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終於可以練兵(1 / 1)

另外濟州島上的果樹和濟州島上的鹽場沒收錢,這個鹽場比較小,正好濟州自給自足。

島上養有一千多匹馬,白送給趙與芮,也沒收錢。

權相敏一一說完後,趙與芮問:“島上糧食產量幾何?高麗原本稅幾何?”

濟州和兩浙一樣,都是兩季稻,田好產量高,但又比南宋差點,年產四石左右。

南宋每畝是收三鬥稅,高麗比較狠,畝收一石稅,按四石產量,約等於四分之一。

趙與芮算了下,以四石產量計,年產約五十二萬石,給高麗十萬石,還是有四十二萬石,現在這些田都是他的,能給島上百姓多少,就是他說了算。

雙方交接了三天,回高麗的人和物資,一船船的回去。

趙與芮發現還是有人帶著馬走了,老崔說馬全歸他,但還是有人把馬帶走。

他也沒有計較,趕緊要把這些人送走。

島上陸續走了約一百多戶,基本全是官吏和有錢人。

最後一批人走的時候,雙方約定,以後高麗和濟州通行的船隻,在北邊‘仁和港’登陸。

西邊‘嚴家港’(剛換的名字),是濟州島和南宋通行的船隻,高麗的不準過來。

高麗人走後,趙與芮在郡衙門內打開冊薄,和秦卓等人仔細翻看。

從現在開始,濟州島歸他管理,近三萬人,數百萬畝田地,都是他的子民。

這可是一個很好的優質後勤基地,在元朝手上,年養優質戰馬數萬匹,屯田幾十萬畝。

島上這會和元末差不多,除了沒有蒙古人,主要是漢人和高麗人(原耽羅人),還有少數遼人,應該是遼國滅亡時逃過來的,島上養馬的現在主要是遼人。

耽羅於一百年前被高麗征服,這才過了幾代人,對高麗認可度不是很高,漢人則是唐末到五代時,戰亂時代從國內逃到濟州來的,還有南宋時逃過來的。

如同之前所說,兩浙這兩年人口銳減,基本都逃向海外,僅過去一年上島的宋人,就有數百戶,整個島上漢人人口約占五分之一,其餘為耽羅人,遼人最少,就一百多戶。

“設濟州城(在北港方向)、大靜城(西港方向),秦越為濟州城城主,陳小刀為大靜城城主。”趙與芮這時開始安排。(兩人主要在山東和濟州之間來回,負責管理濟州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從山東往這移民)

原本島上的人,集中聚住在島西南方向,這次趙與芮要把他們遷移。

約兩千戶一萬人左右,移居北港邊上,建濟州城,擴建北邊仁和港,這兩千戶勞力不用種田,不用經營農事,就是專門建城和建港,以耽羅人為主。

其中仁和港邊要建很多障礙,該封的路都要封掉,以後限製通行,隻留一個通道,來往的高麗人和商船隻能到港口,不能進入濟州島內部。

約兩千戶一萬人左右,在原來的西南方擴建西港嚴家港,同樣隻留一個上島的通道,也不用經營農事,以漢人為主,耽羅為副。

另準備安排一千戶負責屯田,原來的十三萬田,平均每戶分十三畝左右。

高麗時原住戶的收入和稅收和兩宋差不多。

地租為五成(由主戶提供耕牛、種子,農具等),當然,高麗的主戶是朝廷,因為他們的田全是高麗朝廷的,百姓都是朝廷的佃戶。

然後再畝交一石的稅,除掉地租和稅,就是百姓佃戶自己的收入。

濟州島畝產四石,先扣一半的地租,再交一石的稅,當地百姓每耕一畝田,隻有一石收入。

以前七千多戶,戶均兩畝,當然,也有百姓是不用種田,在曬鹽、種水果等。

平均來看,以前每戶年均兩石糧食,隻能說,勉強夠吃。

但因為是在海邊,當地可以打漁,家家戶戶種有少量水果,蔬菜等,所以生活基本還算不錯,也有百姓私自屯些新田,隻要朝廷沒發現,或不計較,就算他們的私田,這樣就足夠生活。

事實上,濟州這邊因為地利,私自屯的新田比較多,實際經趙與芮統計後,有數千畝,很多是官吏們指使佃戶們這麼乾,私占糧田。

現在趙與芮決定由兩千戶專門負責屯田,在原來的十三萬五千畝田,戶均屯二十畝,即用掉四萬多畝,餘下的給後面的移民。

以南宋的兩浙種田經驗,有望達到兩浙的畝產五石或六石,現在按五石計。

地租五成,趙與芮另收稅畝五鬥,比原來少了足足一半。

兩千戶百姓們聽到都相當高興,紛紛盛讚嚴東家英明仁厚。

趙與芮最終目標是在濟州島屯田三十萬畝。

這樣趙與芮年收糧能達七八十萬石。

其中十萬石運給高麗。

另兩邊建兩個港口的四千戶,趙與芮采用的是給工錢,和供吃的方式。

每戶每個精壯勞動力月工錢一貫會子,其餘中老年、婦人和大點的少年給幾百文,平均每戶給到四貫會子,約一貫多銅錢。

這樣工錢開支是每月五貫,全年在六萬貫銅錢內。

這四千戶兩萬多人包吃大概每月要糧一萬石(按兩斤每人每天平均),這個算是相當高了,畢竟南宋這時好多人,人均每天隻有一升糧。(一斤多)

