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魏王想吃空餉?(1 / 1)

然後九大收入裡的湖田收入和職田收入,是貯存於府都倉中,但不代表是給他們自用,有很多用處。

職田本來是官員的補貼,像趙與芮判到慶元府後,也有了在職田,若沒田,就給糧。

但通常官員們是用不完的,比如像魏王這種職田有一百畝往上,江南現在年產三四石,兩浙路包括慶元府現在都是兩季稻,更是達到過六七石,他肯定用不完。

以前官員們可以用不完的賣,現在不行了,用不完的存倉庫,算國家的了。

慶元府湖田是政和年間設立,原本用來接待高麗和日本使者經費,後來有多了,就作定海水軍糧米。

說了這裡,莫澤便道:“定海水軍搬遷至許浦後,湖田收入就用在賑災和開發圩田,現在魏王又讓遷回定海水軍,以後這塊收入---”莫澤支支唔唔,似乎不想拿這塊收入給定海水軍。

“有多少?”趙與莒突然問。

他現在是定海縣尉,當然可以問這件事,如果拿不出這塊收入,就要定海縣負責。

莫澤三人沒想到魏王沒出聲,趙與莒居然多管閒事。

三人齊齊看向趙與芮,趙與芮也正驚訝看著哥哥。

趙與莒直接道:“若是拿不出這塊收入,就在我們定海縣承擔,與芮,這對定海縣百姓和官員來說,都是個沉重的負擔啊。”

趙與芮果然臉上露出為難之色,他擾了擾頭,好像很煩這種事:“這些地方事務真是麻煩,要不大哥與莫長史他們商量?與芮想---”

“與芮,你是一府長官,豈能天天想著賺錢的事,不管政務?”趙與莒一副恨鐵不成鋼的表情。

趙與芮原本都想起身走了,被大哥一叫,又隻好坐下。

對面莫澤和聶子述對兩兄弟表現看在眼裡,不約而同心裡都罵了句:“多管閒事。”

趙與莒顯然多管閒事,還要追問湖田收入。

莫澤和聶子述的意思,兩人原本想把這湖田收入私吞一些,帶著程珌一起貪。

這兩人都是相當貪婪的官員。

莫澤以貪瀆為名,而史書對聶子述從四川當官回來時的評語是:“歸裝滿載,由是田宅浸廣寶玩充韌。”可見比莫澤還貪。

現在趙與莒打破沙鍋問到底,莫澤也隻好道:“慶元府湖田有定海鳳浦、沈窯、東錢胡一千多畝,廣德湖七萬多畝,萬金湖八萬多畝,共計十五萬七千畝。”

“啊”這次趙與芮也是大驚失色,沒想到湖田這麼多。

湖田在南宋中後期已經占據稅收比相當之重,他主要是指長江下遊地區開辟的低窪水田,湖田在北宋時幾乎沒什麼,南宋因為失去大片國土,同時為了解決財政困難,所以開始全力開發湖田,其中在江東和兩浙路得到充分的開發,很多低窪水田變成了良田。

南宋兩浙這邊都是一年兩熟稻,這些田在南宋時畝產達到三四石甚至六七石,即便是後面的明清都沒有超過南宋。

如果按照六石產量,僅湖田收入,慶元府有近百萬石。

趙與芮立刻道:“這麼多?那定海水軍的糧米能保證了?”

