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章 秦法!(1 / 1)

兩人不知不覺的跟上了蓋聶和項梁,兩個大人正在交談著曾經之事,隻聽到項梁問道:“此時之宜陽,似乎比曾經更為繁華了!”

“是啊!畢竟宜陽正在東方諸郡前往鹹陽道路之上,商賈、百姓無不經過此地,如此,才能如此繁華!”

然而,兩人剛剛進城,卻看到城內前方突然傳來喧嘩之聲,同時有大量的百姓向前方湧去。

這讓蓋聶、項梁一行人心中疑惑,跟著人流,也一同向前方走去。

卻見人群之中,是幾名秦吏站立在高台之上,與此同時,手中還拿著幾件東西。

“二三子,肅靜!”

待到大量百姓聚集,一名秦吏突然開口,所有百姓安靜之後,才繼續開口道:“始皇帝下令,天下度量衡各不相同,無法衡量天下貨殖,故而,統一度量衡,天下各地,皆遵從秦國之度量衡!”

此言一出,圍觀的百姓頓時喧嘩,驚歎不已。

“統一度量衡?!如此,天下六國之地商賈來至秦國,都要使用秦國度量衡!”

“吾等無有此等憂慮!”

“前些天,有一商賈同我爭執,他使用楚國之地的度量衡,賣與我,欺我不知,多要了我幾枚秦幣!”

“……”

秦吏的話頓時引得周圍的人一陣共鳴,在旁邊,項燕聞言,臉上露出若有所思之色,下方的拳頭,卻忍不住攥緊了。

“始皇帝統一度量衡,對於天下治理,百姓交易貨殖,多有益處,此乃良政!”

一旁的蓋聶卻如此道,同時看向一旁的荊天明,為其講解好處在何處。

隻見前方,幾名秦吏手中比持著專門衡量重量的器具,隨即發放下去,供城中百姓使用。

“與此同時,想必更有許多秦吏前往了東方各地各城,將度量衡統一之事,宣告四方!”

蓋聶搖搖頭,隨即帶著荊天明繞過人群,繼續前行。

而後面的項羽卻一臉疑惑的看著前方的百姓,隨即目光看向一旁的項梁,不禁問道:

“叔父,若是將來我領兵,可都能夠……”

剩下的話項羽並沒有明說,但是意思已經不言而喻。

聽到項羽之問,項梁回過神來,沉吟片刻,“不知……”

“此時之秦國,天下一統,四海歸一,天下百姓不再受征伐之苦,可以安居樂業。而秦何種改革之製,此時看來的的確確使天下之人受益,如此……”

“……”

項羽心中信念動搖了,他想到了自己,之前對自己來說,若是此時為皇帝的是自己,定然是不會施行此等革新的。

自己隻對征戰感興趣。

叔侄倆的目光看向周圍的百姓,隻見百姓臉上浮現出笑容,且面容不似東方之地。

東方之地並入秦土未久,而百姓面黃肌瘦,多有黔首無房屋居住。

而反觀現在的宜陽城,很久之前便是秦土,百姓面容滋潤,臉上浮現出真摯的笑容。

兩相對比之下,高下立判!

或許,天下一統,儘歸於秦,便是最好的結局!

叔侄倆心中皆有些沉默,跟在蓋聶的身後,不發一言。

而蓋聶自然注意到了叔侄兩人的情況,但是蓋聶並未詢問。

隨著時間的流逝,他們在路上看到了更多的變化,乃是曾經六國不曾擁有的。

…………

秦都。

鹹陽城。

距離四海歸一,已經有四載時間,在此期間,始皇帝嬴政忙於政事,諸多新製,皆不熟悉,可謂是摸石頭過河,總結經驗。

幸好,一旁有神鳥指點,而繞過了許多錯誤之處。

此時,章台宮之中,已經被封為丞相的李斯身著華服,意氣風發,坐在宮室一旁,同始皇帝嬴政一統處理政事。

而在一旁,神鳥白止靜靜立在青銅神樹之上,聽著始皇帝嬴政的訴說。

“師父,朕打算在朝中設計三公、九卿,掌管諸多事宜……”

“三公九卿……”

三公九卿乃是華夏曆史上封建王朝誕生之初,跟隨一同誕生的。

但是,並不像郡縣製那般,能夠沿用兩千年。

所以,當聽到始皇帝嬴政詢問自己對三公九卿之製的看法時,他不由自主的有些沉默。

看到白止陷入思考,始皇帝嬴政靜靜等待。一旁正在幫助秦始皇嬴政批閱文書的李斯,不禁低下了頭。

對於始皇帝對於神鳥之恭敬,他早就知道。

秦國神鳥,存世近兩百年,已經算是秦國之國寶!

