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一章 攻燕伐齊(1 / 1)

“寡人欲動兵伐燕!”

“可!”

白止點頭,如今距離滅韓已經有六年的時間,曾經之韓地已經被秦納入疆土,施行秦法,“精耕細作”,已經安穩。

隻見幾人正在商議征燕之事,廷尉李斯突然說道:“聽聞燕國實行變法,施行法家之道,恐怕燕國之兵,將利!”

“燕國變法之利,於秦而言,不過如此!”

然而,一旁的馮去疾卻絲毫不在意,畢竟在他看來,燕國實行變法不過才五六年的時間,能有多強?

面對秦國之兵鋒,根本就是螳臂當車。

然而,一旁的王翦卻面容凝重,說道:“雖是如此,但是不得不慎重,法家變法之利,吾等皆知,且臣觀燕國燕王丹乃是明君之相,不可輕視!”

聽到王翦的話,秦王嬴政看向王翦,問道:“若是讓你攻燕,當用多少兵馬?”

卻見王翦沉吟片刻,然後說出了一個數字,“四十萬!”

一旁,白止聽到幾人的商議,並沒有隨意插手。

春秋戰國時期的戰爭,往往是消耗國力進行的,尤其是戰國後期,動輒幾十萬兵馬,往往是直接堆兵力才能打贏一場戰爭。

雖然秦國弓強劍利,但是這也隻是很小的優勢。

…………

當日,秦王政欲動兵伐燕的消息從鹹陽宮之中傳出,然後以極快的速度傳到了燕國。

一時間,諸國側目,齊國、楚國的目光皆聚集在了兩國身上。

畢竟,其中秦國變法強盛,已經行滅國之舉,曾經之趙國、魏國、韓國之疆土百姓皆入秦地。

另一個也是變法不到十年的燕國,燕國疆域狹窄,不似齊國膏腴之地,不類楚國之地山澤密布。

如此,燕國仍然無有勝利之希望。

但是齊國和楚國卻非常希望燕國能戰而勝之,畢竟秦國之威脅,也讓他們心中懼怕。

…………

燕國,燕王宮。

朝堂之上,燕王丹繼位燕王已有七載,隻見其面容之上帶著疲憊之色,下巴上蓄有胡須,顯得成熟不少。

自從為燕王之後,燕王丹殫精竭慮,時刻關注燕國變法之事,遠離奢靡,儼然一副明君之相。

若是放在幾十年之前,燕王丹定然會成為新的霸主。

然而,此時燕國面對的,將是一個強大的秦國!

“諸位愛卿,秦國動兵攻燕,該如何?”

燕王丹看著下方的文武百官,語氣沉重的問道。

隻見一名官員突然出列,燕王丹看去,卻竟然是燕國勇士田光。

“王上,秦王背盟,曾經燕國獻督亢之地,請秦國庇佑燕國,且十載之內不可對燕國動兵,如此背信棄義之舉,當通曉天下,令天下之民指責之!”

“善!”

燕王丹點頭,隨即又想到了什麼,看向田光,道:“寡人記得,曾經出使秦國之臣——荊軻尚未回國,仍在秦國?”

“回王上,正是!”

“既然如此,那便通知荊軻面見秦王,訴說燕國之意,督促秦國遵守盟約!”

“是!”

田光心中一愣,燕王丹說話之時,“督促”二字咬地有些重,君臣默契之下,他豈能不知是何意。

於是連忙應道。

待田光退下,卻見一名身著甲胄的燕將出列,道:“臣請王上下令,召集將士,備戰秦國之兵!”

“善!”

燕王丹當即下令,召集軍隊,陳兵燕秦邊境,謹防秦國入侵燕國,時刻準備與秦國交戰。

……

白止對於征戰之事自然不太關注,畢竟春秋戰國時期,就是你打我我打你,就在他準備伸個懶腰準備睡上一兩年之時,卻聽到侍者之請,稱秦王嬴政請神鳥於章台宮。

白止疑惑,不過還是一個閃身便出現在了章台宮之內。

當白止趕到章台宮之時,卻看到除了秦王嬴政之外,已經十二歲的公子扶蘇竟然也在。

隻見公子扶蘇身著秦國華服,卻跪在宮殿正中,低首伏耳,顯然是犯了什麼錯。

白止隻當沒看到,然後看向秦王嬴政。

秦王嬴政當即道:“扶蘇欲隨軍出征,寡人甚是心煩,卻不知如何,故而請教神鳥。”

“扶蘇想去戰場?”

