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蜀道難》(1 / 1)

第235章 《蜀道難

聽到那名自稱屠戶人的聲音,李歆霓目光看向對方,發現是陌生的人,最後微微搖頭,道:“抱歉了,這頭野豬我自有用處,恐怕不能賣與你!”

“無妨,若是姑娘有售賣想法,可去……尋我!”

不遠處的漢子報了一個地點,然後便離去了。

此時,周圍的人也知道了李歆霓並不打算將馬背上的野豬肉賣掉,一些有想法的人也自動離去,而剩下的一些人繼續看著熱鬨。

隨著李歆霓緩緩進城,越來越多的人被李歆霓所震驚,而李歆霓保持著平靜的心態,途中,也有許多人出言,想要購買下李歆霓打到的野豬,不過都被李歆霓拒絕了。

畢竟她已經答應了鄭屠戶,將自己狩得的獵物賣給他,不能食言而肥。

進城之後,自然也少不了引起一番震驚,再加上李歆霓一個女子的襯托,讓更多的人開始好奇李歆霓的身份。

對此,李歆霓自然不會過多理睬。

隨著李歆霓回到自己住的地方,更是引起了一番小轟動,對於自己這個年輕貌美的鄰居,住在周圍的人心中也非常的好奇,雖然也知曉李歆霓精通一些武藝,卻沒想到能夠打下如此巨大的一頭野豬。

這簡直是比一個魁梧男子都要厲害,如何不能引起他們的震驚?

他們目瞪口呆地看著踏雪背上的巨大野豬,驚歎野豬巨大的同時,也在好奇一匹白馬為何能夠馱得動如此大的野豬。

震驚李歆霓武藝高強的同時,也在震驚拉著野豬的踏雪。

“李姑娘,你這……”

回到胡同末尾的自家庭院之前,正好隔壁的院門被打開,卻見鄭屠戶身上圍著圍裙,可以從打開的院門看到院子之中,有一隻豬已經被抽筋扒骨,宰殺完畢。

但是此時此刻,鄭屠戶一臉震驚的看著踏雪背上的野豬,然後又看向一旁的李歆霓。

“李姑娘你……真的狩得了一頭野豬?!”

很顯然,對李歆霓最為了解的鄭屠戶,一開始也不相信李歆霓能夠狩得一頭野豬,此時此刻見到,難免感到震驚。

“沒錯!”

李歆霓笑著點頭,然後問道:“鄭大哥不是說有意購買野豬嗎,不知鄭大哥可否看得上我這頭野豬?”

“自然、自然能、自然能看得起。”

鄭屠戶連忙點頭,看著踏雪背上的野豬,然後忍不住細細打量,驚歎的說道:“這頭野豬至少也有四百斤吧,有了這頭野豬,恐怕接下來的一段時間我也不缺野豬肉!”

“快請!快請進!”

反應過來的鄭屠戶連忙將院子的門打開,與此同時,又從院子中走出一位婦人,正是鄭屠戶的妻子張氏。

當了解了事情的前因後果之後,也是震驚的說道:

“謔!李姑娘伱竟然能夠狩得一頭野豬,當真是……”

張氏沉默了好一會兒,奈何隻是一位普通婦人,想不出來讚歎的詞彙,最後隻能化作一聲驚訝,“快進來,快進來!”

“砰!”

指揮著踏雪將野豬放在,重重的落在地上,似乎都能感覺到地面的震動。

鄭屠戶自然好奇李歆霓是如何狩得的這麼大的一頭野豬,而李歆霓也沒有隱瞞,實話實說,不過卻將踏雪的功勞隱去了。

隨後,鄭屠戶看著地上的野豬,不禁頭疼了,不知道該如何給李歆霓銀錢,而李歆霓也不意這些,隻是說道:“鄭大哥不必如此,鄭大哥可以先行在城中售賣,屆時再給我錢就行,若是我家中缺少肉食,恐怕也少不了麻煩鄭大哥。”

“不麻煩,不麻煩!”

一旁的張氏給李歆霓倒了一杯糖水,聽到李歆霓的話,連忙道:“你一個姑娘家,獨自生活,我們都是鄰居,豈能不照顧一二?!”

張氏熱情的招呼李歆霓坐下,隨即一旁的鄭屠戶也不禁點頭,道:“如此……也好!”

“若是李姑娘想吃肉,儘管來取,必然不會讓李姑娘空手而歸!”

