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 消息 情勢驟變。(1 / 1)

比起蠢蠢欲動的赫舍裡氏, 同樣有先皇後和阿哥的鈕祜祿家卻如老僧入定一般安穩。

並非鈕祜祿氏沒有想法,隻是承恩公法喀還年輕,今年才二十二,宮裡的僖貴妃是那麼個脾氣性子, 根本指望不上。十阿哥又還沒斷奶, 能不能站住還兩說。

再說了, 就算鈕祜祿家真有想法, 那也不是先衝著烏雅家的貴妃去......

*

永壽宮裡, 妮楚額確實沒有其他人那麼多複雜的心思。

妮楚娥結束宮宴回宮後隻有一個想法:“嬤嬤,我今天做的沒什麼不妥吧?”

壽嬤嬤:“沒有,主子做得很好。”

妮楚娥放鬆下來:“那就好。”

不過想起今天見到的德貴妃,妮楚娥有些忐忑:“德貴妃,看起來有些厲害。”

以前她覺得德妃還是挺溫柔和善的, 為什麼成了貴妃突然變了呢?

皇上最喜歡德貴妃, 萬一德貴妃不喜歡她, 針對她怎麼辦?

壽嬤嬤安慰她:“沒事, 德貴妃平日住在園子裡,跟咱們犯不著。

妮楚娥雖然心思單純,但腦子轉的並不慢:“跟我是犯不著, 可是其他阿哥平時都住園子裡, 將來胤俄也會住到園子裡去吧?”

那不就在德貴妃眼皮子底下?

妮楚娥彆的都不在意,隻在意胤俄, 她在屋裡轉著圈想心思:“德貴妃管著園子裡的飲食起居……嬤嬤你說,我是不是該給她送些東西去,親近親近,也好讓她將來待胤俄好一點?”

壽嬤嬤猶豫道:“主子,您與她都是貴妃, 咱們鈕祜祿家也遠非烏雅家可比,您主動逢迎她,不太合適。”

妮楚娥卻不這麼想:“可是額娘不是說,皇上的心意才是最要緊的嗎?那既然皇上最喜歡德貴妃,當然是她的地位比我高。而我現在又有求於她,巴結她不是應該的嗎?”

壽嬤嬤哽住,一時竟找不到合適的話來說。

妮楚娥心裡沒覺得有什麼不妥,家裡一直是這麼教她的——什麼都不如皇上的心意要緊。她嫁給皇上後,出嫁從夫,怎麼樣能讓皇上更高興,她就該怎麼做。

妮楚娥心裡根本沒有“嫉妒”這種想法,反倒生怕德貴妃不喜歡她,連帶著皇上也對她不滿。

——她可絕對不能讓皇上不滿啊!

壽嬤嬤無言以對,最後隻能道:“主子說得對。”

罷了,隻當為了小阿哥吧。

什麼骨氣地位家世的,有什麼要緊。她現在什麼也不求,隻要兩個主子平平安安就行了。

*

頒金節一事後,“德貴妃”烏雅氏和烏雅家確實在京中火了,聽說烏雅家每日賓客迎門,流水一樣的拜帖和禮物,一趟趟地往大門裡遞。

沈菡怕烏雅家有什麼不妥,特意讓季綸下值的時候回去傳信,命他們“看緊門戶”。

季綸回來道:“主子放心,家裡都知道事關緊要,老太爺道家中一直在嚴令族人謹守本分,絕不敢仗著主子在外胡作非為。”

沈菡雖有原主的記憶,但畢竟不是原主,又從沒真正見過烏雅家的人,實在不敢給他們打包票。

還沒等她細問,季綸又道:“而且威武大人早先不小心墜了馬,家中正緊著給大人調理身體,也無暇顧忌其他。”

沈菡眉頭一皺:“什麼時候的事,怎麼沒人進宮來報?請太醫了嗎?”

