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五章 神鳥人前顯聖(1 / 1)

“需要我的相助?”

白止微微沉吟,然後便明白了漢武帝劉徹所指的是什麼,當即點頭同意。

隨即,他想到了原本曆史上的漢武帝。

曆史上的漢武帝劉徹采納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從而造成了後世兩千多年的封建王朝,始終是儒家一家獨大。

甚至後世因為儒家的變質,變成了所謂的儒教,阻礙了華夏文明的發展。

但是有一點是可以確認的,獨尊儒術,儒家對華夏文明的影響,也是方方面面的,塑造了東亞的儒家學術圈。

當然,也並不是說後世的儒家並沒有進步,反而恰恰相反,後世的儒家,不斷從百家之言中汲取營養,化百家學說的有益思想,化為自己的養分。

可以說,兩千年後的儒家,和現在的儒家,完全是兩種學說了。

總的來說,獨尊儒術的好處很多,但也有很多的壞處。

而此時此刻,漢武帝劉徹的決定,並沒有影響後世儒家成為主流文化的趨勢,同樣的,也沒有阻礙百家學說的發展。

可以預見,未來的華夏,在文化上,一定是更為璀璨的。

“朝中之臣恐怕對朕‘百家共舉,儒法為先’的決定頗有微詞,甚至,百家之士,恐怕也會因為門戶之見,而相互攻訐,所以,朕打算讓神鳥出面,定下此舉,以消天下爭議!”

“可!”

白止點頭,沒有任何的猶豫。

聽到神鳥如此痛快的同意,漢武帝劉徹也露出了笑容,隨後,漢武帝劉徹有請教了其他的一些事情,隨即才問道:“敢問神鳥,不知張騫張愛卿此時到達了何處?”

“張騫……”

白止想了想,卻道:“在張騫離開大漢邊疆之後,便被匈奴人抓到,此時,已至匈奴虎穴矣!”

“什麼?!”

聞言,漢武帝劉徹大驚,同時捶胸頓足,露出羞愧之色,“皆是朕之過,未曾想張愛卿卻被匈奴……”

看到漢武帝劉徹反應如此大,白止不禁道:“皇帝勿急,張騫雖然被匈奴人抓到,甚至是已經到了匈奴王庭,但是,並沒有皇帝你所想的那般脆弱。”

“何解?”

聽到白止的解釋,漢武帝劉徹才停下懊悔、自責。

畢竟漢武帝劉徹非常欣賞張騫的才能,之前神鳥初現之時,便有將張騫召回,另派他人出使西域之念。

不過,白止並未多說,隻是簡單地道:

“張騫身陷匈奴王庭,並無性命之憂,不過,恐怕出使之事,將會耽擱許久,並且,張騫在匈奴有計謀,恐能有三家分晉之事發生!”

“三家分晉!!!”

聽到這裡,漢武帝劉徹雖然不知道張騫具體如何做的,但是神鳥都如此說了,他怎麼可能還不信呢!

雖然心中好奇,但是神鳥不願多說,故而也不再多問。

不過,又想到張騫身陷匈奴王庭,根據神鳥所言,恐怕會耽擱許久,若是這樣,恐怕將會影響自己心中的大計。

恐怕,等不到張騫返回了。

……

翌日。

大日初升,璀璨和煦的陽光灑落在這座巨大的城池之中,宮殿連綿、鱗次櫛比,寬廣的街道之上行人稀疏,喧嘩吆喝之聲逐漸喚醒這座巨城。

長安城。

百姓們繼續新的一天的生活,達官顯貴繼續享受著榮華富貴,然而就在這時,城中主乾道之上,突然有士卒開道。

與此同時,隻見皇城的方向,傳來喧嘩之聲,有皇帝儀仗緩緩而來。

“是陛下!陛下出行!”

“陛下這是打算去往何處?”

“陛下之功績,當讚揚之!”

“吾今日便不去太學了,欲敗陛下!”

“……”

隻見逐漸喧囂的街道之上,身著士人服飾的人很多,皆是因為皇帝立太學,天下各郡士人皆趕往長安城,入太學。

此時此刻,正好遇見了皇帝出行。

皇帝車輦華貴威嚴,車輦巨大,侍者宮女伴在左右,有身著威武甲胄的士卒在前開道。

旌旗招展,長槍如林!

