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章 神鳥的稱讚:文治武功!(1 / 1)

“兄長,怎麼了?”

爾悌一臉疑惑,不禁問道。

“或許,我們可以獲得匈奴王庭,甚至是龍城的堪輿圖!”

張騫盯著爾悌,緩緩的說道。

“怎麼獲取?”

爾悌一聽,也露出了濃厚的興趣。

“這般……”

張騫讓爾悌付耳上來,然後低聲訴說。

“這……”

聽著,爾悌臉上露出為難之色,忍不住搖頭。

“不行!怎麼可以這樣,如此,我豈能對得起神鳥賜予的力量?!”

爾悌連忙拒絕,頭搖的如同撥浪鼓。

“就如此決定了,無妨,為兄會配合你的,而你也可以表現的真實一點,之後,你可以將我視作仇寇!”

張騫直接拍板了,“不過,這也需要一個契機……”

…………

因為爾悌表現出來的武藝才能,被匈奴軍臣單於所賞識,而匈奴人根據從堂邑父口中得知,張騫的武藝甚至比爾悌的武藝還高幾分。

於是,張騫和爾悌兩人在匈奴王庭之中的待遇以肉眼可見的程度上升,甚至於,匈奴人還送來了兩個西域美人,供兩人享受。

看著兩個身姿婀娜,容貌充滿了異域風采的美人,張騫和爾悌兩人陷入了沉默。

隨即,張騫靈光一閃,當即道:“有了!”

…………

匈奴軍臣單於看著身旁自己的弟弟,臉上帶著無奈之色,然後說道:“他不過是一個漢人,況且,如今已經在我們王庭之中,還能再次回到大漢嗎?”

“不能!所以,你就不要擔心了!”

此時,伊稚科臉上仍然帶著憤怒之色。

“之前那個漢人在宮中,竟然讓我顏面掃地,無論如何,我都不會容忍……”

軍臣單於看著自己弟弟憤怒的表情,突然笑了,道:“沒錯,正是這樣,我草原的男兒,就應該如此不畏艱難,即使對方比自己強又如何?終究有一天,會將他打敗!”

聽到自己的兄長、陡然轉變的態度,這讓伊稚科一愣,一時他都沒有反應過來。

“所以,兄長同意讓我殺了那個漢人?”

伊稚科看著自己的兄長,如此問道。

“為什麼要將他殺了?”

軍臣單於反問。

“既然對方讓你顏面掃地,那你就應該光明正大的將他擊敗,將你的榮耀再次奪回來!”

軍臣單於看著自己的弟弟,嚴厲地道:“如果敗給了彆人,就失去了面對敵人的勇氣,隻能用陰謀詭計殺害對方,如此,豈能是草原的雄鷹?!”

聽到軍臣單於的話,伊稚科臉上憤怒的表情一滯,顯然,他聽進了自己兄長的話同時,也知道這個道理。

“兄長說的對,我應該光明正大的挑戰他,然後在草原勇士的注視之下,將他擊敗!”

想通這一點,伊稚科臉上再次浮現出奮進之色,同時,對爾悌的憤怒已經消失無蹤了。

“對!如此,才是我匈奴豪爽的男人!”

軍臣單於稱讚道。

“可是,兄長將這兩個漢人留在這裡,他們會為我們匈奴效力嗎?”

“一定會的!”

君臣單於臉上露出勝券在握之色,然後緩緩說道:“從堂邑父那裡得知,張騫為大漢使者,恐怕是很難,但是,那個爾悌卻隻是軍中小將,雖然武藝高強,但是年齡並不大!”

“據堂邑父描述,那個名叫爾悌的漢人,好色如命,在大漢時,便有十個女人……”

“十個女人……”

伊稚科眼前一亮,似乎發現了華點。

……

“十個女人?!”

爾悌一臉難以置信,看著自己的兄長,再看向一旁偷偷進來的堂邑父,一臉的震驚。

“我什麼時候有十個妻子、妾室了?!”

爾悌看向自己的兄長,不禁無奈,問道:“這就是兄長你的計策嗎?”

