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靠誰不如靠自己(1 / 1)

另一些趙與芮的人將會替換定海和慈溪縣的吏役,讓自己人在當地能站的住腳,說的上話。

好久不見全勇,全勇個子又高了不少,當然,趙與芮最近營養比較好,又天天跟著鍛煉,個子也長高了很多,正慢慢開始發育。

兩兄弟見面相當高興,重重抱在一起。

全勇這次不但帶了批經過訓練半年的青壯,還帶了滿滿一船新鑄的銅錢。

兩兄弟說了會話,趙與芮說到幫全勇定親了。

“啥?我的妙蓉怎麼辦?”全勇頓時急了,滿臉通紅。

“尼特娘的,妙蓉當然為妾。”趙與芮道:“你以為你的婚事,你能做主?”

“。。”全勇不明白,為什麼我的婚事,我不能自己做主?

“老子貴為魏王,王妃是誰,老子也做不了主,你還想自由戀愛呢?”趙與芮罵道。

秦卓趕緊勸全勇:“一切為了大王的大事,聽大王的。”

“表哥有啥大事?”全勇莫名奇妙。

“賺錢不是大事嗎?”趙與芮道。

“那倒也算。”全勇苦著臉:“我回去,如何向妙蓉說?”

“你就直說。”

全勇一臉為難。

趙與芮道:“上個月我為定海水軍請奏了好多升職,也幫你請了。”

“你現在是從八品的秉節郎,定海水軍準將,你都是將軍了,怎麼能娶個女吏為妻?”

全勇好像覺得有道理,微微點了點頭,但又感覺對不起妙蓉,真是左右為難。

他跟著趙與芮,這大半年功夫也是坐了火箭似的往上飛,一轉眼都是八品武官,距離中高級武官是越來越近。

全勇還是拎的清主次的,當即決定,一切聽表哥的。

晚上趙與芮請客吃飯,馮德山也帶著女兒過來,看到全勇,當然比較滿意,雙方就正式定下了婚事。

但趙與芮說,一切從簡,因為全勇是魏王府的人,以防有心人,馮德山表示同意。

此次水軍擴編,魏王安排他為統領,已經報了上去,隻要通過批準,馮德山就進入大宋高級武將行列,這魏王的大腿,他肯定要牢牢抱住。

婚事將放在信州辦,全勇之後離開時,馮德山女兒會跟去信州,定海縣這邊,兩家人吃頓飯就行,趙與芮給足了彩禮,白銀一千兩,黃金一百兩,其他財物若乾,馮德山是喜笑顏開,高興的不得了。

當天晚飯散去後,趙與芮來到客廳,秦卓正在等他。

秦卓喜滋滋道:“我從臨安過來,民間正在為魏王造勢,應該是史彌遠弄的。”

“我就說史彌遠想捧大王為皇帝。”

趙與芮並沒有高興的神色,反而覺得自己被放到風頭浪尖,這讓全勇的婚事都要低調行事。

“卓叔不要高興的太早,靠山山會倒,靠人人會倒。”

“與芮認為,凡事不能全寄望彆人,如果能自己爭取的,一定要自己爭取。”

趙與芮認為曆史已經改變,或許曆史上史彌遠也這麼做了,但無論如何,不能把這樣的大事,寄望在彆人的幫忙上,他自己也要未雨綢繆,好好準備。

如果曆史上史彌遠也是這麼乾的,他原本可以什麼也不用做,老老實實低調做人,等著當皇帝。

但這樣的皇帝,不是他所要的,到時必然是朝政被史彌遠把控,他就像個傀儡。

趁現在金國未滅,還在前面抵抗蒙古,趙與芮希望能儘快當上皇帝,用幾年時間趕緊集權,接著進行適當的改革,改變南宋國內現狀,或許還有一線生機。

秦卓聽完,臉上露出佩服之色:“大王說的在理,凡事還是要靠自己最好。”

“這些京師的大事,咱們現在管不了,先做好眼前的事,我們要儘快控製定海和慈溪縣。”

趙與芮商鋪也好,水軍也好,都在定海縣,需要定海縣的支持,控製定海縣,刻不容緩。

秦卓深以為然。

兩人正在聊天,全勇拿著三個袋子進來。

進屋後,他拿起一個倒在桌上,趙與芮定睛看去,卻是一枚枚嶄新的銅錢。

南宋中後期是非常缺銅錢的,要不然也不會拚命的印會子,發了一屆又一屆。

史彌遠當政期間,會子發行都破億了,這導致銅錢和會子比例一跌再跌。

南宋缺銅錢有幾個原因,一是他自己鑄錢老是虧本,這肯定是官員壓迫和貪汙太嚴重引起的,你鑄錢虧本,還怎麼鑄的下去。

二是大量的銅錢流向海外,因為日本和高麗現在鑄錢技術很差,都在用南宋的錢,甚至連唐朝的錢還在日本和高麗流通,三是很多民間商人為了賺錢,把銅錢毀了鑄銅器,能有五倍之利。

