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李白:她竟然就是傳說中的永安公主(1 / 1)

第237章 李白:她竟然就是傳說中的永安公主!

不知過了多久,直到李白那道白色的身影消失在所有人的目光之中,他們也在回過神來,再次看向天堂之中桌案上的那篇詩。

此時此刻所有人都沒有動,不知道是該讚歎詩句,還是該憤怒李白的囂張。

一時間,廳堂之中陷入了詭異的寂靜之中。

……

對於自己身後廳堂之中將將發生什麼,李白沒有半分的興趣,他隻想儘快的離開,離開這個充滿了鄙視、傲慢的地方!

看著外面雖然黑暗但群星璀璨的夜空,李白感到無比的輕鬆,或許此時此刻,他已經像自己的好友一般,想要離開長安。

但是心中卻又非常的不甘,畢竟也是從蜀地經曆了艱難險阻才來到的長安城,如此灰溜溜的離開長安,豈不是讓家鄉之人笑話?

深吸了一口氣,李白大步走向了街道之上。此時的長安城被夜色籠罩,行人絡繹不絕,各種售賣物品、小吃、燈籠等商販在街道之上,行人穿行其中,好不熱鬨。

李白因為剛才的事情,心中很是沉重,即使是周圍熱鬨的環境,也無法將他感染。

在街道之上漫無目的地行行走,不知過了多久,卻見旁邊出現了一座酒樓,李白沉吟片刻,當即走進了酒樓之中。

而知道前因後果的人頓時來了興致,然後開始侃侃而談。

“你們聽說了嗎?長安城中的詩仙李白昨夜又做了一篇詩!”

天空逐漸明亮,喧囂的長安城逐漸寂靜下來,隨即又再次蘇醒。

……

……

更多的人聽到這個消息,都側目而望、側耳傾聽,注視著這邊的動靜。

“不過……”

對李白更加欣賞的卻是年輕的文人,他們也能作詩,自然知曉李白這首詩的才氣,當他們知道了昨夜發生在李白身上的事情,他們更加能待入其中,與李白產生精神共鳴。

至於給自己的玉佩,或許是因為那女子在女宮之中有結識的好友,自己持著玉佩前往女宮,她的好友會出手幫助自己。

甚至,他們腦海中已經想象出一個白衣傲公卿的謫仙人,因為一些達官顯貴的刁難,這下這等“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詩句,然後悄然離去!

與此同時,詩仙之名再次在長安城之中流傳,越來越多的人知道一位神似謫仙的男子,神似謫仙的詩人,做出了這等詩句!

當李白所作的詩篇被知道,在場的人無不拍案叫絕,感歎著最後一句話,同時,甚至一些人對未曾謀面的李白都欣賞向往。

想到此處,李白不禁想到了自己以後該如何。

曾經,他並不想動用這枚玉佩,畢竟是那女子送給自己的,自己定然要珍藏。

李白沉吟片刻,心中猶豫。

從蜀地來到長安城並且在長安城生活了幾年,李白也更加了解君子樓和女宮,同時。他心中也不禁猜測那女子的身份。

自己坐下那首詩的同時,恐怕也在無形得罪了他們!

李白突然想到了什麼,然後從懷中取出一枚玉佩,看著手中的玉佩,他想到了在蜀地遇見的那位美麗的女子。

星夜流轉,晨光熹微。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李白輕笑,隨即也想到了自己今後。

不過,這個“另眼相看”,恐怕不會是好意。

“當真是好詩句!”

畢竟自己一介白衣,身無官職,並且還做下了這等藐視權貴的詩句,即使他們表面上不會為難自己,恐怕暗地裡也會使絆子。

李白曾經如此想到。

並且想到了曾經那位女子說的話。

心中如此想著,李白走出了自己的所住的庭院,直接用了午飯然後向長安城女宮坊而去。

李白心中如此想著。

可能是從女宮走出的一位女子……

隨著那人的訴說,昨夜發生的事情頓時被更多的人知道,然後他們忍不住驚歎,驚歎李白的不卑不亢、不畏權貴。

“恐怕從此往後,自己在長安城之中的日子將不會好過了……”

一旁的人聽到一人說道,連忙詢問。

新的一天再次來臨,而昨夜發生的事情也終究成為今日的談資,然而昨晚關於李白的一切也逐漸傳了出來,甚至因為李白之前的名氣而迅速被傳開,被更多人津津樂道。

“又作了一篇詩?不知這首詩叫什麼名字?”

