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 覲見神鳥!(1 / 1)

第274章 覲見神鳥!

此時此刻,站在山道上、密林中、宮宇中、山下,他們或者是在山下居住區,正在浣洗衣物、砍柴做飯;或者是山道之上,打掃落葉;或者是在坐落於山上的瓊樓玉宇之中,拋灑建築;或者是士卒,身著甲胄……

此時此刻,無一不臉上帶著喜悅之色,看著原本晴朗的天空突然陰暗了下來,一副風雨欲來的模樣。

若是平日,他們皆會心急地歸家收取衣物、曬的糧食等,但是此時此刻,一名沒有這個心情了!

他們心中已經被喜悅所充斥,容不得他物。

與此同時,他們連忙叫出了家中孩童,然後一同站在空曠無遮擋之地,等待著天空之上的雨水落下。

對於下方之人的反應,也都在白止的意料之中,所以並沒有感到意外。

隨著身負“德”之一字之人的出現,白止已經能夠感覺到自己即將覺醒出新的神通,在此之前,他就擁有某種權柄,做出一定的事情。

比如此時此刻,他就能夠在一定的程度上控製一定區域風雲的變化,似乎在他的一念之間,便可以讓晴空萬裡變成烏雲密布。

就像在此時這樣,隨著天空之上的陰雲越來越多,一副風雨欲來的模樣。

而距離神鳥殿最近的士卒聽到突如其來的聲音,連忙睜開雙眼看去。卻看到原本懸浮於驪山神鳥殿之上的神鳥已經消失了,與此同時,剛才洞開的神鳥殿也隨著關閉了,他們一瞬間便知道發生了什麼。

但是當時也不過是秦氏一族的先祖,對於他們這些後人,去了充滿了不公。

“看驪山的方向!”

雖然之前神鳥出現時所綻放的神輝驪山之外的人也看不到,但是此時天地異象卻被山外的人看得清清楚楚。

而此時的大宋也在驪山之外設立了相應的府衙,專門處理驪山之上的實務,同時,若是驪山之上發生了什麼變化,也可及時稟告於朝廷。

“砰——”

想到此處,又抬頭看向仍在落下的細雨,他們心中突然湧現出一種莫大的責任感,這種責任便是守護山神鳥殿!

天空之上陰雲密布,細雨綿綿,但是卻隻維持在驪山的範圍,而在驪山之外卻依舊晴空萬裡,任誰看都覺得非常的異常。

而在下方之人耳邊響起的聲音,也是白止通過特殊的手段說出的。

……

在他們所看不到的地方,有一種無形的力量進入他們的體內,然後緩慢的改變著他們的體質。

神鳥已經進入了神鳥殿,再次進入了沉睡之中。

“驪山之上竟然因為密布?!”

他們仰面朝天,緊閉雙目,張開雙手,感受著小雨落在身上的感覺,似乎都沉浸其中。

這也是白止獎勵他們的原因。

就在驪山之上以及山腳下的人沉浸在這雨水之中時,驪山之外的人也注意到了驪山之上的變化。

小雨潤物細無聲,落在了每一個人的身上。

看到依舊沉浸在沐浴雨水之中的人們,白止微微一笑,然後瞬間進入了神鳥殿之中,而大開的神鳥殿也在這時突然關閉,傳來震耳的金屬震顫聲。

隨著時間的流逝,確定所有人都走出了庭院,沒有什麼能夠遮擋,白止才控製陰雲。下一刻,卻聽到山林之中傳來簌簌之聲,小雨突然從天而降,滋潤著驪山之上的一切。

這也算是秦氏一族守護驪山神鳥殿千年的獎勵吧,雖然說秦氏一族的先祖乃是受秦國秦惠文王之命,世代守護神鳥殿。

這便是白止送給他們的東西,無形的力量附著在雨水之中,隨著雨水進入他們的體內,不僅可以改善他們的身體,甚至某種變化還能傳給他們的後人。

“為何此處卻依舊晴空萬裡?”

“看天上的陰雲,隻有驪山之上以及周圍才有!”

“難道是因為神鳥之故,才會產生如此的天地異象?!”

