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七章 教書先生(1 / 1)

朝堂之事,李歆霓並不關心。

回到驪山之下女宮、君子樓的李歆霓就開始忙碌著離開之事。

女宮與君子樓之中的一些事情,皆交給其中可信之人,同時,開始交代諸多事宜。

忙完這些,李歆霓也算是在一定程度上清閒了下來。

又是一年的春日。

春雨淅淅瀝瀝地從昏暗的天空之上飄落,散落在大地之上,發出微微“簌簌”聲,猶如是以人的耳邊輕輕的撫摸,讓人心境寧靜。

貞觀二年。

大唐在皇帝李世民的治理之下,變得愈發地強盛,朝堂之中,名臣武將雲集,輔佐著李世民治理這個偌大的國家。

因為之前的國力積累,大唐開始對外用兵,主要是向西域進軍,奪取前漢失地。

天下大勢似乎正在發生著輪回,輪回大漢初期的行為。

似乎因為皇帝李世民的功績,民間開始有人拿李世民同當初的大漢皇帝漢武帝相對比。

其中種種,爭論不休。

然而,此時正在身處南方的李歆霓聽著路邊茶攤之人的訴說,默默的喝著茶。

距離她離開長安城已經過去了一年多的時間,在這期間她真正的做到了雲遊天下。

陪伴她的,唯有一匹白馬——踏雪。

以及躲在暗處的神鳥。

此時,真是初春時節,暖風陣陣,百花盛開,路邊綠草如茵。各種未知名的小花開放著美麗的花朵。

猶如滿天星,點綴在路邊。

而路邊的茶攤正好處在野花之中,這給過路的行人飲茶的同時,也能帶來踏春般的愜意。

身前的桌椅由未知木材打造,上面刷的桐油漆已經剝落,處處皆能看出歲月的痕跡。

但是桌面卻被茶攤小兒擦的光可鑒人。

低頭看著桌面倒影出的自己的身影,李歆霓身著普通的勁服,頭上的青絲被紮成簡單的馬尾狀,美麗的容顏之上帶著一絲英氣。

而在桌面之上,卻也放置著一柄長劍,顯示出她並不是普通的弱女子。

一旁飲茶的行人見到李歆霓獨自一人,還是女子,皆忍不住打量一番,不過卻也僅此而已。

因為大唐長安城有女宮、君子樓,如今整個大唐的女子地位卻也隨之提高不少。

至少在家中,丈夫不可以隨意打罵妻子了。

同時,對於外面,外出行走的女子也沒人敢隨意欺辱,亦或是動邪念。

和煦的陽光照耀在身上,帶來了春日裡特有的暖意,支在城外路邊的茶攤,自然是為了方便外出行走的旅人。

同時,還有城內那些出城踏春的才子佳人。

甚至是達官顯貴家中的女眷。

嚴格說起來,達官顯貴之家的人自然不珍惜在這樣的茶肆之中飲茶。但是卻也有人特地來此處,不為其他,隻為體會這種情趣。

李歆霓這邊飲茶,一邊打量著路邊行走的人。

不遠處,有承載著城中貌美女子的馬車緩緩停下,馬車旁邊有丫鬟家丁一類的人守護。

也有青年才俊乘馬而出,約上三三兩兩的好友。一絲在這春風之中,縱馬疾馳。

良久,李歆霓才收回目光。

同時,她開始思考接下來去往何處。

一路走來,並沒有具體的目的地,甚至此處她都不知道是何處。

在這一年的時間之中,也曾遇到過可憐的孤兒,她自然直接移交給了當地的官府,讓他們將這些孤兒送往長安城。

一路走來,隨心所欲,卻也愜意。

放下手中的茶杯,李歆霓將幾枚銅錢放在了桌子上,隨即準備起身離開。

拿起一旁的長劍,然後朝路邊的踏雪走去。

踏雪全身鬃毛潔白似雪,神駿非凡,無論是誰來看,都會一眼看出這是一匹好馬。

當然,此時也不例外。

更不要說今日外出踏春的人如此多,早就有人看到了踏雪的神駿,在旁邊指指點點,稱讚不已。

李歆霓靠近,看到眾人圍著踏雪,也隻是微微一笑,然後上前示意眾人自己要離開了。

圍觀的人不乏年輕俊傑,欣賞駿馬的同時,陡然看到駿馬的主人竟然是一位絕美的女子,頓時又是一陣失神。

就在李歆霓將要上馬離開之時,一個模樣頗為英俊的男子突然出聲問道:“姑娘有禮了!”

