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7 章(1 / 1)

北宋撈兄日常 阿洙洙 21298 字 2個月前

接下來好些日子,蘇轍都在思考這個問題。

每每想到,都覺棘手。

歐陽發雖與他來往頻次不如從前,卻是個心細如發之人,見他愁眉苦臉隻擔心他是擔心會試落榜,便偷偷與他道:“……我聽我父親與梅大人閒言過,直說以為你們兄弟二人才學,定能高中的,你不必擔心。”

可他見蘇轍聽聞這話仍是有心事的樣子,便咬咬牙,低聲道:“我帶你們去看一個好東西。”

蘇軾好奇道:“伯和弟,什麼好東西?”

歐陽發狡黠笑道:“你們看到了便知。”

蘇軾連連追問,可歐陽發仍是閉口不言,惹得蘇轍都有幾分好奇起來。

翌日一早,蘇轍兄弟兩人就去了歐陽府。

今日歐陽修並不在家,機會難得,要知道北宋官員休息可是多的很。

歐陽發一路宛如做賊似的,帶著蘇轍與蘇軾去了歐陽修的另一個小書房:“……你們不知道,我父親其實是有兩個書房的,平素用的那個書房是用來見客的,今日帶你們去的那個書房是他平日一個人獨處用的……”

蘇轍下意識道:“如此說來,你帶我們過去是不是不太好?”

歐陽發不以為意道:“來都來了,去看看吧。”

來都來了!

多有說服力的話啊!

可蘇轍腳下的步子卻是一頓,正色道:“伯和兄,我若是歐陽大人,知道這事兒L肯定會不高興的。”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個道理我還是明白的。”

歐陽發臉色訕訕。

蘇轍笑道:“不過伯和兄,謝謝你了,有你這樣一位好友,真是我們兄弟兩人平生之幸。”

歐陽發露出幾分不好意思的神色來:“我也就是見你這些日子心事重重,所以才想要你高興些的,我父親書房內私藏了不少古籍,還有一塊硯屏石,我父親一向視它為寶貝。”

“這塊硯屏石呈紫色,原算不得什麼稀罕東西,卻因它上面的紋理宛如一幅自然風景圖,月白如玉,樹木森然,我父親又請了當朝名師在上面畫上山巒與鬆木,十分好看。”

“若你們看到了肯定會稱妙的……”

彆說蘇軾聽的是如癡如醉,就連穿越的蘇轍聽著都有幾分好奇,卻還是笑道:“若有機會,定能看到的。”

他口中說的機會則是歐陽修親自請他們去書房。

他知道,曆史上的歐陽修是個小心謹慎的,沒個一年半載的,對他們父子三人沒有了解清楚,歐陽修定不會允許他們進他的私人書房的,畢竟這書房中放著來往的信箋與一些私密之物。

但心裡說不感動那是假的,他從這件事更是能看出歐陽發是個純善之人,很多時候並不會想太多。

蘇轍與蘇軾兄弟二人今日也不算失望而歸,三人閒著也是閒著,便去了杏花樓用飯。

開春之後,杏花樓更是推出野菜宴,廣受好評。

北宋人一貫好吃,好吃,且極好風雅,如今野菜宴可謂千金難求。

杏花樓之所以能在汴京迅速站穩腳跟,是自有它的一套經商理念,比如不論貴賤皆一視同仁,接受預定,且杏花樓的菜價在眉州算是昂貴,可到了汴京就是物美價廉……不僅尋常富貴人吃得起,老百姓隔三岔五也是能吃上一頓的。

據說如今想定野菜宴已訂不到,畢竟春日是吃野菜的時候,每天杏花樓接待的賓客數量有限,接下來幾個月的野菜宴都已被預定完。

走在路上的歐陽發感歎道:“……我聽我二弟說他去了幾次都沒吃上杏花樓的野菜宴,今日我可是托了子由弟的福氣。”