此時,有人發現了皇帝儀架去往的方向。

“皇帝……皇帝這是去往太學!”

“速速趕往太學,說不定能面見陛下!”

“讓讓,讓……”

“……”

一時間,人群湧動,身著士人服飾的人,紛紛動身先一步趕往太學,先行占據最優的位置。

反應慢的人,頓時捶胸頓足,懊悔不已,隨即也拔腿就走,追在其他人的身後。

皇帝立太學,乃是為天下士人,如此之舉,如何不得士人之心?!

故而,士人敬仰皇帝,以面見皇帝為榮!

富麗堂皇的宮宇之前,隻見崢嶸軒峻的門樓之上,有著書寫“太學”二字的牌匾,

而道路兩旁此時已經站滿了人,他們翹首以待,等待著皇帝的到達。

漸漸的,皇帝車駕出現在了他們的面前,莊重威嚴,隨即,車駕在太學之前穩穩的停了下來。

便見到皇帝身著冠冕,從車駕之上走了出來。

“見過陛下!”

天下士人真心實意的行禮作揖。

“免!”

漢武帝劉徹看向周圍,周圍街道之上、遠處的閣樓之上,皆站滿了百姓,正目光炯炯的望著自己。

漢武帝劉徹也明白,自己為大漢皇帝,常年在深宮之中,不常見到,此時此刻,他們如何不抬頭仔細觀看,將自己的面貌記在他們的心中。

對待臣子,要有皇帝威嚴,尤其是朝會之時,以及其他重要場合,臣子皆不能直視皇帝。

但是此時此刻,周圍之人乃是天下士人,平民百姓,故而,皇帝要與民同樂,豈能再講這些繁文縟節!

漢武帝劉徹嘴角露出笑容,環視一周,然後才在士卒的簇擁之下,緩步走進了太學。

不過,他並沒有真正的走進去,隻是走近了幾步,然後站定,抬頭看向太學牌匾,

隨即轉身面向身後的眾人,面色凝重地道:“太學之重,在於華夏之典籍之精髓,放置於太學,使天下之人皆可學!”

“此等,即使是傳說之中的神鳥也讚揚之!”

聽到漢武帝劉徹的話,並且聽到了話中有神鳥二字,周圍之人臉上皆露出了吃驚之色。

因為,他們聽到了神鳥!

畢竟,之前長安城之中有傳聞,神鳥再次出現,自先秦之時,一直存在至今。

而先秦之時,神鳥歸於秦國,故,秦國興,天下一。

如今,神鳥再次出現,並且還是如今的大漢,這又說明了什麼?!

說明了,神鳥歸漢,大漢當興!

不過,前幾日長安城之中的也不過是傳聞,至於神鳥,沒有人見過!

所以,這讓尋常百姓不僅疑惑,神鳥……真的存在嗎?

而此時,自己面前的皇帝竟然親口承認了神鳥存在。

所以,這讓他們很是吃驚,甚至,心中充滿了期待,期待皇帝能夠將神鳥召喚出來,讓他們一睹神鳥風采!

在他們殷切的目光之中,漢武帝劉徹突然再次說道:“神鳥現身大漢,天命乃歸大漢,大漢當興!”

“故,此時……請神鳥降臨!”

說到這裡,漢武帝劉徹竟然在眾人的注視之下,微微欠身,一副為他人讓開位置的模樣。

就在周圍的士人、平民百姓、一些富賈達官顯貴目光疑惑之時,剛才漢武帝劉徹所站立的虛空之中,突然綻放出璀璨奪目的白色霞光。

甚至一時間,光芒都勝過了天上的太陽,太陽的光芒在現在的神光之下,也顯得黯然失色!

周圍的所有人臉上皆露出了震驚之色,隨後,一道身影赫然出現!

正是白止!

一道潔白色的身影出現在虛空之中,雪白的翎羽如同天上的白雲,純潔無瑕。

兩根長長的尾羽猶如垂柳一般垂落,散發出淡淡的神光。

“神鳥!”

