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消減開支和順風快遞(1 / 1)

以後快驛司隻負責朝廷信件和文書的傳遞,不負責官員的招待。

官員以後上任也好,投宿也好,自己到地方客棧,除了上任和奉命進京,朝廷會補貼路費,其餘非公務,都自己出錢。

皇帝把這說完,下面一片稀籲。

彆小看這小小的改製,能幫朝廷省很多錢。

南宋和明朝官員上任也好,出行也好,朝廷都有相關補貼,還能免費住驛站,驛站因為要招待,燒飯,住宿,都需要極大的開支和人手。

你看看人家崇禎,為了消減開支,把國家都弄亡了。

所以趙與芮在這直接裁了招待功能,首先官員出行自理,其次隻有公務出行才有補貼。

你特娘遊山玩水,還要住驛站,還要朝廷補貼,你想屁吃呢?

這改製要是換成史彌遠當權時,朝中都是奸臣當道,不知多少人要起來反對。

現在朝中正直的大臣多啊,皇帝這麼一說,馬上大夥紛紛叫好,皇帝英明,能節省不少開支。

連梁城大,趙汝述這種奸臣也得站出來呼應一下,不然就顯得自己是奸臣了。

這時戶部尚書杜範站了出來:“臣請奏陛下,那以後民間的信,誰來傳遞?”

皇帝的快驛司隻傳公文和朝廷來往的信件,民間和私人信件誰送?官員有時也要送私人信件啊。

皇帝說,由民間富商成立快遞公司,朕的名字都幫他們想好了,誰第一個願意出來做事,朕親筆賜批,叫順風。

皇帝的意思,請民間富商成立順風快遞,專門送民間的信件。

有大臣問,這有人肯乾嗎?

有啊,有錢賺就有人乾,秦家就乾,皇帝笑道,這事先公開招募,若沒有其他商人出來,由秦忠來乾。

秦忠是秦卓的人,即意味著秦家來乾順風快遞。

皇帝最後的意思,這種商業行為,最好不能讓一家壟斷,由兩家三家一起乾最好,可以公平競爭,價錢也不會太貴,眾大臣們紛紛表態認同。

而且趙與芮說了,在順風沒有在全國搭建起物流網之前,還是用朝廷的,等順風快速搭建好了,朝廷就不再送私人信件。

當天議政,皇帝決定的第一件事就是重設都進奏院,確定了以後奏折的報送,上下命令的傳遞職能,踢掉了民間通信和官員住驛的功能後,快遞司效率肯定可以提升。

而都進奏院的第一任都院,由兵部尚書魏了翁兼任,副都院暫設秦卓一名。

大夥頓時明白,以後秦卓可能乾這事。

秦卓一介商人,因支持皇帝上位,爬的這麼快,大夥還是相當無語。

可曆史上的賈似道,原本街上一個小痞子,因為自己姐姐是賈玉華,後來也是身居宰輔。

沒辦法,這很南宋。

要是換成明朝,你看一介商人能進朝廷中樞不。

接下來大夥見識了新皇帝的辦事效率和認真。

當天議定重組都進奏院,和責能,得到一致讚同。

皇帝接著又與眾臣審定了人員和薪資。

時南宋有驛站一千四百多個,陸驛一千一,水驛三百多。

皇帝要求,陸驛每驛配有十人十馬,設伍長一人,水驛每個配二十人,三船(都是快船小船,隻運信,不運人和貨物),全國共需兩萬人左右。

每人基本月錢五百文,包吃住,跑送加件軍情按裡計費,每跑多少裡給多少文。

這也不是你想說跑多少就是多少,每次加件的軍情和民政信件,朝廷都有記載,所以這都是固定可查的。

假設從四川到京師跑了一次,有一千裡,沿途多少驛站,多少人接力了,都是可以算出來,你多報了,肯定對不上。

這是鼓勵大夥多跑加急文件。

這種月錢計費方式,南宋和南宋以前還沒有誰乾過,皇帝這麼一說,群臣們紛紛暗讚,這樣一來,驛站的人定然不會消極怠工,而是要努力掙錢。

南宋以前軍隊也就五百文一個月,因為包吃包住,還是能招到人。

所以基本月錢五百文,包吃住,另外跑起來還有賞錢,驛站人員肯定是留的住的。

皇帝最後道:“朕與秦副都院已經計算過,整個快驛司人員加各級官員,一年月錢大概要花費十五萬貫。”

“維護馬匹、船隻和吃用,全國全年預計花費在十五萬貫。”

“加急獎勵和其他(包括驛站維護等),大概也在十五萬貫。”

全年開支約四十五萬貫。

為嚴防各驛站伍長們貪腐,到時會有公文貼到各驛站,每驛站一年給多少錢,花在什麼地方,都寫的清清楚楚,召所有驛員觀聽。

每年會有地方皇城司下去調查,有沒有專款專用,有沒有人貪腐私吞。

馬匹的質量,人員的精神狀態,這是最容易看出來的。

皇帝一套說下來,朝下官員有些震憾,因為南宋以前也沒有專款專用這說法,更沒有這樣預算後再分攤到各地的分配,所以很多撥款經過京師地方層層克扣後,到最基層就沒什麼了。

有心人還聽到皇帝說地方皇城司,這意味著,以後皇城司可能設到縣府一級。

當天皇帝和諸臣審定,整個都進奏院,官吏一共多少人,下面各司有多少人,全年支出約六十萬貫。

即以後在保持人數不變的前提下,都進奏院每年經費六十萬貫,用不完的可以積餘到下年,用的不夠,再交由皇帝與朝臣們共議,第一年可能準備不足,基本兩年後,皇帝就能確定多少經費可以運轉都進奏院。

朝會上也有人提問,驛員沒有這麼多又如何?