他之所以拿歐陽修的書房做人情,是因為蘇轍並未將他當外人,將自己是杏花樓股東的事情道了出來,故而他自也是對蘇轍掏心掏肺。

野菜宴。

顧名思義則是野菜做的宴席,春日正是吃野菜的時候,小野蔥,菊花頭,鼠曲菜,枸杞頭,薺菜……多的很,再加上杏花樓廚子手藝出眾,蘇轍指點一二,味道很是不錯。

就在他們三人吃野菜宴吃的正開心時,歐陽修已下朝回來。

歐陽修一回來就聽仆從說起長子要帶著蘇轍兄弟二人去他小書房之事,當即心裡是嚇了一跳,他的小書房裡放了很多與範仲淹等人來往的信箋,這些信中內容若傳了出去,後果簡直是不堪設想。

甚至於他與梅摯認識多年,都沒請梅摯到自己的小書房。

那仆從將方才之事一五一十都道了出來:“……大少爺一向對朝中之事不感興趣,可這兩位蘇家小郎君日後可是要入仕的,當時小的看了是心裡一緊,生怕大少爺要將他們帶進去,小的是攔也不是,不攔更不是。”

能被歐陽修放在小書房伺候的人自是得他相信的,更知歐陽發是何性子,以他們家大少爺的性子,若是當眾拒絕他,興許又會胡思亂想:“好在後來蘇家那位小郎君直說非禮勿視之類的話,要不然小的可真不知道如何是好。”

歐陽修頗為讚許點點頭:“張方平在信中說這蘇子由聰明沉穩,果然如此。”

可旋即他是話鋒一轉,皺眉道:“隻是伯和這性子……唉,也幸好與他交好的是蘇家倆兄弟,若換成旁人,隻怕他被人啃的連骨頭渣渣都不剩。”

等著杏花樓的野菜宴下市,又推出了冷淘。

冷淘在北宋一向頗為盛行,但杏花樓所推出的冷淘卻是各式各樣,甜的,鹹的,辣的……惹的汴京百姓冷淘還沒吃夠,又期待起杏花樓秋日會推出什麼美食來。

去年秋日杏花樓推出的是蟹宴。

像蟹黃拌飯、蟹黃湯包、蔥薑炒蟹、肉蟹餅、蛋蒸蟹……杏花樓在汴京是一炮而紅。

所以剛到夏末,不少汴京老字號都有樣學樣,以稍便宜的價格打出了蟹宴的旗號。

蘇轍卻是渾然不在意。

等著初秋時節,杏花樓並未大力推廣蟹宴,而是推出了月餅。

中秋吃月餅是從古至今一直

流傳下來的風俗,但如今大多吃的是五仁月餅,杏花樓一出手,賣的月餅花樣極多,什麼鹹蛋黃肉鬆月餅、乳酪月餅、蓮蓉豆沙月餅、綠豆蓉月餅……三五日就推出新品,惹得汴京彆的酒樓糕點鋪跟風都來不及。