而城中達官顯貴也會聽到自己的名字,對自己另眼相看!

此時此刻,宿醉的李白剛剛醒來,他抬頭看向窗外的陽光,照耀在身上,使人全身上下皆暖洋洋的。

“去女宮亦或是君子樓……”

“既然如此,我也便離開長安城吧!”

洗漱完畢,來到書房之中,他不禁回憶昨晚發生的事情,想必昨夜過後,

自己的名字應當被更多人所知吧!

不過,這又如何呢?

“這件事需要從昨夜一名達官顯貴的晚宴開始說起……”

然而此時,或許可以去試一試,若是不行,再離開長安也不遲。

女宮坊幾乎位於長安城中心,並且距離皇城不遠,根據傳說,當初永安公主在長安城創立女宮之時,當時的皇帝親自下旨,將一個坊市直接改名為女宮坊。

所以,當李白來到女宮坊之外時,便看到了繁華非常的女宮坊,甚至連帶著女宮坊周邊的坊市都繁華起來。

卻見女宮坊之中人群進進出出,各種商販穿行其中,同時,身著各種服飾的女子、男子走動,他們臉上帶著自信之色。

就在李白也要進入女宮坊之時,突然被人攔了下來,李白不禁皺眉,抬頭看去,卻發現攔住的並不是自己,而是一位奇裝異服的外國人。

“還請你離開,女宮坊不允許外族人進出!”

卻見女宮坊坊門之處,站立著幾個漢子,那幾個漢子雖然身著普通服飾,但是行為舉止之中,不似凡人,有著濃重的軍伍之氣。

李白這才想起來,女宮坊的確不允許外族人進入,雖然女宮坊其中也有君子樓,隨著時間的發展,女宮坊中的學堂規模也越來越大,長安城中許多孩童皆能進去求學。

但是有一點,就是不允許外族人進入。

看著自己前面的外族人面容悲憤卻又卑微的離去,李白卻暢通無阻的進入,隨即,女宮坊之中的繁華景象再次震驚了李白一次。

但是,李白此次前來是為了辦正事的,自然也不會多看,當即來到了女宮坊之中永安公主府設立的辦事衙門,然後走進去。

“這位公子,可有事需要幫助?”

李白來到一處房舍之中,卻見裡面衙門辦事之人皆是女子,看到李白進來,當即上前詢問道。

“也無什麼事,隻是,我這裡有一枚玉佩,不知……”

說著,李白取出了手中的玉佩,然後遞給了一旁的女子。

女子臉上也帶著疑惑,隨即從李白手中接過玉佩。然後拿在手中仔細端詳。

然而,隨著目光落在了玉佩之上,她的面容頓時一變,隨即抬頭對李白說道:“還請公子稍等。”

說要,連忙來到一旁的房間之內,片刻之後,有一名女子從房間之中走出,手中拿著玉佩,臉上帶著命中之色,“持這枚玉佩的公子在哪裡?”

“是這位公子!”

李白看著走向自己女子,心中甚是疑惑,同時,也想到了什麼,心想恐怕是自己手中的玉佩,引起了她們的震驚。

“可是,自己的這枚玉佩……蜀地的女子……”

李白不禁心中對曾經自己遇到的那名女子產生了好奇。

看到李白點頭,持著女配的女子當即道:“還請女子隨我來……”

李白跟著女子來到了後面的房間之中,又等待了片刻,卻見一名身著宮裝的女子匆匆趕來。然後焦急地問道:“是誰持著公主的玉佩?”

“公主的玉佩?”

李白疑惑。

那女子竟然認識公主?

傳說中的永安公主?

李白心中此時充滿了疑惑,隨著事情的發展,讓他心中蒙上了一層霧。

“是他……”

作陪的女子指了指李白,隨即宮裝女子看向李白,然後問道:“這位公子有禮了!”

