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天下反應(1 / 1)

第243章 天下反應

在接到長安城召令的第一天,安祿山並沒有第一時間準備去往長安城的事宜,反而是點兵點將,召集大軍,似乎開始征戰之事。

早就被安排在安祿山周圍的暗探瞬間便察覺到了信息,隨即快速返回長安城,稟告消息。

但是,白止早就對安祿山的一舉一動清清楚楚,身在長安城永安公主府,白止便叫來宮中的侍者,交代道:“將此書信交給皇帝,讓皇帝按照書信之上所寫去做。”

“是!”

侍者聽到白止的話,當即恭敬的應道,隨即又快速離去。

看著侍者離去的背影,一旁的李歆霓沉默片刻道:“安穩嗎?”

聽到李歆霓的話,白止看了看一旁已經衰老、一副婦人的模樣的李歆霓,然後才說道:“隻要皇帝做一些必須要做的事情罷了,其他的我會去處理。”

所謂的必須要做的事情,其實也就是做給天下人看的。在原本的曆史之中,唐朝安史之亂之後,隨即最後也平定了,但是對唐王朝的影響卻非常的大!

也是後世之人認定的唐王朝由盛轉衰的關鍵點,而在安史之亂前夕,也是唐王朝鼎盛時期。

而白止讓唐玄宗李隆基做的事情,便是讓了唐做好宣傳,也就是所謂的贏取民心,爭取天下道義。

“如果不是,恐怕……”

不過,中年人臉上的皺紋也漸漸多了起來,沒有了往日的瀟灑。

當然,當唐玄宗李隆基賺取了一定的民心之後,白止也不會讓大唐真正的派軍去攻打,而是自己親自動手,讓天下之人免除於兵災之禍。

而此時大唐既然已經察覺到了河東節度使安祿山有反叛之心,為何不暗地裡進行調兵遣將,對安祿山進行合圍,儘量不讓安祿山離開一地,然後再想辦法殲滅,反而還如此高調的宣傳,豈不是逼迫安祿山儘快造反?

一處水鄉之中,一個中年男子腰間配青蓮寶劍,一身白衣,望著身前靜靜流淌的小溪,88他的臉上露出了淡淡的不安。

他自號青蓮居士,再次居住之地,院落之中的湖中多種植有青蓮,此時正是青蓮盛開的季節,碧綠的蓮葉浮在水面上,一朵朵純潔的荷花盛開。

李歆霓臉上流露出回味的感覺,抬手看著自己手上的皺紋,道:“生老病死,天道輪回,此乃天地之理,隻有真正的去經曆、去感受了,才會真正了解其中的滋味!”

畢竟天下興,百姓苦,天下亡,百姓苦!

李歆霓作為聰慧之人,自然明白白止話中的意思,隨即也不再多問。

然而,長安城之中的所有人雖然沉浸在這份繁華之中,但是更多的人同樣關注著家國大事。

……

華夏王朝一向霸道與王道並行,但是在更多的時期是崇尚王道。

一些人語氣之中儘是自信,甚至於對於那河東節度使安祿山甚是蔑視。

……

李歆霓沉吟片刻,似乎是在思考,也似乎是在仔細感受,說道:“非同一般的感覺……”

傍晚,長安城的熱鬨似乎到了鼎盛,華燈初上,車水馬龍。夏日的炎熱也逐漸淡去,夜晚的清涼化作習習微風,吹入每個人的衣衫。

但是,若是河東節度使安祿山敬酒不吃吃罰酒,拒絕遵從詔令,暗地裡征兵備戰,恐怕迎接他的將是神鳥的怒火。

雖然未有節日,但是夜空之中也不時綻放璀璨的煙花,也有才子佳人,隔空而望、相視一笑或掩面而走,不知又有多少的姻緣在此夜牽定!