說起來一頓蟹宴雖價格不菲,但並無多少賺頭。

一來是螃蟹吃起來慢。

二來是螃蟹成本高。

三來則是杏花樓統共就三層樓,一樓接待散客,二、三樓則是包房,一頓蟹宴吃吃喝喝算下來,少說也得兩個時辰,故而雖在汴京風靡,卻無多少賺頭。

但月餅可不一樣,吃起來簡單,更能外帶,精美的禮盒一包裝,賣出去的價錢可不便宜。

當然,這個不便宜是蘇轍以為的,對汴京不少百姓來說杏花樓的月餅可真真是物美價廉。

一時間,杏花樓的月餅是供不應求,索性專門在一樓辟了個位置,開了幾扇窗,專門賣月餅,即便如此,隻要杏花樓營業,買月餅的人都能排上一條街。

也是因這月餅,蘇轍又是狠狠大賺一筆。

他粗略算了算,光是秋日月餅的營收就夠他在汴京另外置上一個三進的院子,再加上他手上的銀錢,差不多能買上一個大宅子。

可蘇轍卻無心置辦家當,因為會試即將開始。

會試,又稱春闈,顧名思義是在春日舉行,但一眾學子卻在秋日就要抵達汴京,一來做好來年參加會試的準備工作,二來就是與旁的考生切磋一二,看能不能打聽到什麼消息。

當然,想要作弊幾乎是不可能的,說不準卻能打聽出來考官有哪些人。

每個人的性子是不一樣的,所喜好的文風,偏愛的文章自然而然也不一樣,若能投其所好,則勝算又大了不少。

叫蘇轍萬萬沒想到的是,歐陽修與梅摯竟是考官之一。

但他卻絲毫不敢鬆懈。

據他所知,這次會試勁敵不少,可彆藏拙藏著藏著把自己藏落榜了。

等著秋日一過,蘇轍就開始兩耳不聞窗外事,閉門苦讀起來。

即便到了除夕這一日,蘇轍與蘇軾吃過年夜飯皆回去念書,對他們兄弟來說,勁敵不會叫他們害怕,隻會督促他們愈發上進。

過了年,蘇轍兄弟二人則要開始去給恩師拜年。

好在他們隻用去張家與歐陽府,張方平的妻子身子並不好,不宜奔波,所以就在汴京養著,他們前去看張家時提了不少補品。

可要去與歐陽修拜年時,蘇轍與蘇軾皆犯了難,不知道該準備什麼禮物才好。

歐陽修與張方平的性子並不一樣,他雖為國為民,可自己並不願過苦行僧一樣的日子,平日吃穿用度都頗為講究。

後來蘇轍便以高價買了兩本古籍,提著兩盒茶葉前去了歐陽府上。

歐陽修看到他們父子三人很是熱情,不光留他們父子三人在家中用飯,還帶著他們去自己的小書房看了那塊月石硯屏。

蘇轍心中微動,想著歐陽修已是徹底對

他們父子三人放下戒心。()

畢竟欣賞是一回事,可放下戒備又另一回事。

?想看阿洙洙的《北宋撈兄日常》嗎?請記住[]的域名[(()

蘇轍看到這塊被取名為“月石硯屏”的硯屏石,隻覺得真真是巧奪天工,連連稱讚。

他正看的出神,就有仆從前來相請,說是歐陽發尋他。

蘇轍則去找歐陽發說話。

若換成往日,蘇軾定是要一起去的,可今日卻折服於這塊硯屏石,想要繼續留下欣賞。

蘇轍一去,這才知道原來歐陽發不知又從哪兒L弄來一套卷宗,說是今年會試可能考到的題目,要他回去多看看。

蘇轍瞧他那樣子神神秘秘的,隻覺好笑。

可他翻開一看,卻見著上頭的題目很是簡單,一看就是為了蒙騙學子銀錢書商為了圈錢想出來的歪招。

但他並未點破,直連聲道謝:“來日我若高中,定請伯和兄到杏花樓吃上三天!”

歐陽發也笑了起來:“能幫得上你的忙就好!”

兩人又說了會話,蘇轍這才前往正廳。

隻是他剛走沒幾步,就有仆從上前道:“蘇小郎君,我們家大人請您過去了。”

蘇轍定睛一看,果然見著不遠處的歐陽修正坐在湖心亭內喝茶,這般冬日,湖心亭燃著碳盆,桌上煮著清茶,煙霧嫋嫋,像是歐陽修專門等著他似的。

蘇轍上前,拱手道:“歐陽大人。”

他隻覺不對,歐陽修一向樂於提攜後生,元宵之前歐陽府中一直會是十分熱鬨的,歐陽修放著那麼多賓客不去招待,在這兒L等著他做什麼?

歐陽修笑道:“子由,坐吧。”

寒暄幾句後,他這才開口道:“……想當初我第一次見到你時,隻覺得你是個生的十分俊朗的少年郎,甚至還想,你既已生了這般好的皮囊,想必定是學問泛泛,沒想到你卻是學問出眾,遠比你兄長更甚。”

蘇轍一驚。

他知曉像歐陽修這等出身貧寒卻能身居高位的人十分厲害,在他跟前向來是十分小心。

歐陽修掃了他一眼:“你是不是在想我從何處看出破綻的?”

