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章 燕國變法(1 / 1)

燕國新王繼位的消息迅速傳遍三國,其中,以齊國、楚國反應最為巨大,皆擔憂燕國之變,為秦國所為。

不過,事實證明是他們多慮了。根據在燕國細作得之,燕國之所以突然出現燕王禪位太子之事,事情並不簡單。

甚至民間多有傳言,是太子丹行兵變之事,逼迫燕王喜退位。

太子丹才為燕王!

燕國政事,他國自然不可左右。

就在齊國三國認為燕國兵變之事到此為止時,又一個令他們震驚的消息傳來!

“燕王丹推行新法,遵從法家之道!”

推行法家之道!

竟然是法家!

難道燕國想要效仿秦國,進行法家變法?!

這是齊國、楚國心中最為好奇的事情。

畢竟,唯一進行法家變法的國家唯有秦國,而且還成功使國家強盛!

這引得其他國家羨慕不已,但是卻不敢效仿之,畢竟變法之事,牽一發而動全身,不可不慎重!

但是現在,燕國新王竟然宣布進行變法,而且還是依據法家之道。

秦國,自然也知道了燕國新王欲推行新法的事情,但是秦王嬴政聽此,也不過是淡然一笑。

變法之事何其艱難,秦國推行變法,曆經多位秦王,才有秦國如今強盛實力。

而燕國欲推行新法,不知何時才能成功?

所以,這才是秦王嬴政絲毫不擔心的原因。

說不定燕國進行變法,不能使燕國強盛,反而還會使燕國陷入混亂之中!

無有強勢隻王,變法隻會引起國家混亂!

但是此時來看,新繼位燕王似乎頗有手段,不然也不會貿然行變法之事。

…………

秦國,鹹陽。

燕國使者已經至鹹陽,並且請求覲見秦王。

秦王嬴政聞之,禮遇待之。設九賓之禮,於鹹陽宮接見燕國使者。

崢嶸威嚴的秦王宮,秦銳士身著甲胄,冰冷證明,手持戰戈,閃爍著攝人的寒光。

在長長的宮道之上,隻見一行身著燕國華服的人緩緩走向前方巨大猶如遠古巨獸的鹹陽宮。

為首之人手持符節,面容莊嚴,在侍者帶領下來到了巨大的台階之上。

就那這時,宮殿之內突然傳來一聲高唱,“宣燕國侍者覲見!”

聞言,燕國使者連忙整理儀容,隨後在為首之人的帶領下緩步走進鹹陽宮之中。

他們昂首挺胸,不卑不亢。

走進宮殿之中,卻見左右皆有秦臣,他們目光聚集在了自己身上,似乎想要從自己身上看出燕國之來意。

甚至,有些人的目光之中,帶著鄙夷之色。

秦國強大,燕國弱小,如此之象,也實屬正常。

“燕國使者,見過秦王!”

為首之人面容普通,身著華麗燕服,來到宮殿正中,恭敬有禮地對上方的秦王行禮。

“免!”

秦王嬴政看著下方的人,在燕國所送來的名單之中,他自然知曉此次燕國使者之中之姓名。

而此時,說話之人名叫荊軻,據天羅地網送來的消息,荊軻為燕國太子丹、此時燕王之門客。

燕國太子丹進行兵變,此時已經是燕王了!

故而,此時的使者應當受如今燕王之意而來。

“燕國使者此次前來,所為何事?”

秦王嬴政回過神來,目光看向下方的燕國使者,隨後開口問道。

“回秦王,外臣此次前來,受燕王之命,前來獻燕國督亢之地於秦!”

“果然!”

“沒想到燕國是真的來獻地的!”

“燕國弱小,隻能如此求存!”

“燕國獻地,當納之!”

“……”

聽到燕國使者之言,宮室之中的秦臣當即臉上露出笑容,國之強盛,威壓四方,令四方臣服,獻土求和,這是多麼榮耀之事啊!

身為秦臣的他們,自然與有榮焉!

“燕國督亢之地!”

秦王嬴政聽此,也心中大喜。

這不類用兵奪城得地,現在乃是燕國主動獻地,恐怕在史書之中,也會濃墨重彩地記載。

這是屬於秦國的榮耀!

秦王嬴政心中如何不高興!

“呈上來!”