“正是!”

張騫點頭,同時連忙安慰道:“雖然是杜撰,但是匈奴人又不了解你,他們豈能知道是否真假?”

“但是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那便是你是一個好色的人!所以,平日裡要表現出來!”

聽到張騫的解釋,爾悌一臉的生無可戀,有辱名聲之事,豈能有讓步?!

可是,此時身在匈奴,失節恐怕已經成了小事。

“匈奴單於必然以女色來控製你,這時,你便順水推舟,降了匈奴,然後順勢進入匈奴軍中……”

張騫細細將自己的計策訴說,而一旁的堂邑父聞言,連忙走出了營帳,道:“如此計策,隻有不知道才是最保密的,所以,我不能聽!”

張騫和爾悌兩人看向堂邑父,堂邑父堅持走出了營帳。

對此,兩人也不多說什麼,隨後細細安排之後的行動。

在爾悌的計策之中,爾悌表現出是一個好色的人,對於生性多疑且心中始終不信任漢人的軍臣單於來說,這便是一種把柄。

無論誰,都會認為有缺點的人才會更好的控製!

更何況軍臣單於這樣的王者!

所以,屆時爾悌佯降於匈奴,便會變得更加無懈可擊,也容易讓軍臣單於信任。

看著有些不情願的爾悌,張騫繼續安慰道:“放心吧,有為兄為你作證,你不會是真的投降於匈奴的,況且,若是有朝一日,你成了匈奴單於的左膀右臂,執掌大權,到那個時候,恐怕才會起最大的作用!”

“我明白了……”

最終,爾悌點頭,算是同意了。

“既然如此,那為兄便不打擾你了!”

張騫看了看帳篷之中,隻見之前匈奴人送來的兩個西域女子已經洗漱乾淨,身上穿著西域特殊的服飾,婀娜多姿的身姿展現地淋漓儘致。

爾悌看了張騫一眼,隨後才走進了帳篷之中。

張騫親自為爾悌關上了帳篷的帷幔,並且親自守在帳篷之前。

不多久,帳篷之中,就傳來女子的呻吟、嬌喘等靡靡之音。

…………

“單於,那兩個漢人內訌了!”

宮殿之中,軍臣單於正在思考著這一個冬天怎麼度過的時候,突然有一名士兵走了進來,稟告道。

“內訌?”

軍臣單於當即問道:“因為什麼?”

“名叫爾悌的漢人欲獨占西域女人,故而與名叫張騫的漢人吵了起來,隨即,那爾悌便將張騫趕了出來,獨自享用女人!”

挺大士卒的描述,軍臣單於臉上頓時露出了笑容,自語道:“好!”

“看來堂邑父提供的消息的確是真的!”

軍臣單於當即命令一旁的人,道:“賞給堂邑父一個單獨的帳篷,並且給其一個匈奴女人,歸還他的匈奴人身份!”

同時,他又看向下方的士卒,道:“你繼續盯著那兩個漢人,不要插手,等到兩人再次吵起來的時候,再來通知本單於!”

“是!”

看著士卒的離去,軍臣單於已經想象自己匈奴得到一猛將的畫面了。

爾悌之威猛,他自然覬覦良久,還好,對方是好色之人,有缺點的人,才更加的好控製!

以後用起來,也更加得心應手。

軍臣單於靜靜等待,不過他又想到了另一個漢人——張騫!

“漢人有句話,叫做兩軍交戰,不斬來使!這個張騫雖然是出使大月氏的使者,但是我匈奴也不至於為了泄憤而殺了他!”

“聽堂邑父所說,張騫此人的武藝,不比爾悌低,且,張騫此人有謀略!”

隨後,他陷入了沉思。

……

爾悌和張騫兩人之間關係的變化,自然引起了匈奴人的注意,但是,匈奴人卻沒有任何插手的意思。

此時,張騫和爾悌坐在營帳之中,爾悌臉上已經脫去了曾經殘留的稚嫩,變為了男人的成熟。

已知人事的他,並沒有沉浸在男女之事之中。

此時,爾悌繼續聽著張騫的安排,“匈奴人之所以無動於衷,恐怕是讓我們兩人自動漸行漸遠,產生隔閡……”

“所以,我們要順著匈奴人所想的做……”

“接下來,恐怕會有匈奴人與你接觸,同時,恐怕還會給你女人……”

“知道了!”