“是神鳥!”

此時,周圍的人終於看清了光芒之中的身影,竟然是他們念念不忘的神鳥!

就這樣突如其來的出現在了他們的面前!

“原來,神鳥竟然真的存在!”

“先秦之事、之傳說,豈能是空穴來風!”

“神鳥現身大漢,大漢當興!”

“皇帝乃明君,又有神鳥降世,當有豐功偉績!”

“……”

一時間,現場一片喧嘩、混亂、喧囂!

甚至後方的人忍不住向前擁擠,希冀再靠近幾分,距離神鳥再近一些!

護衛漢武帝劉徹的士卒見此,當即面容一肅,他們手持斧鉞,身著金光甲胄,猶如天兵,當即齊齊向前踏一步,高聲齊喝道:“肅靜!肅靜!肅靜!”

大喝三聲,頓時混亂的現場再次平靜了下來,被神鳥所衝昏頭腦的人們再次恢複清明,連忙再次恭敬起來。

白止靜靜的看著這一切,自己的出現,不過是配合漢武帝劉徹演戲罷了。

對於自己來說,沒有任何的影響,即使有影響,又能帶來什麼傷害呢?

恐怕已經沒有任何事物能夠傷害到自己了!

再說,幫助漢武帝劉徹,也算是有益的。

有益華夏文明的發展!

讓華夏民族更加團結。

白止心中如此想著,然後緩緩扇動翅膀,落在了崢嶸軒峻的太學門樓之上,然後靜靜看著下方。

此時,漢武帝劉徹再次站在了原來的位置,看向四周,王者之氣彌漫,高聲道:“神鳥降臨,太學今日開設,望天下士人高聲研讀百家之言,忠於大漢,忠於華夏!”

“喏!”

聞言,所有人皆齊聲恭敬應道。

……

太學並不是一個小小的書院,或許是因為白止的出現,此時的太學,卻是一個宮殿群,百家之言分彆被置於不同的宮殿之中,可供不同之人去查閱。

同時,還有大量供士人學習、休息之所,可謂已經不是曾經曆史上的太學能比的了!

漢武帝劉徹站立於太學宮殿群之中,一座高大的樓閣之上,站立在樓閣之上,可以俯瞰整個太學。

隻見下方,宮殿群點綴在綠色的密林之中,而在密林與宮殿之中,又有猶如螻蟻大小的士人緩緩移動。

大漢士人向學之心,甚盛!

如此,大漢人才當源源不斷,大漢社稷,也會更加繁榮、強盛!

漢武帝劉徹看了一會兒,然後才轉頭看向一旁的神鳥,面容感激,道:“多謝神鳥相助!”

“嗯!”

白止點點頭,畢竟是舉手之勞。

不過,此時的漢武帝並沒有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反而是百家共舉,儒法為先,不知道會對後世產生什麼影響。

但是有一點可以確定是不會變的,那便是對大漢周圍地區的影響。

甚至於,比原先曆史上,對周圍地區的影響還會巨大!

白止沉默片刻,又想到了更遠的地方。

而一旁的漢武帝劉徹也沒有打擾,就站在原地靜靜等待。

片刻,才聽到神鳥的聲音再次響起,“我該離去了……”

“要走了嗎……”

漢武帝劉徹臉上浮現出失落之色,不過也沒有挽留,隻是道:“望神鳥常來之!朕有許多問題請教神鳥……”

“嗯!”

白止點點頭,隨即瞬間消失在了樓閣之上。

漢武帝劉徹看著神鳥消失的地點,怔怔出神。

…………

匈奴王庭。

龍城。

張騫與爾悌的關係已經降至了“冰點”,至少,在外人看來,是降至了冰點!

張騫看著爾悌在匈奴人的簇擁之下,懷中抱著西域女子,在篝火旁肆意歡笑著,時不時周圍的匈奴人也發出大笑聲。

顯然,爾悌已經和匈奴人混熟,並且得到了匈奴人的信任。

“此時的生活才如此的多彩,曾經我在大漢之時,簡直不是人能夠過的生活!”

