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大宋皇帝覲見神鳥(1 / 1)

第275章 大宋皇帝覲見神鳥

站在丹陛上方的宋徽宗趙佶看到沒有人反對,臉上當即也露出了笑容,隨即便命令禮部尚書規劃前往驪山拜見神鳥之事,隨後便面帶笑容走出了宮殿。

看著皇帝的離開,大殿之中的文武百官也相繼走出了宮殿,他們臉上並沒有任何的意外之色,皆都認為此時的皇帝會決定前往驪山拜見神鳥。

畢竟此時的皇帝愛好稀奇珍寶之物,能夠一見神鳥,恐怕會讓此時的皇帝瘋狂吧!

或許這也是滿朝文武大臣並不疑惑皇帝會決定前往驪山覲見神鳥的緣故,雖然他們心中有所期待皇帝不要去,但是也不過是期待罷了。

汴京城之內,隨著消息傳來,汴京城內的人也都逐漸知道了神鳥已經現世的消息,而且,神鳥現世的消息還是通過商人之口,傳到汴京城的。

隻比朝廷的消息晚了一日!

可憐民間百姓甚至比朝廷都要關心神鳥之事!

此時的大宋比前朝弱了不止一點半點,甚至比大漢都要弱!

大漢前期雖然收匈奴欺辱,隻能以和親求和,但是在武帝一朝,揚眉吐氣,北伐匈奴,勒馬燕然,最終建立了疆域空前遼闊,實力強大無比的大漢朝。

前唐在一定程度上甚至比大漢還要強大。

然而此時的大宋,不必說武德充沛了,即使是華夏疆土都尚未一統,又有什麼地方能夠說強呢?

貿易經濟?

聖潔的白色光輝是明是暗,似乎在暗合神鳥之呼吸,也在預示著神鳥的成長、進化!

甚至,在神鳥殿之中,還能聽到陣陣猶如海浪之聲,呼嘯澎湃,震耳欲聾!

……

“驪山神鳥現世……”

“自大宋一朝,神鳥現世的次數屈指可數,也不過隻有一次罷了,而且還是太祖時期。”

……

“應當是沒有拒絕,畢竟神鳥守護華夏,豈能眼睜睜的看著大宋被他國攻破?看著華夏衣冠慘遭屠戮?”

“……”

然而,此時一個消息猶如熱油入水,砰然激烈!

“什麼!?神鳥再次出現了?!”

汴京城之中,百姓們對於神鳥現世之事議論紛紛,而一些人甚至已經開始啟程,親自前往驪山神鳥殿了。

當然,絲綢編織的巢穴卻經過更換,時刻等待著神鳥返回神鳥殿沉睡。

時間流逝,十天的時間一閃而逝,而在驪山之下,原本普通的村落人卻越來越多,有普通百姓、有乞丐、有富商、有達官顯貴,他們皆聚集在驪山之下,想要一見神鳥真容。

“根據傳聞,太祖時期等驪山神鳥殿,覲見神鳥,請求神鳥庇佑大宋,但是神鳥卻直接拒絕了,彆一直為何……”

而大多數人都已經心中焦急,沒有了最初知識的耐心。

對於驪山之下的情況,白止自然絲毫不知,此時的他已經先去了沉睡,意識陷入了黑暗之中。

沒有武力的加持猶如空中樓閣,黃沙砌城,一觸即潰!

汴京城之內,商賈阜盛,天剛剛亮,城中百姓便早早起來開始忙碌,或是搬運貨物,或是沿街叫賣,或是商鋪之中商品琳琅滿目。

“神鳥是什麼模樣?可否是古籍之中記載的那般,通體赤紅?!”

此時,汴京城西城門之外,人頭攢動,馬車、行人絡繹不絕,大部分都是出城的人,而他們的目標無一例外,皆都是前往驪山神鳥殿。

神鳥殿,千年的歲月沉澱,賦予其厚重的曆史沉澱感,即使是有白止施展神通“化腐朽為神奇”,那種曆史沉重感自己那麼濃烈。

因為守殿人的負責認真,神鳥殿之內一直整潔如新,先秦之時的青銅神樹,依舊閃爍著耀眼的光芒。

但是他們已經在驪山之下等待了十天的時間,在這十天之中沒有見到神鳥的容貌,甚至連天地異象都沒有再次發生。

“神鳥在何處出現的?!”

