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柳暗花明(1 / 1)

第238章 柳暗花明

不過,長安城中有庸碌之輩,鑽研權勢,自然也有兩袖清風,一心為民的官員。

他們聽到了李白所作的詩之後,自然也心聲喜愛,畢竟一心為民的好官隻能占少數,他們也是被鑽研權勢官員所針對。

所以,在某種程度上來說,他們對李白更有認同感。

所以,他們也暗地裡派人去尋找李白,想要將李白引為知己,然後把酒言歡。

而李白,也在家中等待著消息,雖然心中不平靜,但是卻也嚴格要求自己去看書,讓自己能夠平靜下來。

然而,李白第一個等來的卻不是女宮之人,而是一名身著錦衣的宮內之人。

“請問,李公子可否在家?”

李白看著門外身著錦衣,卻面容陰柔的男子,非常明顯的,他看出了對方是一名宦官。

“我就是李白!”

李白皺眉,看著對方。

“朕也聽說了,你來長安城之中欲報效大唐,然而卻報國無門,甚至在前幾天酒宴之上更發生了那種事情,當真是讓朕心中甚是憤怒!”

……

“免禮!”

卻見此時的唐玄宗李隆基一副中年人的模樣,全身上下更透露著一股威嚴之感,他看著大殿中央的李白,隨即走了下來,“你便是長安城百姓口中的謫仙人李白?”

唐玄宗李隆基看著李白的模樣,當即又回到桌案之前,取來一張紙,紙張上面寫滿了字。

要有身著宮裝的美麗宮女依次走過,手中端著貴人所要用的物品,迎著李白走來,走到近前又恭敬地侍立一旁,等待李白先行通過。

皇宮之中又充滿著歲月的厚重,那濃重的漢時風格也點綴在雕梁畫棟之中,李白知道,這宮殿曾經是漢朝之時的宮殿,與此同時,又融入了大唐的風格,以及五湖四海異域風光,才有了今時今日的大唐皇宮。

“李公子,咋家從宮中而來,當今陛下讀了李公子的詩篇,心生向往,故而派咋家前來邀請!”

禦道有身著黃金甲胄的威武士卒矗立,他們手持長槍,虎視眈眈的注視著緩緩進入了李白,片刻之後才收回目光。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當真是好詩句!”

於是他說道:“臣有一好友,曾經前往東南之地的天姥山,講述天姥山之上的美麗景致,這讓臣心中很是向往!”

很顯然,唐玄宗李隆基拿來李白做的事,當即詢問自己心中的疑惑,並沒有因為自己是皇帝而頤氣指使,這讓李白對此時的皇帝更加的敬服。

李白頓時心中明白,前方的那個人便是如今的大唐皇帝。

“不知李翰林這句詩創作之時,心中又有何感想?”

於是他當即謝恩,“謝皇陛下!”

金碧輝煌的皇宮給了李白極大的視覺震撼,翹角飛簷,瓊樓玉宇,崢嶸軒峻,漢白玉於雕琢而成的欄杆之上有瑞獸飛騰。

前來的宦官開門見山地說道。

李白看去,卻發現上面寫著自己的詩。

“善!”

隨後,他在宮中宦官的帶領下走進了一座宮殿之中,他不禁抬頭看去,隨即一位身穿龍袍目光威嚴的男子,正站在最上方望著自己。

李白靜靜傾聽。

他連忙整理儀容,然後道:“還請天使等候片刻,容我洗漱更衣,再前往宮中!”

“不敢以謫仙人自稱!”

“想必那時李翰林也已心生離開長安之心了吧?”

“故而在寫這首詩之詩,也心中想象著天姥山之上的美景……”

唐玄宗李隆基一臉讚賞的看著李白,“如今如此有骨氣的年輕人已經不多了,而你便是其中的一個!”

巨大的石板鋪就在地面之上,綿延至前方的巨大宮殿。前方的宮殿宏偉巨大,猶如一隻蠻荒巨獸盤亙在大地之上,讓人心生懼意。

唐玄宗李隆基也笑了笑,示意李白放鬆,然後才說道:“最近一段時間長城中關於你的事情,朕已經知曉了,也正是因為你做的詩,也讓朕心中對你非常的好奇,故而此次將你邀請進宮。”

在宮殿之中站定之後,李白整理了一下衣衫,然後恭敬的行禮道。

“回稟陛下,李白已帶到!”

