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 章(1 / 1)

林家發生的口角,宋婉沒有告知宋如,自從中嶺縣子身故的消息傳來之後,宋如整個人的氣場由明媚轉為沉寂,看得就讓人心疼。

年華正好的少女,笑起來都帶著幾分愁緒,不得不說,實在是讓人也跟著憂鬱起來。

可宋夫人大約是沒瞞著宋如。這日,宋如特意來到宋婉的房間,把白日偷懶的宋婉逮了一個正著,看著宋婉匆忙起身衣裳都沒理好的樣子,宋如溫和一笑,上前幫她整了整衣裳,拉了拉那壓出的褶皺,“六妹妹可真是長大了,口齒也伶俐多了。”

“姐姐……”

宋婉訥訥,宋如跟宋夫人在她學習問題上都有一種班主任式的認真,引得宋婉也覺得自己的懶散實在是給穿越者丟臉,可,有什麼辦法呢?

以一縣觀之,可見盛世一角,這般盛世之下,男子都缺少建功立業的機會,更不要說男尊女卑意識形態下的女子了,縱然大街上也有女子擺攤買賣,不乏女子結伴同行,但……

宋婉早就想過了,宋家是官宦之家,兒女都不可能從商,所謂的女主人管家理事,看似有鋪子田莊之類都在名下,但這些都不是直接管理的,而是通過掌櫃莊頭間接管理的,掌櫃莊頭都有自己的管理辦法,並不會允許上面的主家進行微操,想要以掩耳盜鈴的方式來經商,純屬想多了,挑戰高難度通關。

女子的身份又極大地限製了仕途,女子當官,唯一的方式就是去當女官,然而宮中女官,說白了也算是後妃預備役,屬於那種大戶人家裡可以被主人家拉上床的丫鬟,並不真的享有足夠的尊重和權力。

且這個門徑基本上完全被皇家和各大外戚家族把控,輪不到普通的官家女兒去競選。

士農工商,第一個和最後一個都可否了,中間兩個卻是實操不易,起碼宋婉是不會的。

她種花種草僅限於不死不活,想要收成更好恐怕不能夠,至於說在現代耳濡目染的優秀種植理念,嗬嗬,紙上談兵誰知道效果如何,真要實踐出來,宋婉還不想受這份苦。

技術發明也是同樣的道理,不是隨便什麼人都能發明出新的農具和水利設施的,哪怕聽過一二,沒有具體接觸過,就敢肯定自己能弄出來的那都不僅僅是天才了。

宋婉,庸人之姿,想要脫離身份做點兒名垂千古的事情,怕不是想太多。

鹹魚的心讓宋婉很是心虛,面對宋如就多了點兒很是自然的屬於庶女的怯弱來。

宋如以為嚇到了她,拉著她的手,跟她並排坐在塌上說話:“我已經跟母親說過了,下月便與妹妹回京,正好四弟也要進學,便與咱們一道……”

啊,回京?

這個題目有點兒大,讓我想想。宋婉聽得懵了一下,再聽才知道宋如為何有了這般想法,突然又打起精神積極起來。

“六妹妹如今也一日日長大,不能在這偏遠之地耽擱教養,若能養於祖母身邊兒,將來出嫁也更有幾分體面,便是我的婚事如何,也要祖母定奪才好……”

宋如難得與宋婉說這許多推心置腹的話,宋婉一時無措,若是單說她自己的教養問題,她覺得這邊兒挺好的,林家女學那邊兒因為有了些非議,暫時不去也是沒什麼問題的,她也不是完全沒有自學的能力了,宋夫人覺得她在外幫宋如出頭,沒有丟宋家的臉面,還特意賞了一套頭面給她,那態度,讓宋婉覺得自己已經不用擔心婚嫁了。

她好不容易在這裡混得如魚得水,若是再回到京中,那時候熟悉她的人恐怕就不是隻有一個容易糊弄的春巧了。

作為庶女,宋婉和宋如這個嫡女不常在一起,但京中差不多年齡的庶女可不是隻有她一個,說不定也有幾個熟悉原主的,她若是兩三年再回去,套一句“女大十八變”,有什麼變化都自然,但這才多久,這就回去與故舊相見……

宋婉覺得手心冒汗,滿心的不願聽到宋如提到她的婚事,也不得不點頭了。

“可是祖母有所安排?”

宋婉試探著問。

原主在京中知道的事情,她是一點兒也不知道,要怎麼把那些事情自然而然地套問出來呢?

