見他非但不氣餒,反而得空就去田間地頭請教老農,顯然真拿著當了正事。
山長等人想著,多少也要看顧秦閣老的顏面,便也跟著重視起來。乃至阿姚中舉,離開縣學後,山長還親自寫了一塊木
牌,將那塊耕種多年,卻依舊沒什麼進展的田地圍起來……
人家花銀子租的麼!
如今租期還沒到呢!
卻說阿姚外出遊曆一番,也增長了些經驗見識,又有縣學一乾同窗、後輩或是真心,或是巴結,多多少少也參與進來。
一群臭皮匠,倒也勉強拚湊出幾分諸葛亮的機智:
今年,有收獲了!
一群素日眼高於頂的教師、秀才們,吃著自己辛辛苦苦種出來的一丁點兒L餑餑,終於對“民生多艱”四個字,有了切實的體會。
秦放鶴看到這一段時,不禁感慨,孩子確實長大了。
自己的崽子自己清楚,阿姚性格純良,既然此番上了心,日後就再不會變的。
至於縣學中的其他人,此番感悟究竟幾分真幾分假,抑或那些感觸又能持續多久,秦放鶴不敢保證。
但無論如何,他們的內心確實曾有過觸動。
或許未來的某一天,這些學子之中的某些人也會為官一方,哪怕有一刻回憶起學生時代的獨特經曆,也會有些許改變吧?
書信的最後,阿姚又提到另一件事。
去歲他回章縣時,有幾個外省學子來章縣遊學,其中一人與自己年歲相仿,可謂學富五車、才高八鬥,曾舌戰章縣眾多學子而不敗,阿姚慕名前去,竟與對方一見如故,十分投契。
自從章縣先後出了孔姿清這個小三元,後又有秦放鶴這個六元之後便名聲大噪,上到朝廷,下至清河府也對章縣格外照顧,多年來財政撥款屢屢放寬。如今的章縣縣學早已今非昔比,規模、師資直逼府學,也時時有外地學子慕名前來,一為瞻仰秦六元之故居,沾沾靈氣;二來也想看看這裡究竟是何等神仙洞府,竟能孕育出如此人物……
年輕人嘛,最不缺的就是挑戰權威的勇氣。
所以阿姚等章縣學子對外來學子們或明或暗的挑戰,早已見怪不怪。
看到這裡,秦放鶴一邊的眉梢就高高揚起來了。
他已猜到此人是誰。
隻不知二人相識是單純巧合,還是有意為之?
阿姚今年就二十歲了,早在兩年前,家中便為其訂親,五十四年順利中舉,今年年底便要回來成婚的。若照他以前的性子,遇到這種朋友,說不得便要帶回家玩耍,奈何……
“不知是否錯覺,我總覺得他對父親過分在意,言談舉止更與尋常阿諛奉承之流不同,非但對父親以往的文章、詩詞、論策,乃至邸報上公開過的國策倒背如流,還總愛追著我問些瑣事……對了,父親,您博聞強識,可聽說過川越客?”
秦放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