李白連忙拱手,恭敬的說道。

“既然如此,那李白你便留在長安城,朕親自為伱授予官職,便在長安城之中暫且擔任一名翰林學士吧!”

李白看去,紙張上的詩正是自己寫的《夢遊天姥吟留彆。

“草民李白,見過陛下!”

宦官也不急。

“無妨!”

聽到李白的解釋,唐玄宗李隆基也笑著問道。

“嗯!”

聽到皇帝竟然親自為自己授予官職,而且竟然還是在宮中擔任翰林學士,如何不讓李白心中震驚與感激。

畢竟能夠在宮中擔任翰林學士的人,

往往是經過科舉考試,層層選拔出的人才,而自己沒有參加科舉考試,直接被皇帝授予此官職,這已經超出了他來長安城之時的預期。

聽到這裡,李白面容一變,即使是他之前寫下來“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這等詩句,也不可能會對當今大唐皇帝看不起。

李白還微微一笑,並未言語。

而唐玄宗李隆基也會意。

不過就在這時,外面突然走進來一名侍者,侍者見到唐玄宗李隆基行禮之後,然後連忙說道:

“稟告陛下,永安公主府送來了文書!”

唐玄宗李隆基原本沒有在意,然而聽到永安公主府這四個字之後,頓時面容變得鄭重起來,看向一旁的侍者,“真的是永安公主府送上來的文書?!”

一邊說著,一邊從侍者手中取過來了文書,隨即打開觀看。

“回稟陛下,的確是永安公主府送來的,紙張上面有永安公主府特有的標記!”

而此時的唐玄宗李隆基也打開了文書,文書上的具體內容。

隨著唐玄宗李隆基向下看去,他的面容之上浮現出了笑意,同時也有疑惑之色。

當讀完文書之上的內容之後,唐玄宗李隆基隨即一臉詫異的看向一旁的李白,不禁仔細打量李白。

李白一臉疑惑,不過聽到了是永安公主府送過來的文書,他也想到了什麼,此時在看到唐玄宗李隆基的目光,隨即便明白了。

“這文書之中是否是關於臣的?”

“沒錯。”

唐玄宗李隆基點頭,然後隨手將文書遞給了一旁的李白,示意李白觀看。

看完文書之上的內容,果然是關於自己的事。

根據剛才是侍者所說,這份文書是來自永安公主府,李白便知道了是昨日自己那枚玉佩的原因。

抬起頭來,李白當即解釋起了這其中原因。

聽完李白的訴說,唐玄宗李隆基頓時一臉的震驚,同時眼中的疑惑也消失的無影無蹤,“沒想到李翰林你竟然見過永安公主!”

唐玄宗李隆基感歎道,隨機連忙詢問李白遇到永安公主之時的情景。

對此,李白自然是詳細所說。

聽完李白的訴說,唐玄宗李隆基不禁感歎道:“永安公主所思所想,不是我等能夠所揣測的,對於大唐來說,永安公主更是功不可沒,而永安公主離開長安,朕也時常擔憂永安公主的安全,但是永安公主離開隻是曾言:‘莫要讓人跟隨’,故而朕也對永安公主的蹤跡一無所知。”

“此時卻沒想到,李愛卿竟然在蜀地遇到了永安公主,不知永安公主當時如何?”

“永安公主之風采,讓臣也向往不已……”

李白詳細描述了一下永安公主的容貌與氣質,唐玄宗李隆基於記憶之中的李歆霓相互映照,從李白言語描述的永安公主沒有任何變化,才鬆了一口氣。

“如此看來,朕也與李愛卿頗有緣分,既然是永安公主所推薦,那朕也必然會重用李愛卿了!”

…………

當李白返回家中之時,心中感慨萬千。

沒曾想前幾日自己不過是一介白身,甚至在長安城中達官顯貴的眼中已經聲名狼藉,但是此時此刻卻搖身一變,卻成了當朝翰林學士。

甚至從今往後,能夠時常陪伴在當今皇帝之左右,這讓李白心中格外的振奮。

能夠時常接觸皇帝,也能夠施展心中抱負。

身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也讓他心中所思所想發生了變化,同時他不禁想到了前幾日剛剛離去的好友,心中懊悔自己當時為何在不勸好友停留幾日。

如此,此時自己被陛下所賞識,也可以舉薦一下自己的好友。

不過此時此刻說這些也晚了,心中長歎一聲,推門而入。

而心中對以後的生活,更充滿了向往……

……

身在蜀地錦城之中的李歆霓並沒有想到遠在千裡之外的長安城,會有人想念自己,她正忙碌著今日的生活。

“踏雪,今日我們去城外遊玩可好?”

