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6 章(1 / 1)

北宋撈兄日常 阿洙洙 18991 字 2個月前

有道是可憐天下父母心,蘇洵聽歐陽修娓娓道來是深有同感。

他這才知道身居高位的歐陽修也有煩心事,用歐陽修的話來說,他膝下幾l個孩子,唯獨長子歐陽發是個極內向的性子,每每有年輕有為的後生前來拜訪,他都會請著歐陽發幫著招待一二。

不為彆的,隻為了歐陽發能與外頭的人有所來往。

一個十七八歲的少年郎,比大姑娘還文靜,這如何能行?

說到這裡,歐陽發就連連搖頭:“……可我那兒L子卻不是一般的文靜,一開始我差人請他時他還能勉強出來一兩回,後來就借故不來,最後卻是連理由都不找,說不來就不來。”

“性子文秀些也就罷了,偏偏他每頓飯用的還比不上一隻貓,實在叫人擔心。”

方才他雖平易近人,但蘇轍心裡還是存著幾l分忐忑,擔心自己哪句話說的不對惹他不高興,如今聽到這樣一番對兒L子的數落,很快將兩人的距離拉近了。

蘇洵更是替歐陽修出起主意來,最後更是道:“……彆的孩子性子如何我不知道,但我那兩個兒L子卻是脾性極好的,一個活潑外向,一個沉穩有度,大人放心好了。”

他甚至想說三個孩子出門轉一圈,興許歐陽發挑食的毛病都能治一治。

可他想了想,為求穩,這話還是沒有出口。

***

歐陽發看著街上絡繹不絕的百姓,一出門就有幾l分後悔。

他已忘記自己上次出門是什麼時候。

走在路上,更覺得這些人有意無意都在打量著自己,愈發覺得不好意思。

蘇轍一直陪在他身邊,瞧見他這般模樣,低聲道:“歐陽兄臉色怎麼有些不對勁?可是有些不舒服?”

歐陽發自不好意思說街上的男人女人都盯著自己,那樣未免太自戀了些,隻搖搖頭說無事。

蘇轍隱約也猜出幾l分來,道:“無事就好。”

他猜這位歐陽發是“社恐”,按理說人的性子大不相同,外向或文靜都算不得什麼事兒L,但嚴重影響到生活就不好了。

而且凡事都有個適應過程,多出門幾l次就好了。

蘇轍為分散他注意力,有一搭沒一搭與他說著話,問他們歐陽家祖籍在哪裡,他可有定親,家中有幾l個兄弟姐妹之類的話。

歐陽發一時間自顧不上那些盯著自己看的行人,隻能強打起精神來回話:“……我下頭還有兩個弟弟和兩個妹妹,說起來你們兄弟應該與我那兩個弟弟也能談得到一起去的,他們兩人與我不一樣,從小師從名家,擅讀書寫字,不像我,從小就對這些旁門左道感興趣!”

“歐陽兄這話說錯了!醉心音律又豈能算旁門左道?”蘇轍雖與他相處的時間並不長,但從他的話中大概也能知道他為何如此“社恐”。

想想也是,歐陽發身為大文豪歐陽修多年才得來的長子,一出生就備受矚目。

可他卻無心詩書,旁

人見了自是訓導不斷。

一來二去的,他就不願與這些人來往。

越是如此,就越是怯於見人。

蘇轍見歐陽發一臉困惑,顯然沒想到他會說出這樣的話來,隻含笑到:“歐陽兄,我問你,你醉心音律可有妨礙到旁人?”

“自然沒有。”

蘇轍又道:“既然如此,為何歐陽兄要這樣說自己?”

“看到你,我想到了我故去的翁翁,我翁翁去世已有幾l年,去世之前因酒後種菜摔了一跤,當時昏迷了好些日子。”

“所以從那之後,我爹爹他們一看到我翁翁種菜就直皺眉,可歐陽兄猜我翁翁說什麼?”

他看著歐陽發的眼睛,不急不緩道:“我翁翁說人生在世如白駒過隙,一晃就過去了,他一沒做作奸犯科之事,二沒妨礙到旁人,不過做些自己喜歡的事,為何還會有人說三道四?”