爾悌點頭。兩人商談時間並不長,隨後,兩人所在的帳篷之中再次傳來爭吵的聲音,隨即,爾悌憤怒的走出了營帳,

回到了自己的營帳。

沒錯,此時兩人已經有了兩個營帳。

爾悌所居住的營帳之前,隻見兩個西域女子主動迎接回來的爾悌,兩個西域女人面色紅潤,眉宇間媚態十足,雙目含情的看著回來的爾悌。

已經體會到男女之事美好的西域女人,也忍不住沉浸其中了。

見到兩個美人主動迎接,爾悌臉上當即露出淫蕩的笑容,隨即攬著兩個西域女人的纖纖細腰,走進了營帳之中。

片刻,傳來鸞鳳和鳴之聲。

……

對於張騫的計謀,白止心中已經猜到了。

恐怕,張騫並沒有將此次被匈奴人抓到,看作是身陷虎穴,恐怕還有幾分主動進入的意思。

至於爾悌,也是張騫心中計劃已久。

目的是,能夠讓爾悌長久的留在匈奴之中,當作細作!

“神鳥,恐怕以後要神鳥多多辛苦了……”

確定營帳之中無人,張騫才看向身前已經顯化身影的白止,翎羽潔白,猶如純潔的白雲,讓人心神向往。

白止自然知道張騫所請,於是點頭,道:“之前我就給了爾悌一枚‘朱果’,其除了能夠增強爾悌的體魄,更是大補之藥,藥力積攢在其體內,隻要他受了有性命之危的傷勢,藥力會主動發揮作用,將其治愈!”

張騫聞言,當即再次感謝的一揖。

他讓爾悌在匈奴充當細作,自然也知道這其中的凶險,作為漢人,恐怕還會受到匈奴人的刁難。

稍有不慎,便會有性命之危。

所以,他請求神鳥護佑爾悌。

白止也算是同意了。

“接下來,你該如何?”

白止看向張騫,問道。

“等爾悌獲得了匈奴人的信任,我便尋找機會,逃離此處,繼續去往西域,出使大月氏!”

“恐怕將會是許久……”

白止搖頭,離開匈奴王庭?恐怕不容易。

聽到白止的感歎,張騫也是沉默,其中艱難,他豈能不知,不過,必須得做。

…………

公元前137年,距離張騫出使西域已經過去了兩年的時間,在這兩年之中,大漢處在一片平靜之中。

而漢武帝劉徹卻也不是什麼事都沒有做!

同曆史一樣,他聽從了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但是,並未像曆史一般,全部采納!

“朕欲共舉百家,儒法為先!”

“共舉百家,儒法為先?!”

未央宮,富麗堂皇、威嚴華麗的宮殿之中,朱紅色的建築崢嶸軒峻,有青銅紋飾蔓延、點綴。

青銅燭台將寬敞的宮殿映地一片通明,金鉤勾起繡有雲紋神鳥圖騰的帷幔,宮女侍者恭敬侍立,儘顯輝煌。

此時此刻,漢武帝劉徹端坐於皇帝寶座之上,身著帝王冠冕。下方群臣列坐,共尊皇帝。

聽聞皇帝之言,群臣皆驚,而作為推手的董仲舒,卻端坐於群臣之列,面容驚訝,更多的是難看。

畢竟,這就像是男人承諾給予女人正妻之位,但是最後迎娶的時候,卻發現卻是妾室的名分!

現在的董仲舒便是這種感覺!

因為,在他之前的建議之中,是“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而此時朝會之上,皇帝竟然說出的是“百家共舉,儒法為先”!

雖然皇帝明確說出儒家學說為首,但是卻還有其他學說。

其他學說仍在!