庭院之中,李歆霓坐在庭院之中的桂花樹下,看著馬廄之中安靜吃草的踏雪,然後如此問道。

已經入秋了,蜀地雖然也有秋日的變化,但是並不明顯,大山之上仍然有更多的蔥鬱翠綠,落葉的枯黃也隻有少數。

當然,山中的野果也多有成熟,山中的小獸也積攢著過冬所需要的食糧。

“唏律律……好!”

踏雪叫了一聲,然後吐出了一個字正腔圓的“好”。

看著說話越來越順暢的踏雪,李歆霓也沒有最初的驚訝。

看到踏雪也同意了,李歆霓當即開始準備,不久之後,便帶著踏雪走出了錦城。

歲月在不知不覺中流逝,李歆霓也在錦城之中停留了五年的時間,因為李歆霓拒絕了白止為自己延續長生,五年時間過去了,她的臉上也終於出現了皺紋。

一頭烏黑的長發雖然並沒有變白,但也可以看出她也開始變老了。

對於自己的衰老,李歆霓早就有了心理準備,甚至她也開始享受自己衰老的過程,體會慢慢白頭的樂趣。

五年之後,李歆霓也知道自己要再次離開了,在一個時間停留過久,體會到了錦城之中的人文風情,也便沒有了曾經的那般好奇。

最先知曉李歆霓要離開錦城的自然是鄭屠戶一家,他們也聽到與他們相處五年的鄰居將要離開,心中也有萬分不舍。

同時讓他們感到心疼的是,在這五年之中,李歆霓始終一個人居住生活,甚至鄭屠戶的妻子張氏也曾多次勸說李歆霓尋找一位如意郎君,但是都被婉拒了。

而鄭屠戶一家也不再勸說。

與鄰居相處越久,或許感情就越深,鄭屠戶一家也不知不覺之中對李歆霓有著身深厚的感情,再加上李歆霓武藝非凡,時不時進山打獵,並且讓鄭屠戶售賣,對鄭屠戶一家幫助甚大,如何不讓他們心生感激?

再加上自己的兒子隨著年齡的增長,也跟著李歆霓學習劍術,所以,在某種程度上說,他們並不是單純的鄰居關係了。

在分彆的這幾天,鄭屠戶一家皆出門相送,他們看著那個美麗的女子獨自一人,背負行囊,牽著白馬,手中持著一把寶劍,孤身一人行走天涯,卻也有一種孤寂淒涼之感。

他們默默的走在旁邊陪著李歆霓,直到走出了錦城城外,甚至沿著官道又送了很遠。

“送君千裡,終須一彆!”

最終,李歆霓停下腳步看著身旁的鄭屠戶一家,李歆霓也對鄭屠戶一家有著不一樣的感情。

誰言隻有達官顯貴、王侯將相之家才有友誼的存在,即使是販夫走卒、平民百姓也有深厚的情誼。

李歆霓能夠感受到鄭屠戶一家對自己的關心,不過此時仍然說道:“已經送了甚遠,鄭大哥也趕快回去吧!”

此時此刻,這是春日花開爛漫之時,官道兩旁的垂柳綠油油,嬌嫩的葉子隨著微風搖擺。

聽到李歆霓的話,鄭屠戶當即從一旁的垂柳折下一根枝條,然後遞給一旁的李歆霓,說道:“我是一個粗人,不懂的分彆之語,隻能贈予你姑娘一根柳枝,還請李姑娘一路平安,希望還有相見的一天!”

如今的大昌繁榮昌盛,更有無數的花本故事流傳於民間,大唐邊疆戍邊的將士何其多,在將士遠征之時,多有家人折柳送彆,而送彆折柳變成了一種風俗。

“好!”

看到鄭屠戶手中的鮮嫩柳枝,李歆霓雙手接過來,然後珍重的放在了踏雪背上的行囊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