“有禮了!”

李歆霓看向對方,微微點頭,然後回應道。

“不知姑娘家住何方,芳齡幾何?”

或許是因為美人在前,讓男子有些失態,直接帥冒昧的詢問。

聞言,李歆霓愣了愣,當即搖搖頭,沉默不語。

然後翻身上馬。

踏雪打了個鼻響,然後馬眼斜覷後面的人一眼,似乎是在嫌棄這些兩腳獸的吵鬨。

李歆霓也並未回答那人的問題,緩緩離去。

後面的上方的見此,頓時一陣失望的要投資。他們知道,眼前的女子恐怕知道了自己的想法故而沉默拒絕。

……

“每經過一地,皆會如此……”

離開了茶肆,坐在馬上的李歆霓不禁輕笑搖頭。

“蓋因貌美所致!”

隱於李歆霓身體之內的白止回答道。

隨後,李歆霓緩緩進入了一座大城之中,抬頭看著城門之上的字,李歆霓卻陷入了沉思。

隨即說道:

“好像之前看到的神童,便在此城之中!”

聽到李歆霓的自語,白止並沒有回應。

跟隨在李歆霓出來已經一年時間,在這一年之中,他感覺自己的身體變化越來越快。

同時,他還不時返回長安城,食用大量的藥材。

因為皇帝李世民的供奉,現在的他也不缺少藥材食用。

城中,繁華非常,商賈阜盛。

熙熙攘攘的街道之上突然給了李歆霓一種身在長安城的錯覺。

隨後,她進城之中找到了一個客棧,然後居住了進去。

客棧的房間頗為整潔,李歆霓要了一個角落裡的房間,勝在安靜,開窗之後,正好對著一片竹林。

將東西放下之後,李歆霓才緩緩的道:“恐怕要在這裡多留上一段時間了!”

“怎麼了?”

白止不禁詢問。

“身上的錢財不多了!”

李歆霓緩緩的說道,隨即又道:“不需要你給我,既然是雲遊天下,這些必然是要自己面對的。”

李歆霓倔強地說道。

“那你如何去賺錢?”

“……”

李歆霓搖搖頭,隨即便走出了客棧。

婺州城,再江浙之地。

經過前漢的治理,曾經瀕臨百越之地的荒涼之地,卻也繁華非常。

李歆霓走在城中,發現了城中百姓富足,甚至還看到了城中竟然還有學堂。

看到這裡,李歆霓沉默了。

所謂的學堂,曾經不過是世家特有,而大漢之時,武帝在長安城設立太學,給了寒門子弟一樣。

而此時婺州城內的學堂,竟然不屬於世家,同樣,也不屬於官府。

而是屬於私人建造。

原來,城中有一人曾是前漢富貴人家,自大唐建立深感家長人才凋零。故而出資建立了這處學堂。

隻要是婺州百姓,皆可將自己家的孩子送入學堂之中,隻需要付出一定的束脩,便可在學堂之中修學一年!

彆說是李歆霓,即使是白止,看到這個學堂也有些吃驚。

如今依舊是世家的時代,更不必說如今的皇帝李家,因為奪得了天下的緣故,便是最大的世家。

但是在老牌世家眼中,即使是皇室的李家,也不一定能夠入他們的眼。

而知識,更是被世家所壟斷。

但是,現在竟然有人開了先河,主動創立了私塾。

“不知這私塾之中,缺不缺教書先生……”

李歆霓不禁低聲自語道。

會過神來的白止聽到了李歆霓的話,並不意外李歆霓會有這種想法。

“就是不知道這學堂之中,收不收女先生……”

“進入一問便知。”

此處學堂,明顯是一處院子改造而來,進入院子之後,並不是學堂,而是學堂之中教書先生的辦公之地。

根據朗朗讀書聲傳來的方向,孩童讀書的房間,應該在原來的後院之中。

“不知姑娘是否是送家中子弟來讀書?”

李歆霓剛剛進來,卻見一名小廝打扮的人迎了上來。詢問道。

“並不是,我是來這裡競聘教書先生的。”

李歆霓回答。

“教書先生?”