看到燕國使者荊軻已經取出地圖,秦王嬴政當即讓一旁的侍者地圖取來。

然而就在這時,燕國使者荊軻突然說道:“恐秦王不知燕國督亢之地在何處,外臣請親自為秦王指之!”

秦王嬴政愣了愣,當即頷首,道:“善!”

此時,在眾人看不到的地方,白止身影一閃,出現在了鹹陽宮宮殿之上。白止俯視著下方的情況,目光落在了燕國使者荊軻身上。

目光微動,落在了荊軻手中所持燕國督亢之地地圖上面,不過卻心中微微驚訝。

因為,他在燕國督亢之地地圖裡面,竟然沒有發現淬毒的匕首。

“難道曆史已經改變了?”

白止心中不解,不過也沒有現身,就站在宮殿之上,看著下方的情況。

荊軻在侍者的帶領之下,來到了秦王嬴政桌案之前,然後恭敬地將堪輿圖放在桌案上,隨即緩緩展開。

秦王嬴政的目光落在了地圖上面,目光之中儘失好奇。

“秦王請看,此處便是督亢之地!”

荊軻伸手,在堪輿圖上指點,為秦王指出督亢之地的具體地點。

“善!的確為膏腴之地!”

秦王嬴政臉上露出滿意之色,再次打量了片刻,然後讓一旁的侍者將堪輿圖拿給下方的秦臣觀看。

荊軻也退下丹陛,再次回到使臣之列。

“燕國獻督亢之地,那燕國可有所求?”

秦王嬴政看向荊軻,面容鄭重的問道。

“燕國獻督亢之地,旨在請秦國能保護燕國!”

荊軻如此說道:“燕國不求強盛,隻求社稷宗廟長存,而秦國強盛,乃霸主,故而,請秦國保護,燕國願以督亢之地獻於秦!”

聽到這裡,宮殿之中的秦臣皆議論紛紛,燕國使者此次前來的目的,原來是因為這個。

而秦王嬴政已經早已知道,故而臉上沒有太多驚訝之色,目光看向下方的秦臣,詢問道:“對於燕國使者所請,諸位以為如何?”

聞言,隻見廷尉李斯出列,當即道:“秦國強大,燕國弱小,而此時燕國獻地以求和平,秦國應當納之,並且對外宣稱護佑燕國!”

“善!”

嬴政聽到李斯之言,當即點頭,看向下方的荊軻,道:“燕國之情,秦國同意!”

“多謝秦王!”

…………

看著下方完全不同於曆史的事情發展,宮殿之上的白止面容平靜。

“看來曆史已經發生了改變!”

同時,又想到了燕國的變化,“並且,原本曆史上燕國太子丹行荊軻刺秦之計,而此時,卻變成了真正的割地求和……”

白止同時又想到這幾日傳來的燕國的消息,燕國變法,行法家之道。

“甚至,太子丹竟然直接發動兵變,然後自己登上燕王之位,實行變法!”

白止歎了一口氣,對於燕國發生的變化,雖然心中有些驚訝,但是並不過於震驚。

這便是蝴蝶效應產生的變化,在情理之中。

……

燕國割地求和的消息也緊跟著傳遍天下,秦人對此,絲毫也不感到意外,而齊國與楚國,卻心有戚戚。

畢竟燕國如今行如此屈辱之事,對於齊國和楚國而言,或許就是未來的寫照。

這讓他們心中感到危機便在眼前。

至於燕國之民聞言,憤怒不已,然而此時,燕國燕王丹卻早就準備好,消息剛剛穿到燕國,燕王丹就派人四處解釋。

言:割地求和之策,乃是為燕國爭取時間,待燕國變法成功,國強民富,屆時燕國兵戈已利,將不再懼怕秦國之兵。

猶如曾經越王勾踐,臥薪嘗膽,以求將來複國!

