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標準化生產(1 / 1)

蒙軍的重箭標準學自金人。

在金人強盛時,金人用重箭狠狠教訓過蒙人。

蒙古人興起後,學金人打造重箭。

但蒙軍中用重箭的不多,因為重箭打造不易,對弓力和射術要求也高,射術和弓力不夠的,隻會白白浪費重箭。

劉福遞上來兩支重箭,一支是蒙軍的,一支是現在宋軍打造的。

趙與芮拿手上看了下,明顯質量還是宋軍的好。

宋軍按蒙軍重箭重量打造,箭頭大約三兩重。(南宋時三兩約一百一十克左右)。

雙方重量相似,但宋軍質量更好,試射時,穿透力略強。

“蒙軍相當重視工匠,每占一城,如遇屠城,必然也會留下工匠。”

“但這些工匠的技藝,和咱們還是有區彆的嘛。”趙與芮對比雙方重箭頭,他的工匠打造明顯更好。

但他知道為什麼,蒙軍雖然重視工匠,但給工匠的待遇卻遠遠不如趙與芮。

這也是為什麼宋軍現在兵甲越造越好,越來越犀利的原因。

在打造火炮的要求上,趙與芮和後金學,每門炮都要刻上工匠名字,如果輕易發生炸膛的事,是要殺頭的。

“蒙軍開始不用重箭,很多重箭學習金朝,後來慢慢就用起了重箭。”李平豹在邊上解釋。

重箭都是學自金朝,三兩重的標準也是金朝開始。

南宋以前的箭,也是各地不同,沒有統一標準。

趙與芮接下來要統一全國神臂弓,強弩,步弓標準,統一全國箭支標準。

統一全國步人甲。

統一全國火器標準。

當天工匠局試射了很多次,主要是讓皇帝看看宋軍現有甲具和蒙軍甲具的防護力,雙方箭支的穿透力,對比之後,明顯宋軍現在更強。

“神臂弓現在一個月能打造多少?”趙與芮看過後問。

“回陛下,現在京師匠作局,月造神臂弓約兩百具。”

“這麼少?”趙與芮皺眉。

沒辦法,工匠局太忙,什麼都要造,步人甲要造,火器局又分掉好多工匠,強弩要造,其他兵器也要造。

“帶朕去看看。”趙與芮要求去看看神臂弓打造現場。

走在路上他想到孟珙的建議,取消第三層強弩手,這樣可以少打造很多強弩。

“當減少強弩,分與步弓和神臂弓。”劉福立刻答應。

到現場後,趙與芮看到工匠們正在製造。

神臂弓用的是檿樹做弓,趙與芮看過後發現好像就是桑樹。

這玩意很有韌勁。

書上記載:檿,落葉喬木,葉互生,內皮可做紙,木材堅韌,可做弓、車轅。

“這是桑樹嗎?”趙與芮問劉福。

“陛下聖明,正是桑樹,葉可飼蠶,內皮可製桑皮紙,木材是做弓和車轅的上好材料。”

神臂弓打造也不難,就是繁瑣,各部件材料都不相同。

主要有弓身,弰,登子和槍頭,馬面牙發,弦,五個部件。

弓身用桑木,弰用檀木,登子和槍頭用的鐵,馬面牙發用的銅,弦用的麻繩紮絲。

趙與芮仔細觀摩了下,其中的弰類似於曲臂杠杆零件,登子和槍頭是放箭支的地方,馬面牙發是接弦的零件,也有杠杆作用。

原本還有個叫乾鐙的零件,在神臂弓前端,呈圓環狀,這是為了省力,給戰士用腳踩的。

劉福向趙與芮解釋,以前神臂弓力量兩石三鬥,可以射兩三百步,射手射幾箭就沒力氣,裝箭還得彎腰,後來就裝了乾鐙,可以用腳踏著,站著裝箭。

後來神臂弓降到一石四鬥,省力了很多,不需要腳踏就能站著裝箭,便取消了乾鐙。

現在乾鐙隻有在強弩上面還保持。

普通的強弩箭,長約(0.8-9公尺)左右,神臂弓的箭,隻有七八寸。

趙與芮問,到底是七還是八?

劉福撓擾頭,因為之前確實無所謂,七寸八寸都能用。

“統一標準,七就是七,八就是八,如果射程力量差不多,七寸箭小,可以帶的更多,那就造七寸的。”

