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安祿山的底氣!(1 / 1)

第242章 安祿山的底氣!

白止的命令自然不需要李歆霓去傳達,站在神鳥殿之外台階之下的唐玄宗李隆基,清晰地聽到了神鳥充滿憤怒的話。

他的身子不禁一顫,隨即才緩緩走上台階,讓他驚訝的是,此時他再登上台階,身上原先的那種巨大的阻力卻沒有了。

很顯然,此時的他能夠正常進入神鳥殿。

卻見一旁,剛才的那名士卒顯然也聽到了神鳥的話,不過他卻連忙低下了頭,假裝沒有聽到。

此時此刻,唐玄宗李隆基整理了一下衣衫,然後才抬腳向上面的神鳥殿走去。

此時的唐玄宗李隆基顯得有些畏畏縮縮,似乎是怕神鳥殿中的神鳥斥責自己,不過還是鼓勵著自己走進了神鳥殿之中。

“見過神鳥!”

唐玄宗李隆基恭敬地行禮。

“訴說一番大唐如今的情況。”

最後進而導致了安史之亂。

“……”

同時一旁的李歆霓也在不時的補充著,將大唐的詳細情況訴說清楚。

從此也可以看出,想要徹底的放手也是不可能的。

白止聽到兩個人的訴說,心中也對如今的大唐有了粗略的了解,同時心中也不經同曆史之中的大唐相互對比。

或許正是因為如此,更加磨練了華夏兒女不畏險阻、勇攀高峰的勇氣與品質。

白止心中不禁如此想到。

聽到神鳥平淡的聲音,唐玄宗李隆基猶如聽聞到了天籟之音,神鳥的此番話語雖然平靜,但是在他的耳中猶如雷鳴。

看到神鳥並沒有斥責自己的唐玄宗李隆基心中也鬆了一口氣,然後連忙將打到如今的情況訴說了一遍。

畢竟在原本的曆史之中,唐玄宗李隆基因為開元盛世而逐漸滿足,沉湎於過去的輝煌之中,與此同時,對於後宮寵幸楊貴妃,對於朝堂,將朝政之事皆委托於丞相楊國忠。

然而後面的永安公主儀駕,就讓他們大膽的抬起了頭,不過看向永安公主的目光之中,卻充滿了尊敬。

“不過即使永安公主也老去了,但仍然可以看出曾經的美貌,氣質出塵,風韻猶存!”

就比如此時的、即將發生的安史之亂,雖然在此之前有自己行為影響,並且讓唐玄宗李隆基刻意注意著,不要怠於朝政之事,但是最終還是發生了。

所以,在某些時候白止就極少親自出手幫助曆史王朝的發展,而之前的女帝登基、神鳥共和,不過是他最後對王朝的乾預。

當然,這也是他心中想的,至於到時候具體的事情如何,或許還還會親自出手,畢竟計劃趕不上變化。

長安城之中,大唐皇帝與永安公主聯袂出城前往驪山神鳥殿的消息迅速被所有人知道,一時間,滿城之人皆在討論著這件事。

曆史或許會進行自動的修複,當沒有外力對其進行影響時,將會不由自主地向著原本的曆史及發展。

“讓我沒有想到的是,永安公主竟然也衰老了!”

返回的過程中並沒有過多停留,李歆霓直接回到了永安公主府,而唐玄宗李隆基也回到了皇宮之中。

已經在暗中開始準備應對大規模的兵變之事所用到的兵馬,同時還前來神鳥殿,將自己這個神鳥喚醒,能夠給他提供幫助。

“不是說永安公主得到神鳥的青睞,能夠長生不老嗎?”

百姓們站在道路兩旁,望著氣勢威嚴的皇帝儀駕,微微低頭,不敢直視皇帝。

片刻之後,才聽到神鳥說道:“無妨,按照你們的計劃繼續進行,有我在,大唐不會生亂!”

“此時的大唐與曆史之中的大唐相比,形勢卻個好了很多……”

“很顯然,此次皇帝與永安公主共同前往神鳥殿,必然是要喚醒神鳥的!”

若是自己隨意的出手,阻止了在這2000年時光中華夏兒女所遭受的磨難,會不會影響整個華夏兒女面臨災難似的心態?

白止並不知道。

“就是不知道神廟可否蘇醒?”

