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蒙軍遇到我趙與芮,也隻能跪了(1 / 1)

此時曹友聞才十九歲,年紀和趙與芮相仿,沒想到皇帝專門召見了他,曹友聞十分激動,暗暗發誓要好好孝忠皇帝陛下。

一行人直入匠作局試兵場,現場已經布置好很多東西,有大量匠作局官吏在。

這些官吏在以前都是正經的朝廷官員,但趙與芮登基後,匠作局的官員,基本都是工匠晉升,因為現在工匠全是吏。

這叫用專業的人管專業的事。

並優先選用識字和技術較高的工匠,在這種提拔機製下,很多工匠也開始學識字,或讓兒女們們識字讀書,希望將來也能當官。

看到皇帝來了,大夥紛紛湧上,想拜見皇帝。

不料皇帝大手一揮:“都免禮,閒話少說,直接開始。”

很多工匠官員都是濟州島過來的,也知道皇帝什麼性格。

匠作局郎官劉福也不多說,立刻揮手。

李平豹也同時揮手,上來幾個軍士。

前面放著一個假人,劉福道,假人身上的步人甲是最新打造的,重四十斤(比孟珙提議的三十八斤還多了兩斤),加厚了頭正面和肩膀,還按皇帝要求,製了面具。

趙與芮看過孟珙的信,宋軍和蒙軍對射時,臉部是第一個要害,被射中就要命,即使當場不死,事後也很危險。

於是他想到西方的包住整個臉的鐵面甲。

他讓工匠局添加步兵護面片。

孟珙當時提議增加到三十八斤,現在趙與芮改為四十斤,這兩斤就是加在臉部的。

劉福介紹的時候,趙與芮面前有一大排桌子,上面放著各種甲具。

牛寶率先遞過來一個頭盔和護面片。

趙與芮把頭盔拿起來,非常沉,估計有五六斤重。

他戴到頭上後都感覺沉甸甸的,昏沉沉的。

葫蘆河大戰中,宋軍有些頭盔也被射穿,但傷勢基本不大,一般身在側面會被滑彈開,主要眉心往上這部位很容易被射進去,所以加了斜角和厚度,這樣箭支射到斜角也容易被滑開。

而斜角正好用來搭扣護面片。

護面片隻露出兩隻眼,平時可以不帶,戰時扣在頭盔上,隻露出兩隻眼。

當然,蒙軍箭術比較厲害,這要再被射中眼睛,那真是運氣不好,也沒辦法,趙與芮反正是為宋軍想到所有能保護他們的辦法。

護面片重兩斤多,正面厚,側面薄,通體澆鑄而成,射到側面可能滑開,但射到正面就看運氣。

劉福道,工匠局已經試射過,如果是重箭加八鬥弓,五十步內射在正面,還是會穿過去。

但護面片不能再加重,再加重配戴者受不了,頭臉部太沉了。

“葫蘆河大戰來看,蒙軍不是個個八鬥弓,也不是個個用重箭,當時屍體三百零六具--”李平豹用數據向皇帝彙報。

蒙軍屍體二十三具,其餘皆是契丹人,用重箭者,四十六人,蒙軍較多,契丹也有。

另用七鬥弓占三成,八鬥弓約七成,一石及以上弓,十八人。

就在李平豹說話的同時。

崩,前面軍士一箭射出。

第一箭平射,正中頭盔正面臉部位置。

靶子一陣晃動,箭入鐵甲。

不一會,有人把鐵甲拿到皇帝趙與芮面前。

軍士繼續射,有時會拋射,有時會換弓。

趙與芮看了眼,用的八鬥弓,重箭,在五十步平射,箭尖穿進去約兩厘米。

面甲裂了個口子,基本要重鑄。

趙與芮把破的面甲往頭盔上一扣。

“陛下小心。”四周驚呼,因為箭還在上面。

趙與芮揮手示意大夥不要慌。

因為面甲不是緊貼臉上的。

所以如果射到鼻子附近,未必能傷到皮膚。

趙與芮把面甲載上,箭尖果然沒有剌到肉,但已經很近。

但考慮到這是八鬥弓,而且是五十步,如果是一石以上的弓,或許距離近了,必然能貫穿到人的骨肉當中。

他拿下面具,心想有些雞肋,不帶吧不安全,帶著也不是一定有用,但至少可以讓軍士們安心些,減少傷亡是肯定可以的。

騎弓不如步弓,蒙軍要是保持最遠距離輸出,鐵面護片還是能保命。

“蒙軍若不敢貼近射,還是有效果的。”趙與芮道。

李平豹聞言也道:“回陛下,蒙軍也不是個個都用重箭,若不是重箭,防禦力還是可以的。”

趙與芮點點頭,起身:“看看蒙軍裝備。”

左側地上擺放著蒙軍裝備,都是孟瑛他們戰後揀回來,然後對比整理,基本代表著蒙軍現在全套裝備。

史稱:“人各攜帶一小帳,一革囊盛乳,一鍋,隨身行李皆備於是矣。用兵時隨帶一部分家畜,供給其食糧。”

“其出兵,頭目人騎一馬,又有五六匹,或三四匹馬自隨,常以準備緩急。無者亦須一二匹。”