也就是說,未來還會對儒家學說產生影響!

這讓董仲舒心中很不開心,有一種被背叛的感覺。

而漢武帝劉徹卻絲毫不在意董仲舒的看法,此時此刻,他看向下方群臣,道:“先秦之時,百家學說一同出現,百家爭鳴!然,每一種學說皆是華夏之精髓,當學習之,實踐之,豈能輕易廢除?!”

“其中,秦時,法家為秦國崛起之法,又有‘秦法’,變換為統一之治世之道,故而用之!”

“而儒家之道,適合大漢之情,故用之!”

“其餘百家之言,仍然有可用之處!”

漢武帝劉徹說完,看向下方群臣,未等群臣反駁,他繼續說道:“然,朕觀天下士人有向學之心,但是各郡縣無有書可讀,亦或是傳抄之時,多有錯漏,故而,朕欲在長安立太學學府,各郡縣有才學之人,皆可進入太學學府深讀百家經典!”

“同時,於太學之前立碑,書刻百家之書,更正書籍錯誤之處,人人皆可於碑前抄書、朗讀……”

“……”

……

“陛下聖明!”

聽到漢武帝劉徹一係列的決定,朝中大臣竟然意外的沒有任何反對,但是漢武帝劉徹明白,恐怕之後的政令施行,會有些許阻礙。

不過,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此時的百官並未反對。

……

三天時間一閃而逝,太學學府之選址已經確定,且是曾經秦時一宮殿群,漢立,並未拆除,並且經過修繕、擴建,變得更加恢宏、巨大。

乃是大漢皇帝行宮所在,此時,被漢武帝劉徹劃出,作為太學百家之士學習場所。

白止立於長安宮之上,潔白的翎羽在陽光之下散發著耀眼的光芒,兩根長長的翎羽猶如垂柳,優美、神異。

白止來的無聲無息,身影一閃,便出現在了漢武帝劉徹所在之宮殿。

目光向下,卻見漢武帝劉徹正手持竹簡,眉頭緊皺,顯然,正在處理棘手之政事。

白止並未有隱藏身影的意思,直接出現在了漢武帝劉徹的面前。

陡然出現的白止,讓漢武帝大驚,隨即臉上露出喜悅之色,直接將手中的文書丟在了地上,起身大步走到白止面前:

“徹,見過神鳥!”

此時的漢武帝劉徹,對白止異常恭敬。

因為,當從神鳥殿返回之後,他對神鳥了解的越多,越是能夠感覺到神鳥的強大!

此時恭敬態度,可見一斑。

“聽聞皇帝欲立太學,傳授天下士人百家之言?”

白止直接問道。

“正是!”

漢武帝劉徹看向神鳥,詢問之,“不知神鳥意下如何?”

“華夏之精粹,自然需要傳承,豈能使明珠蒙塵、束之高閣、棄之如敝履?”

白止毫不掩飾對漢武帝劉徹做法的讚揚,“皇帝此舉,利在當代,功在千秋!”

“未來之史書之上,定然也會稱讚皇帝之舉!”

“徹……”

聽到白止的稱讚,二十多還未三十的漢武帝劉徹卻有些手足無措了,隻見他搖頭,道:“這不過是徹應當做、且必須做的罷了!”

“所謂皇帝,乃文治武功歌頌者,曾經,始皇帝嬴政有武功:舉義兵,伐不臣,一統天下,使天下百姓不再受征戰之苦;又有文治:書同文,車同軌。行法家,用百家,不偏不倚,有益之處皆采納!”

說到此處,白止看向一旁的漢武帝劉徹,道:“而皇帝你,此時此舉,當為文治!”

聽到白止的話,漢武帝劉徹頓時激動的面容漲紅,若是他人、臣子如此說,他不過認為是身下之人的奉承,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於我也!

但是此時此刻,乃是傳說中的神鳥的稱讚,如何不讓他激動!?

卻見他有些手足無措,片刻才道:“徹之功,不及始皇帝良多,還需多多努力矣!”

“隻是,恐怕這文治,也需要神鳥的相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