理明白如今的情況之後,白止心中不禁歎了一口氣。

或許在之後的王朝,將極少出手。

“不知道皇帝和永安公主能否進入神鳥殿……”

看到唐玄宗李隆基如此,白止也懶得斥責李隆基了。

而此時的大唐呢?

似乎也在重複著曆史,唐玄宗李隆基也對內寵幸楊貴妃,對外在朝堂之上將朝政之事皆交付於楊國忠。

此時此刻神鳥殿之中,唐玄宗李隆基與李歆霓看著沉默下來的神鳥,也不由自主的保持安靜,不再說話。

他連忙應道:“明白了。”

“我聽彆人說,神鳥殿已經很久沒有人能夠靠近了!”

就比如此時的這種情況,在此之前他已經做好了充分的布局,來避免這種事情的發生,但終究還是發生了。

而此時藩鎮之患也已經顯露,但是有一點比較

好,因為有永安公主李歆霓的提醒,唐玄宗李隆基也醒悟了過來,及時止損。

就在長安城中的人討論著這件事的時候,長安城城門之外,皇帝與永安公主儀駕再次出現,皇帝與永安公主從驪山返回了。

楊國忠的理政能力也不行,隻知道爭權奪勢,排除異己,進而使楊國忠同安祿山、史思明等藩鎮勢力的矛盾變得更加尖銳。

……

有些時候白止都會生出想要放棄的想法,曆史的發展有著一定的規律,雖然華夏民族在這2000年的時光中經曆了艱難險阻,但是作為華夏兒女,擁有堅韌不拔的品質,無論任何的困難都能戰勝。

在接下來的幾日,普通百姓的日子依舊過得平淡,但是在朝堂之上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第一件事,便是唐玄宗李隆基罷黜了楊國忠的丞相之位,換成了另外一位賢德之人。

與此同時,唐玄宗李隆基又從他地調兵前往長安城,數量之巨大,引起了長城之中達官顯貴的恐慌。

畢竟平白無故的調來大軍安置在長安城之外,任誰也不可能依舊毫不關心。

甚至在朝堂之上,多有臣子直言詢問皇帝調兵之事,然而唐玄宗李隆基直言,從他地調來大軍不過是為了保護長安城。

這讓眾多臣子心中皆不解,在過去的幾十年之中,雖然長安城之外也有大軍駐守,但是數量並不多,甚至隨著時間的流逝,駐守在長安城之外的大軍數量也在逐漸的減少。

但是此時皇帝的做法卻恰恰相反,竟然又從他地調來了大量的兵馬,說是為了守護長安城的安危,可是長安城又有什麼危險呢?

在長安城之外,有邊鎮守護著大唐,大量的兵馬駐守在邊鎮之上,有驍勇善戰的將軍率領,即使大唐遇到了他國的進攻,也會將危險阻擋在長安城之外。

對於皇帝的做法,朝堂之上的臣子顯然無法理解。

但是也有一些臣子心中已經猜到了什麼,畢竟天下也有聰明之人,能夠在大唐朝堂之上擔任要職的人,更有敏銳的政治嗅覺。

再加上此時唐玄宗李隆基的做法,無疑更加確定了他們心中的猜測。

一日朝會的結束,百官皆陸續的走出了未央宮,三三兩兩的官員聚集在一起,一同向皇宮之外走去。

同時也在低聲的交談著:

“很顯然,皇帝也已經察覺到了邊鎮之患,已經開始準備了!”

“在這幾十年之中,朝堂任由邊鎮將領肆意發展,而在一些邊鎮之中,一些將領所擁有的兵馬大大超過了朝廷!”

“在前一段時間,河東節度使安祿山多有不敬天子之事,被當地官員揭發至朝廷,從此便可以看出,如今的大唐已經充滿了危機!”

“不過還好,雖然近幾年陛下怠於朝政,但是隨著永安公主的返回,陛下再次勤於政事,並且對邊鎮之患心中警覺,並且做出了一定的應對!”