良久,白止開口,道:“三公九卿……不妥!”

“哦?何故?”

始皇帝嬴政皺眉,畢竟三公九卿之製,也是他思慮良久才創造出來的,在他看來,可謂是最為完美。

當然,三公九卿之名,自周室始,但是此時他所說的三公九卿,自然也有些不一樣。

所以,他不禁解釋道:“三公,乃丞相、禦史大夫、太尉……”

始皇帝嬴政將三公之職業詳細訴說,同時,再次介紹九卿,時神鳥所知。

但是,神鳥仍然搖頭,道:

“陛下可曾想過,三公之中,誰為最?”

“……自然為丞相!”

始皇帝嬴政沉默片刻,當即道。

卻聽神鳥反駁,“若是丞相為最,丞相犯錯,何人糾正?”

“自然為皇帝!”

神鳥道:“若是皇帝昏庸,丞相專權,誰糾正之?”

“……禦史大夫。”

“丞相為最,禦史大夫如何越過丞相之尊?”

“禦史大夫可直接稟告於皇帝!”

“此前已言明,皇帝昏庸,丞相專權!”

始皇帝嬴政:“……”

問到這裡,始皇帝也知道了三公九卿之製的漏洞之處。不禁沉思了起來。

而一旁的丞相李斯卻聽的心驚膽顫,恨不得讓自己消失於章台宮之中。

良久,始皇帝嬴政對著神鳥微微一揖,“還請神鳥教朕!”

“雖然我不認為三公九卿之製,但是其仍有許多可取之處。”

“既然如此,我便給陛下說出一種中央之製:三省六部製!”

“三省六部製?”

“三省六部,其中,三省為: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

“六部為戶部、禮部、兵部、吏部、工部、刑部,每部可各轄四司,共為二十四司,分工明確,相互監督……”

隨後,白止又將三省六部製特征詳細訴說。

始皇帝嬴政聞之,頓時擊節讚歎,“三省六部之製,當真妙哉!”

同自己提出的三公九卿之製,的確更為完整。

看到始皇帝嬴政激動高興的模樣,白止不禁微微一笑,讓三省六部之製提前一千年出現,會引起什麼變化呢?

白止不知,故而一試。

隨後,白止想到了什麼,又道:“不過,無論是哪種製度,對於皇帝的考驗最大,若是勤政,恐怕會將皇帝累死,故而,皇帝可以從三省六部之中,挑選能臣,不吝於官位低微之人,皆可挑選,協助皇帝處理天下政事。”

“遇到重大之事,諸多挑選之人不能決定,再請於皇帝決斷!”

沒錯,白止說的就是內閣。

封建帝國,最重要的便是中央集權,縱觀華夏曆史兩千多年的封建王朝,不是在進行中央集權,就是在中央集權的路上。

既然如此,為何不一蹴而就,直接完成呢!

畢竟,說起中央集權,皆未有明朝為最。

至於明朝之後的王朝,白止選擇性忽視。

畢竟那可不是集權,而是……豢養奴仆!

“我稱其為內閣!”

“內閣……”