季綸:“回主子,是上個月的事了。夫人道原本私下請了張太醫,但許是太醫之後回稟了皇上,皇上立馬就遣了黃院判過去。虧得治療及時,雖當時有些凶險,但現在除了右腿還有些行動不便,已經沒有大礙了。烏雅家前日剛接到皇上送去的人參等賞賜,大約是以為皇上告訴您了,就沒再往宮裡傳訊。”

沈菡聽說已經好了,鬆了一口氣,等玄燁來的時候她問起來。

玄燁:“哦,這事兒……朕是想著等你阿瑪徹底痊愈再告訴你,免得你跟著提心吊膽的著急。”

他攬過她:“朕昨天剛問過黃升,腿上那點兒傷現在也不甚礙事,治療得及時,不會留下後遺症的。”

沈菡:“那改天我讓人往家裡送些東西,阿瑪墜馬這麼大的事,我卻不聞不問,阿瑪該難受了。”

玄燁:“放心吧,朕之前讓人代你去問過好幾次,東西也都賞了。”

他怎麼會讓她擔上不孝的罪名,再引來些風言風語。

好吧。

沈菡雖有些埋怨他不告訴她,但,這話也沒法說。而且既然他都想得這麼周全了,這事兒就隻能稀裡糊塗地過去了。

聊起烏雅家,玄燁想起一事,問沈菡:“你是不是有個妹妹?”

沈菡一愣,不明所以地看他:“是……是有個妹妹。”

烏雅氏的兄弟姐妹在這個時代來說,絕對屬於少數。

瑪法額森隻有兩子,已是罕見。

烏雅氏的阿瑪威武更是隻有獨子白啟和三個女兒。

瑪祿是長姐,二妹比她小四歲,康熙十五年參加內務府選秀,彼時沈菡已經成為寵妃,二妹得以撂牌子回家自行聘嫁。

三妹瑪顏珠比她小十歲,康熙九年出生,今年正好十五歲。

咦?

沈菡反應過來,十五歲,已介婚齡……

玄燁點頭:“明年是大挑之年,烏雅家既已抬旗,你妹妹的年紀當在應選之列。”

大挑。

沈菡心裡一緊。

大挑三年一選,但之前朝廷又是平三藩又是國喪,大挑從康熙十年後就停了,一直是自行聘嫁,直到三藩平定後,康熙二十二年才恢複了大挑。

當時玄燁隻給宗親王公和一些大臣之子指了婚事,自己並沒有留牌子,這次......

她努力控製自己的臉色,把心思放回妹妹的身上:“是,瑪顏珠現在該是參加大挑了,你的意思是……”

要給她指婚嗎?

玄燁點頭:“朕心裡已有打算,僖貴妃的七弟阿靈阿今年也是十五歲,朕想著年歲相當,把你妹妹指給他為嫡妻正好。你看什麼時候方便,給你家裡知會一聲,朕也會和承恩公府打個招呼。”

沈菡很驚訝,把她妹妹嫁到鈕祜祿氏?

緊接著她就明白了,和戴佳氏那事兒一樣,玄燁希望兩家聯姻。

沈菡有些猶豫,鈕祜祿氏可不是戴佳氏,人家真的是朝裡數一數二的頂級軍功豪門,牛氣得很。

烏雅家連戴佳氏都比不上,她的庶妹加到鈕祜祿氏……能過好嗎?

阿靈阿可是遏必隆第三任繼妻巴雅拉氏的嫡出兒子,論出身其實比現任承恩公法喀還要高。

玄燁解釋道:“此事朕自有打算,你放心,不會虧待你妹妹的。”

