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五章 神童(1 / 1)

“君子樓?”

聽到這個名字,皇帝李淵和皇後皆露出了疑惑的表情,於是看向李歆霓,等待著李歆霓的解釋。

李歆霓當即解釋了一下何謂君子樓。

“也是,畢竟已經收養了女孩,而男童卻不收養,也說不過去……”

聽到李歆霓的解釋,皇帝李淵當即頷首認同道。

同時,他也看向一旁女子懷中的男童,隨即又問道:“不知道這個君子樓建在何處?”

“女兒已經將女宮坊一分為二了,一半為君子樓,一半為女宮。”

“如此……也好!”

“……”

……

從宮中出來,已經是傍晚之時,原本皇帝李淵和皇後要留李歆霓在宮中用晚膳,但是李歆霓拒絕了。

走出宏偉的宮殿,抬頭看向天邊,火紅的夕陽侵染天地,紅彤彤、晚霞萬象!

李歆霓靜靜的注視著夕陽,身旁的安未央也靜靜的看著,不過目光卻在打量著宮中的宏偉建築。

片刻之後,李歆霓才回過神來,心中同神鳥笑著道:

“剛才我突然有一種己身之渺小的感覺,這天地之遼闊,自己做的事情,又能影響多大呢?”

隱於李歆霓之身的白止聞言,沉默片刻,也說道:“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遊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

聽到白止的話,李歆霓不禁沉浸在這句話之中,細細體悟。

良久,她才輕輕一歎,感歎道:“卻是我過於杞人憂天了!”

李歆霓笑了笑,然後又道:“不過是有感而發,感到自己做的這一切,在這曆史長河之中,不過是一朵小小的浪花,在那漫天巨浪之中,使人無法察覺!”

“不全是小小的浪花……”

聽到李歆霓的感歎,白止也不禁笑了笑,此時的李歆霓,此時的永安公主,定然會在史書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她的一舉一動,甚至是被後人所傳唱。

那個時候,對於後人的影響,是巨大的!

永安公主的堅持,也會被後人所繼承!

對此,白止自然不會多說,不過,也安慰道:“無妨,對於這漫長的曆史來說,也可以始終存在!”

“一年無法完成,那便十年,十年無法完成,那便百年,百年無法完成,那便二百年……”

聽到白止的話,李歆霓愣了愣,隨即笑道:“史書記載,漢武帝曾經活出第二世,在世近二百年,不知是否因為神鳥之故?”

“……”

回答李歆霓的是片刻的沉默。

李歆霓已經明白,繼續道:“而在史書上,曾言漢武帝初時追求長生,但是第二世晚年,卻厭棄長生……”

“……也為真!”

白止回答。

聽到白止的回答,李歆霓也繼續道:“所以,世人所追求的長生,不見得是一種恩賜,有的時候,更是一杯毒酒,隻有飲下這杯毒酒,才能感受到長生的痛苦……”

白止脫離李歆霓的身體,懸浮於李歆霓身旁,看向李歆霓。

此時的李歆霓能夠說出這句話,顯然不是自己感受的,而是從史書上看到的。

並沒有自己真實的感受。

於是白止道:“既然如此,那便試一試……”

“畢竟,沒有長生,這女宮和君子樓,說不定在你逝去不多久,便也會跟著逝去……”

聽到白止的話,李歆霓當即也頓了頓,她豈能不知道,神鳥說的也是事實。

即使是現在,每日在女宮附近遊蕩的可疑之人,也非常多。

要是今後沒有自己這個永安公主的庇佑,恐怕,女宮真的會被那些人瞬間覆滅!

李歆霓這次真的沉默了。

而一旁被李歆霓牽著的安未央也感覺到了身旁姐姐攥著自己手的手變得更緊了一些。

她抬頭看向一旁的姐姐,卻看到了姐姐嚴肅的面孔。

……

回到永安公主府邸之後,李歆霓便叫來了女宮的負責人,交代著君子樓的修建工作。

“女宮之中,和以後建造成的君子樓,其中皆要有各自的學堂!”

李歆霓如此說道:“女宮之中,傳授其中的女孩詩書等典籍,而君子樓之中,各種百家經典、武藝、格物等,皆不可荒廢!”

“即使君子樓之中的男童不能成為一個君子,也要成為一個為人正直的男兒!”