他笑了笑,自問自答起來:“在子瞻光芒之下,你很容易被人忽視,他性子外向活潑,機靈過人,而你心性沉穩,更是話不多……可與你們相處將近一年的時間,我發現比起子瞻來,你更像兄長。”

“處處提點他,引導他。”

“更不必說子瞻向來不擅策論,但這半年的時間裡,他卻是進步神速。”

“我問過你們父親了,這半年的時間裡一貫是你們兄弟二人互相討教學問,子瞻雖聰明,但再聰明的人,若鑽進牛角尖,想要走出來也並非易事。”

“至於你父親的策論,更不必說,還及不上子瞻,我思來想去,定是你在背後指點子瞻。”

頓了頓,他更是道:“在你的努力下,子瞻如今策論並非他短板,可見你的策論該如何出眾。”

“我仔細想了想,在學問上,你仿佛並無出挑之處,卻

() 也無短板(),大概是樣樣皆出眾?[((),子由,你說是還是不是?”

三個月之前,他就有這般懷疑,不過不敢篤定罷了。

三個月的時間,足叫他看清楚一個年輕的後生。

蘇轍半點猶豫都沒有,正色道:“我們父子得您提攜,您又是伯和兄的父親,我自不敢欺瞞您。”

“是,我的確有意藏拙。”

歐陽修一點不意外:“從小到大可都是如此?”

蘇轍點了點頭。

歐陽修不解道:“這是為何?”

蘇轍緩緩道:“歐陽大人閱人無數,依您看,我六哥的性子到底適不適合入仕?”

“子瞻雖聰明過人,卻性子灑脫,口無遮攔,這樣的人其實是最不適合入仕的。”歐陽修目光如炬,開口便道:“不管何朝何代,總是會有些齷齪或難以見人之事,因為子瞻足夠聰明,所以許多旁人看不懂的事情他能夠一眼識破。”

“可又因他口無遮攔,快言快語……太過聰明對他們這些人來說其實並不是好事……”

說到這裡,他猜到了幾分:“子由,你一直藏拙可是打算在暗中保護你的兄長?”

蘇轍輕輕點頭:“回大人的話,的確有這方面的原因,甚至可以說是最重要的原因。”

“如今我爹爹得您提攜,名聲在外,若我們兄弟兩人齊齊冒頭,難免會惹人忌憚,甚至會被人視為眼中釘肉中刺,我想,若我韜光養晦,躲在暗處……”

歐陽修笑著打斷他的話:“興許到了危急關頭,還能救他們父子一命?”

他瞧見蘇轍再次點頭,心中愈發覺得蘇轍沉穩聰慧:“你倒是想的長遠,若換成尋常少年知曉自己有如此才能,早就張狂的不知像什麼樣子,可你走一步想百步,竟想到子瞻落難時候去了。”

“可是子由啊,你想過沒有,以子瞻這性子,隻怕很快就會闖禍的,你的才能如何藏得住?”

“至於你口中的藏拙,不過是才能或早或晚顯露而已。”

蘇轍微微一愣。

從前他覺得蘇軾在學策論時總是容易鑽牛角尖,如此看來,他又何嘗不是?一意孤行覺得自己的想法是對的?

歐陽修見他面色如此,知道他將自己的話聽了進去,便自顧自喝茶,並未言。

他知道眼前這個少年是極聰慧的,給他些時間,他會想明白的。

果不其然,沒多久蘇轍就沉吟道:“您說的極有道理。”

他想,這麼些年藏拙大概還有個原因是擔心蘇軾備受打擊。

他比蘇軾要小上三歲,卻處處壓蘇軾一頭,縱然蘇軾不會介意,但偶爾也會有失落吧?

歐陽修看著他:“子由,方才你可是見到我那塊硯屏石呢?”