燕王丹元年,燕國宣布行新法,施行法家之道。燕王丹拜韓非子為韓相,主變法諸事。

燕王丹二年,燕國都城薊城先行新法,當是時,燕卒入城,接管城防,無燕王之命,無人可調兵入城。

同年,燕國都城薊城有貴族被腰斬於市,一時間,燕國貴族皆膽寒,無人敢言燕王丹新法之劣。

燕王丹三年,新法已成,推行全國,燕國各地皆有貴族反抗,然,皆被鎮壓,一時間全國各地慘遭滅門之禍貴族無算。

然,全國各地百姓皆擁護新法,更有士卒渴望征戰,軍中之將求戰燕王,求戰若渴。

燕王丹四年,燕國行耕戰、軍功進爵製,百姓爵位獲得除耕種之外,可參軍入伍,於沙場征戰四方,斬殺敵人,獲得軍功。

燕王丹五年,新法持續推行。

燕王丹六年……

燕王丹七年,燕國經變法,逐漸強盛。

…………

秦國,鹹陽城。

惠質宮之中,白止看著已經十三歲的扶蘇,心中滿是欣慰。

隻見庭院之中的草地上,一名少年身著華貴秦服,正一臉認真,手中持書簡,正在深度手中之書。

良久,才放下手中之書,看向亭台之下的神鳥,臉上帶著恭敬之色,道:“老師,扶蘇讀了儒家之言,認為儒家以仁治國,對於秦國來說,有諸多裨益。”

聽到扶蘇所言,白止沉默。如此一幕已經發生了很多次。比如之前,白止讓扶蘇讀法家、道家、農家……之言,然後說出他的感受。

此時的公子扶蘇,正好通讀了儒家之言。

隨即,白止道:“詳細訴說!”

白止做出洗耳恭聽之狀,公子扶蘇聞言,少年人面孔之上露出認真之色,微微皺眉,沉吟片刻,才斟酌語言道:

“秦國行法家之道,以嚴苛秦律約束百姓,然而,百姓之中仍有仁義之心,或許可以使百姓有仁義之禮,進行引導,如此也可約束百姓言行。”

“至於十惡不赦、不尊禮仁之輩,當行秦法治之!”

白止聽到扶蘇的話,有些驚訝,總結起來,扶蘇的意思為兩層。

第一層,要使百姓有道德之心,用道德約束百姓之言行。

第二層,道德無法約束百姓之言行,那才行律法懲罰之。

想到這裡,白止當即反問道:“此時,卻有一人名為張三,衝動殺人,事後悔恨之,主動前往官府報案自首,又該如何?”

“這……”

聽到白止之問,扶蘇當即沉默。

此中張三,殺人已成事實,雖為衝動,到仍是主觀所在。而事後自首,便代表著張三仍有道德之心,若是按照之前自己所言,恐怕就不用懲罰張三了。

但是,張三殺人已是事實。

被殺之人家人定然不會同意。

看到公子扶蘇沉默,緊蹙的眉頭代表著他內心的疑惑,見此,白止也不再等待,直接說道:

“道德仁義隻能成為百姓自身內心的約束,而自身的約束往往會輕易消失,故而,便需要外部的約束!”

“老師之意……”

扶蘇看向白止,隨即又陷入沉思,良久,才道:“儒家之道並不能成為治國良方,但是卻也有可取之處!如今秦國所行法家之道,也有許多不妥之處,故而,兩者結合,或許可以適合秦國!”

“非也!”

然而,扶蘇又聽到神鳥老師的否定,還沒等他請教,神鳥的話便傳來,“百家之言,皆有利國之處!”

隨後,神鳥不等扶蘇多想,便道:“今日之課程便到此處,你的學習任務已然完成,而下一次的課程時間,並不確定,等到何時上課,且等我通知!”

“唯!”

扶蘇心中疑惑,但是對於老師之言,他格外恭敬對待之。

“而在這段時間之內,汝可以多多了解秦國政事,但是,不可發表治國之言,更不能擅自進言、插手政事!”

“對此,我會通知秦王。”

“唯!”

扶蘇連忙恭敬行禮,不過又緊跟著問道:“若是扶蘇心中有疑,可否書寫下來,請教老師?”

“……可!”

…………

教導完公子扶蘇,看著扶蘇離去的背影,白止沉吟片刻,然後身形一閃,頓時出現在了章台宮之中。

而此時的章台宮之中,隻見卻坐著幾個人,其中,為首的便為秦王嬴政。

剩下的幾人,分彆為廷尉李斯,大將軍王翦、丞相馮去疾。

而白止突然出現在章台宮之中,頓時引得他們一陣驚訝。

而秦王嬴政見到突然

出現的白止,臉上瞬間浮現出了笑容,然後看向白止,道:“師父來了!”

白止看向幾人之間,隻見卻放置著一張巨大的堪輿圖,幾人手持木丈,似乎正在堪輿圖上推演什麼。

秦王嬴政對白止道:“寡人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