宋朝鑄的銅錢和其他國家相比,不但製作精良,而且價值更高,同等面值的銅錢,做生意的更認同宋錢,價值也高,這使的日本,高麗,甚至交趾、占地等地,都大量使用宋人的銅錢。

南宋海外貿易的發達,不但讓人口流失還附帶著大量銅錢外流,海商出海往往“以錢附搭其船。”

史記:“海舶飛運,所失良多,而銅錢之泄尤甚。”就是說兩宋在海貿中,流失的銅錢是最多的。

如紹興十三年(1143年),泉州商人“夜以小舟載銅錢十餘萬緡入洋,舟重風急,遂沉於海。”說的就是泉州海商超載攜帶太多銅錢出海貿易,導致船隻沉沒,隨船財富也一同葬入茫茫大海。

除了在外國值錢和流失,更有甚者:“銷熔十錢得精銅一兩,造作器用,獲利五倍。”“民多銷銅錢為器,利率五倍,乞禁約。”。

銷錢鑄器成為宋時普遍現象,這種現象在作為日常使用銅器之一的銅鏡上也表現的淋漓儘致,以至於有的宋鏡直接鑄明“每兩一百文”“佳者每兩一百五十文”。

民間把銅錢都銷毀,然後做銅鏡,價格能翻五倍,這也使得銅錢大量消失。

現在趙與芮在信州銅場自己私鑄銅錢,發現隻要管理得當,隻會賺錢,怎麼可能虧本?難怪兩宋官方鑄錢老是虧本,而民間私鑄到處都是。

“我們主鑄了嘉定通寶(當五即五文錢)、嘉定元寶(當十)、崇寧通寶(當十)、大觀通寶(當五、當十),目前就這五種面值。”

鑄銅錢想賺錢的第一步,當然往大面值鑄,兩宋在蔡京執政時,專鑄當十大錢。

而在進入南宋之後,隻有嘉定鑄過一次五文錢和十文錢,其餘皇帝在位,鑄的都是一文錢、兩文錢和三文錢三種面值。

所以全勇那邊,選擇了宋微宗和寧宗這兩個時期大面額。

想賺錢的第二步,降低銅和錫的比例,兩宋官方銅最低為40%,民間可能更低。

全勇道:“朝廷官方當十錢(微宗時的崇寧通寶和大觀通寶),每貫重一十四斤七兩,火耗為9.11%,(接近10%)每枚錢11.8727克。”

“咱們的這個崇宗通寶和大觀通寶,每貫重一十三斤八兩--”

全勇這鑄的,銅、鉛、錫的比例約為62%、33%、7%,火耗為2%。

從重量和外表上,基本是看不出來,就是比較新。

當五的錢每枚8克多,比例類似,算起來,肯定多鑄當十的賺,但不能隻用一種面值,也要鑄點當五的。

全勇接著又摸出幾枚鐵錢。

南宋因為缺銅,還鑄造了鐵錢,在四川那邊更是專用鐵錢,金朝也用鐵錢和宋交易。

宋朝官方用鐵十五斤,得當十鐵錢一貫,每枚才重7.68克,火耗為2.67斤,火耗比銅錢大多了。

全勇造的當十鐵錢,用鐵十三斤,得當的錢一貫,每枚重7.36克,火耗比較低。

火耗低的原因,是趙與芮的模好,工人們也小心,磨下來的鐵粉、銅粉,都收集起來再用。(官方鑄錢的時候,沒人在意這些磨下來的鐵粉銅粉)

造鐵錢,是因為可能和西北方向要交易,用到鐵錢比較多。

主要還是按趙與芮的要求,多造銅錢。

“這次運來五十萬貫銅錢,十萬貫鐵錢,一千面銅鏡。”

全勇最後一個袋子裡拿出來的是銅鏡。

這會銅鏡比造銅錢還賺錢,所以明間才會銷掉銅錢,造銅境,南宋中後期,連官方也這麼乾,不造銅錢造銅境,難怪銅錢越來越少。

趙與芮看著銅鏡比較小,和足球差不多。

“這怎麼賣?賺錢不?”趙與芮問。

“比銅錢賺。”秦卓這時道:“市場上按重量賣,銅錢做的銅鏡,一兩一百五十文。”

一兩約37克多,也就是十文銅錢4個不到。

四個十文銅錢重四十多克,才值四十文。

一兩銅鏡卻賣一百五十文。

“咱們這是純銅的,一兩可以賣兩百文以上,如果賣到高麗、日本至少三百文以上。”

趙與芮手上這銅鏡重約一斤多,起碼就是四五貫起。

趙與芮看到滿桌的銅錢,心中大定,終於有穩定的收入來源了,總不能老沾老丈人秦卓的便宜。

“咱們現在能賺多少?月鑄多少?”趙與芮又問。

“咱們信州銅場,現在有五萬多戶,月產銅料四十六萬斤,鐵料十八萬斤,錫料,鉛料各約十萬斤。”(有部份錫和鉛是從其他礦場拉過來的,也是秦卓的礦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