白止微微驚訝,不過並不是太過驚詫,在扶蘇跟隨自己學習之時,自然也傳授給了他兵法,畢竟兵法也是百家之言。

扶蘇也算是通讀兵法的戰略人才了。

但是,卻也隻是紙上談兵。

但是出去看看,也沒壞處。

於是白止道:“可以讓其隨軍出征,不過不必上戰場,跟隨在大將軍身上,學習一二便可。”

“如此……善!”

嬴政也覺得白止的安排非常好,其實他也是這樣想的,就是有些擔憂扶蘇之母親、太後趙姬是否同意。

畢竟,這兩人對扶蘇可是疼愛有加的。

又看到秦王嬴政的目光,白止主動道:“我會跟隨在其身旁,保護其安全。”

“如此,便麻煩神鳥了!”

秦王嬴政當即對著白止恭敬一禮,隨即又面容嚴肅的看著扶蘇,鄭重地叮囑幾句,便讓扶蘇回去準備了。

…………

藍田大營。

因征伐滅國,曾經秦國新軍大營,變得更為巨大。秦兵卒眾多,每逢征戰大事,皆在此處調兵。

當然,其中從趙地、魏地、韓地所征兵卒,自然也在此。

而曾經駐紮於藍田大營之秦卒,也駐紮在三晉之地。

秦國抵擋三晉之人心仍在。

然而,當白止跟隨扶蘇出了鹹陽城,前往藍田大營之後,卻不知,秦王嬴政當即安排將軍蒙恬,率領大軍三十萬,征齊!

而燕國、齊國、楚國在鹹陽之細作見此,隻以為是聚兵攻燕。卻不知秦國卻兵分兩路,一句攻燕,一路伐齊。

甚至於,秦國朝堂之上,也隻有少數人知曉。

…………

“公子請看,分兵一萬攻燕國此處之城,將會牽製燕國援兵,此時,我軍便會輕而易舉拿下當前之城池!”

秦國軍營之內,攻燕之戰已經開始了將近一旬,此時,大將軍王翦正在指點公子扶蘇。

隻見公子扶蘇認真看著堪輿圖,然後臉上露出思索之色。

白止見此,卻直接走出了營帳,出現在了外面。

隻見此處,乃是秦國奪取的燕國城池,城中百姓來不及逃跑,便被秦軍所得。

或許是因為變法之緣故,秦軍來後,卻非常容易管理。

但是仍有一些人死忠燕國,而被秦軍所斬殺。

未久,隻見公子扶蘇從營帳之中走出,然後來到了白止身旁,他看著遠處家破人亡的百姓,臉上露出不忍之色。

歎氣道:“每逢征伐,最為痛苦的便是百姓……”

隨後,他又神色一正,道:“不過,這卻是天下一統所要付出的代價,有舍,必有得!”

聞言,白止露出了欣慰之色,看來此時的扶蘇不像曆史上那般過於仁德。

不過白止也感歎一句,道:“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老師所言甚是!”

聞言,公子扶蘇沉吟片刻,然後上前,從一旁的士卒要了幾塊乾糧,然後遞給了街道一角的幾名饑腸轆轆、狼狽不堪的百姓。

“多謝貴人!多謝貴人!”

……

大將軍王翦率軍攻打燕國,卻比想象中的更為艱難。蓋因燕國實行變法,已有成效。

燕國士卒善戰、勇猛,讓秦軍一時損失嚴重。

這讓看熱鬨的齊國、楚國眼前一亮,似乎看到了未來一片光明,心中也思慮變法之策。

然而,雖然燕國變法已有成效,但是面對強大的秦銳士,仍然漸漸退卻,不敵秦軍。

一旬時間,丟失數十座城池。

燕國都城,薊城。

燕王丹聽此,頓時心中沮喪,未曾想燕國也行變法之策,仍然無法抵擋秦國兵鋒。

再其一旁,韓非子為比曾經略顯老態,似乎是看出了燕王丹之沮喪,連忙安慰道:“今日一看,恐怕燕國無法阻擋秦國之兵,所以,臣請王上立即離開薊城,前往遼東之地!”

“遼東之地乃苦寒之地,想必秦國定然不會深入,而王上大可在那裡再立燕國宗廟,繼續施行變法……”

聽到韓非子的建議,燕王丹一臉糾結,不過沉默良久,終於點頭,道:“如此,便聽愛卿之言!”

一旁的田光見燕王丹已經決定,當即道:“臣這就出去召集群臣,言明北遷之事!”

