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六章 皇帝李世民(1 / 1)

“陛下為何突然要退位?!”

“不知!”

“聽聞神鳥前一天剛剛在宮中顯化身形,同陛下在宮中交談良久!”

“而神鳥離去沒多久,便傳出陛下欲禪讓於太子的消息!”

“難道是神鳥的緣故?神鳥同陛下說了什麼?”

“不知,聽說當時無第二人在場!”

“……”

……

長安城之中,酒樓、茶肆、煙花之地等等,人人皆討論著這件事。

顯然,這已經成了令天下之人震驚的消息。

朝堂之中,文武百官更是一頭霧水,不知道皇帝為何會突然冒出這個念頭。

更為疑惑、驚慌、恐懼的,無非就是太子李世民本人了。

此時,太子府之中,李世民太子府之內的幕僚、武將皆眉頭緊皺,分析這這個消息的背後原因。

但是討論良久,他們還是搖頭。

畢竟,身處高位,皇帝之尊位,隻要坐上去,又有誰會厭棄?

恐怕沒有人會放棄!

但是此時的皇帝,竟然放出了這個消息,不知道是有意放出,還是什麼陽謀。

李世民同樣眉頭緊皺,不過瞬間,他便想到了什麼,當即下令,道:“備馬,去城外!”

驪山之下,女宮、君子樓所在之地,太子李世民獨自前來。

似乎是知道了李世民會來,李歆霓已經等候多時。

“姐姐,你是不是知道什麼消息?”

太子李世民坐在李歆霓對面,看著身前桌案上的茶水,卻沒有心情飲用。

“知道!”

李歆霓點頭,面帶微笑地看著對面的李世民,輕聲道:“世民你是太子,並且還是領兵的將軍,為何此時卻顯得如此慌張?”

“我……”

聽到自己姐姐的質問,李世民一愣,隨即才反應過來,不禁回想自己之前的行為,的確表現的太過於慌張了。

不像為君者應有的心態、胸懷!

片刻之後,卻見李世民臉上的驚慌、疑惑之色也隨之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平靜、自信!

於是,這才看向對面的李歆霓,說道:“是世民失態了!”

“無妨……”

李歆霓笑了笑,然後主動說道:“我知道你疑惑的是什麼,至於宮中之事,的確同神鳥有關,不過父親想要退位的想法,卻是與神鳥無關。”

“哦?”

李世民疑惑。

“顯然是因為聽了神鳥的話,故而產生了這種想法,應該沒有其他的緣故,所以你不要多想。”

“原來如此……”

聽到這裡,李世民明顯心中放心了不少。

但是心中仍然有些好奇神鳥和自己的父皇說了什麼,竟然能夠讓皇帝產生退位的心思。

放棄這讓無數人皆心心念念的皇位!

……

暗處的白止也有些感歎,至於自己同皇帝李淵說了什麼?

其實很簡單,不過是皇帝李淵問自己長生之事,但是白止卻直白的拒絕了他,當然,也告訴了皇帝李淵如何延年益壽。

無非就是調養身體,不要或許勞累等等。

顯然,這個皇位讓皇帝李淵感到了勞累,所以,他才會有退位的想法。

當然,在白止看來,當個太上皇的確比當皇帝更為輕鬆享受。

雖然無法實施自己的治國方略,但是在其他方面,卻很輕鬆。

上可嗬斥皇帝,下可統治萬民,不用操勞國事,按照後世的說法,就是提前進入了退休生活。

誰人不想早早躺平?

或許是因為自己的一番話,皇帝李淵也想通了吧!

對於人類的想法,此時的白止已經無法去共情了。

不過,按照原本的曆史,此時的李世民應該早就發動了玄武門之變,並且已經繼位幾年了。

但是因為自己的緣故,此時的李世民依舊是太子,或許,這便是名正言順繼承皇帝之位的代價吧!

——晚幾年當皇帝!

看著李世民離去的背影,李歆霓卻也擔憂了起來,不過,她擔憂的並不是李世民能不能當皇帝,而是李世民能不能做一個好皇帝。

白止現身於一旁,絢麗的翎羽散發出點點神光,鳳冠流光溢彩,三根長長的尾羽閃爍著紫色星光。

聽到李歆霓的擔憂,白止笑道:“你的確是李世民的親姐!”

“如何說?”