“當初我爹爹聽了這話是毫無辦法,想找我去勸勸我翁翁,但我並未前去。”

“因為我覺得我翁翁這話說的很有道理,人活一輩子,隻要自己問心無愧,又何必管旁人說什麼?你就算做的再好,也會有人挑三揀四的,嘴長在旁人身上,想說什麼是他們的自由,可想做什麼,卻是你的自由。”

歐陽發聽到這話又是一愣,繼而卻是笑了起來:“子由弟,你這話說的很有道理。”

子由正是蘇轍的字。

蘇轍見狀,便又道:“歐陽兄,若下次再有人說你醉心音律是離經叛道,不務正業的話,你就隻管狠狠反擊就是了……”

說著,他更是湊近歐陽發耳畔,輕言幾l句。

原本歐陽發看向他的眼神是有幾l分欽佩的,可聽聞這話卻是哭笑不得:“你,你……你竟然能想出這等法子來,真是叫人覺得欽佩!”

蘇轍正欲說“不敢當”時,誰知走在最前頭的蘇軾就折身回來,好奇道:“伯和弟,八郎,你們兩個在說什麼悄悄話?”

方才蘇軾一行至熱鬨的街上,簡直是如魚得水,汴京的好吃的比他想象中更多。

他是買買這個,吃吃那個,是不亦樂乎。

誰知他一轉身,卻見著蘇轍與歐陽發在說悄悄話,這還了得?

蘇轍知道他向來是個喜歡吃醋的,便將方才之事道了出來,至於給歐陽發出的什麼主意,是隨口帶過。

蘇軾這才重新喜笑顏開,讚許點點頭:“伯和弟,你聽八郎的一準沒錯。”

他瞧著歐陽發一臉含笑看著自己,也知這人隻是不愛說話,不愛交際而已,但也是個聰明的,定看出自己的心思來,便攤開荷葉,將手中的吃食遞了過去:“伯和兄,來嘗嘗看,這小黃魚乾可好吃啦!”

這些年,他的一張嘴已被杏花樓養刁了,尋常美食可入不了他的眼。

他說好吃的東西,那是一定好吃,如今撿起一條小魚乾兒L塞到嘴裡,好吃的眼睛都眯了起來:“這小黃魚乾大概是先曬過再做的,甜絲絲中又帶著幾l分辛辣,吃多少都

不會覺得膩味,不枉我方才等了那麼久。”

蘇轍索性也拿起一條小魚乾嘗了嘗,微微點頭:“的確是好吃。”

他看向歐陽發,道:“歐陽兄嘗嘗看?”

“你不必叫我歐陽兄,這樣太見外了,叫我伯和兄吧!”歐陽發說這話時面上有幾l分猶豫之色,他對這魚乾實在沒什麼興趣。

但他看著蘇轍兄弟兩人都吃的津津有味,想著自己難得交了兩個朋友,才認識就不給人面子好像不太好。

索性他也拿起一條魚乾兒L吃了起來,更覺納悶——這小魚乾兒L哪裡好吃?

可蘇轍兄弟兩人邊吃東西邊說話,討論著汴京風光,他為求合群,也隻能硬著頭皮吃魚乾兒L。

吃著吃著,他好像覺得這小魚乾兒L味道好像也不算那麼糟。

一路上,蘇軾是這也想吃那也要吃,更是極為熱情招待歐陽發吃。

歐陽發隻能硬著頭皮吃著東西。

好不容易到了蘇家,歐陽發看到那兩本琴譜時彆提多高興,連聲道謝:“……其中一本琴譜我找了好久,卻一直沒找到。”

“子由弟,真是謝謝你了。”

蘇轍瞧他視若珍寶的樣子,笑道:“你客氣了,這兩本琴譜留在我這裡無什麼用,送給你正正好。”

歐陽發實在是高興,一遍遍說著感謝的話。

蘇軾卻已是急不可耐,道:“伯和兄,八郎,我方才買糕點時聽說城西有一家乳酪十分好吃,咱們快去瞧瞧吧!”

可憐歐陽發還未來得及歇息片刻,又要帶著蘇轍兄弟兩人前去城西。

一整日下來,歐陽發已是走的雙腿如灌鉛似的。

好不容易他們三人回到歐陽府,就有隨從來請:“兩位小郎君,大人已在正廳設宴,請兩位過去了!”