隻見在驪山不遠處的一處府衙之中,正在當值的兩人一臉震驚,他們對視一眼,然後慌忙跑了出去,翻身上馬,向著不遠處長安古城的方向奔去。

驪山神鳥殿出現異象的消息瞬間便傳遍了整個長安城,與此同時,從長安城出發的馬匹快速向汴京而去,同時還有水路出發的人,保證這個消息傳到大宋都城!

沉浸了一百多年的驪山神鳥殿,在今日再次出現了天地異象,如何不引起世人的震驚?

雖然長安城已經不作為大宋的都城,但是依舊保持著曾經的繁華。城中的人看到了驪山之上發生的天地異象,皆是迫不及待的走出長安城,趕往驪山。

畢竟驪山就在長安城的旁邊,一千多年來,神鳥的傳說一直在長城附近流傳,神鳥之名已經深入人心。

而在這最近一百多年來,神鳥都一直未曾出現,甚至連神鳥的傳說都未曾有,這讓長安城以及附近的人倍感不適。

畢竟在他們看來,長安城與周圍受到神鳥的庇佑,但是神鳥卻長久都未曾出現,難免會讓他們心中感到惴惴不安,缺乏一種安全感。

所以此時此刻,驪山之上突然出現天地異象,故而才會引起他們如此大的反應。

驪山之下,聚集的人越來越多,不過因為某種力量的限製,他們並不能登上驪山,隻能在驪山之下向上方觀望。

而站在驪山之下,天地異象更使得他們震驚,是在驪山之上的範圍有陰雲覆蓋,而出了驪山的範圍,依舊晴空萬裡。

“神鳥再次出世了嗎?!”

“此等天地異象,一定是因為神鳥出世的緣故!”

“神鳥為何還未出現?!”

“至今都未曾見過神鳥,若是能夠見到神鳥一次,此生便也無憾了!”

“……”

……

聚集在驪山之下的人翹首以待,目光緊緊的盯著驪山之上,想要一睹神鳥的容顏。

但是很顯然,他們要失望了,畢竟神鳥已經陷入了沉睡,他們還如何能夠見到?

當然,若是有耐心之人能夠等待一個月,或許蘇醒之後的神鳥能夠顯現在他們的面前,從而能夠被他們看到。

畢竟神鳥已經有一百多年沒有出現了,後世之人雖然經常從祖輩的口中聽聞神鳥的傳說,也能從古籍之中了解神鳥的事情。

正所謂眼見為實,耳聽為虛,他們必然是相信自己看到的東西,而自己沒有看到的,自然會認為都是假的。

即使此時驪山之上有天地異象,如果一直沒有見到神鳥,也隻會認為不過是局部的天氣反常罷了。

驪山之上的陰雲已經持續了一個時辰,而淅淅瀝瀝的小雨也下了將近一個時辰,片刻之後,卻見驪山之上雲銷雨霽,再次恢複了晴朗。

而在驪山之上沐浴雨水的守殿人,也都紛紛反應過來,同時也在細細感受著自己身體的變化。

片刻之後,他們臉上露出了驚訝之色,因為他們明顯感覺到自己身體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一些身有疾病的人,因為疾病而產生的疼痛,此時淋過雨之後也都沒有了。

因為刀劍之傷、甚至衰老疲憊,都或是消失或是極大的改善。

至此,他們心中對神鳥產生了無儘的敬仰,以及無儘的尊崇。甚至在守殿人之中不相信神鳥存在的人,此刻對神鳥都堅信無疑了。

他們逐漸反應過來,然後再次忙碌到了自己的事情之中,而他們也變得更加的認真,變得更加的負責。

而此時也有人注意到了離山之外人群的聚集,最近也明白,應當是神鳥亦或是天地異象引來的人。

看到他們如此,當即有人上去驅趕,不過剛剛靠近,就聽到驪山之外聚集的人有人喊道:“守殿人,驪山之上是否有神鳥現世?!”

“神鳥真的存在嗎?!”

“剛才的天地異象又是怎麼回事?”

“……”

……

一個問題接著一個問題撲面而來,若是平常的問題,守殿人或許不會理睬,但是卻聽到有人質疑神鳥的存在,而他們剛剛經曆了神鳥的賜福,對待神鳥更是恭敬無比,此時見到他人的質疑,豈能願意!

於是當即反駁道:“神鳥當然存在!”

“神鳥剛才正是獻身於驪山之上!”