始皇帝嬴政如同剛剛得到新玩具的孩童,臉上充滿了喜悅之色,看向白止的目光,熾熱無比。

而一旁的丞相李斯,也若有所思,忍不住提筆在一旁的空竹簡上書寫。

接下來的時間,便是白止為嬴政解釋三省六部製具體細節,以及關於內閣的組建。

白止不知三省六部製和內閣製的具體缺點,但是對於這個時代,卻是先進的事物。

…………

當白止返回惠質宮的時候,已經是月明星稀之時,秦宮處處燈火通明,雖有秦銳士巡邏,但也有六國之女充當的宮女,不時走過。

白止回到惠質宮,踏雪當即湊了上來,在之前的一段時間,踏雪不是在驪山之中,便是在秦宮之中的馬棚裡。

踏雪有智,也不怕她不回來,故而踏雪卻也非常的自由。

打發了踏雪,白止落在了庭院之中的梧桐樹上,不禁抬頭看向天空之上的一輪明月。

圓月如盤,月光皎潔。

算一算日子,卻是後世的中秋佳節。

中秋佳節,本是家人團聚的時節,但是站在梧桐樹上的白止,卻感到了無邊的孤寂。

或許,可以讓她再現人間,看一看這天下太平之盛世……

他又想到了一統天下之後的秦國,始皇帝嬴政,已經不再是曆史上的祖龍。

此時的大秦,不再施行嚴苛秦律,秦國雖然遵從法家之言,但是也從其他百家學說上汲取精華。

隻要於國有利,皆用之!

使其送入法家學說之中。

漸漸的,大秦之法家,與最初隻法家,卻已經產生了不同之處,甚至可以從法家學說之中,看到諸子百家的身影。

後世之人,皆稱大秦之時的法家,為秦法!

至於秦國之律法,被稱為秦律,以此將兩個概念區分開來。

三省六部製毫無意外的被始皇帝采用了,隨即他便在朝堂之中,進行了大規模的封賞官員。

其中,李斯仍然為丞相,且入內閣。

至於其他入內閣之人,比如馮去疾、魏繚、蒙恬、王賁。同時,還有一些官位品階不入流之官員。

大多乃是底層秦吏提拔而來。

而經過五年發展,秦國百姓休養生息,逐漸顯盛世之像。

然而,始皇帝嬴政請神鳥於章台宮,隨即道:

“寡人欲征百越!”

“百越……”

白止當即想到了曆史,曆史上,統一六國之後不久,便開始了征伐百越戰爭。

甚至,因為準備倉促,秦軍生驕奢之心,冒險南下,而導致兩次兵敗。

甚至連領兵大將屠雎都被越人斬殺。

最後,在第三次征伐百越,派遣任囂和趙佗攻打百越,才成功。

同時,讓趙佗領兵四十萬,屯兵百越之地,用鎮越人。

甚至於,趙佗因為未曾參與秦末逐鹿,而活到了漢武帝之時。

當然,這些都是後話了。

“以何大義?”

華夏之國,興兵征伐,當用大義,此時大秦,更應如此。

“據南郡郡守所書,百越之人常常夜襲秦城,屠殺秦人,故而,寡人欲征百越,以報秦人之仇!”

聞言,白止點頭,道:“可!”

不過,白止又道:“大秦欲征百越,當使秦吏去往南方諸郡,言明越人之凶殘,訴說被害秦人之慘狀。”

“善!”

始皇帝嬴政自然明白如此做是何意,可能此時尚未有輿論戰這個詞,但是卻又更為合適的詞語去描述——民心!

此舉,便是使秦征百越之大義使黔首皆知,而得民心。

以此來堵住躲在暗處的些許蟲豸、詆毀秦國之口。

…………

翌日,秦國大軍大規模調動,各郡馳道之上,皆有百姓商賈見到秦銳士行軍。

引得百姓側目疑惑。

“始皇帝再次動兵,此時欲征何處?”

如此大規模調動軍隊,已經四五年未曾見過。而此時六國一,四海畢,哪裡又有征伐?

然而,有身著楚服之人看向一旁的人,看到對方之服飾乃是趙服,於是解釋道:“有秦吏在城中言明,南方百越之人常常襲擾邊境百姓,甚至完成屠城之舉。”

“始皇帝聞之,大怒,故而興兵伐越,以報秦人之仇!”

“原來如此!”

聽到解釋,周圍的人皆露出分開之色,同仇敵愾,道:“越人竟然敢殺害我等秦人,當真是膽大妄為,始皇帝興兵,乃義舉!”

“吾乃楚人,雖此時已定居鹹陽,但是聽聞此事,心中憤怒不已,恨不得隨軍出征,痛殺百越之人!”

“然,秦卒已有士卒歸鄉,恐怕也不會再招收新卒……”

說話的青年臉上露出惋惜之色。

…………

始皇帝下令征伐百越之令,已經過去了一旬時間,大軍調動,最是耗費時間,且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故而,一旬的時間,才堪堪準備完畢。

就在始皇帝嬴政準備下令正式進攻之時,神鳥卻突然出現,並阻攔之。

卻聽到神鳥道:“陛下勿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