蘇轍兄弟兩人起身。

可他們剛走到門口就察覺不對,歐陽發坐在原地根本沒動。

蘇轍深知歐陽發身為一個古代高級版宅男,能陪著他們今日到處閒逛已十分不易,並未多言。

自來熟的蘇軾卻理解不了宅男的想法,一開口就道:“伯和弟,不是要吃飯了嗎?你怎麼還坐著不動……”

歐陽發訕笑一聲,便站起身來。

總不能叫他說不願意見生人吧?正廳裡的是蘇轍兄弟二人的父親,若叫蘇轍兄弟二人知道在他心裡他們父親是外人,定會傷心的,所以便跟在他們兄弟二人身後去了正廳。

當歐陽修看到歐陽發的那一瞬,還以為自己是老眼昏花。

他再定睛一看,隻發現自己長子赫然在其中。

歐陽修方才得蘇洵提點,知道莫要對長子關心太過,這樣會對長子造成負擔,所以並未像往日一樣面露驚愕,隻吩咐女使上菜。

很快,一道道佳肴就端了上來。

歐陽修平素飲食頗為講究,甚至還有鰒魚,可謂是歐陽府上招待客人最高標準。

蘇轍父子三人在路上奔波多日,瞧見

美食自不客氣。

他們父子三人雖大快朵頤,卻吃香文雅,可見家教很好。

歐陽修剛夾起一個鰒魚時,掃眼間竟見到歐陽發也吃的香甜,一筷接一筷夾著自己跟前的羊肉。

歐陽修:???

從前他不是說羊肉有膻味,一口都不願意吃嗎?今日這太陽可是打從西邊出來了?

因蘇洵在跟前,歐陽發不免覺得有幾l分拘謹,卻又肚子餓的厲害,隻好一個勁兒L夾自己跟前的羊肉。

歐陽修忍不住腹誹起來。

難怪張方平在舉薦信中說這父子三人皆是人才,蘇洵之才能他已見識到,如今看到蘇轍兄弟兩人,再看看兒L子歐陽發狼吞虎咽的樣子……更覺得蘇轍兄弟兩人不簡單。

一頓飯吃的是相談甚歡。

飯後,歐陽修甚至要送蘇洵父子三人出門,蘇洵幾l次推脫,他這才作罷:“……你我可謂一見如故,閒時時常來我府中做客。”

至於歐陽發,對上蘇轍兄弟兩人也是不舍,說他們無事就來歐陽府上做客。

蘇軾卻是快言快語道:“……伯和弟,方才我聽歐陽大人說你從前不喜吃羊肉,覺得膻味重。”

“我與你不一樣,最喜歡吃的就是羊肉,我們家廚娘做的炙羊肉乃是一絕,這樣吧,明日你可有事?若是無事,來我們家,我要廚娘做炙羊肉給你吃,保準你吃了還想吃!”

當日他們前往汴京時就送信回了眉州,與程氏說清楚整件事的來龍去脈,程氏既為他們高興,卻也為他們擔心,更怕他們在汴京吃不好住不慣,所以便將蘇家三房的廚娘送到了汴京。

歐陽修期待的目光落在歐陽發面上。

歐陽發原想說自己不喜出門的,可瞧見蘇轍與蘇軾皆一臉期待看著自己,點了點頭:“好,那我明日就上門打擾了。”

蘇轍父子三人這才離開。

今日他們皆是收獲滿滿,蘇洵得到了歐陽修的讚許,蘇轍得到了一朋友,至於蘇軾……則挖掘到了很多汴京美食。

真是開心的一天了!

翌日一早,歐陽發就登門拜訪。

昨日自蘇轍他們離開後,他一想到明日要外出做客就有幾l分緊張。

好在歐陽修知曉長子是何性子,晚上還專門去看過歐陽發一趟,並未說你要多出去走走之類的話,隻與歐陽發說起蘇轍兄弟兩人小時候的事情。

比如,蘇轍兄弟身邊的仆從的來曆。

比如,蘇轍與其祖父感情很深。

比如,蘇轍與蘇軾姐姐蘇八娘的親事。

……

聽到最後,歐陽發心底的不安這才漸漸放了下來,隻覺得蘇轍兄弟兩人就像是自己認識多年的老友一般。

所以一大早就帶著歐陽修為他準備好的禮物登門拜訪,他給蘇洵帶的是兩盒上好的茶葉,給蘇轍帶的是一方上等的硯台,給蘇軾帶的是一盒上等的乾鮑,將每個人的喜好都考慮了進去,這些禮物的價錢比起昨日那兩本琴譜

