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夢遊天姥吟留彆》(1 / 1)

第236章 《夢遊天姥吟留彆

“蜀道難?!”

“是啊,此時全篇皆描述了蜀道之艱難,取名為蜀道難也恰如其分,最為合適不過!”

“如此大才,不知那人叫什麼?”

“全篇詩篇之中透露著一股超然於世的仙氣,有謫仙之姿!”

“不知可否將此詩初稿售賣於我,我可出高價!”

“售與我,我出一百兩!”

“我出一千兩!”

“……”

在所有人都讀了《蜀道難之後,一些欣賞且有財力之人,皆紛紛大聲喊道,想要購買李白手中的初篇。

聽到周圍之人的聲音,李白此時似乎才剛剛回過神來。也正是如此,剛才李白在創作《蜀道難之時,他的整個人都沉浸在蜀地的險峻之中,並沒有察覺到身邊環境的變化。

看到酒樓之中的所有人皆要出高價購買自己手中的初稿,李白卻微微搖頭表示拒絕,“各位請見諒,我好友將要離開長安,回到家鄉蜀地,然而蜀地艱難,雖然待在長安也頗為不易,但我也想讓我的好友留在長安城之中!”

“不過好有心意已決,我也隻能作此詩篇贈與好友!”

聽到李白說出原因,酒樓之中的所有人間露出欽佩之色,更多的是露出失望的表情,也有大部分人目光投向了李白旁邊的男子,臉上露出羨慕之色。

對方能有李白這樣的好友,讓他們感到羨慕。

而聽到李白的話,酒樓之中的人也不再多說,也不再提購買《蜀道難的初稿。

“既然如此,那公子可否再次謄寫一篇《蜀道難,屆時我們也願意出錢購買!”

“沒錯,即使不是初稿我們也願意購買!”

“可否再為我等抄寫一篇?”

“……”

看到《蜀道難的初稿他們無法購買的,於是既然出言讓李白再次抄寫一篇。

他們自然能夠看出《蜀道難之好,定然也會流芳百世,被後人所傳頌。

若是他們能夠得到原作者的真跡,然後再傳給自己的後人,也算是一種佳話。

聽到酒樓之中人的話,這一次李白自然沒有拒絕,他頷首笑道:“既然如此,那就恭敬不如從命了!”

看到李白答應,酒樓之中的所有人街都露出了微笑。

一旁李白的好友見到這一幕,看向李白的目光也露出了真摯的微笑,隨即對一旁的李白說道:

“沒曾想太白竟然有如此文采,既然如此的太白你又怎會報國無門?”

李白的好友也沒有想要李白的回答,而是繼續說道:“雖然太白你做了此篇《蜀道難,但我也心意已決,打算離開長安返回家鄉蜀地,至於這篇《蜀道難,我就笑納了!”

“本就是為你所作,儘管拿去!”

聽到自己好友的話,李白連忙擺手說道。

與此同時,還從腰間拿出自己的印信,在紙張上印下自己的印章,最後才鄭重的遞給一旁的好友。

好友見此,也非常鄭重的接了過去。

……

偌大的長安城之中,每日皆都發生著許多事情,喜怒哀樂,愛恨情仇,而今日在酒樓發生的事情也迅速被傳了出去,然後在長安城中迅速被傳開。

傳得最快的莫過於《蜀道難,被更多的人傳唱,許多文人之士皆手捧一篇《蜀道難,感受著其中的字句。

隨著時間的發酵,李白的名字也越來越被更多的人熟知,甚至一些達官顯貴皆聽到了李白之名,更知道了李白的文采,紛紛邀請李白參加家中晚宴,賦詩以作樂。

在最初,李白對於這種情況是極其樂意的,畢竟可以使自己的名字被達官顯貴所熟知,然後被伯樂欣賞,推舉自己入朝為官,一展心中抱負。

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他心中對於這種情況越來越厭惡,在這期間也遭受到了一些達官顯貴的蔑視。

