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7章 四書五經不流行了(1 / 1)

劉氏是想,家中現在田多,農活乾不完,等兒子再過幾年也是個勞力,可以少請個人了。

鄭有斌急道:“現在到處都得學識字,將來不識字,寸步難行。”

劉氏以前就是個普通村婦,哪有這般見識,當下還是搖頭:“咱家的田和他爹的餉銀,夠娃兒將來討個好媳婦了。”

“再說上學還得花錢。”劉氏原來是怕花錢,真是小村婦思想。

鄭有斌道:“學費朝廷都出了,隻要交個夥食費,每月才三百文。”

“才三百文?你一個月才賺幾個錢啊。”劉氏驚叫。

鄭有斌臉漲的通紅,他一個月才一貫錢,三百文也不便宜。

但他已經決定讓兒子上學,自己省點苦點沒關係,將來可以當官。

“將來能當官呐。”鄭有斌又叫道。

劉氏則道,大家都上學,哪有這麼多官?

“。。”鄭有斌一時也無語,好像有點道理。

朝廷在逐步推廣學堂,現在三百人,以後可能是五百人,一千人,蔡州全州才幾個官員?

這麼多讀書識字的人,怎麼可能個個都當官。

鄭有斌退而求其次,又道:“朝廷還在招工匠學徒和郎中學徒。”

“一個將來可以當吏,考核優秀者可為官,一個將來直接可以當官,不過當郎中學徒要會識字,你們可以去當工匠學徒。”

劉氏還是搖頭:“不去,咱們兒子就當地主。”

劉氏家中原本在有朝廷分的十畝田,這是鄭有財剛降宋軍時,宋軍抄沒全城地主分的,後來鄭有財不停晉升,幾年時間晉升到副都頭,餉銀越來越高,朝廷還繼續分田,劉氏有錢就買田,現在已經有五十多畝,她是準備讓兒子將來當地主的。

朝廷過去這幾年嚴厲打擊地主,給幾百畝田以上的地主征重稅,如今在這蔡州能有五十畝田以上的不會超過一千戶,放後世妥妥的中產階級,當地的高收入者。

劉氏以前就是一小村婦,現在對現狀相當滿意,兒子會不會識字對她來說無所謂。

鄭有斌無語。

鄭有斌不能說服堂嫂,鬱悶的回到家裡,然後和自己婆娘一說,婆娘也立刻大聲反對。

你腦子糊塗了,你一個月賺多少錢?三百文去上學?咱們不要吃喝了?

鄭有斌道,朝廷有補貼糧食,我經常還有獎金,咱們家夠用了,但是這次任務完不成,要扣餉的。

他婆娘倒機敏的:“我就沒聽說乾這種事要扣餉的,知州敢乾,咱們就告他狀去。”

鄭有斌隻好退而求其次,又道:“朝廷還征招一百學徒工匠,報名的挺多的,比上學的多,咱們去學工匠,將來可以當吏和官。”