來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蘇軾長到十九歲還從未看到半個巴掌大的乾鮑,不知道多驚訝:“……曬乾了都有這樣大,若是活的,隻怕更大。”

說著,他更是正色與歐陽發道謝,為感謝歐陽發如此厚禮,轉身就鑽進廚房,覺得今日定要盯著廚娘做出一頓家宴來招待歐陽發,甚至招呼起元寶等人來,沏茶的沏茶,準備瓜果的準備瓜果。

等著院內隻有歐陽發與蘇轍兩人後,歐陽發面上的拘謹之色才全然褪去,隻道:“……你喜歡我送你的硯台嗎?”

“我父親常說要想寫一手好字文房四寶皆重要,我那裡還有十幾l方硯台了,我留著也是白白糟蹋了好東西,你什麼時候去我們家玩,你去挑挑看,喜歡哪個就帶回去吧。”

蘇轍驚呆了。

如今他手中銀錢不少,更是個識貨的,一眼就看出歐陽發今日送他的硯台乃用紫翠石雕刻而成,紋路繁複精細,不是有錢就能買到的。

更叫人羨慕的是這樣的硯台,歐陽發手裡還有很多!

他羨慕極了。

歐陽發見他如此神色,隻以為他覺得自己過於小氣,便道:“不拘一格,隻要你喜歡的,都帶回去吧。”

“好些都是我父親的門生,同窗送的,對了,有個叫梅摯的送了一個端石抄手硯,我覺得怪有意思的,來日也給你送來。”

蘇轍回過神來,忙道:“不必了,我就算喜歡讀書寫字,要那樣多硯台做什麼?”

歐陽發卻是心意已定。

他想著既然蘇轍不要,那就給蘇軾送來吧,方才他可是看到了,蘇軾看到硯台時也是兩眼發光,當然,蘇軾看到那盒子乾鮑時眼中的光亮是愈發明顯些的。

蘇轍好奇道:“伯和兄口中的梅摯可是龍諫議大夫梅大人?”

歐陽發點點頭:“這人與我父親一向有幾l分交情,怎麼,你也認識他?”

蘇轍心想我乃初來汴京的一無名小卒,哪裡能認識朝中的大人物:“不認識,不過是有所耳聞而已,這位梅大人也是四川人氏,從前我就時常聽人提起,說他直言納諫,敢於仗義執言……”

說著說著,他就發現歐陽發面上浮現幾l分古怪之色來,不由道:“怎麼呢?”

歐陽發想了想,還是如實開口:“這位梅大人的確是人如其名,可未免管得太多了點。”

他言語中多少對梅摯有些不滿,原因無他,實在是這人管的太寬了些,說他不無爭議,離經叛道,年紀不小卻不願定親成親……尋常人說這些話都是背著他偷偷議論,可梅摯是言官,從不屑背後說人壞話,有壞話當場就說了。

可偏偏梅摯對他還不錯,要不然也不會為了激勵他讀書給他送來一方端石抄手硯來。

不過到了最後,他還是道:“……不過我聽父親與兩位弟弟提起過的,說是這位梅大人在朝中很有威望,對朝廷之事更是頗有見地,我回去就與我父親說一聲,安排你們見一見。”

“他為人死板老成,見到你這

般性子的少年郎定十分喜歡的。”

蘇轍連道不必:“你我相交乃誌同道合……”

歐陽發知道他這是怕彆人和自己誤會,淡淡一笑:“正因你我誌同道合,更是因為你不願沾我的光,所以我才會這樣說。”

“若換成旁人,我絕不會這般自作多情。”

如今元寶已帶著女使將瓜果茶點端了上來,好在他知道蘇轍的性子,平素不喜旁人伺候,很快就帶著女使下去。

歐陽發這才道:“你隻知我不喜與人來往,卻不知其原由。”

“我雖性子靦腆,可從前也不是拒人於千裡之外的性子,也曾覺得找我父親的少年郎年少有為,可我剛與他們熟識,他們話裡話外之意皆要我父親提攜他們,久而久之,我就不喜與那些人來往。”

蘇轍啞然:“你就不怕我也如那等人一樣?”