通常蒙軍遠征,能達到一人三四匹馬,而不是一人雙騎,用馬相當之多。

這次他們追擊高智耀,用的是一人雙騎,如果是千裡遠征,最少一人三四匹,多的能達五六匹。

趙與芮看過去,地上有蒙軍帳篷,按孟珙來信,這是蒙軍標配,人人都有,帳篷比較小,卷起來可以掛在馬背上,寬約一米多,和後世睡袋差不多。

如果是漢軍,會有較大的帳篷,大部份蒙軍和契丹等馬上民族,都是一人一個帳篷。

地上還有蒙軍的小奶鍋,用來煮飯煮奶,有銅質,有鐵質,還有瓷質,五花八門。

看過蒙軍的裝備,趙與芮才知道小小一個蒙軍騎兵,身上要帶這麼多東西,難怪戰鬥力不俗了,也難怪要一人三四匹馬,馬少了都裝不下。

他們的甲具主要有柳葉甲、羅圈甲、鎖子甲、劄甲。

鎖子甲學自西征,從歐洲國家學來的,劄甲取自金宋,柳葉甲是他們自己用的。

從葫蘆河戰鬥來看,基本甲具還沒有形成製式統一,五花八門都有,大部份應該是各自的戰利品。

他們主要用羊角弓,少數人用硬弓,前者基本七鬥,八鬥力,後者能達一石以上。

很多人都帶著響箭,即鳴鎬也有駝骨箭、有批針箭,刻木以為枯,落鵬以為翎。

趙與芮發現蒙軍帶響箭挺多的,不知為啥用。

其他兵器更是五花八門,常見的有環刀,即像圓月彎刀,輕停而犀利。

有長短槍,刃扳如鑿,故著物不滑,可穿重劄。

看到他們的長短槍,再想到孟珙的來信,趙與芮眼睛一亮,可以學啊。

蒙軍的長短槍和標槍一樣,可以用來擲扔,近戰之時,直接扔過來,能穿劄甲。

“這種標槍---”

李平豹嘴巴張了下,想說是長短槍,但還是沒說,陛下說標槍就是標槍了,以後大宋這邊,就叫標槍。

“咱們可以學著打造,給神臂弓手用,前排長槍兵,可以隨身帶兩杆,應該比短刀好用。”

神臂弓手手臂力量大,用來扔標槍正好。

每人隨身帶五六杆,蒙軍衝鋒上陣前時,就可以扔。

你射一弓要十秒左右,但是扔五六杆標槍,可用不了多久。

“陛下聖明,可讓神臂弓手學習擲用。”李平豹趕緊拍個馬屁。

“這玩意不難,練練就行。”趙與芮拿起一標長槍,身體微微往後側斜,接著兩步助跑,扭身甩胯彎腰,手臂一揚。

嗖,那長槍飛出去約四十多步後,撲哧,紮在地上。

“好。”四周一片叫好聲,很多人還是比較意外。

皇帝看起來瘦瘦的,沒想到能扔這麼遠。

趙與芮洋洋得意,心想老子還是有點水平的。

接著他看到蒙軍盾牌。

蒙軍盾牌也是五花八門,有防牌,以革編條,否則以柳,闊三十寸,而長則倍於闊之半。

有團牌,特前鋒臂之,下馬而射,專為破敵之用。

有鐵團牌,以代兜黎,取其入陣轉旋之便。

有拐子牌,為攻城避炮之具。

第一種是革編的小圓盾,遠距離防箭可以,近距離很容易被射穿。

團牌比較小,可綁在手臂上,專門用來防箭。

衝鋒時,蒙軍會舉起手臂上的團牌護頭部,也有一定作用。

趙與芮每看一樣,邊上就有李平豹向他解說,其實這些孟珙都在信中提過,但趙與芮還是聽的津津有味。

他越看也越佩服蒙軍,蒙軍的裝備多樣化,很多都是蒙軍自己想出來的,總之都是為了提升戰鬥力,巔峰期的蒙軍,確實比較猛,不過你們遇到我趙與芮,也隻能跪了。

而能這麼研究蒙軍的,也隻有他趙與芮。

這時李平豹拿起蒙軍的骨朵等近戰兵器遞到趙與芮手上。

蒙軍近戰有骨朵、破甲斧,都是手扔的兵器,加上長短槍,兩軍交陣時,都會找機會扔過來。

很多還帶著套馬索,套馬索這玩意,基本是從蒙古人身上搜到的,契丹人似乎已經遺忘,用的不多。

趙與芮還看到有少量的旗,蒙軍中背上負旗的都是中級軍官,通常可以在戰場上做為指示來用。

他們平時是卷著的,遇到激戰打不開局面時,會展開,通常展開,就代表著要強攻,不惜代價的強攻。

“每大酋頭項各有一旗,隻一面而已,以次人不許置,常卷常堰,凡遇督戰,才舒即卷。”

趙與芮看過全套蒙軍的裝備,心中也有點數了,蒙軍裝備多而雜,有些實用性較強,有些一般般。

“長短槍,短斧我們可以學習,改用標槍和短刀。”趙與芮這時道:“以後凡與金蒙交戰,戰後都要收集他們裝備,有用的可以學習,師夷長技以製夷。”

“陛下英明。”李平豹等趕緊又拍一波。

“陛下看他們重箭。”劉福等皇帝說完,遞上蒙軍重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