蘇轍是連連誇讚。

歐陽修笑道:“其實除了這塊硯屏石,我還有一塊,一直私藏著沒有拿出來罷了。”

“說起這塊硯屏石,我得來並不容易,一早就聽說虢山有這樣一塊硯石,

() 幾次派人去找尋(),賣家都獅子大開口▲()▲[(),直說想要得到這塊硯石的人是數不勝數。”

“後來幾經波折,我這才買下這塊硯屏石。”

說到這裡,他是自嘲一笑:“可有一年我機緣巧合去虢山一趟,發現這等硯屏石雖不說隨處可見,卻也不是千金難求,我私藏的那塊硯屏石才花了六十貫而已,隻有我書房那塊硯屏石的十分之一,你可知道其中緣由?”

蘇轍點了點頭:“想必是您書房那塊‘月石硯屏’名聲在外吧。”

他隱約猜到了歐陽修話中的意思。

一塊硯石尚是如此,更彆說一個人,名頭越響,在朝中,乃至在汴京的話語權就越重,旁人越是敬重他,彆說有朝一日想救蘇軾簡單許多,甚至有些人看在他的面子上,想要對蘇軾下手時也會掂量幾分。

這就是所謂的不看僧面看佛面。

聰明人與聰明人說話,是點到為止即可,不用說的太明白。

歐陽修笑道:“如今我也算得上你的恩師,我的話你總該聽上幾句的,今年會試,我隻望你莫要藏拙,全力以赴。”

“至於你想的韜光養晦,不引人注意,若來日子瞻真遇事,不是還有我在嗎?我若能幫,定不會袖手旁觀的。”

蘇轍自知道這話有千斤萬斤重,連忙道:“多謝歐陽大人。”

歐陽修原還要再叮囑他幾句,誰知就有仆從前來相請,說是有賓客來訪。

歐陽修這才起身離開,他沒走幾步,身後的仆從不解道:“……這些年大人的門生不計其數,小的甚少見大人這般偏愛過誰。”

歐陽修淡笑道:“不過是見這孩子格外懂事聰明罷了。”

“他們兄弟兩人感情極深,我想,若有朝一日子瞻知曉他弟弟一直為他藏拙,怕是心裡也會難受的,況且,不過是舉手之勞而已。”

蘇轍卻是聽君一席話受益良多。

回去之後他便是愈發奮發苦讀起來。

到了桃花杏花開時,就到了會試這一日。

會試總共三場,每場三天,天公作美,到了二月初九會試這一天,春雨終於停歇。

從前鄉試時,蘇家上下幾乎全員出動送蘇轍與蘇軾前去趕考,可如今身在汴京,卻唯有蘇洵一人。

蘇洵幾次會試落榜,陪著兩個兒L子行至貢院門口,縱然千言萬語,可話到了嘴邊卻不知如何開口。

一是羞於開口。

二是擔心不已。

就連一向頗為自負的蘇軾聽到這次會試的舉子中是高手如雲,也不敢像從前那般大放厥詞,直道:“爹,您彆擔心,我與八郎定會全力以赴。”

蘇洵微微頷首,眼神落於蘇轍面上。

蘇轍卻有幾分從前蘇軾身上的影子,笑道:“爹,您等著好消息就是。”

隨著一聲銅鑼聲響起,他們兄弟二人就步入人群之中走了進去。

相較於從前鄉試,蘇轍並不十分擔心。

一來這幾年的時間裡,他的

() 學問是日益精進,好幾次看出蘇軾文章中的不足來,是有自信的資本的。

二來在會試之前,他們早就仿照郭太白從前教他們的方法,自行在家中模擬會試數次,因年歲漸長,身體比從前也更好。

三來則是他知曉曆史,想著他們兄弟兩人的才學很快就要名揚天下。

這三條皆是定心丸。

步入貢院,蘇轍是下筆如有神。

九日時間一晃就過去了。

等著蘇轍出貢院時,已是神色憔悴,蘇洵等人早就候在門口,一看到他,元寶很快就衝過來扶著他:“少爺,您沒事吧?()”

蘇轍擺擺手,直說沒事。

不遠處的蘇洵已快步上前,詢問他考的如何。

蘇轍想了想道:一甲應該是沒多少問題的。?()”