“昨日沒提起那些事,不過是為了放長線釣大魚?”

“不會的,你們兄弟兩人都不是這樣的人。”歐陽發笑了笑,篤定道:“我雖不如你們聰明,卻也不傻,你們言行舉止皆落落大方,並無投其所好之意,哪裡會是那樣的人?”

“就算真是,說明你們隱藏的夠好,心機夠深,就算沒有我父親,來日也定能平步青雲。”

“我啊,也認了!”

蘇轍明白他的意思,畢竟他們兄弟兩人並無討好他的行徑,隻是淡淡一笑:“伯和兄倒是聰明過人。”

想想也是,龍生龍鳳生鳳,歐陽修所生所教的孩子就算不是人中龍鳳,也絕不會是個蠢貨!

蘇軾很快親自端著炙羊肉走了出來。

從小到大,他最喜歡的一道菜就是炙羊肉,如今更是將這道菜誇的仿佛上天入地絕無僅有似的,催促道:“……你快嘗嘗看,若是冷了就不好吃了。”

殊不知,在歐陽發這等對食物無欲無求人的眼裡,吃蘿卜白菜還是山珍海味對他們來說並無什麼區彆。

可歐陽發對上熱情的蘇軾,隻能硬著頭皮道:“好吃。”

他隱隱覺得這道炙羊肉還是有點膻味的,可勉強也是能接受的程度,決心略用上兩筷子就不用了。

誰知蘇軾卻道:“我就說吧,我們家廚娘做的炙羊肉味道好極了!”

他豪氣萬丈將整盤炙羊肉都推到了歐陽發跟前,熱情道:“你既喜歡吃,那這一盤子都是你的。”

歐陽發連忙拒絕,可他卻是揮手道:“你彆擔心我,廚房還有了。”

隨著他的話音落下,又有女使端上了滿滿當當的一盤炙羊肉,大有一副“今日羊肉管夠”的架勢。

歐陽發:……

可吃東西這等事吧,就得大家一起吃才熱鬨,才有食欲。

一開始,歐陽發就差捏著鼻子吃羊肉,幾l次蘇轍都說若是不愛吃就彆吃了,可他想了想,還是拒絕了——這樣兩大盤炙羊肉,若是他不吃,實在是過於浪費。

後來他按照蘇轍教的,用紫蘇葉包著青瓜、蒜片或酸蘿卜片

吃,隻覺得味道很是不錯。

吃多了葷腥,再嘗嘗瓠羹,羹湯吃多了,又試試涼拌白蒿……吃到最後,他竟如蘇軾一般坐在凳上直打嗝兒L,回想自己從小到大,好像從來沒吃到這樣飽過。

因他身子瘦弱,一吃飽肚子就格外明顯,蘇軾瞧著他那圓滾滾的肚子,笑道:“我們家廚娘不光炙羊肉做的好吃,許多吃食做的都不錯吧?”

歐陽發遲疑片刻,點了點頭。

這次,他是真心的。

蘇轍兄弟二人雖性情迥異,但兩人也是有相似之處的,那就是待人一片赤忱。

歐陽發自也感受到了。

隨著他們三人關係日益密切,來往是更多了,今日你來我家,明日我去你家,歐陽修看到自己長子話一日日多了起來,胖了起來,再看蘇轍兄弟二人隻覺得怎麼看怎麼好。

當然,相較於蘇轍兄弟兩人,歐陽修還是更偏愛於蘇洵,更上書《薦布衣蘇洵狀》,向朝廷舉薦了這位人才。

不是歐陽修不喜蘇轍兄弟兩人,而是他考過蘇轍兄弟兩人學問後,是篤定今年會試蘇轍與蘇軾兩人皆能高中。

為官之路,何其漫漫,不是他三言兩語能夠教會的。

在朝堂上多吃幾l次虧,多摔幾l個跟頭,方能看出這兩個孩子的本心來。

因歐陽修推薦和宣揚,蘇洵是聲名鵲起,多次受邀於韓琦、富弼等達官貴人,前來蘇家登門的更不在少數。

可不少訪客都被蘇洵回絕,他知道今年秋日的鄉試才是最為要緊之事。

蘇轍與蘇軾兄弟兩人與歐陽發的來往也不似從前那樣頻繁。

等到春日桃花盛開時,歐陽發卻鄭重其事給他們下了帖子,說明日宴請了梅摯來府中做客,邀他們一並前來。

蘇軾看到這信時是眼前一亮:“梅大人一向頗得官家看重,據傳言今年還會參與今年的會試,若能得梅大人指點一二……”

他這話還沒說完,蘇轍又是一眼掃了過去,無奈道:“六哥,你這話若叫旁人聽到可不得了,不知道的還以為你會與梅大人行賄。”

說著,他更是嚴肅道:“更何況以你的才學,還需要旁人指點嗎?”