各種小商小販的叫賣聲不絕於耳,吸引了街道之上的行人不時駐足觀看,又有沁人心脾的異香傳來,讓人唇齒生津。

所以,唐玄宗李隆基也對下面人的疑惑沒有解釋,隻是靜靜等待著神鳥的下一步指示,同時,也在時刻注意著河東節度使安祿山的動靜。

說到這裡,李歆霓雍容華貴的面孔之上帶著淡淡的笑容,端莊淡雅,宮裙之上繡有淡淡的花紋,宮裙為素色,似乎代表著她此時的心境,無欲無求。

民間一些有識之士無法理解,而朝堂之中的人更不理解,但是對於皇帝的命令,他們又不得不實行,隻是很不情願。

此時的白衣中年人,自然便是李白。雖然遠看似是中年人,但是近看,也已經老了。離開長安也有許久,他也遊曆了許多地方,見過了許多的人,聽聞了許多的故事,觀賞了許多的景致。

一旁的好友不禁勸道:“肉食者某知,吾等為何多慮之?”

故而在每個王朝出現反叛者的時候,都會打出一定的旗號,比如:靖難、清君側等!

而白止讓唐玄宗李隆基做的,便是先一步向天下之人宣告安祿山的野心,使安祿山的圖謀暴露於天下之人的面前。

根本不是長安城這種未曾上過戰場的士卒可以比的!

半過月之前,自己的皇帝詔令已經送往了安祿山處,隻要安祿山老老實實的來到長安城,唐玄宗李隆基便不會要他的性命,隻不過

會以後將會永遠的留在長安城之中,當一個富貴之人。

在此之前,安祿山在禪堂之中四處打點,因為皇帝陛下的信任,被委任了河東節度使之職如此,更是兵強馬壯,擁有兵馬二十萬!

所謂的王道便是師出有名,不欺淩弱小!

不過白止卻看向李歆霓,關心問道:“緩緩衰老的感覺如何?”

“衰老的感覺……”

對此,唐玄宗李隆基自然看在眼中,不過也沒有過多解釋,畢竟,他不可能直接告訴所有人,神鳥已經蘇醒,自己此時的所作所為,皆是因為神鳥的指示吧!?

肯定不能!

一旁的李白聽到這裡,也不禁沉默。

但是知道真相的人卻不如此樂觀,畢竟安祿山究竟有多強他們是真的!

在他的身旁,是他的一位好友靜靜坐著,聽到他的話,也不禁歎了一口氣,道:“大唐承平日久,開元初年,皇帝地下勵精圖治,然而近幾年,陛下殆於朝政,雖然不知在前一段時間陛下為何有關注朝堂之事,但是也已經晚了!”

在大唐長安城的兵馬才有多少?

更不必說安祿山手下的兵馬個個兵強馬壯,驍勇善戰,征伐無數,已經是征戰老兵。

如此,大唐朝廷便會占據王道,此時再領軍討伐安祿山便會出師有名。

看著此時的李歆霓,白止似乎看到曾經故人的身影,看著李歆霓雍容華貴的側顏,白止失神片刻,也不多想。

“皇帝詔令已經送給了安祿山,若是安祿山有忠於大唐之心,遵從詔令來到長安城,恐怕便是最大的結局!”

“定然是真的!朝廷詔令,豈能輕易為假?各地不必說,此時的大唐如此強盛,豈能平滅不了一個小小的河東節度使安祿山!?”

“怎麼會沒有聽說!不知河東節度使安祿山欲要反叛是否為真?!”

“這幾日朝廷的戰令汝等可否聽聞?”

一處熱鬨的酒肆之中,隻見一群人在飲酒作樂,不過卻討論著什麼。

“身在江湖,也不忘廟堂之事!”

李白不禁搖頭,看向遠方湖中的青蓮,道:“正如江湖俠客,多有慷慨悲歌之士,忠義理智信,奔行千裡,一劍封喉,不過如此!”

“是啊!”

聽到李白說到江湖俠客之事,也不禁點頭。

畢竟如今天下多有俠客行走,佩劍而行,肆意恩仇,不過也都遵從朝廷律法,故而多是義士。

所以,天下之人對於江湖俠客也多心生敬佩。

然而,此時卻聽到了朝廷將有反叛之事發生,兩人也不禁心中焦慮,恨不得化身俠客,為國效忠。

“聽聞東南之地多有俠客佩劍而行,欲尋河東節度使安祿山,行忠義之事!”

“當然,更多的是燕地俠客,安頓家中,心無掛念,一往無前!”