李歆霓微微側頭,容貌絕美,成熟的女子風韻充斥全身,但是此時微微歪著頭的模樣卻也有幾分嬌俏可愛。

“隻有親姐才會對自己的親弟弟不放心——畢竟,太子的能力,朝中百官有目共睹!”

“皇帝都放心的禪讓,如此也能看出。”

“也是!”

聽到白止的解釋,李歆霓也笑了。

兩人沉默著,看著樓閣之外遠方的景色,又看向不遠處的驪山神鳥殿。神鳥殿威嚴肅穆的宮宇矗立在綠樹掩映之中。

可以看到,那秦時的建築風格、漢時的建築風格。

良久,李歆霓才出聲道:“呆在長安太過無趣,我想去大唐各地走走……”

“雲遊天下嗎?”

白止下意識地問道:“那長安城之中的女宮、君子樓又該如何?”

“自然會有其他人負責……”

……

皇帝要退位的消息僅僅七天的功夫,便傳遍了整個大唐。

甚至是其他郡縣的人也都有耳聞。

但是對於皇帝是誰,對於普通百姓來說,沒有任何影響。

而對於達官顯貴來說,就影響非常大了。

所以,在這幾日之中,前往太子府送禮的人絡繹不絕,但是李世民卻閉門不出,一人也不見。

如此過了一個月,皇帝退位的消息終於真正確定。

當今帝真的確認要傳位於太子李世民,自己退位為太上皇!

在皇帝禪讓大典之上,文武百官、太子李世民、永安公主、平陽公主等等,皆在大典之上。

甚至於,神鳥也在天空之上顯露出神鳥之影,似乎是在慶賀太子李世民的登基。

“受命於天,天命在唐!”

神鳥顯露,便是最大的支持!

從秦至漢,再到如今的大唐,每一次神鳥出現,乾預政事,都會早就一個偉大的帝王!

從秦國一統六國,到大漢威加四海的武帝,不知,此時的大唐,又會出現怎樣的帝王!

一些太子府之中臣子皆心中期待。

隨著皇帝禪讓大殿結束,眾臣心中有些失神,感覺這一切太過於夢幻,沒想到竟然就在自己的眼前發生。

皇帝竟然主動退位,雖然是傳位於自己的兒子,當今的太子,但是這種早早且主動退位的行為,還是第一次發生。

前漢八百年,也沒有類似的事情發生過。

此時此刻,恢宏威嚴的宮殿之前,李世民身著華麗威嚴的帝王冠冕,那是李淵親手為其戴上的。

而再看一旁的李淵,雖然同樣自身的帝王袍,但是卻沒再戴冠冕。

畢竟此時的李淵已經不是皇帝了,而是太上皇。

丹陛之下,群臣恭敬地行禮,雅樂陣陣,標誌著大唐新的皇帝的出現。

李世民看著下方的群臣,隨即行使了身為皇帝的權利,即:大赦天下!

隨後,百官跟隨皇帝身後,進入宮殿之中,開始了李世民為皇帝後的第一場朝會。

至於太上皇李淵,自然便退出了權利的中央,深居於皇宮之中。

……

走出皇宮的李歆霓神色有些感歎。

“時間匆匆,仿佛一眨眼的時間,世民就成了皇帝了!”

李歆霓感歎一句,不過臉上沒有任何的羨慕,她對於權利沒有任何的想法。

然而,李歆霓剛剛走下宮殿之前的巨大台階,後面就傳來腳步聲,同時還有一道熟悉的呼喚聲。

“歆霓……”

李歆霓轉身看去,卻看到竟然是自己的三姐。

“三姐!”

李歆霓叫了一聲,臉上帶著動人的微笑。

看著李歆霓如此美麗的模樣,即使是同為女人的平陽公主也是一愣,隨即笑道:“妹妹這是越來越漂亮了,不知將來會便宜哪個男子!”

平陽公主已經到了不惑之年,再加上早年辛勞征戰的緣故,已經顯現出了老態。

和李歆霓站在一起,就將容貌明顯的襯托了出來。

聽到自己姐姐的稱讚,李歆霓也不過是笑了笑,隨即問道:“姐姐怎麼出來了?”

畢竟,宮殿之中的大朝會正在進行之中。

“裡面的事情卻也無趣!”