“雖說你這話說的有道理,可不怕一萬就怕萬一嘛!”蘇軾是嘿嘿一笑,道:“再說了,會試不比鄉試,我聽說今年會試有識之士更不在少數,像吳育、範百祿等人才學並不在我之下,我原還想著這次能高中狀元了,如今隻怕難了……”

他雖有自傲的資本,卻對自己的才學了解的並不十分透徹。

蘇轍卻是知道的,蘇軾與蘇洵一樣,並不擅長策論,大概無緣會試前三甲。

蘇轍笑道:“原來你也知道啊!”

兄弟兩人插科打諢一番,翌日一早就早早起身到了歐陽府。

他們雖入京時間不算長,卻是時常出入歐陽府,一進來先拜會歐陽修後則去找歐陽發。

這些日子,歐陽發外向了些許,可他一想到今日梅摯要來,眉

宇間就帶著幾l分愁色。

蘇轍隻道:“多謝。”

正神遊的歐陽發聽到這話是微微一愣:“你這話是什麼意思?”

蘇轍含笑看著他:“謝謝伯和兄明明不喜這位梅大人,卻還是想方設法將人請到府中。”

“謝謝伯和兄為我們兄弟兩人打算。”

他隱約也知道歐陽修是何打算,身為朝中的歐陽修也好,還是梅摯也好,頂多也隻能指點他們兄弟一二,想要透露些“有用”的消息,可謂癡人說夢。

科舉製度到了北宋時期已十分完善,彆說泄露考題,隻怕連此次會試考官是誰都沒確定,就算考官確定,也是要提前“鎖院”,住在貢院中出題,不能與外界接觸,甚至在會試結束,閱卷與定榜之前都得呆在貢院。

這還不算,為避免有些考生在卷面上做手腳,考試完畢,還會有專人對這些試卷進行謄抄,糊名,以保萬無一失。

歐陽發笑的有些不好意思:“不過是舉手之勞吧。”

說著,他就朝外走去,不知道是說給蘇轍聽還是與自己打氣:“走吧,這梅大人又不是會吃人的老虎,我怕他做什麼?”

“就算他是那會吃人的老虎,這裡是我家,我無須怕他。”

蘇轍隻覺得他與初次見面時有些不一樣,不管怎麼說,都是好事。

等著他們一行行至正廳時,梅摯正與歐陽修說話,說起來,已年過花甲的梅摯算得上是歐陽修的恩師,對歐陽修有提攜之恩,連歐陽修都能批評,更彆說對著歐陽發。

偏偏這人是個極喜說教的性子,本正叮囑歐陽修什麼可為什麼不可為時,瞧見歐陽發走了進來,頓時矛頭一轉,就到:“……伯和近來都在做些什麼?該不會還在日日撫琴吧?”

“撫琴可當閒暇無聊時的消遣,唯有讀書科舉才是正道。”

他一番話說下來彆說歐陽發聽的直皺眉,就連蘇轍都有些受不住。

原來有些文臣竟是這樣能說?

他早就聽說官家是個好脾氣的,如今一看,似是真的。

若換成尋常人,見到這般絮叨的老人,早就受不住。

偏偏這位梅大人光說教好不夠,見歐陽發不說話,還步步逼問:“……伯和,你為何不說話?可是覺得我說的不對?”

蘇軾偷偷與蘇轍對視一眼。

他雖沒說話,但臉上卻是一副“我看伯和弟之所以變成從前那樣子,這位梅大人功不可沒”的表情。

從前歐陽發每每遇上這等事依舊是一言不發,可換來的卻是梅摯的接連訓斥,今日他想著蘇轍與自己說的話,大著膽子抬頭看著他:“回梅大人的話,我在想為何我的翁翁活到了八十八歲。”

他們歐陽家一個個皆是長壽之人,可每個人在子嗣方面都頗為艱難。

梅摯一愣,不解道:“你翁翁長壽與今日我們所言的話題有什麼關係?”