比如就在此時,李白被邀請到一名朝中官員的府中,因為朝中官員要宴請好友,故而邀請李白前來賦詩作樂。

這樣的事情李白也經曆了許多,但是此次卻不一樣,他能感覺到此時邀請自己前來的官員看向自己的目光有淡淡的蔑視,似乎極其看不起自己。

這讓他心中甚是不悅。

但是心中不高興又能如何,他不過是一介白身,與在朝為官的達官顯貴來說,自己不過是一名低賤的平民。

此時富麗堂皇的廳堂之中,身著美麗服飾的侍女翩翩起舞,有雅樂陣陣,美味佳肴、瓊漿玉液,然而被邀請來的李白卻隻能坐在末尾,似乎被當成了用來取樂的伶人。

想到此處,李白胸膛之中一股怒火頓時翻湧而起,不過他並沒有直接發怒,依舊在冷靜的觀察此時的情形。

卻見廳堂上方觥籌交錯,推杯換盞之間歡聲笑語在耳畔響起,而坐在末尾的李白仿佛是一位局外人,靜靜的看著這一切。

這樣會逐漸來到高潮,隻

見邀請李白來的朝中官員突然看向李白,然後頤氣指使說道:

“聽聞李白在長安城之中頗有才氣,做出的詩篇更有謫仙飄然除塵之名,今日老夫特地邀請李白來府中,為我等賦詩作樂!”

“沒想到竟然將李白邀請了過來,上官大氣!”

“沒想到我等也能一聽優美詩篇,此番全靠上官!”

“那李白還不趕快做詩來!”

“……”

隨著主家道出邀請李白而來,廳堂之中的人頓時一陣諂媚附和,在阿諛奉承的同時,也對李白指指點點,話語之中多有對自家奴婢之姿態。

至此,李白義憤填膺,不過臉上卻沒有表現出來半分,聽到廳堂之中的人對自己頤氣指使,當即也聽話的站起身來,對著上方的主家說道:

“恭敬不如從命,而且上官取來筆墨,此時我便賦詩一首,以為修為之樂!”

“好!”

聽到李白的話,廳堂之上的人皆露出笑容,對他們來說,這種隨意指使他人做事的姿態,似乎已經讓他們習以為常。

聽到李白如此順利的答應,也以為李白是那等下等卑賤之人。

在眾人的注視之下,侍者侍女將筆墨皆端上了廳堂之中,而李白也走到天堂之中的作案前,開始皺眉沉思,給人一種正在冥思苦想,正在做詩的模樣。

而天堂之中的人也在靜靜的等待,交談之聲也不禁低了幾分。

在沉思的同時,李白卻想到了很多。

他想到了自己在長安城之中經曆,以及在長安城之中結交的知心好友,以及此時自己所遭受的不公經曆。

一切的一切,此時皆都映上眼簾,再次看到。

來到長安之後,迎接他的卻不是能夠一展心中的抱負,反而是各種刁難,這讓他心中逐漸冰冷。

對於長安城的期望,也逐漸消失殆儘。

他又想到了自己在長安城中結交的好友,雖然這些好友有著不同的性格,但無一例外的,都和自己有著相同的喜好。

比如在城外的道觀之中,具有一位好友,雖然是一位道人,但是也和自己有著共同的語言,那位道友也曾經多次提出幫助自己在貴人面前推薦自己,但是都被自己婉拒了。

當然,那也隻是自己初次來到長安城之後,心中難免自信滿滿,沒想到在長安城之中過了一段時間,卻發現會如此的艱難。

那名道友名叫吳筠,寄情山水,好作詩,曾和自己在山中飲酒作樂,欣賞大自然之風光。

後來他也多次後悔,後悔當初那麼痛快的拒絕了吳筠的建議,不然此時此刻,自己已經因為吳筠的推舉,已經入場為官了吧!