一甲大概就是前十名左右。

蘇洵面上一喜,他太清楚蘇轍的性子,若蘇轍沒把握,是絕說不出這等話來。

但他也知道蘇轍累極了,如今不是說話的時候。

蘇轍等到蘇軾出來,兄弟二人互相詢問彼此考的如何後,這才坐上回家的馬車。

一回去蘇轍略用了些清淡的吃食,就昏昏沉沉睡了過去。

他一覺睡了很長時間,足足有一天一夜,睡了醒,醒了睡,有的時候竟不知道自己是醒著還是在做夢。

他懸著的一顆心終於落了下來。

即便他才學出眾,對自己頗有信心,但自鄉試之後,會試還是如一塊石頭似的壓在他心上,每每想起都覺得頗為擔心,如今卻好了,不管考的好與不好,事情已經結束。

當然,他就算考的再不好,大概也是在一甲的。

如此一來,蘇轍隻覺得渾身鬆懈不少。

等著他一覺睡醒,更覺神清氣爽,當即就攤開筆墨紙硯寫信。

他怕程氏等人擔心,自是要寫信回去的,程氏,郭夫子,張易簡道長,還有史小娘子……都是要寫信的。

好好睡了一覺,蘇轍覺得自己腦子好似沒從前靈光,正盤算著是不是漏了誰,卻聽到外頭傳來急促的腳步聲。

緊接著,元寶就撩了簾子闖進去,“少爺,您猜猜誰來了?”

說話間,他仍高舉著門簾,眼神頻頻朝外張望。

隨著再一陣急促的腳步聲傳來,史無奈風風火火闖了進來。

他一進來就衝過來將蘇轍抱了起來,縱然蘇轍個子也高,不胖不瘦,但被一身橫肉的史無奈一襯,就顯得有幾分單薄。

史無奈試圖想象舉自己兒L子似的將蘇轍舉起來,試了試,卻還是放棄了,將蘇轍放在了地下:“八郎!”

蘇轍愈發覺得自己腦子不夠用起來:“無奈兄,你怎麼來了?”

“怎麼,你看到我不高興嗎?”史無奈是咧嘴一笑,被他那滿臉灰塵一襯,顯得他一口牙更白了:“反正我看到你是挺高興的,你是不知道,元宵節一過去我就匆匆騎馬趕來汴京,就想著能送你們兄弟兩個前去貢

() 院參加科舉,沒想到還是來晚了一步。”

蘇轍也跟著笑起來:“無奈兄,你來晚了可不止一步,再過上幾日,杏榜就要放出來了。”

說著,他道:“你可是在路上遇上了什麼事兒L嗎?”

他看史無奈這身風塵仆仆的樣子,不知道還以為是哪個山頭來的強盜!

史無奈心中暗道八郎真是懂我,就開始將自己這一路發生的事兒L都道了出來。

比如,路上他見到一個賣身葬父的小娘子,那小娘子被惡人欺辱,他幫那小娘子報仇不說,更是幫著人家將父親下葬了才走的。

又比如,路上他遇見幾個身手極好的同道中人,與這些人結伴一段路,更是比試一二。

更比如,路上他路見不平拔刀相助時遭人算計,銀錢與馬匹都沒了,後來是靠著一路打零工一路才來的汴京……

說到這裡,富庶出身的史無奈微微歎了口氣:“我原想著劫富濟貧,可後來想著你曾與我說過君子該知何為何不為,所以還是忍住了。”

他口中這個“貧”自然指的是他自己:“八郎啊,你是不知道我這一路走來是多麼辛苦,在碼頭做過苦力,替人刷過碗……你沒有發現我都瘦了嗎?”

蘇轍認真打量著他,最後搖了搖頭:“並沒有。”

“好像還胖了些。”

畢竟這世道上沒有“過勞肥”這麼一說的。

他好奇道:“你都落得這般境地,為何不回去?”

“一路走來,多辛苦啊!”

說著,他忙衝元寶吩咐道:“你要廚娘多做些好吃的送過來。”

史無奈哭喪著臉道:“我一開始也曾想過回去,可我一回去,旁人見到我落魄的樣子豈不是會笑話我?我,我可丟不起這個人!”