……

就在燕國將士奮勇殺敵,抵禦秦軍之際,燕王丹卻帶著薊城達官顯貴、勳貴官員快速離開了薊城,前往遼東苦寒之地。

當王翦攻打到薊城之後,卻發現偌大的燕國國都,卻成了一座空城。

…………

齊國。

本抱著看熱鬨打算的齊國滿朝文武,卻猛然收到邊疆軍情,稱有秦軍攻打齊國城池。

聽此,齊王與朝中之臣頓時大驚,連忙鑒彆軍情真偽。然而最後得到的消息,卻告訴他們,這的確是真的。

“這該如何?!”

齊王建陡然聽聞秦國伐齊,頓時臉色巨變,連忙問詢群臣。

群臣聽聞此消息,同樣六神無主,隻能建議齊王建召集大軍,抵禦秦國之兵。

相對於變法成功的燕國,齊國雖然地域遼闊,地處東方,國家富裕,但是卻常年未有征戰。

國內百姓不知征戰為何物,陡然聽聞戰爭,卻毫無戰意,甚至是齊軍都無法阻擋秦國第一波試探之進攻。

一時間,齊國連失兩城!

對於這個消息,齊王建憤怒,詢問臣子,然而朝中臣子隻知道推卸責任,不知如何抵禦秦軍。

…………

楚國。

楚王負芻聽聞臣子之報,稱秦國竟然兵分兩路,一句攻燕,一路伐齊。

頓時又楚臣勸諫楚王,請楚王立刻出兵伐秦。

“王上,此時秦國大軍儘在燕國、齊國,秦國鹹陽定然兵力空虛,隻要楚國派兵攻打秦國鹹陽,定然能俘虜秦王政!”

一名楚臣一臉希冀地望著上方的楚王負芻,迫切希望楚王負芻能采納自己之計。

然而,楚王負芻卻搖頭,道:“秦國同楚國乃是姻親之國,且當今秦王之後,乃是我楚國公主,若是楚國攻秦,置我楚國公主於各地?”

“更何況,秦王後所出之公子扶蘇,師從秦國神鳥,所若無意外,未來定然為秦王!”

“故而,攻秦之事,不可!”

獻計之楚臣聞言,捶胸頓足,伸手指點楚王負芻,斥責道:“楚國有王上在,必然亡國矣!”

言罷,去冠以頭搶地,觸柱而死。

見此,楚王負芻怒,然臣子已死,故而下令讓其曝屍荒野。

兩年時間一閃而逝,距離秦聚兵攻燕伐齊已經過去了一年時間。

一年之前,燕國被秦所滅,燕王丹帶領群臣棄城而逃,護送燕國宗廟北逃前往遼東苦寒之地。

而齊國,齊王建見秦國兵臨城下,心知齊國必亡,於是開門獻城,率領齊國之臣投降。

如此,曾經天下七大強國,如今隻剩下楚國了!

唯有楚國仍在,秦王嬴政當即心生滅楚之意,於是問計於大將軍王翦,王翦征戰多年,已然老去,且心中疲憊,故而請辭。

秦王不允。

問王翦何人可滅楚。

王翦舉賢不避親,舉薦自己之子——王賁。

王賁悍勇,秦王政早已知曉,故而下令讓王賁領兵,準備滅楚之事。

然而,秦王嬴政之謀,卻因為神鳥而被打斷。

秦國,秦王宮,惠質宮。

神鳥立於梧桐樹之上,白止神色疲憊,顯得無精打采。

而在梧桐樹之下,卻見秦王嬴政、公子扶蘇皆在,父子倆皆一臉關心的望著樹上的神鳥。

神鳥通體烏黑之色,兩根長長的尾羽垂落,猶如垂柳之枝條,卻又散發著淡淡的綠色神光。

卻聽到秦王嬴政關心地問道:“師父當真將要先去沉睡?”

“自然!”

白止說出了兩個字,道:“王上又不是未曾見過我沉睡,為何這次卻如此擔憂?”

“並非擔憂!”

秦王聞言,當即苦笑搖頭,道:“曾經師父沉睡多次,故而無任何驚訝擔憂之意,隻是因為如今秦國兵鋒強盛,已然滅了燕國、齊國,唯有楚國仍在!”

“寡人想,師父還可見證這將載入史冊的一幕——天下一統!”

一旁的公子扶蘇也看向白止,逐漸成熟的臉上也帶上了關心,“老師……”

秦王嬴政拜神鳥為師父,而公子扶蘇為秦王之子,故而隻能拜神鳥為老師。

“老師將要沉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