平陽公主毫不掩飾臉上的不耐煩,兩人繼續向宮外走著,一邊說道:“過幾天我便向世民說一聲,卸去身上的擔子,猶如父皇一般,好好享受生活……”

聽到平陽公主的話,李歆霓沒有任何的意外。

畢竟自己的這個姐姐是個女子,能夠在朝堂之中擔任官職,已經是破天荒了,再之後,恐怕也不會更上一層樓。

以平陽公主的性子,也不會癡迷於權利。

“如此也好!”

李歆霓點頭,隨即也將自己的打算說了出來,“我也想要去長安之外看看!”

“哦?雲遊天下嗎?”

平陽公主看向一旁的李歆霓,不禁擔憂道:“若是隻有你自己,恐怕……”

“恐怕父親和皇帝都不會答應。”

“放心,有神鳥相伴!”

李歆霓臉上浮現出期待之色。

呆在長安城之中,整日在女宮、君子樓裡忙碌,生活寡淡如水。

或許長安之外的景致,會帶來不一樣的體驗。

聽到神鳥二字,平陽公主臉上露出一絲羨慕與崇敬,不過瞬間又消失於無蹤。隨即看向一旁容貌絕美、氣質出塵的妹妹,長歎一聲。

“有時候真的羨慕妹妹你,想要做什麼就做什麼……”

對於這句話,李歆霓卻不知如何回答。

每個人的生活大多是外界的影響,能夠讓自己的選擇的餘地又有多大?

而自己,卻是個例外。

因為,自己有神鳥!

若是無神鳥,自己恐怕也會猶如曆史上的大多數公主一般,成為皇帝權利交換的籌碼。

現在的自己有神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算是影響了這個世界。

“雲遊天下的話,真的決定隻有自己去去嗎?”

一旁的平陽公主依舊有些不放心。

“隻有我自己。”

李歆霓點頭。

“好吧……”

……

大唐更換皇帝之事已經傳遍天下,對於大唐百姓來說,沒有任何影響。而對於大唐周邊的國家來說,卻不得不讓他們小心翼翼被。

因為他們得知,如今的大唐皇帝,還是太子的時候,就曾領兵作戰,擊敗了大唐的所有敵人。

而現在成為了皇帝,會不會對外用兵呢?

故而,一些國家開始心中擔憂。

其中,要求吐蕃最為緊張。

前幾年和大唐交戰,便大敗而歸,因為地勢影響,才阻止了大唐繼續征討的腳步。

這讓他們心中不禁慶幸,同時,更多的是害怕。

害怕大唐訓練出高原作戰的士卒,然後征討自己。

與此同時,其他國家也紛紛派出使者,出使大唐。

“東方大海之中有倭國使者前來,恭賀天朝陛下為皇帝!”

皇宮之中,一名官員正在給皇帝李世民稟告。

“倭國……”

聽到這裡,剛剛成為皇帝的李世民突然沉默下來,放下了手中的朱筆,問道:“聽聞在前漢之時,有倭國使者來朝,自稱天子?”

聽到皇帝李世民之言,下方的官員點頭,道:“回陛下,正是!”

“前漢皇帝聞言,怒之,下令斥責倭國使者,並且派人去往倭國斥責倭國國王!”

“那大唐初立之時,倭國可有使者前來?”

“回陛下,未曾有。”

“哼!”

李世民不禁冷哼一聲,他想起了史書之上記載的倭國之事。在前漢八百年統治時間之中,倭國曾多次反叛,多次侵擾沿海邊境。

“倭國之人,矮而猥瑣,自卑而野心勃勃,當防備之!”

“那臣便斥責倭國侍者,並詢問倭國國王是否還自稱天子?”

下方的官員如此說道。

“善!”

皇帝李世民點頭,對下方官員的做法認同。

“高麗可曾有使者前來?”

“回陛下,並無!”

下方的官員再次說道:“前漢末,與高麗國關係甚是微妙。”

“下令斥責!”

李世民看著手中的文書,頭也沒抬。

待國外侍者之罷,皇帝李世民才說道:“下令下去,明年為貞觀元年……”

“……令高麗國派來使者訴說不敬大唐事,否則,唐軍頃刻便至!”

“是!”

下方的官員們聞言,沒用任何的意外之色。他們皆知,此時的這位皇帝有開疆拓土之抱負,此時的做法,皆是為之後鋪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