“再說了,我還沒來汴京給你們兄弟兩人加油打氣了,怎麼能回去?”

“原先那郭夫子就說過,以你們兄弟兩人的才學中進士那可是輕而易舉之事,等著你們兄弟兩人高中後我再回去,更是騎著馬跑遍眉州大街小巷,鬨得整個眉州都知道,更要在程家放鞭慶賀慶賀……”

蘇轍是哭笑不得,直道:“無奈兄,你怎麼像個長不大的小孩似的?”

蘇軾雖每每與史無奈湊在一起都是吵吵嚷嚷的,可他們兩人這麼多年卻是感情越吵越深,如今他聽聞史無奈大老遠從眉州趕來,高興的不行。

如今行至門口,聽到史無奈說出這樣的話來,更是十分讚同:“……你做的極是,想當初程之才中了進士,那程家門口鞭炮恨不得放了三天三夜,不過一同進士而已,至於高興成這樣子嗎?顯擺的好像眉州上下就他程之才一個人能中進士似的!”

他們兩人也就說到這個話題難得能達成一致,蘇軾是冷笑一聲:“我看程家到了程之才這一輩,估摸也就隻能中這一個進士,不大肆慶賀一番以後可就沒了機會。”

蘇轍聽他們你一言我一語,連話都插不上。

好在很快元寶就帶著女使

前來上菜。

史無奈這才止住了話頭,狼吞虎咽起來。

從他這吃飯的樣子,蘇轍就能看出他一路遭了不少罪,更彆說他的衣裳是又破又爛,可偏偏他是半點不覺得,絮絮叨叨與蘇轍兄弟兩人說起路上的見聞。

一頓飯快要吃完,史無奈幾次抬頭都看到蘇轍那欲言又止的眼神,直道:“八郎,你這樣看著我做什麼?”

“我知道,你肯定又要說我邋遢,如今我成了親,是大人了,每日都刷牙洗澡,這次之所以成這般樣子,實在是逼不得已啊……”

蘇轍知道他會錯了意,上前給他一個大大的擁抱,正色道:“無奈兄,謝謝你。”

“好端端的,你謝我做什麼?”史無奈卻覺得摸不著頭腦,他向來頭腦簡單,既覺得想不明白就沒打算繼續想了,嘿嘿一笑:“六郎,八郎,這件事能不能不對外宣揚?”

蘇轍鬆開他,含笑看著他。

史無奈不免覺得有幾分難為情,聲音也低了下去:“這件事若傳回眉州,彆說我的臉面丟儘了,我的祖先史大奈的名聲都得丟儘!”

“至於你們兄弟兩個,我一向沒拿你們當外人,在你們跟前丟臉倒是無妨……”

蘇轍與蘇軾對視一眼,面上皆帶著幾分笑意,齊齊答應下來。

史無奈這次在前來汴京的路上的確是吃了不少苦,將養了好些日子才緩過來。

等著他徹底養好身子時,已到放榜之時。

這一日一大早蘇洵就差平安前去貢院前等候,比起從前一家出動前去看榜的盛景,今日蘇轍也好,還是蘇洵,蘇軾也好,誰都沒出門。

蘇轍是因勝券在握。

蘇洵與蘇軾則有幾分緊張,因為蘇軾會試之後說了,覺得自己的策論寫的並不是太好。

今日到了放榜之時,蘇軾更是將這等話翻來覆去的說,可見其緊張程度。

蘇轍見狀還安慰他起來:“六哥,你可記得當初會試之時你也說自己沒考好嗎?卻還是考了第一名,這次想必也會名列前茅的。”

“事已成定局,你再怎麼擔心也無用,不如平心靜氣……”

他這話還沒說完,一樣著急的史無奈就道:“八郎,叫我說六郎這樣的才是正常人的表現,你看看你,哪裡像當事人,簡直比我還冷靜!”

說著,他更是道:“說來真是奇怪,我比我自己鄉試放榜時都要緊張。”

正吃著青核桃的蘇轍看了他一眼,為他解惑道:“這有什麼想不明白的?當初你之所以不緊張,是因你中不了進士啊!”