……

永安公主回城的消息已經傳遍了整個長安城,距離李歆霓回城,也不過才過去了一天的時間。

皇宮之中,鴻臚寺主官卻告訴皇帝李淵,“陛下,吐蕃使者要求覲見陛下,不然,不會同臣等商議。同時……”

“同時什麼?”

聽到鴻臚寺主官沉默,皇帝李淵不禁皺眉,他能感覺到,吐蕃使者應該沒說好話。

“回陛下,吐蕃使者說,若是陛下不答應吐蕃的請求,吐蕃大軍有可能會再次叩邊!”

“放肆!”

聞言,皇帝李淵頓時怒不可遏,他放下了手中的文書,看向下方的鴻臚寺主官,道:“難道他們沒有聽到太子征突厥凱旋而歸的消息嗎?”

“應該是聽到了,但是,在他們看來,突厥應該並不強……”

聽到這裡,皇帝李淵沉默一下,道:“你去告訴吐蕃使者,就說我大唐太子即將率軍凱旋而歸,而下一個目標,便是吐蕃!”

既然吐蕃說出了威脅之言,大唐也不慣著他們!

“同時,你回去之後立刻通知吐蕃使者,讓他們立刻離開大唐,之後再次相見,便是刀兵相向!”

此時的大唐有說這句話的實力。

若是白止在此,聽到李淵如此說,也不會感到意外。

畢竟,在原本的曆史之中,唐朝繼承隋朝,而隋朝因為隋煬帝征討高麗,已經消耗了大量的國力,之後又大興土木修建大運河。

等到經過隋唐之亂。建立唐朝之後,唐朝的實力已經大降,連周邊的吐蕃、突厥一時都無法解決!

但是現在卻不同,現在的唐朝繼承於強漢,雖然也經過群雄逐鹿,但是天下英雄因為忌憚神鳥的存在,而不敢大型征戰,行屠城之事。

故而,此時建立的唐朝,已經是接近大漢之時的兵鋒。

所以,說這句話的時候,皇帝李淵底氣十足!

“是!”

聽到皇帝李淵如此霸氣的話,鴻臚寺主官似乎也被感染了,當即也氣勢十足地走出了宮殿。

身在女宮之中的李歆霓,也被宮中當值的女官通知了這個消息。

“吐蕃使者迎娶公主?”

聽到這裡,李歆霓情不自禁地想到了前漢,想到漢武帝之前,大漢建立之時,同北方草原之上的匈奴相比,顯得孱弱。

故而,大漢采取和親,來換取與匈奴的和平相處,但是,換來的,卻是匈奴仍然時常侵擾邊境。

到武帝之時,漢武帝不忍如此,直接發起了征討匈奴之戰!

最終,瀚海飲馬,燕然勒馬,奪得了西域廣袤土地,使得匈奴不敢南下而牧馬!

而此時的大唐,北方沒有強悍的匈奴,也不過有一個弱小的突厥,卻不久之前被大唐所擊敗。

但是,西南之地的高原之上,卻有一個吐蕃!

嚴格來說,吐蕃與匈奴與此時的突厥相比,算不上強。

然而吐蕃卻在高原之上,大唐將士無法輕易踏足!

也造成了攻伐吐蕃的天險!

“那吐蕃使者明言,言迎娶大唐之永安公主!”

“要迎娶我?”

李歆霓聽到這裡,才神色一愣,當即笑了笑,“我想父親定然沒有答應!”

“沒錯!陛下聽聞吐蕃要迎娶公主,直接不見吐蕃使者,而在今日,吐蕃使者竟然敢出言威脅大唐。”

“若是大唐不將公主嫁到吐蕃,就要對此大唐用兵!所以,陛下直接將吐蕃使者驅逐出了長安,驅逐出了大唐!”

“如此的話,定然又要征戰了!”

聽到這裡,李歆霓沒有露出笑容,反而還有一點擔憂。

畢竟,和吐蕃鬨翻,定然會有戰爭發生。

“是啊!”

一旁的女宮女子也說道:“不過,陛下已經傳信,讓身在沙洲城的太子直接領兵前往西南之地,嚴防吐蕃!”

李歆霓點頭,隨即問道:“對於這件事,朝中大臣如何說?”