“燕地……”

燕地多慷慨悲歌之士,正如先秦之時的燕國俠客荊軻,雖然行刺殺秦王這等瘋狂之事,但是對於他而言,遵從信義,以報燕丹供養之恩。

“俠客……俠客……”

李白低聲沉吟,口中喃喃,片刻之後,突然高聲唱道:

“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

“銀鞍照白馬,颯遝如流星。”

“十步殺一人,千裡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閒過信陵飲,脫劍膝前橫。”

“將炙啖朱亥,持觴勸侯嬴。”

“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為輕。”

“眼花耳熱後,意氣素霓生。”

“救趙揮金槌,邯鄲先震驚。”

“千秋二壯士,烜赫大梁城。”

“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

“誰能書閣下,白首太玄經。”

“……”

一旁的好友聽罷李白之詩,當即拍案叫絕,驚歎道:“好一句‘十步殺一人,千裡不留行’!好一句‘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當真讓人心潮澎湃,當真讓人熱血沸騰!”

李白的好友擊節讚歎,隨即舉起一旁的酒杯,道:“此詩當浮一大白,當浮一大白!”

聽到好友之聲,李白也從詩句意境之中醒悟過來,接過好友遞過來的酒杯,一飲而儘隨即來到一旁的桌案前,展開宣紙,筆走龍蛇,將剛才所做之詩寫了下來!

“如此豪邁慷慨之詩,為何未曾有名?”

好友催促。

“如此……”

李白沉吟片刻,隨即提筆寫下:

“《俠客行!”

……

兵戈森嚴的軍帳之中,安祿山豈能不知道如今天下輿論動向,聽到身旁文吏稟告完畢,安祿山肥胖的身子頓時一顫。

“砰!”

因為肥胖再加上憤怒而顯得格外猙獰的面孔之上也變得通紅不已,手掌重重地拍在了座椅之上,憤怒道:

“皇帝老兒當真可惡,竟然如此宣揚!”

安祿山憤怒不已,雖然朝廷宣揚的也是真實的,但是他還打算繼續隱藏自己真正的想法,以待時機成熟之後,再徹底舉兵造反!

而現在朝廷的做法,直接將他的底褲在大庭廣眾之下挑了出來,讓所有人都看得清清楚楚。

“既然如此……”

安祿山細長的雙眸之中閃爍著奸詐之色隨即命令下去,道:

“通知下面,讓他們派人四處宣揚朝廷之中有奸臣當道,皇帝昏聵老邁,不理朝政,朝廷之事皆由奸臣掌控,奸臣在朝堂之上排除異己……”

安祿山將所有汙蔑之詞彙皆說了出來,“……故而,我河東節度使安祿山,高舉義旗清君側,誅楊國忠!”

聽到這裡,一旁的文吏面孔不禁一抽一抽隨即連忙提醒道:“將軍,楊國忠已經被長安城中的皇帝罷免了丞相之位!”

安祿山:“……”

安祿山沉默片刻,然後惱羞成怒的說道:“被罷免了又如何?天下之人豈能知道楊國忠即使是被罷免了,也不能掌控朝堂大事?”

一旁的文吏聽此,連忙領命走了出去。

不多久,天下之人便知道了河東節度使安祿山真的造反了,並且還舉出了清君側的旗幟,要誅殺已經被皇帝罷免的丞相楊國忠。

天下之人聽到這裡也不禁有些猶豫了,畢竟相楊國忠的確在朝堂擔任多年的丞相,在擔任丞相的這些年中的確是任人唯賢,排除異己。

暗中殘害了一些忠良之士,這些的確是事實,的確無法抹除。

但是在前幾日,楊國忠已經被當今陛下罷免了丞相之位,而此時河東節度使安祿山依舊舉起了清君側誅楊國忠的口號,讓天下之人感到有些疑惑。

“難不成河東節度使安祿山的消息有些延遲了?”

“還是說河東節度使安祿山並沒有聽到楊國忠被罷免丞相之職的消息?”

“……”

一些人雖然疑惑,但是知道其中真相的人卻微微搖頭。

至於喊出什麼口號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雙方似乎都得到了某種大義,單從一方面看,河東節度使安祿山打出清君側的名號,似乎可以證明他依舊忠誠於大唐。

隻不過此時的大唐朝廷已經腐敗不堪,需要他這個“忠臣”扶大廈於將傾。

對於朝廷來說,河東節度使安祿山乃是手握重兵的藩鎮,手握重兵但是不聽朝廷召令,這已經與造反無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