而在昏暗的神鳥殿之內,絲綢編織而成的巢穴之內,閃爍著耀眼的聖潔光輝,光輝潔白,猶如月光,但是卻沒有月華的冷冽,反而充滿了溫潤、和諧。

但是他們依舊堅持留在了原地,畢竟已經得到消息,當今大宋皇帝已經決定趕來驪山,前來拜見神鳥!

他們天真的以為,若是當今皇帝來到驪山拜見神鳥,神鳥必然會見皇帝的,他們也會借此見上神鳥一面。

他們都沒有想過,如果神鳥連皇帝都不見又會如何。

而在這十天之中,驪山之上的守殿人也都沒有下山,畢竟他們都知道,神鳥剛剛進入神鳥殿中沉睡,他們的職責也正是在此,在神鳥沉睡之時負責守護神鳥的安危。

同時,他們也怕自己山上的人下山之後會遇到危險,從而泄露神鳥在驪山神鳥殿之中沉睡的事情。

也正是因為驪山之上未曾走下人來,讓很多人心中都沒有了耐心。

就在這時,擁擠的村落之外突然傳來喧嘩之聲,然後便能聽到震耳欲聾的馬蹄聲,甚至地面都開始微微的顫抖,細小的石塊跳起。

“外面發生了什麼?”

“難道又有達官顯貴匆匆趕來?”

村落之中的人連忙走了出來,臉上帶著疑惑向村外望去。畢竟在這幾日,有不少達官顯貴從汴京城的方向趕來,奴仆前赴後湧,美眷伴身,很是氣派。

顯然此時此刻的馬蹄聲,也讓他們誤以為是某個達官顯貴趕來,而打出來的排場。

然而就在這時,突然有人匆匆地從村外跑了進來,同時口中還大喊著,“官家已經到了!官家已經到了驪山之下!”

而就在那人跑進村落之中後,他的後方還有揚起衝天春天的灰塵,而站在村落之中的人向灰塵之中看去,這才看清這震動的大地是因為什麼?

原來是一群鐵騎,他們奔馳而來,故而引發了如此大的動靜。

而聽到剛才之人的呼喊聲,村落之中的人也才明白過來,顯然,這群鐵騎不過是當今大宋官家的開道之兵馬!

而皇帝的車駕,顯然就在後面不遠了。

“皇帝已經來了?!”

“不知道皇帝能不能登上驪山?!”

“這下神鳥應當該現身了吧!”

“能夠一睹神鳥真容,便在今日!”

“……”

聽到皇帝即將到達的消息,聚集在驪山之下的人頓時露出了興奮的表情,他們有些人已經在驪山之下等待了許久,希望終於實現了時刻,最會使人振奮。

他們臉上興奮的同時,也連忙讓開了上山的道路,畢竟他們也都是平民百姓,即使是達官顯貴,對皇帝也有敬畏之心。

畢竟是在此時此刻,更應該對皇帝恭敬。

畢竟他們還期待皇帝能夠登上驪山,見到神鳥,然後他們借皇帝之勢,從而也能見到神鳥。

錦旗招展,長槍如林,身著甲胄的士卒在前方開道,威嚴莊重,挺拔肅穆。而在後方,卻是一輛巨大的車攆,車攆周圍有華麗的絲綢懸掛,遮擋住了車攆之內的景象。

而在後面,更有錦旗在風中飄蕩,宮娥行走,陪伴左右,而在後方便是跟隨而來的文武百官,亦或是乘馬而行,亦或是乘坐車駕,連綿不絕,將有數裡。

等到來到驪山之下時,原本站在驪山之下的人早就讓開了位置,站得遠遠的注視著皇帝的車駕,然後一些平民百姓不由自主的跪在了地上,衝著皇帝車駕的方向跪拜。

要說在這片大地上什麼最讓平民百姓敬畏?

排在第一的便是神鳥!

排在第二的便是祖宗先人!

而排在第三位的便是皇帝了!

而已經先來一步的達官顯貴見此,也不情不願地跪拜在了地上,若是不跟從平民百姓如此,倒顯得他們格格不入,不對皇帝尊敬了。

隨著皇帝車輦的停下,宋徽宗趙佶並沒有急著走下車攆,還是跟隨前來的禦林軍迅速將周圍包圍了起來,並且將周圍的百姓驅趕至了更遠的地方。

這讓最先來的人心中敢怒不敢言,不過又想到此時眼前的人是當今皇帝,心中的怒意也便漸漸的消失了。

過了片刻之後,宋徽宗趙佶這才走下了車攆,其身著一身大紅色的皇帝冠冕,面容肅穆,不過目光之中也帶著喜悅之色,畢竟是來覲見神鳥,如何不讓他心中高興呢!