鈕祜祿氏和戴佳氏不一樣,不會因為一個聯姻就變了立場,不過能給她和孩子多添一重保障也是好的。

有了這層親戚關係,多少也是個顧忌,總比沒有好。

而且,他對鈕祜祿家還另有安排。

不過這其中的瓜葛太複雜,玄燁沒多解釋,沈菡自然也不會深入詢問。

大挑如何給秀女指婚是國事,玄燁給瑪顏珠指婚阿靈阿,雖然主要原因是為了她好,但其中肯定也還有其他的一些考量。

沈菡現在已經漸漸明白,愛新覺羅搞這個八旗選秀,並不是單純為了給皇帝選妃。

而是為了掌握滿洲八旗包括宗親勳貴、內務府三旗的婚姻自主權,繼而擴大皇室在八旗的影響力,讓八旗對皇家、皇帝形成凝聚力和向心力。

很簡單的一個手段——滿洲待選的姑奶奶們在大選前不必跪親長,不必跪任何人。因為她們將來可能成為皇妃甚至皇後。

單隻皇室預備身份賦予她們的天然地位,就足以令秀女們從懂事起就對皇家充滿向往……

而沈菡也終於明白,為什麼玄燁之前說年底舉行貴妃的冊封禮,是最好的時機。

——大選需要提前一年開始準備,由各旗都統衙門按照戶籍檔案,將所有滿洲、蒙古、漢軍旗分佐領下人符合條件之女造冊呈遞,谘詢戶部。

然後由戶部呈於皇帝,請旨決定挑選日期。

日期決定之後,再由戶部行文到各旗都統衙門,準備挑選各項事宜。

中間各種流程十分繁瑣。

而這次大挑的預備流程啟動後,不知從哪裡傳出了一條消息——皇上要在明年的秀女中,為太子和大阿哥擇選嫡妻。

京中嘩然!

比起一個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會失寵的貴妃,太子妃、未來皇後的位置顯然更值得他們關注。

滿洲勳貴群情湧動。

*

佟家。

佟國維聽到消息後就有些意動,立馬過來找兄長佟國綱商量:“咱們家與太子年紀相當的女孩子也不少,未嘗不可一博!”

佟國綱琢磨:“咱們家是漢軍旗,彆的不論,隻看仁孝皇後和孝昭皇後,這太子妃估計得從滿軍旗裡出吧?”

佟國維差點讓他這不會拐彎的腦子噎著:“哥,咱們家原就係滿洲出身,不過是開國那會兒沒那麼多講究才劃進了漢軍旗。這會兒和那會兒可不一樣,漢軍旗現在差滿軍旗多少?咱們早就該請歸滿洲了!”

佟國綱兩眼一亮:“請歸滿洲……”

這倒是他之前沒想過的法子。

皇上登基後倒是給佟家抬了旗,但也隻是把孝康章皇後一係從漢軍正藍旗抬到了漢軍鑲黃旗。

若是請歸滿洲鑲黃旗……

佟國維:“家裡這麼多女孩子,若真能歸滿洲,以後前程可就都不一樣了。”

旁的不說,以他們家的地位,這麼多皇子,皇子福晉總能撈一個吧,太子妃也未必沒有機會!

佟國綱讓他說得有些頭腦發熱,在屋裡轉著圈激動道:“你說得對!我這就給皇上上折子,皇上必定不會駁我!”

佟國綱才是佟家的族長,這等大事,還是得他上折子才行。

佟國維:“那哥你可得儘快,太子選妃這事兒一傳出來,我估計意動的人家不在少數。咱們能想出這法子,旁人不見得想不出來。這要是奏請的人太多了,保不準皇上一塊兒都給否了。”

佟國綱不屑道:“他們想出來就讓他們上,他們也配跟咱們比。皇上否了誰家,也不會否了咱們家!”

佟國維一笑:“這倒是。”

……

葉克書見佟國維回來,連忙迎上去:“阿瑪,大伯同意了嗎?”

佟國維點頭:“同意了,我估摸著照他那個急脾氣,不出兩日就會上折子。”

葉克書鬆了一口氣,高興道:“那就好,若是趕在報選之前批下來,大妞、二妞都還趕得上明年的大挑。”

佟國維看一眼兒子,搖搖頭沒說話,自己走到桌前坐下。

葉克書不明所以,連忙上前倒茶:“阿瑪,可是有什麼不妥?”

佟國維捧著蓋碗品茶,慢條斯理道:“你這個脾氣,不大像我,倒跟你大伯像得出奇。”

性子直,腦子也缺根弦,人家說什麼信什麼。

葉克書摸不著頭腦。

佟國維說他:“就算請歸滿洲的事兒成了,這太子妃也不見得就是咱們的囊中之物。你說你高興個什麼勁兒?”

其實要照佟國維看,若皇上真要選太子妃,佟家縱歸了滿洲,中選的幾率也極小。

葉克書:“啊?”那乾嘛還要請歸滿洲。

佟國維懶得給他解釋,子不類父,奈何奈何。

*

在京中為了“太子妃即將誕生”振奮不已的時候,玄燁緊接著又扔下了一個大炸彈——文華殿修繕工事即將竣工,擬於明春舉行經筵大典,令太子正式出閣讀書。

宛如熱炭之上澆了滿滿一桶熱油,讓京中的情勢更為火熱。

此時,距離康熙十七年,詹事沈荃第一次提及太子出閣一事,已經過去了整整七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