因為以前驛員待遇比較差,更沒什麼加急獎勵,事情還多,現在事情少了,月錢也似乎多了,肯定要招人。

皇帝說,這次全國兵馬招募,會淘汰一些以前的兵馬,會選一部為驛員。

散朝之後,官員們三三兩兩聚在一起,議論紛紛。

今天皇帝是登基後第一次重組新部門,連預算人員經費全部固定統一,大夥都聞到了不同的味道,所有人一致認為,用不了多久,朝廷各部門可能都會這麼乾。

如果全部按皇帝這樣來,整個朝廷的預算和開支,應該能節省很多。

沒過幾天,山東都司副都指揮使,南宋實際在山東的軍事負責人,彭義斌到了臨安。

彭義斌來臨安之事,整個山東四周都在看著。

這是山東軍頭第一次有人敢到臨安來。

因為朝廷以前做過這種事,忠義軍改編之前又稱紅襖軍,當時投奔宋廷的首領季先就是被賈涉以議事為名,在路上埋伏人弄死,然後分割了他的兵馬。

有了這前車之鑒,後面的時青也好,夏全也好,李全也好,輕易不敢擅自到南宋官方地盤,就算去楚州議事,也是帶著大量兵馬,更彆說來臨安了。

彭義斌是第一個敢到臨安來的地方軍頭,引起四方矚目,彆說是山東境內的軍頭,就是其他蒙古和金國的地方軍頭都在看著宋廷的反應。

夏全等人甚至覺得彭義斌一到臨安會被抓起來砍頭。

八月初五上午,彭義斌帶著幾名部下在相關官員的帶領下來到麗正門。

彭義斌一身新的劄甲,全是朝廷剛剛下發,穿在身上極為威武,部下幾個心腹也都是朝廷下發的新劄甲。

門口驗過人後,很快放行。

幾人都是第一次進皇城,十分稀奇,左右觀看。

他心腹部將朱榮則不停打量兩人的劄甲。

兩人級彆不一樣,但劄甲差不多,彭義斌的比他多了十幾片,防守地方更多,也更重。

“彭大哥這甲片好像比我們多幾片啊?”

“彆亂摸。”彭義斌哈哈一笑,拍開朱榮的手。

另三個人都有點心慌,還是害怕的。

“看你們慫樣,陛下要殺咱們,進城就乾了,還要等現在?”彭義斌大聲道。

身邊內侍嘴角微抽,表情古怪。

此時他帶進皇城,有心腹朱榮,陳奔,賀大海三人,都是山東本地人出身,跟著他征戰多年。

不一會,幾人來到大慶殿,隻見大慶殿前有兩排宮女,內侍站著,好像在歡迎他們,相當有牌面。

看到眾人靠近時,有人高唱。

“山東製置副使,山東都司副都指揮使,濟南侯彭義斌上殿覲見---”

大殿裡有好多文武大臣,兩宋官方也沒有山東這稱呼,大夥聽著面面相覷,但新皇帝到處改製,有部門,新地方,出來個山東也是正常,而且大部份人也知道這是什麼地方。

幾人小心翼翼的上殿,看到年青的皇帝,彭義斌帶頭跪下,身邊親信紛紛下跪。

“濟南侯免禮,快平身。”皇帝隔空用手揮了下,姚定章立刻上前,扶起彭義斌等人。

彭義斌等人臉露感激之色。

大夥看著大宋皇帝,四周文武,都很新奇,很激動。

“宣旨,濟南侯和諸將,可以站著接旨。”胡鬆這時高唱。

接著有小內侍讀聖旨。

彭義斌已經在山東接過一次,這次又來。

聖旨表彰彭義斌投效朝廷,給彭義斌在京師賜了座大宅院,賞白銀千兩,銅錢會子合計一萬貫,絲帛若乾。

朱榮,陳奔,賀大海各為軍統製,京師賜宅院,每人賞銀百兩,銅錢會子合計三千貫,絲帛若乾。

四人大喜,紛紛跪下,三呼萬歲。

皇帝相當給彭義斌面子,在大慶殿又賞了一波,還當著群臣面,稱讚彭義斌為大宋義士,為大宋收複故土,說要讓史官,把這四位將士將來都要記載入史書,流傳青史。

四人聽的又激動的要死,又磕頭。

原本這些人常年在外領兵打仗,眼中都沒什麼南宋朝廷的威嚴,但今天第一次上朝,還是被大慶殿和皇帝寶座的氣勢所懾,加上皇帝如此賞賜,大夥也會說什麼好話,隻懂的磕頭了。

走過程序後,皇帝宣布下朝,單獨招彭義斌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