這次他婆娘倒同意了。

原來朝廷這次除了招專門的學生外,還另外招一百學徒工匠,和五十名學徒郎中。

前者不要求會識字,進當地匠作所當學徒,朝廷包吃,回家住,如果家不在縣城,距離遠的,還包住,不收費,但前三年不發工錢。

學徒工匠進去後也得學識字,當然隻學基本漢字,不會去學四書五經之類傳統文學,可能還要學簡單數學之類。

反正前三年是一邊學習一邊提升,三年後考核合格,留下繼續當工人。

身份為朝廷匠作所學工,這時每月會有五百文,同樣包吃或包吃住。

工人時間為五年,一般都還是在當地,五年後再考核,如果合格就正為朝廷正式工匠,享受吏員待遇,這時工資就相當於衙門的各吏員,最少也是五貫起。

成為工匠之後,就可以分派到彆處,也可能留在本地匠作所。

而且以後每五年考核一次,還可以晉升為大工匠,特級工匠。

隻要能晉級到特級工匠,就會和官員一樣享受品級。

最低也是正九品起,正為朝廷正式官員。

另一種學徒郎中要求就一樣了,起步要求會識字。

然後先在本地蔡州的朝廷醫院當學徒,五年考核合格者,成為正式醫工,直接為從九品官員。

考核不合格的可以自己選擇回家或繼續留著學,後面每兩年可以再考一次,直到你錄取為官員為止。

成為醫工後,五年再考核一次,如果合格,將成為從八品官員,為醫生。

之後同樣是五年,可晉升醫師。

郎中學徒和工匠學徒一樣,包吃住,前五年沒錢,後面成為官員就有錢了。

從這兩項學徒來看,工匠學徒要求低,待遇也略差,後者要求略高,起碼要會識字,待遇略高。

如果兩個同年的學徒同時往後二十年,二十年後,郎中學徒的官職,應該超過工匠。

鄭有斌婆娘一聽郎中學徒起步就是從九品官員,還想讓丈夫開開後門,直接去學郎中學徒。

這不比讀書識字好?讀書學生三百名,將來還得科舉,難怪劉氏不同意了,不如做郎中學徒,將來直接當官。

鄭有斌道:“特娘的,郎中學徒要求太高,要會識字。”

“咱家娃兒又沒學過,都怪你,我早說要去識字。”

他兒子不識字,沒辦去做郎中學徒,而且這郎中學徒報名的太多,有人家娃兒才識一百多個字都敢去報名。

“現在郎中學徒報名太多,朝廷還得篩選,優先選識字最多的。”

“咱家娃兒,要麼去讀書班,要去工匠所。”

鄭有斌婆娘隻好道,那去工匠所。

接著鄭有斌遊走一圈,隔壁鄰居其他親戚什麼都不同意去讀書班,所有人對郎中學徒最感興趣,因為這個出來就是官,起步高。

可惜要識字,於是大部份人都想去學徒工匠。

鄭有斌轉一圈回家的時候,正好遇到鄭有財回家。

兩兄弟大喜,鄭有斌趕緊把這事告訴他。

“特娘的,這婆娘傻了,還好老子回來的及時。”鄭有財罵罵咧咧衝進院子。

他和李亮當年都是金國小兵,同鄉周勇當時職位比李亮還高,結果因為李亮跟著當時軍中一個百戶學過幾十個字,沒錯,開始李亮隻識得幾十個字,後來加入宋軍時,居然職位高過他和周勇。

之後李亮一心求學,在軍中也積極參加學字班,等周勇和鄭有財想學時,李亮已經把他們兩甩下來了。

鄭有財和周勇是真學不來。

這些年宋軍中都有掃盲班,可以自願去學,李亮據說現在已經識得一千多個字,官到副指揮,他鄭有財幾年時間才識得兩三百個字,官升副都頭,與李亮差了兩級,差距越來越大。

這次要不是跟著李亮抓了一大波野人,加上李亮舉薦,他都升不了副都頭。

這必須要識字啊。

現在鄭有財自己學不來,肯定要兒子去學。

等他回家,二話不說先把劉氏訓了頓,劉氏哪敢違丈夫的意,而且這次丈夫打算接她入營,她隻好同意。

但現在有個問題,丈夫過來接他去海叁城的,兒子可以跟去海叁城,也可以留在蔡州,但留在蔡州就是兒子一個人在家,雖然可以住學校什麼,習慣嗎?

劉氏的意思是,讓兒子也跟去海叁城,那邊不是也有學識字的學堂嗎?

“千萬彆去那鬼地方,方圓百裡看不到一個人,有也是野人。”鄭有財大罵。

他在長春和海叁城兩地是呆怕了。

“咱們五後就能回來,我已經去了一年多,我們再去住三年多就可以回家。”

“家中不是有斌在嗎,娃兒平時吃住在學堂,又不用我們操心,放假的時候,住到有斌家去。”

“我和有斌說好了,每年給他十二貫錢,在我們照顧娃兒。”

“這麼多錢?”劉氏又小氣了,頓時尖叫起來,不是說假期比較少嗎,一年給這麼多?

“你這什麼混話,家中的田不要有斌幫忙照看嗎?這點錢不多,咱現在是副都頭,副都頭知道不?”鄭有財傲然道。

這點錢對鄭有財來真不多,特彆是他們海叁城的,比其他地方的武官餉銀都高。

而且家中五十多畝田,都得靠鄭有斌來照顧,雖然鄭有斌隻要雇傭些人幫忙,但也會很忙。

一般來說,像他們這種常年在外的武官,家中勞力沒有的,可以雇傭鄰居幫忙,然後分成。

比如一畝田田產兩石,鄰幫忙後可以得一石。

各地分成不同,蔡州這邊最少一半起。

沒辦法,你家中沒勞力,需要彆人幫忙這是必須的。

鄭有斌還得幫他們養牛,他們家耕田用的牛又不能帶走,所以這一年十二貫真的不高。

劉氏被說服了,唯一就是怕想念娃兒,畢竟娃兒才九歲,就要和父母分開幾年。

但古代孩子都比較獨立點,這九歲的娃估計得相當於後世十三四歲以上,反正有鄭有斌照顧,還可以住在學校,肯定不差。

鄭有財最後道:“你要想娃,到了海叁城再給俺生一個,特娘的,現在家中人口多有優惠你不知道?”