爾悌大口吃肉,滿嘴流油,然後對周圍的匈奴人交談著。近兩年的時間,他們兩人早就學會了匈奴話。

“在草原之上自由自在,想要乾什麼就乾什麼!”

爾悌如此說著,同時,又狠狠地親了一口懷中的西域女子。

這讓一旁的的匈奴人看的哈哈大笑。

爾悌武藝高強,平日裡就跟隨他們在草原之上策馬狂奔,亦或是在草原之上比武,但是能夠戰勝他的,沒有幾人。

如此,也讓匈奴人對爾悌也更加敬服。

短短的兩年時間,便收獲了一定的跟隨者。

“爾悌,聽聞王打算給予你匈奴人的身份,並且讓你領兵攻打大漢!”

一個匈奴人突然說道。

“攻打大漢?”

聽到這裡,爾悌卻在匈奴人警惕的目光之中搖了搖頭,道:“我不能去攻打大漢!”

“我在漢人的心中,還未反叛,若是靜待將來,恐怕能夠謀奪大漢更多的財富!”

“更多的財富?”

爾悌的話讓在場的匈奴人皆面面相覷,不過有心之人卻暗暗記在了心中,以待之後告訴於軍臣單於。

另一邊,張騫獨自喝悶酒,在他的旁邊,無人相陪。

在匈奴王庭的這兩年之中,也有匈奴人找他比武,雖然他不常動手,但是動手之時,卻表現出了更為強大的武藝。

這讓軍臣單於更加堅定了招降張騫的決心。

但是,張騫一直不降。

這與降於匈奴的爾悌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也使得爾悌更加受軍臣單於看重。

相應的,對於張騫,軍臣單於也更加偏向於采用強硬的手段了。

就在前幾天,軍臣單於就強硬給他找了一個匈奴妻子。

迫使兩人成親,並且洞房。

至於張騫的匈奴妻子,卻也頗為清秀,偏向於漢人的審美,身份也不過是普通的牧民之家。

但是張騫知道,軍臣單於這樣做,無非是想讓他徹底變成匈奴人!

即使是這樣,張騫也是寧死不從。

……

翌日。

爾悌剛剛悄悄從張騫的帳篷之中回來,就有一名匈奴士卒進來,稱軍臣單於召見他。

爾悌心中一驚,臉上卻無任何變化,隻是微微點頭,然後跟隨匈奴士卒前往了軍臣單於所在的宮殿之中。

相較於兩年之前,此時的軍臣單於依舊魁梧,而在一旁,伊稚科看到爾悌進來,立刻露出了笑容。

“爾悌,你怎麼才來,待會兒我們出去好好比試一場,我請你吃烤全羊!”

伊稚科同爾悌的關係已經改善,不,應該是變得切切相反。

從之前的相互針對,到現在的稱兄道弟。

當然,這也少不了爾悌的主動經營。

“好!”

剛剛進來的爾悌聞言,當即笑著點頭,“不過,如果你輸了,要將你妻子的妹妹介紹給我!”

爾悌將一個好色之徒的本性,表現的淋漓儘致。

“哈哈哈,好!”

伊稚科不以為意,反而還大聲叫好。

“好了,我要和爾悌說正事了!”

此時,上面的軍臣單於開口,隨即看向下方的爾悌,詢問道:“你兄長一直不願意棄暗投明,歸降我匈奴,不知道你作為弟弟的,有什麼辦法能夠讓他歸降?”

聽到軍臣單於的話,似乎又是因為聽到了自己的兄長,爾悌當即臉上露出了厭惡之色,“這個執迷不悟的人,他不配做我的兄長!”

“我和他不過是幼年時的鄰居,不是什麼兄長!”

爾悌憤怒道,隨即又道:“他是一個固執、執拗的人,恐怕是不會歸降的,將他殺了就是了!”

爾悌已經拿捏住軍臣單於對張騫的欣賞、看重,故而,如此道。

果然,聽到爾悌“憤怒”的話語,軍臣單於臉上露出了笑容,不過卻搖頭,道:“直接殺了他也太便宜了他,既然他是大漢的使者,最重要的,便是完成大漢皇帝的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