想到此處,他再次回過神來。

而在廳堂之中,在所有人的注視之下,李白終於開始揮筆在宣紙上書寫,與此同時,一旁也有人不禁起身走近一些觀看。

周圍的人隻見李白筆走龍蛇,一個個字躍然於紙上,組成了一句句優美的詞句:

“夢海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

看到第一句,周圍的人一臉茫然,不過卻又看到“瀛洲”二字,一些人不知其中典故的,自然是一臉的迷茫。

而直到其中典故的,自然了解瀛洲乃是三大仙山之一,傳聞秦國始皇帝曾經派出三千童男童女,在東海渡海而去,隻為尋找東海之中那虛無飄渺的三座仙山。

三座仙山分彆為:瀛洲、方丈、蓬萊!

很顯然,此時李白所寫的詩句之中,其中的瀛洲便是傳說之中的仙山。

“不愧是有謫仙之名,書寫的詩句果然仙氣飄飄,有一種飄然出塵之感!”

一旁的人不禁讚歎道。

“不知後面的詩句又會如何,當真讓人期待!”

“且莫說話,靜靜觀看!”

眾人的目光再次落在了宣紙之上,隨著李白筆走龍蛇,眾人的目光也在緩緩的移動:

“越人語天姥,雲霞明滅或可睹。”

“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嶽掩赤城。”

“天台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

“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度鏡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謝公宿處今尚在,淥水蕩漾清猿啼。”

“此處……”

寫到此處,周圍的人不禁一臉茫然,此時畢竟身在長安,怎麼突然到了東南之地?

畢竟詩句中出現的天姥山,便在東南之地。

難不成眼前的李白曾經去過東南之地的天姥山,故而心中有感,所以才會寫下這首詩篇?

而正在書寫的李白也不禁停下了動作,微微沉吟片刻。

曾經他和好友吳筠在山中暢談之時,自然交談了大唐的大好江山,無數名勝景地,皆被他們所向往。

其中道友吳筠更是曾經四海為家,遊覽了許多的地方,其中天姥山便是其中之一。

這也讓李白心中頗為

期待與向往,心想自己空閒之時也一定要前往天姥山,欣賞天姥山上的美麗景致。

看到李白停下了書寫的動作,廳堂之中的人以為此詩篇就到此為止,剛想開口說話,最近李白竟然再次揮墨書寫,筆走龍蛇。

“腳著謝公屐,身登青雲梯。”

“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

“千岩萬轉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龍吟殷岩泉,栗深林兮驚層巔。”

“雲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

“列缺霹靂,丘巒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開。”

“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台。”

“霓為衣兮風為馬,雲之君兮紛紛而來下。”

“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動,恍驚起而長嗟。”

“惟覺時之枕席,失向來之煙霞。”

“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

至此,眾人終於被李白的文采所傾倒,經過簡單的文字,他們竟然能夠從詩篇之中一窺李白那天馬行空的思想,想象那猶如仙境一般的景象。

讀李白的詩篇,簡直就是一種頂級的享受。

所有人都不禁沉浸在自己的想象之中,正如詩句之中所說“霓為衣兮風為馬、虎鼓瑟兮鸞回車”他們飛行至詩句中的天姥山,同傳說之中的仙人一同為樂。

到了這裡,眾人都以為詩篇到此真的已經結束了,然而卻看到李白竟然繼續書寫,他們心中的驚歎、震驚再次壓抑下來,靜靜觀看著紙上的文字:

“彆君去兮何時還?”

“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然而當最後兩行字躍然於紙上,在場的所有人機都面色一變,然後猛的抬頭看向天堂正中央的李白,看向李白的目光都發生了變化。

目光之中充滿了震驚、充滿了難以置信、甚至還充滿了敬服……

而邀請李白前來做客的主家也看到了最後一句話,臉上的笑容頓時凝固,目光淩厲的看向廳堂中央的李白,剛想開口說話,究竟李白竟然將手中的毛筆向桌案上一甩,隨即一揮衣袖,昂首挺胸、不卑不亢,闊步走向廳堂之外!

眾人不禁抬頭看去,在他們的目光之中,隻能看到一道瀟灑飄逸的背影,一襲白衣,謙謙君子!

好一位白衣傲公卿的翩翩公子!

一些人雖然心中不悅,但是也不得不欽佩李白的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