朝廷鼓勵生育,鄭有財就想生個七八個。

“呸”劉氏紅著臉呸道,心中也是躍躍欲試。

鄭有財這時哈哈大笑,趕緊抱起婆娘往裡屋走。

當天鄭有財和兒子婆娘都說好了,但第二天他又改變主意了。

次日鄭有財帶著兒子,李亮則陪著一個親戚家的孩子,兩兄弟去了當地街道衙門。

蔡州府城內據說被分了十幾個街道,街道有街長,歸屬州衙門管,街長副街長都是吏,基本是退役的軍士中選出來的。(當目前都是受了輕傷回來的)

李亮和鄭有財將來的夢想,也是退役後回來當年吏。

兩人剛到街道,就看到一個熟人,正是他們這街道的街長李長福,還算是李亮鄰居。

李長福和他們當年一起參與了圍剿拖雷的大戰,後同樣參入宋軍,之後被調到其他處,前年參與了征西夏的戰役,腿上受傷回來,當了街上。

幾人也多年沒見,雙方趕緊摟了下。

李長福腿腳不利,走路一拐一拐,但氣勢不弱,畢竟現在算是當官的主要吏員。

“這邊現在有街道了?”李亮笑問道:“咱海叁城還沒有。”

“朝廷設寧夏製置司時弄的,先在西夏那邊實行,然後推廣到中原。”李長福道:“”

“在我們州府級的城內,每十戶一組,每百戶一小保,每五百戶一大保,每一千戶為一街道,五千戶以上為鎮,萬戶以上為縣。”

“蔡州現在還有鎮呢。”

“原來如此。”李亮眼睛一亮道:“那豈不是有鎮長?”

“有啊,李亮你這官職,將來要中退役,至少是個鎮長。”

“要是你識字夠多,通過考核,還能乾縣令。”

“老子能乾縣令?”李亮一臉不可思議。

李長福道:“當然可以,隻要識字夠多,能通過考核,隔壁上蔡縣(蔡州屬縣),縣令周老九,你也認識啊。”

“草,這家夥也能乾縣令?”李亮和鄭有財同時破口大罵。

但周老九起步比他們高,蔡州屬於金國時,周老九就是金國漢軍千戶,還識一大堆字。

當年周老九是金軍,跟著宋軍打拖雷,結果宋軍後面反水,滅了金軍,然後押著金軍去河邊,問降不降,不降的一律砍頭。

周老九第一時間降了,李亮和鄭有財當時就在場。

這家挺能打的,又識字,加上反本就是千戶級,降了宋軍後直接為副都頭,然後帶著李長福參與了征西夏的戰役。

周老九也受傷回來,右少了兩根手指,不好拿弓和刀,回來時是宋軍副指揮,和李亮現在官職一樣。

去年回來時三十六歲,原本安排了鎮長給他,周老九非要去競爭縣令。

軍官回來當縣令不需要科舉,隻需要通過考核。

“怎麼考核?”李亮聽的眼睛一亮。

“有筆試,還有實習期。”李長福道:“周老九挺厲害的,先過了筆試,實習期一年,一個月前剛剛滿一年。”

“上蔡縣在他治下,居然糧稅商稅都增了,人口也增了不少,朝廷考核良好等,轉正為正式縣令。”

鄭有財急了:“他懂治民?他那什麼書什麼經都沒讀過,就識點字。”

李長福道:“四書五經時吧,朝廷對武官沒要求,隻要政務考核合格就行。”

上蔡縣去年是納稅大戶,朝廷對當地的征兵,征糧,征稅,人口增長等各種指標全完成了,誰還管你會不會四書五經。

現在四書五經儒家經典在大宋已經靠邊站。

李亮聽到這裡眼都紅了,感覺自己將來也可以回來乾個縣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