宮裝女子行禮,隨即嚴肅的道:“還請公子將得到這枚玉佩的經過詳細訴說,並且不要隱瞞!”

看到眼前的女子如此命中,李白也不禁點頭,道:“自然可以……”

隨即,李白將遇到李歆霓以及李歆霓將玉佩贈送自己的全部經過訴說了一遍。隨著宮裝女子的傾聽,臉上的震驚之色更加重了。

同時,她看到李白臉上的疑惑,也知道了公主恐怕並沒有告訴李白公主的真正身份。

她想到了幾十年之前,公主也乾活這樣的事情,隨即也告訴了李白,畢竟事情已經如此,也沒有隱藏的必要了。

“李公子,恐怕李公子在蜀地遇到的那女子,便是公主,——永安公主!”

“什麼!?”

聽到這個消息,李白頓時震驚了。

他不敢相信的看著一旁的宮裝女子,似乎等待著宮裝女子說一句是在和自己開玩笑。

但是,宮裝女子仍然一臉嚴肅,顯然事情是真的。

片刻之後,李白才真正相信,同時,心中也震驚無比。

沒想到自己遇到的美麗女子,竟然就是傳說中的永安公主!

此時他再仔細想來,回憶曾經同永安公主相處的細節。

那種淡然、那種隨意、那種飄然出塵……

恐怕,也隻有永安公主這種活了百年的絕世女子,才能真正的散發出這種氣質。

李白回過神來,看著手中的玉佩,此時也想明白了,怪不得當初那女子贈

送自己玉佩,信誓旦旦地說自己持著這枚玉佩來到女宮,便能得到幫助,原來,那女子就是永安公主啊!

李白微微一笑,此時也反應過來,然後看向一旁的宮裝女子,說道:“沒曾想,曾經的女子竟然是傳說中的永安公主!”

“說起來,我們也是非常驚訝!”

宮裝女子也笑道:“自從永安公主離開長安,便不知道具體蹤跡,我們如此鄭重,也是關心和公主,還請李公子勿怨。”

“自然不會。”

“既然公主贈予李公子這枚玉佩,並且指點李公子前來女宮,想必李公子也是才華橫溢有才能之人,既然如此。不知李公子可否有所想法,若是有,我們也可為李公子推舉至上面……”

“罷了!其實我已經欲離開長安了……”

說到此處,宮裝女子才想起了李白的名字,不禁道:“李公子名叫李白,難不成便是最近長安城之中名聲正盛的謫仙人?!”

“不過是虛名罷了!”

李白擺手,“昨天之事已經全城皆知,恐怕長安城之中已經無我容身之地了!”

“此言差矣!”

宮裝女子聽到李白承認,也不禁仔細打量李白幾眼,看著李白豐神俊朗的模樣,宮裝女子也不禁感歎,聽到李白的話,不禁有笑著搖頭道:“李公子之擔憂,不足為懼!”

“女宮甚至是永安公主所推舉之人,整個大唐還未有敢為難之人,李公子請放寬心。”

宮裝女子又接著道:“還請李公子在長安城再停留幾日,並且留下居住坊市,屆時,我們也可通知李公子。”

“那……便多謝了!”

李白感激地看著宮裝女子,宮裝女子美麗的容顏微微一笑,然後便離開了。

李白回到了自己的庭院之中,心中仍然不免有些震驚,沒想到曾經的女子竟然是永安公主,而自己也是持著寶山而不自知,早知如此,他就直接持玉佩前來女宮了。

如果是那樣,恐怕自己已經入朝為官,也可一展心胸抱負!

不過,此時說這些也晚了。

李白心中不免有些期待,期待幾日之後傳來的好消息。

……

李白的經曆自然不被人所知,但是李白所寫的詩,卻在一日之內傳遍了整個長安城,甚至一些販夫走卒都能吟上一句詩: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然而,如此白衣傲公卿的模樣卻引起了一些達官顯貴的不滿,而聽到了這首詩是李白所做之後,心中更為不喜。

畢竟李白詩仙之名已經逐漸顯著,而李白此時竟然做出這種詩篇,如何讓他們對李白心生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