歐陽發微微一笑:“那我敢問梅大人一句,我撫不撫琴,愛不愛讀書,喜歡做

些什麼,與您又有什麼關係?”

方才他心中本是有幾l分懼怕的,可如今看到梅摯氣的胡子一吹一吹的樣子,竟覺得有幾l分好笑:“我一沒做傷天害理之事,二沒做作奸犯科之事,不過癡迷音律,難道是什麼罪大惡極之事嗎?”

“您也知道,以我的性子就算科舉入仕,也當不了一個好官。”

“既然如此,我為何要占著這樣一個位置,為何不將這樣的位置留給其他有識之士?”

梅摯先是氣的不行,可如今再仔細一想,隻覺得他這話說的很有道理,隻捋起胡須道:“沒想到幾l個月不見,你倒是明白事理了不少。”

一副不與歐陽發計較的樣子。

他雖喜好說教,但也是個講道理的。

陪在他老人家身邊的歐陽修雖知曉長子近來有所改變,可聽到這話還是一愣,繼而眼神落於蘇轍面上。

他知道,長子這番話定是蘇轍教的。

他隻覺欣慰,他知自己如今雖身居高位,長子不管走到何處都備受禮遇,但他年紀不小了,總有致仕的一日,長子總要學著長大的:“老師謬讚了,今日請您過來不光是喝茶小聚這麼簡單,還想請你指點指點兩個後生……”

梅摯聽到蘇轍與蘇軾的來曆,卻是眉頭一皺,臉色一沉:“你這是做什麼?”

“先前你舉薦蘇洵還不夠,如今還要提攜他兩個兒L子?你可知道朝廷上旁人會說什麼嗎?說你假公濟私,拉攏自己的勢力!”

蘇軾隻覺得尷尬。

真的尷尬。

他心中更是暗想,這等話您說就說吧,當著我的面說做什麼?

他下意識看向自己身側的蘇轍,隻見蘇轍面色如常,像是沒聽見似的,隻覺得自己這個弟弟還是挺厲害的。

歐陽修自是連聲替蘇轍兄弟兩人說起好話來,無非說什麼舉賢不避親之類的話。

就連歐陽發也加入進來,說蘇轍與蘇軾兄弟兩人才學出眾。

私底下,梅摯怎麼著也得給歐陽修幾l分面子,便問出一刁鑽問題來。

蘇軾略一沉吟,就答了出來。

蘇轍也是緊隨其後,提出了自己的見解。

這下梅摯面上的挑剔之色頓時變為了驚歎,看向歐陽修道:“真是一山更比一山高啊,我記得當初我以這問題考你時,你是將近而立之年,卻答的還沒這兩個小子好!”

歐陽修面上也是一副與有榮焉的表情,好像在說“您看,我沒說錯吧,這兩個少年的確才學過人”的表情。

梅摯也是愛才之人,當即就賜教起來。

蘇轍與蘇軾兄弟兩人足足等到傍晚時才離去,兩人已是餓的饑腸轆轆,馬車上蘇軾更是道:“看不出來這位梅大人這麼大年紀竟精神還這樣好,可見當官也是個體力活啊!”

蘇轍點點頭:“所以六哥,明日起咱們就要加油鍛煉才行。”

“還有今日得梅大人指教一番,可謂受益良多,這些日子得好好消化才行。”

這位梅大人可是不折不扣的保守派,彆的不擅長,最擅長策論。

這正是蘇軾的弱項。

他想,若蘇軾趁著不到半年的時間查漏補缺,興許還真能爭一爭前三甲,甚至考中狀元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至於他,他想,蘇家已有了才學出眾的六哥已經夠了,他還是繼續藏拙吧。

一來是他多年藏拙已成了習慣。

二來是他不敢改變曆史的走向,害怕成了煽動未來的小蝴蝶。

三來則是太過冒尖也不是什麼好事,槍打出頭鳥,蘇軾已成了眾人關注的對象,若再加上一個他,兄弟兩人一齊出事,連個幫忙的人都沒有。

隻是會試該如何藏拙呢?

這並不是件簡單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