神臂弓射程在一百步左右,趙與芮認為已經相當厲害,用七寸的箭就足夠。

看到神臂弓的使用後,趙與芮才知道為什麼叫弓。

它的結構裝置像弩,但因為是和弓一樣,豎著用的,所以叫弓。

古代橫著水平端的叫弩,豎起來的叫弓。

神臂弓結構像弩,但拉弓時和普通步弓一樣,要豎著拉,且沒有板機,所以叫神臂弓。

此時趙與芮發現現場造弓時,基本都是一個工匠帶幾個徒弟造一具,各造各的。

這就可能標準都不一樣,速度也慢。

“造弓方法也要改。”趙與芮這時道。

按神臂弓零件,和工匠們擅長的部位分組,一組造弓身,一組造弰等等,弓身也好,弰也好,所有零件統一標準,然後可以隨意組裝。

某零件,用鐵料多少,用木料多少,說多少就是多少,不能多不能少。

長多少,寬多少,厚多少,也是嚴格按標準來。

這樣造好後,各零件拚湊,立刻能組成一把神臂弓。

將來在戰場上壞了某零件,隻要更換即可。

“每部件確定用料和尺寸,不能多不能少,這樣造出來的神臂弓,都是一模一樣。”

“弓身的長度,重量,厚度,要相差無已,造的越精準,越要獎勵。”

“神臂弓都要編號,不能遺漏,以編號確定工匠,造的不好,追工匠們的責任。”

皇帝一一述說,四周官員們臉色嚴肅的記在心裡。

事後證明,換了皇帝這種打造方式,效率確實有質的提升,同樣數量的工匠下,每月可以打造兩百五十具,並且學徒人數大大減少。

此時強弩要求少,又新加工匠,臨安府每月產量能達到三百具左右。

京師這邊基本隻有部份濟州島和臨安附近的工匠在這邊集合,按趙與芮要求,全國各路的匠作局,以後月產都要超過這個數。

因為京師這邊主要打造火器,步人甲,神臂弓還是次要的。

趙與芮打算用兩到三年時間,達到全國月造神臂弓五千具以上。

下午時,趙與芮換了身常服,帶著牛寶、曹友聞、胡鬆和一隊皇城司衛隊,前往城北錢湖門附近。

錢湖門那邊有很多前禁軍駐地,包括原殿前司中軍,牙兵寨,步兵司衙門,虎翼營、架子營

教駿營等都在這邊。

現在步兵司衙門和牙兵寨、殿前司中軍大營等已經改為大宋天子親衛集訓營,隔壁就是騏驥院。

騏驥院是養馬的地方,用的都是濟州和西夏的優質戰馬。

以前這邊的馬用來賞給王公大臣們,還有用在驛站,現在專門用在驛站和集訓用,王公大臣賞馬的事已經不會再有。

集訓營占地面積比較大,由以前三個營房改建,分操場和教室兩部。

趙與芮從南面操場進去,操場上到處都是一隊隊的兵馬在訓練。

這裡訓練相當嚴格,最低也是半年才能畢業,有些人會被訓練九個月以上,然後經過挑選之後,充到全國各地為基層軍將。

皇帝剛進大營,訓練營負責人石虎兒已經帶著一波人在等著。

“拜見陛下。”營指揮石虎兒就是以前的少年石狗兒,他可是魏王府第一批畢業的少年,勇猛聰慧,就是不知為什麼這名字聽起來比較蠢。

趙與芮要給他升官,果斷幫改了個霸氣點的名字。

“軍營之中一切從簡,快起來,走走。”趙與芮哈哈一笑,上前扶起石虎兒。

石虎兒臉露動之色,他原是北地難民,被賊人賣到臨安,最後又被當時的沂王趙與芮買去,這才兩三年光景,已經身居朝廷大將之列,還在臨安娶妻生子。

他所有的一切,都是皇帝給的。

“聽說你婆娘一胎生倆,你小子可以啊,虎父無犬子,石家有後了。”

石虎兒趕緊道:“托陛下洪福--”

兩人一路聊著天,皇帝也沒什麼架子,石虎兒身後跟著一堆軍將,都臉露羨慕之色。

趙與芮一邊和他聊天,一邊觀察操場上。

當初他第一次來時,整個操場紛紛跪下,參拜皇帝,令他十分鬱悶,後來他趕緊下令,以後皇帝來了,不能打斷訓練,所以各隊還在正常訓練。

這邊基本被他當成軍校來用,全部選用京師十五衛裡的優秀基層武官,再集合整訓,畢業後再提拔下放到全國各地為軍官,從而達到皇帝可以強力控製全國軍權的目的。

他一邊看過去,大營裡操場上約有一千人在訓練,有練隊列的,有練騎馬的,也有練扔飛刀的。

軍中配發飛刀,還是剛剛和蒙古人打過之後才發生的事。

營中現在裝備不多,已經有隊伍在練起來。

蒙古人隨身帶骨朵,小錘,小斧,近戰時辟頭蓋臉扔過來,宋軍現在也要推廣學習,全部配發飛刀,後面還要添配標槍。

趙與芮專門過去看了看飛刀。

宋軍飛刀長約十五公分,寬約兩指,比較沉重,十步內破甲很強,五步必然能破甲。

四川專門送來了蒙軍的柳葉甲和鎖甲、劄甲等各種甲,宋軍工匠針對各甲進行了試驗。

五步內隻要命中,什麼甲都能破。

但飛刀這玩意,看起來簡單,扔起來也挺難的。

趙與芮看著第一批練飛刀的軍官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