“朝中大臣……”

“有許多人皆建議將前漢的公主嫁到吐蕃,以代替公主您……”

“不妥!”

聽到這裡,李歆霓當即搖頭。

她直接說道:“前漢公主豈能辱之?即使前漢已經覆滅,但是前漢公主不能如此對待,若無曾經之大漢,又豈能有如今之大唐?!”

“正是!”

一旁的女子道:“當時的陛下也是如此說的……”

……

……

或許是皇宮刻意引導緣故,長安城之中的百姓皆知道了吐蕃使臣的事情,也知道吐蕃使者被驅趕出了長安,驅趕出了大唐。

引來了一番叫好。

城中百姓對吐蕃之仇恨,自然不必多說。

但是征戰之事,對於普通百姓來說,還是太過於遙遠。

對於李歆霓這個公主來說,也可以說是當事人,也沒有影響太多。

她不是在女宮之中忙碌,就是忙著君子樓的建立。

與此同時,因為皇帝下令的緣故,大唐各地對於孤兒也變得格外重視。

各地官員,皆親自處理治下的孤兒,若是還有親人的,便尋找親人撫養,若是親人也不願撫養,便送往長安城。

當然,孤兒父母留下的家產,不願撫養孤兒的親人也無法獲得。

等到孤兒在長安女宮、君子樓長大成人之後,再繼承家長父母曾經留下的家產。

故而,每日李歆霓都需要處理許多事情,而女宮坊之中,男童和女孩也越來越多。

甚至於,多的已經無法居住。

對此,李歆霓也不得不在城外另行建造女宮和君子樓,正好,也在驪山之下,皇帝親自下令給了大片土地。

……

這一日,李歆霓正在驪山之下的女宮、君子樓之中處理著事情,隻見一冊名錄之中,記載著這樣的一件事情:

“婺州義烏出一神童,七歲可作詩,朗朗上口,世人皆稱讚。同時,詩書等書也通讀之,每考校之,皆可答其義!”

“神童……”

因為李歆霓處理的便是孩童之事,故而,這種事情時常聽聞,不過,這個消息能夠專門以文字的形式出現在她的面前,可以看出,這個神童的確是真的。

不是當地官員故意吹噓而出的。

隻見下面,竟然還有這位神童的詳細信息,以及他做的詩:

“出身寒門……”

“……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確實朗朗上口!”

看到這裡,李歆霓不禁面帶笑意。

“這詩用來為孩童啟智倒也不錯!”

“駱賓王……”

……

歲月流轉,星鬥移動。

公元630年,太子李世民領兵同吐蕃征戰,吐蕃大敗,然而,當大唐軍隊追擊吐蕃,深入吐蕃百裡,卻人困馬乏,士卒出現呼吸困難之症狀,不得不率軍返回。

然而,吐蕃也恐懼大唐兵威,不敢在侵占大唐邊鎮。

故而,太子李世民率軍返回。

長安城外,李歆霓身旁帶著幾個女子,站在遠處的小道上望著遠方官道上大軍的身影,片刻之後,便轉身離去。

“如此,大唐周邊,將再無外敵……”

李歆霓不禁感歎道。

“但是如今大唐之邊疆,仍不如前漢!”

一旁的女子如此說道。

“前漢……”

李歆霓知道,前漢疆域囊括偌大西域,然而此時,大唐並未繼承西域疆域。

故而,還需要後面慢慢將失地收複。

但是收複西域失地,應該是今後的事情了,並不像外敵入侵那般急迫。

後面的時光猶如指尖之沙,緩緩流逝,平淡輕鬆。自從太子李世民回返長安城之後,大唐便無大事發生。

西北之地,已無外患。

西南之地,吐蕃不再來犯。

然而在第二年,宮中竟然傳出皇帝李淵欲禪讓的消息,頓時引得平靜的長安城再次風起雲湧、暗流湧動!

一些人暗中猜測,猜測宮中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

而在這件事傳出的同時,有人知道,神鳥卻也剛剛在宮中顯化身形。

所以,世人不禁猜測,是不是因為神鳥的緣故。是神鳥,使得皇帝退位,讓如今的太子繼承皇位?!

不過,這也是世人的猜測。

當然,作為永安公主的李歆霓,自然清楚發生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