說要,張屠戶開始忙著處理野豬,而李歆霓也在一旁靜靜的看著,注視著鄭屠戶的一舉一動。

正所謂庖丁解牛、孰能手巧,炮製野豬也是一門技術活,也是一門手藝,而鄭屠戶看到李歆霓盯著自己的動作,鄭屠戶也沒說什麼,甚至手中的動作都慢了幾分,似乎如此更方便李歆霓去觀察。

李歆霓自然也注意到了,當即將手中的長劍長弓放在一旁,然後道:“鄭大哥給我取上一些好肉,身下的便可以拿去售賣了!”

“這是自然,我給李姑娘將這四條腿炮製好,豬肉也隻有腿上的肉好一些……”

……

提著肉回到了自己的院落中,李歆霓解開踏雪身上的馬鞍等物,隨即也開始做晚飯。

自己打的獵物吃起來自然也更加的香,也更有成就感,用罷晚飯之後,李歆霓來到庭院之中,此時已經到了掌燈時分,夜幕之上也掛上了點點繁星,天空之上的明月也更加明亮

了起來,開始掩蓋住了繁星的光芒。

庭院之中,踏雪站在馬廄裡,此時庭院之中的野草已經被踏雪吃儘,馬廄裡的鮮草也是李歆霓去城外收割的。

李歆霓來到馬廄旁邊,看著馬廄裡的踏雪,踏雪也側著頭看著外面的李歆霓,馬眼之中似乎流露著好奇。

“踏雪你真的能跟我說話了嗎?”

李歆霓看著踏雪,不禁問道。

“能……”

卻聽到踏雪突然吐出一個字,雖然口音有點奇怪,但不可否認,踏雪的確能夠說話。

“你也像神鳥一般,能夠口吐人言了……”

李歆霓好奇的盯著踏雪,對踏雪能夠說話的事情感到非常的好奇,不過此時的踏雪剛剛能夠說話,李歆霓也不能從踏雪口中了解到什麼。

至於神鳥,已經返回長安沉睡多時,想要問一些問題也問不到。

“踏雪畢竟是跟隨著神鳥,神鳥神異,擁有神通,踏雪能夠說話也非常的合理!”

李歆霓自我安慰的一句,隨即回到了房間之中。

……

……

長安城,晨光散落在這坐古老的城池之中,使這座城池開始蘇醒,萬物複蘇,城中的百姓開始了忙碌的一天。

大唐富強繁榮,國強民富,長安城也逐漸成為了整個東方的中心,東方之人無不對傳說之中的長城心生向往。

街道之上也逐漸變得繁忙,而在摩肩擦踵的行人之中,一個身著長衫的男子緩緩的走著,隨即,他走進了一旁的一座酒樓之中。

酒樓之中,裝飾富麗堂皇,坐滿了食客,有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在其中談笑風生,也有面露苦悶的人,獨自哀傷。

“太白,你終於來了!”

卻見年輕男子剛剛走進酒樓之中,酒樓的二樓上突然傳來一道聲音,年輕男子抬頭看去,發現正是自己的好友。

“太白,這次你可來晚了,當自罰三杯!”

被稱為太白的年輕男子臉上露出笑容,連連點頭說道:“理應如此,理應如此!”

正是李白,自從他在蜀地同李歆霓的分彆之後,他就來到了長安城,並且在長安城也居住了一些年。

李白來到二樓,從自己的好友來到了一處靠窗的位置,直接桌案上已經放好了佳肴美味,並有瓊漿玉液散發著沁人心脾的酒香。

“如何,你真的打算要離開長安城嗎?”

李白是愛酒之人,雖然此時美酒置於身前,但是他卻看向對面的好友,一臉關心的問道。

“沒錯,我要離開長安城了!”

李白的好友也是一位年輕人,此時聽到李白的話,認同的點頭說道:“在這長安城之中,有無數能人異士,而我等心懷抱負之人,能又能獲得多少機會呢?”

“殊不知天下有多少私塾中的學子在等待著朝廷的重用,又怎麼會輪到我們呢?”