而此時此刻,身後的文武百官也在不遠處站定,等待著皇帝開口或者最先登上驪山。

宋徽宗趙佶先打量了一番驪山周圍,說起來,他作為大宋的皇帝,還是第一次前來驪山,對眼前陌生的環境心中也充滿了好奇。

在來之前,他也從古籍之中了解了關於驪山以及神鳥殿的一切,這讓他心中對黎山更是充滿了好奇。

在關中地區,尤其是這兒一片地區,這是神秘,也埋藏了更多的曆史故事。

在此之前,華夏那偉大的朝代的國都,皆都建立於此。在這土地之下,又有多少古代傳說?

省去一切繁文縟節,宋徽宗趙佶這才轉身看向身後的驪山,然後出聲對身後的文武百官道:

“開始登山吧!”

“跟隨朕一同晉見神鳥!”

說罷,宋徽宗趙佶就首先邁步向前走去,準備登上驪山。

至於他心中為什麼有如此勇氣,相信自己能夠輕而易舉的登上驪山,畢竟在驪山之下,所有人都無法登上驪山,似乎有一種無形的屏障阻止了登上驪山的人。

而宋徽宗趙佶之所以如此有信心,也是從古籍之中了解到的,大宋太祖皇帝趙匡胤最初登上驪山時,也是輕而易舉的登上了驪山,在此之前,一些普通人也如此時這般,無法登上驪山。

而宋徽宗趙佶也自以為然的以為自己能夠登上驪山,所以才有如此勇氣在前方。

而周圍的平民百姓、富貴之人們也望著皇帝以及文武百官,目光炙熱的注視著他們登上驪山,似乎已經看到了自己也看到神鳥的那一幕,心中期待萬分。

但是下一刻,讓所有人都震驚的一幕發生了。

走在最前方的宋徽宗趙佶似乎撞到了無形的屏障,整個人頓時痛苦的捂住了自己的面龐,引得守護在周圍的宮女、侍者、以及護衛連忙將他圍在了正中央。

而跟隨在他身後的文武百官們也亂了陣腳,一擁而上的上前關心皇帝。

而在周圍圍觀的百姓們也一臉的茫然,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一些聰慧之人也心中有了猜測,心中頓時湧起無限的震驚。

當今皇帝竟然都無法登上驪山了,難道真如大宋太祖當時登上驪山神鳥所言嗎?

神鳥將不會庇佑大宋?

一番慌亂之後,宋徽宗趙佶終於再次站起了身來,隻不過他的臉上卻發生了些許變化,鼻子卻有些紅腫,不過不仔細看也難以看出。

此時他的臉上已經沒有了之前的喜悅,隻有無儘的沮喪,雙目之中充滿了疑惑,顯然難以接受自己也無法登上驪山。

最後,他不顧周圍百姓的注視目光,再次通過各種方式想要登上驪山,但是無一例外,他都失敗了。

“究竟是怎麼回事?為什麼朕也無法登上驪山!?”

“難道是因為朕沒有得到神鳥的允許?”

“但是當初太祖皇帝也沒有經過神鳥的允許,便能夠登上驪山啊!”

“難道神鳥並沒有注視到朕嗎?”

“可是前幾日神鳥在驪山之上顯現,甚至還引發了天地異象……”

……

宋徽宗趙佶心中湧現了無限的疑惑,顯然無法理解。

而圍在周圍的文武百官們連忙開口勸解,“陛下勿憂,根據古籍記載,先秦之時,秦國秦惠文王修建驪山神鳥殿,便是為了神鳥沉睡之處!”

“而在之後的大漢、大唐時期,神鳥曾多次返回驪山神鳥殿沉睡,沉睡的時間又長又短,長則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短則幾年甚至幾個月,所以此時也不難看出,前幾日的驪山天地異象,應當是水鳥沉睡之前引發的!”

聽到旁邊真人的解釋,宋徽宗趙佶臉上頓時又浮現出了希望,然後連忙詢問道:“可有方法得知,神鳥此時將會沉睡多久?”

“這……”

之前為宋徽宗趙佶解釋的官員臉上露出了為難之色,神鳥能夠沉睡多久,豈能是他們這等凡夫俗子能夠判斷的。

顯然他們沒有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