聽聞此言,小廝也不禁一愣,不禁仔細打量李歆霓一眼,當即看出了李歆霓美麗的容顏。

但是小廝顯然也是見過世面之人,第一眼便從李歆霓身上看出了一種特彆的氣質。

這種氣質即使是城中一些貴人都未曾有過,於是心中也不敢怠慢。

“還請姑娘裡面稍候,我這就去請我家家主前來。”

“有勞!”

李歆霓笑了笑,笑靨如花,讓小廝不禁微微一愣。

看著小廝離去的背影,白止也不禁打量這個學堂。

顯然,這個學堂已經有了後世私塾的影子,且其中的教書先生也不止一人。

“未曾想,這學堂之中竟然還有女孩……”

白止有些驚訝,因為後院的學生之中,竟然有女孩的存在。

想到這裡,白止不禁看了李歆霓一眼,之所以此時學堂之中有女孩,皆是因為李歆霓啊!

因為李歆霓建立了女宮,間接提升了大唐女子的地位,如今,女孩也能大大方方的走進了學堂之中。

“不過,也不過是七歲至十二歲的女孩……”

再大一些的女孩,就已經及笄了,到了說婚事的年齡,自然不可在隨意同男子在一個學堂之中了。

片刻之後,卻見一位須發皆白的看著緩緩走進了廳堂之中,同時,便看到了坐在廳堂之中的李歆霓。

顯然,對方看到李歆霓也有些驚訝,不過卻也快速將心緒隱藏。

“見過這位姑娘!”

“見過長者!”

待行禮罷,老者自我介紹道:“老夫姓張,城中之人皆稱我為張老,這處學堂便是老夫建立的。”

“張老!”

李歆霓當即也叫了一聲。

隨後張老便說了一下自己建立這座學堂的初衷,基本也與李歆霓打聽的一般無二。

隨後,這才問起李歆霓的來意。

“我這次來,想必張老已經知道,沒錯,我想在學堂之中某一件差事。”

“謀一件差事……”

還沒等張老說話,李歆霓繼續道:“聽說張老的學堂之中也有一些女孩,教授女孩一些詩書,想必一些時候頗為不便。”

“而我此次前來,便可劫掠這個麻煩。”

聽到這裡,張老不禁停頓一下。

曾經他不是沒想過這個問題,也有意招一名女子老師,可是許久都沒有人前來。

於是便耽擱了。

而現在卻沒想到,眼前的女子竟然主動前來了。

念至此,他不禁詢問道:“不知姑娘從何處而來?”

“從長安而來,我姓李……名歆霓!”

李歆霓猶豫了一下,便說出了自己的真實姓名。

畢竟,真正知道自己姓名的人並不多,隻知道大唐有個永安公主而已。

“長安,姓李……”

聽到這裡。張老情不自禁的多想了,然後忍不住多大量李歆霓一眼。

李歆霓絕美的容顏本來就讓他有些驚訝了,沒想到還來曆如此……神秘。

顯然,他心中也已經猜到了什麼。

“我從長安開始,遊曆至此,見此地人傑地靈,故而想要多停留一段時間,故而,便想在此尋一件差事。”

“原來如此……”

張老點頭。

……

李歆霓成功地留在了學堂之中,而學堂便叫做張氏學堂。

聽聞李歆霓居住在客棧之中,張老也非常大度地在學堂之中收拾出了一個小院子,讓李歆霓居住。

張氏學堂的建立之地,曾經便是一個頗大的院子,給李歆霓提供一個小院子,也綽綽有餘。

居住於學堂之中,也方便李歆霓教授學生。

學堂之中。

學堂之中原來的兩個教書先生同樣是老者,隨著李歆霓的進來,頓時引得一眾學生激動不已。

畢竟新的老師往往會有許多的趣味。

每個人都會喜歡新鮮的事物。

更不必說這個孩童們。

“這是你們的新先生,以後便傳授你們劍術!”

“君子六藝:禮、樂、禦、射、書、數。”

其中射不僅僅是射箭,更是自身武藝的提升。

大漢儒生往往配劍而行天下,大唐繼承前漢,且不說此時剛剛統一天下,儒生氣節更盛往昔。

自然不會忽略“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