“而剛才的天地異象,正是神鳥招來的!”

守殿人連忙解釋道,不過也沒有說出他們淋過雨水之後發生的變化,畢竟那是神鳥隻是賜予守殿人的獎勵,若是讓他人知曉,隻能引起一些人的眼紅,而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而守在驪山之外的人聽到守殿人如此說,頓時露出了激動的表情,畢竟守殿人就世代守護驪山,守殿人人的話一定是真的!

他們欣喜若狂,甚至比守殿人還都要高興。

見到這一幕,守殿人也不再多說,甚至也不打算驅趕他們了,直接返回到了驪山之上,不再理睬。

……

神鳥返回驪山並且引起天地異象的消息瞬間傳遍了整個關中地區,然後順著大河而下,消息持續擴散。

而在中原地區,最先知道神鳥現世的消息自然便是汴京城。

汴京城作為如今的大宋都城,繁華程度更勝過於曾經大唐時期的長安,繁華程度讓人感覺不似在人間,猶如身在夢境之中,此乃東京夢華!

而在皇宮之中,當今的大宋皇帝宋徽宗趙佶聽到神鳥現世的消息之後,頓時欣喜若狂。

富麗堂皇的皇宮之中,翹角飛簷,雕梁畫棟,廊腰縵回之中壁畫精美,在陽光的照耀之下,猶如真實的畫面浮現於宮殿之上。

宮殿之前的丹陛以及欄杆皆雕有精美的紋飾,而且全都是由漢白玉雕琢而成,瓊樓玉宇,猶如天宮瓊閣。

宮殿之中更是富麗堂皇、精美無比,金柱挺拔,有金龍盤亙,張牙舞爪,飛向九天。

宮娥美麗,神姿動人,雲鬢花顏,猶如天宮仙子。

而已經四十歲的宋徽宗趙佶聽到了神鳥現世的消息之後,連忙通知文武百官,立刻進宮。

甚至此時他已經想好了接下來的事情,他焦急的在宮殿之中踱步,甚至沒有比今天讓他更早的來到朝堂之上。

甚至以往他喜愛的書法都不能與此時相比。

隨著宮殿之中來了一個個大臣,偌大的宮殿迅速變得擁擠了起來,而滿朝文武在來皇宮之前,便已經知道發生了什麼。

神鳥突然現世的消息讓他們也感到非常的震驚,而震驚過後,或許有人心中喜悅,或許也有人心中恐懼,從此之後隻能惜惶過日。

但是無論如何,此時此刻都要聽一聽官家該如何做?

他們心中也非常的好奇,甚至說是非常的期待。

但這份期待卻有兩個結果:一個結果便是朝中有識之士,希望朝廷能夠延續前朝那般,繼續恭敬對待神鳥。

而另一個結果便是心中有鬼之人,希望此時的大宋朝廷能夠像立國之初那般,冷淡對待神鳥。

但是心懷另一個結果的人,看向站在上方的皇帝,心中便就冷了一半。

看著大殿之中文武百官已經到齊,宋徽宗趙佶當即迫不及待的說道:

“眾愛卿可曾聽聞驪山神鳥出世的消息?”

“臣等聽聞了!”

“那諸位愛卿以為如何應對?”

宋徽宗趙佶當即問道,不過並沒有給下方文武百官說話的機會,頓時又自己回答說道:“朕以為,應當立刻前往長安驪山神鳥殿,拜見神鳥殿下!”

聽到皇帝的話,朝堂之中文武百官沒有一個人反對,沉默了片刻,皆表示讚同皇帝的決定。

甚至是包括心懷另一個想法的人,畢竟曆朝曆代都有皇帝覲見神鳥的行為,而此時他們又有什麼理由拒絕與阻止皇帝去覲見神鳥呢?

畢竟在大宋一朝,除了太祖皇帝曾經前往驪山近見神鳥之外,其後的曆任皇帝皆都沒有去覲見過神鳥。

當然,並不一定說每任皇帝覲見神鳥都能見到神鳥真容,而這卻是代表著一種態度,前唐如此,大漢一朝也是如此。

而此時的大宋又有什麼理由不如此作呢?

難道是因為大宋仍然未有統一華夏?

這難道不應該大宋皇帝更要去驪山覲見神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