從自己好友的話中,李白聽到了抱怨、幽怨以及沮喪。

聽到這裡,李白也不禁沉默了。

因為他來到長安城幾年,也欲一展心中抱負,奈何報國無門,無人賞識推薦,也隻能碌碌無為,在長安城之中空度時光。

在未來到長城之時,他們以為,隻要自己心懷抱負、有能力便能得到當權者的重用,但是現實卻給了他們當頭一棒。

在這長安城之中,更加的講究門生故吏,需要找當權者投效,如此才能在朝廷之中擔任一官半職。

此時,李白和他對面的好友不願如此,更不想同流合汙,於是便有了今日這一幕。

自己能夠在長安城之中靜靜的等待,但是自己的好友卻沒有那麼大的耐心,此次相聚,恐怕也是為了分彆,今日之後,自己的好友也將離開長安城,返回故鄉。

對於自己好友的想法,李白並不能給出任何的幫助,畢竟他自己都尚且如此,更何況如何去幫助他人呢?

兩個同病相憐的人,在酒桌之上靜靜的飲酒,與此同時,你在回憶著家鄉蜀地的事情。

李白和自己的好友同樣都是蜀地之人,也就代表有著更多的話題。

說到故鄉蜀地,李白突然想到了一個美麗的身影,想到了他在來長安城之時,在蜀地遇到的那位美麗的女子。

那位女子的美麗容顏仍然曆曆在目,讓他無法忘卻。

就在這時,李白突然想到了什麼,再來的時候,那女子似乎給了自己一枚玉佩,讓自己無法展現心中抱負之時,可以持著玉佩前往女宮與君子樓。

在當時接受玉佩之時,李白並沒有將這件事放在心上,也更沒有想著使用這枚玉佩。

但是此時此刻,他的想法已經發生了改變,當然也讓他矛盾不已,之前的想法依舊在影響著他,但是事實卻不逼迫著讓他使用玉佩。

“此次分彆,不知何時能夠再見,或許在將來再次相見之時,太白你已經身居高位,一展心中抱負了!”

聽到自己好友的祝福,李白心中不禁感動,

“無論如何,我也都不會忘記你這個好友,回想當初,從蜀地到長安我們又經曆了多少艱難險阻,沒想到沒過多長時間,又將要再次返回……”

“是啊!”

李白的好友也感歎道。

隨即又看向李白,“我知道太白你文采斐然,既然此次即將分彆,太白難道不作詩一篇為我送彆?”

聽到自己好友開玩笑的話,李白也反應過來,臉上帶著認真之色,說道:“理應如此!”

看到李白臉上的認真,其好友也反應過來,連忙對遠處的小二喊道:“小二,筆墨伺候!”

長城之中不乏文人世子,更不缺少才子佳人,在酒樓之中詩性大發賦詩一首更是多如牛毛,對於這種情況,酒樓之中的小二也已經習以為常。

聽到李白好友的聲音,小二當即將文房四寶取了上來,並且貼心的為李白研好了磨、展開了宣紙。

這裡的一幕也吸引了更多人的注意,距離近的人不近側目而望,一臉好奇的看著李白,期待就是李白送出詩篇。

卻見李白斟了一杯美酒,然後一飲而儘。持著吸滿墨汁的毛筆站起了身,皺眉沉吟片刻,想到蜀地道路之艱難,又想到當初蜀地的那位女子,不禁長歎一聲。

隨即下筆如有神,筆走龍蛇:

“噫噓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太白的好友站在一側,注釋者李白寫在紙上的每一個字,隨即面容也發生著變化。

周圍的時刻注意到太白好友的面色變化,隨機也更加好奇起來,不羈起身走了過來,目光投向了正在書寫的李白,自己紙上的字。

隨著紙上的字,他們的內容也逐漸震驚起來:

“蠶叢及魚鳧u,開國何茫然!

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sài通人煙。

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diān。

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後天梯石棧zhàn相鉤連。

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衝波逆折之回川。

……”

一旁的人不禁將紙上的內容朗誦了出來,隨即越來越多的人被吸引了過來,注視著場中央正在書寫著的李白,他們靜靜的等待著。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側身西望長谘zi嗟jiē!”

最後的一聲長歎,也引發了在場眾人的驚歎,看著全篇內容,他們看向李白的目光也變得不同了。

“此等詩句,當真是謫仙在世才能寫就!”

“此人是誰,既然有如此文采,為何還會籍籍無名?”

“敢問此詩的名字叫什麼?”

在場的人詢問道。

而所有的人不禁將目光投向了中央的李白,就見李白沉吟片刻,然後吐出了三個字:

“蜀道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