宋如對宋婉的了解不多,聽到宋婉問,這等女兒家的未來事,若是外人問,她表示一下害羞就不必再答,可宋婉問,她倒是沒故作害羞,而是淡定給宋婉說了說其中的因由。

那個中嶺縣子,就是宋婉和宋如的祖母李氏給定下的,宋家的祖母李氏是侯爵之女,當年跟宋老太爺的婚事,可謂是榜下捉婿,一方是勳貴,一方是進士,這般婚姻組合下來,兩方的人脈都是頗廣,以至於宋家的兒女婚事有那麼點兒橫跨南北,合並東西的意思。

宋家三子二女,兩個女兒一個嫁了勳貴,一個嫁了翰林,三個兒子,有迎娶勳貴之女的,也有迎娶文官女兒的。

宋老爺宋和排行第三,正是宋家老小,卻是個庶出,生母周姨娘是祖母李氏的貼身丫鬟,頗得李氏信任,以至於宋和這個老幺的身份還能得到李氏的一些關愛,當然,這可能也因為宋和迎娶的妻子正是祖母李氏的娘家侄女。

這般算下來,宋和的二女一子都跟祖母李氏有著血緣關係,也由不得李氏不愛屋及烏,對他們有所關照。

在京中的時候,除了二房的宋瑞作為李氏親生兒子待遇特殊之外,往下數,就是他們三房受寵了。

當然,這是在祖母李氏那裡,在宋老太爺那裡,又是另外一個寵愛排行,那叫一個“既愛……又愛……”

宋老太爺是榜下捉婿得來的,據說那時候他本來和恩師一家已經有了默契,會在中了進士之後迎娶恩師的女兒,誰料到被榜下捉婿,當日就直接拜堂成親,這也是文的壓不住武的,生米煮成熟飯,事後也不能反悔不認。

反正宋老太爺是沒有那個反悔不認的底氣的,於是這門婚事就這樣成了,宋婉私下猜測,可能李氏帶來的大筆嫁妝,也是宋老太爺認栽的原因之一,哦,可能還有李氏的貌美溫柔。

總之,起源於不情不願的婚姻開始就有些彆扭,再加上李氏多年無子,宋老太爺可不想背上“不能生”的鄙視,就先讓妾侍生下了庶長子和庶長女,連著兩個孩子都不是從自己肚皮裡出來的,李氏也急了,好不容易她懷上了一個孩子,又擔心不是兒子,為了籠絡宋老太爺,也是為了讓人分寵,她抬舉了周姨娘。

周姨娘也是幸運,緊跟其後就有了身孕,這就是宋婉現在的父親宋和了。

而李氏也沒有失望,一舉得子,生下了宋家二房的宋瑞。

宋老太爺是傳統的古代男子的思維,比較重視嫡子,但這個嫡子來得有些晚,他已經開始培養庶長子,且庶長子做得還不錯,很合他心意,在嫡子長成之前的幾年,庶長子刷足了存在感,於是要說宋老太爺更愛哪一房,那可真是不好說,但毫無疑問,一個嫡,一個長,肯定都排在三房前頭。

周姨娘雖然生了兒子,但她到底就是李氏用來分寵的工具,用不上了也就拋在腦後了,在宋家的後宅之中再沒什麼水花。

“……庶祖母性子極好,不過不愛理事,早就避居家廟,跟周姨娘一樣……”

宋如說到這裡的時候,突然尷尬地停頓了一下,後來宋婉才知道這停頓的原因是因為宋和府中的周姨娘,宋婉名義上的監護人,其實跟祖母李氏抬舉的生下宋和的周姨娘有血緣關係,或可算是宋和的表妹?

這般算下來,兩個周姨娘做派相似,都愛禮佛,倒像是家學淵源一樣了。

不過宋婉倒是有些理解為何周姨娘無子了,血脈相近,應該說是幸好無子,不然誰知道會不會有什麼問題。

“嗯嗯。”

宋婉點著頭,把宋如所說大致記了一下,宋和這一代的宋家長輩沒什麼好說的,父母在,不分家,宋老太爺還在,家中主事的還是宋老太爺,叔伯長輩大可不必太過在意,對方也不能跨個房頭來管宋婉。

同輩的裡面就有點兒複雜了,宋家這一代大約有點兒陰盛陽衰,宋老太爺三個兒子,下頭這一代,除了大房宋昌有二子之外,宋瑞,宋和都隻有一個兒子,不僅如此,女兒的數量還都翻倍了。

宋和有兩個女兒,這是翻了兩倍,還沒嫡子,也是個減分項。

宋瑞倒是有嫡子,但也隻有一個嫡子,還有三個女兒,這是三倍,還都是庶女,年齡上與宋婉相差不大,也是宋婉在宋家的發小了。

同為庶女圈兒,舉動都要被放在一起比較,給長輩們請安也是一排四個,水靈靈的同出同入。

這……這……宋婉心生忐忑,她對春巧是占儘了主子的優勢,上對下,下是不能多質疑的,可對同輩,還是一起三個,這該如何面面俱到,不露破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