“……”

……

此時的白止也已經從驪山神鳥殿來到了有愛公主府,對於皇宮中唐玄宗李隆基的做法也有一定的認同。

在曆史上,安祿山發動安史之亂之時,便是打著清君側的名義,清君側的目標便是楊國忠。

但是此時的丞相楊國忠已經被唐玄宗李隆基罷黜,就是不知道安祿山還會不會以這個理由發動安史之亂。

時間緩緩的流逝,朝堂之上終於做出了對藩鎮的應對,唐玄宗李隆基下令,讓河東節度使安祿山儘快來到長安城覲見,並且不準帶領兵馬。

至於理由,便是以安祿山為大唐領軍作戰,戰功赫赫,皇帝要在長安城皇宮之中對安祿山進行封賞。

並且以詔書的形式昭告全國,以此表明皇帝對安祿山的讚賞。

此乃陽謀。

在某種程度上,安祿山豈能看不出長安城的形勢變化?自然也知道此次皇帝召他入京,定然是一場鴻門宴。

但是又不得不來,不來,便是違抗皇命,而來了,恐怕性命不保。

“如此應對會不會激起安祿山的反抗?”

永安公主府之中,李歆霓疑惑地看著一旁的白止。

“必然會引起安祿山的反抗!”

白止點頭,非常肯定的說道。

聽到白止的回答,一旁的李歆霓連忙看了過來,等待著白止的解釋。

“不要再抱著僥幸的心理了,安祿山本就不是大唐之人,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經過如此長的時間積蓄力量,也有了反抗大唐的底蘊,必然不會放過的!”

“不過是早晚的問題!”

白止解釋道。

安祿山本來是突厥人,在大唐初年一部分突厥人雖然投降了大唐,但是他們仍然不是真心的歸降大唐。

因為他的人生際遇,使安祿山自己擁有了如今的地位。

“隻要到時候他起兵造反,我便會親自出手將其誅殺,到時候他麾下的大軍便會望風而降!”

聽到神鳥的解釋,李

歆霓不禁感激道:“此番又要辛苦神鳥了!”

……

……

皇帝的詔令也終於到達了安祿山的手中,身為河東節度使,雖然也在軍中是一名武將,但他的體型卻頗為肥碩。

與其他軍伍之人的強壯不同,他是單純的肥胖,與他將領的身份顯得格格不入。

並且因為他是突厥人,與大唐人在容貌上有著些許的不同,讓他的面容顯得猙獰不已。

坐在營帳之中,看著從長安城傳來的政令,安祿山的面容之上充滿了憤怒之色,能夠成為河東節度使,除了他在早先期間作為一名商商賈積累的財富進行運作外,自然也有一定的智慧。

此時此刻他卻收到了皇帝的詔令,皇帝竟然讓他去往長安城,接受皇帝的封賞,還不準帶大量的兵馬!

“當真以為我安祿山愚蠢可欺嗎?!”

安祿山重重地將手中的證書摔在了地上,肥碩的臉龐因為憤怒而變得赤紅不已。

他隨即看向一旁的一名文吏,詢問道:“最近長安城是否發生什麼不同尋常之事?”

卻見站在他旁邊的文吏沉吟片刻,然後搖頭說道:“除了一個月前永安公主返回了長安城,並沒有其他事情發生!”

“嗯?永安公主返回了長安城?”

聽到這個消息,安祿山的面容不禁一變,似乎對這個消息非常的在意,同時繼續問道:“那永安公主有何變化?”

“永安公主……變老了!”

那名文吏說道:“民間皆有傳聞,神鳥已經有二十多年未曾在大唐現身,皆言神鳥已經棄大唐而去,故而永安公主也不再青春永駐!”

“神鳥棄永安公主而去?”

文吏繼續道:“在永安公主返回長安城的前幾日,永安公主和皇帝曾親自前往驪山神鳥殿,但是卻無功而返!”

聽到文吏的這句話,安祿山臉上的緊張之色終於消失殆儘,隨即臉上又露出了輕鬆的笑容。

“既然大唐已經沒有了神鳥的青睞,不知皇帝老兒又從哪裡來的勇氣,竟敢讓我前往長安城接受他的封賞?!”

“大唐之所以能夠威名遠播,全賴神鳥之威,此時神鳥已經離去,那麼大唐也不過是紙老虎……”

在安祿山看來,大唐之所以如此的強盛,皆是因為神鳥之故。此時此刻,從長安城得到的消息來看,神鳥的確了不會現身了。

畢竟青春永駐的永安公主也已經衰老了。

至於神鳥會不會返回?

便是因為神鳥的消失!

前漢是如何滅亡的?

這就是安祿山的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