史無奈仔細一想,點了點頭:“言之有理。”

他們三人正說著話,外頭就傳來緊促的腳步聲,其中更伴隨著平安,元寶和來福三人的聲音:“中啦!”

“兩位少爺都中啦!”

”兩位少爺都高中啦!

蘇轍剛行至門口,就看到他們三人高興的像過年似的。

就連其中最為穩重的來福都一臉喜色,甚

至三人中就數他的聲音最大:“兩位少爺都是一甲!()”

蘇轍與蘇軾對視一眼,懸著的心這才徹底放了下來。

進士也是分為三六九等的,一甲、二甲賜進士及第,三甲賜進士出身,四甲、五甲賜同進士出身,一甲才有殿試資格,由官家定下最終名次。

這就是最後的殿試。

像有些人長得醜陋不堪,或當眾對官家不敬,也是被剔除一甲之列的,當然,這等情況在曆朝曆代都是極少見的。

更彆說官家是個仁善之人,這等情況在今年殿試更是不會出現。

蘇軾先是面上一喜,繼而抱著蘇轍,揚聲道:八郎,我們中了!?[(()”

“我們都中一甲!”

史無奈也高興的不行,也跟著抱起蘇轍來。

相比起他們,蘇轍卻是鎮定了許多,就好像局外人似的。

很快蘇洵也聞訊趕來,他比起蘇軾,則是更高興,甚至面上出現幾分酡紅,像喝醉了酒似的。

一進來,他的目光遊離於兩個兒L子身上,是越看越高興,越看越欣慰。

這些日子,因他在汴京聲名鵲起,也有不少負面的聲音,有人說他不過是徒有虛名,若不然怎會幾次會試落第,有人說歐陽修之所以對他大力推崇,則因蘇家是眉州首富的緣故,言外之意就是說歐陽修收了錢……如今兩個兒L子中了一甲,不光叫世人看到了他兩個兒L子的本事,更讓他面對著所有人能挺起腰杆。

他若是胸中無墨,如何能教出這樣兩個優秀的兒L子來?

他們幾人皆面帶狂喜之色。

唯獨蘇轍,一如往常。

到了最後,史無奈都看不過去,一拳捶在他的肩頭,笑著道:“八郎,你怎麼這樣鎮定?好像這事兒L與你沒關係似的!”

蘇轍總不好說以自己的本事位列一甲是易如反掌之事,這等話,實在太過猖狂。

他笑道:“因為我一早就猜到會是如此。”

史無奈三人好奇的目光皆落在他面上。

蘇轍這才解釋道:“我自己學問如何,我心裡還是有數的。”

“這次發揮如何,心裡也是有數的。”

若是他是個沉不住氣的,定會大剌剌說“一甲才是哪到哪啊,你們就等著我位列前三甲”之類的話。

他之所以這般想,也不是沒有緣由的,畢竟從他出了貢院之後,歐陽發也好,還是歐陽修也好,都刻意與他們保持著距離。

放榜之前歐陽修父子如此,蘇轍能夠理解,畢竟歐陽修身為主考官之一,得避嫌。

但如今距離放榜已過去了足足兩個時辰,歐陽家仍未有人過來,這說明什麼?這說明歐陽修仍在避嫌!

為何要避嫌?

自然是他們兄弟兩人名次靠前!

第四還是一甲最末,其實對常人來說並無多大區彆,也遠不到避嫌的地步!

蘇轍心裡已有底,雖說殿試是科舉最後一關,但按照慣例,三甲人選已定,隻要殿試不出大錯,是不會再有變動的,他到底會是何名次?

如今他心中的喜悅已褪的一乾二淨,隻有好奇。

因時間緊張,蘇洵已替兩個兒L子分析起來:“……這次參加殿試的學子皆才學出眾,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則是章衡,這人是福建赫赫有名的才子,先後中了案首,解元,我曾見過他一次,的確叫人佩服,此人也是你們最強勁有力的對手,殿試時一定不可掉以輕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