這四千戶裡,不能乾重力活的和少年們,要求在家裡種點蔬菜、水果什麼。

這樣消耗糧食為年十二萬石,加上平時的海產品,蔬菜,趙與芮提供肉類什麼,另外要支出四百貫,年五千貫。

也就是說,趙與芮養著這四千戶,專門建港建城,年開支是六萬多貫,加十二萬石糧。

這宋朝比養四千當兵都高,但趙與芮要養著他們,這以後就是他濟州島的建設大軍,後期的鐵匠鋪,船廠,船塢各種都要他們來建設,從各地來的工匠,陸續將加入他們之中。

以後他們會形成一個類似後世建設公司,專門在濟州島上負責基建。

此時濟州島原居民還有一千多戶,這一千多戶裡包括上百戶遼人。

這一千多戶將負責養馬,跟遼人學著養馬。

濟州是元蒙的產馬盛地,元朝滅亡後,島上還有數萬匹優質戰馬,之後高麗和大明交易進貢,都是用這裡的馬,而老朱居然不要濟州島。

和前面一樣,趙與芮不用他們屯田種菜,各戶專心養馬,每戶每月供糧兩石。

另外不給工錢,但養出的戰馬,趙與芮以每匹十貫銅錢價收購。

這個價在南宋是相當低的,但在濟州島算是不錯。

趙與芮的付出還不隻是月兩石糧,還要提供他們需要的海產品,蔬菜,肉食,鹽、糖等,最大的大頭還是豆料。

養馬最需要豆料,隻有豆料當主飼料,養出的戰馬才優質,豆料由養馬戶種植,所有一切費用趙與芮出,但趙與芮第一年要從高麗采購十萬斤大豆才夠。

在一千多戶養馬戶上,趙與芮年支糧食近三萬石,年支銅錢兩萬貫。

濟州島原本是個隻有七千多戶,約三萬人的小島,他們自給自足,安靜的生活在這裡。

趙與芮來後一切都改變了。

全島變為建築戶,養馬戶,屯田戶,分為三種戶籍,各自做著各自的事。

目前島上能為他提供的是年產糧食六十萬石糧,戰馬還不知道,要看兩年後,當然戰馬越多,他付出的錢和成本也越多。

他每年的支出,目前是糧食十萬(給高麗),建築戶年十二萬石、六萬五千貫,養馬戶年三萬石糧,兩萬貫錢。

合計支出二十五萬石糧,八萬多貫錢。

當然,隨著後續濟州島人口越來越多,戰馬越來越多,它的消耗也會巨大。

如今一切都是紙面上說說,具體能有多少,還得看每年的收成,和實際情況。

當秦卓看著趙與芮在紙上,把所有的安排好,收入支出大概列了出來後,秦卓也震驚了。

濟州島在高麗王國手上,高麗每年就也收稅十二萬石。

現在到了趙與芮手上,以價格論,相當於收稅二十多萬石,翻了一倍。

關鍵百姓們還比以前生活好了。

養馬戶和建築戶不用關心吃喝,種田戶不用關心其他事,大夥各司其職,乾好本職工作,最明顯的就是在吃上面,趙與芮投入比較大。

並且後面還要投入。

“等移民來後,設五百戶,專門製鹽,設五百戶專門打漁,設五百戶專門種菜和種水果,設一千戶專門養殖豬羊牛,保障全島各種生活必需品。”

濟州島最適合養殖業,養豬羊牛是最方便的,所得糞便還能當做飼料。

羊皮豬皮和牛皮俱能製甲,這在趙與芮的規劃裡,將來就是他趙與芮的大後方基地。

說到最後,趙與芮重重的拍桌子:“現在萬事俱備,就是缺人。”

“想辦法移民,招人,屯田的同時,可以練兵了。”

他因為興奮,脫口而出練兵,現場有些人愣了下,大概沒想到趙與芮為啥要練兵。

秦卓反應過來,馬上道:“是要練些精兵,守衛濟州島,不然等我們經營起來,怕有海盜。”

南宋時還是有海盜的,當然,這會主要在廣州和泉州那邊,秦卓這麼一說,大夥紛紛點頭,是要練些兵馬守備小島。

隻有秦卓知道,魏王等練兵等了很久了,這下終於有地方可以給魏王練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