莫澤則苦著臉:“魏王聽著是多,但還要除掉很多。”

“除掉正稅收約十餘萬石,附加稅也算十餘萬石,再除掉地租五成(如果要用官府的牛和農具地租還能達到六七八成)。”

“還有招待來往的日本和高麗使者費用。”

莫澤七扣八扣,最後表示,去年入慶元府倉庫,為八萬石。

趙與芮聽的差點要跳起來。

不過他好歹也忍住了,不由抬頭看向莫澤,因為莫澤手上就拿著賬本。

果然,趙與莒要求看賬本。

莫澤沒辦法,隻能遞給趙與莒。

去年湖田歲入一百零二萬石,最後入庫為八萬石。

除掉稅收和百姓佃戶們的收入,居然連十分之一都沒有,當然,中間還有一部份做為招待費,用在外國使者身上了,這是慶元府特有的地方,沒辦法,這裡是高麗和日本特使必經之地。

趙與莒看過後,立刻遞給趙與芮。

趙與芮稍微看了眼,餘光看到去年慶元府全府總產量是四百十幾萬石,而總田數是兩百三十多萬畝。

如果按照雙季稻的算數,最少產量一千萬石以上。

趙與芮看到四百多萬石時,都覺得這數據假的離譜。

南宋耕地面積約七百萬頃,總產量約九---十二億石,後世到50年總產量才達到二十億石,人均連南宋四分之一都沒有。

慶元府是此時南宋最大的十個府城,經濟人口都是排在前列,糧食產量隻能可能就四百多萬石。

但在曆史上的理宗時期,慶元府表面數據產量一直在四百三十萬石左右浮動。

至於真實的產量,至少現在沒能人知道。

因為為了避稅,很多官員軍將和富商都會想辦藏田,和少報產量。

湖田畝產能達五六石,是因為這是官辦的,不方便造假。

此時趙與芮隨便看了眼,就把帳本還給莫澤,然後就道:“現在定海水軍有五六千人。”

“每年至少要保障五萬石。”

“哪用這麼多。”聶子述立刻叫了起來,表情有點激動,更是引經據典。

這會宋朝人口糧也是相當之少的,太宗時,王禹偁說:“假使天下有萬僧,日食米一升,歲用絹一匹,是至儉也。”

南宋王柏說:“某雖無用於世,七十六年,吃了兩百七八十石米,可謂古今之幸民。”

方回說:“五口之家,人日食一升,一年食十八石。”

看看兩宋的普通人口糧,這也是窮人標準。

聶子述以這標準道,定海水軍五六千人,一年食一萬八千石足已。

趙與芮好像沒話說。

但趙與莒不滿道:“聶通判說的是普通窮人百姓,魏王說的是定海水軍。”

“仁宗時,蘇州知州範仲淹曾說,春役萬人,人食三升。”

“乾力氣活的,最少是普通百姓的三倍。”

“魏王說要五萬石,也算是少的了。”

聶子述打算給定海水軍每人每天一升的糧,趙與莒要三升。

聶子述理虧,因為南宋軍士的口糧,確實在兩升到三升之間。

隻是他忘了這五六千人中,隻有一千多是水軍,其餘都是家屬,而且趙與芮還往多了報,隻有四千人左右。

當然,大夥也不願意和魏王發生爭吵。

聶子述看今天有趙與莒在這裡,好像忽悠不到魏王,隻能認了。

但他和趙與芮之間的溝通出了個問題。

趙與芮說五六千人,是把家屬算進去,大概有四千人,而他多報了兩千左右。

聶子述以為趙與芮直接把定海水軍報到五六千人,這在他看來,魏王想吃空餉了?

魏王真是貪啊,剛來就想吃空餉?

聶子述想了想,小心翼翼的問:“魏王的意思,定海水軍上報五---六---千人?該有個實數,下官到底報多少?”

趙與芮大大咧咧道:“就報五千八百六十八人。”

聶子述和莫澤對視一眼,心中齊罵:“真貪。”

但還是按照趙與芮的意思,上報了定海水軍人數,並將每年糧食供給定為五萬石。

這已經遠遠超過一般需求,他們都下意識認為,多餘的被趙與芮貪了。

於是趙與芮很意外的從慶元府弄到五萬石糧,用來供應定海水軍。

後面莫澤又繼續報了一堆數字,趙與芮大概聽了下,什麼慶元府商稅四萬八千貫,牙契錢七萬多貫,榷酒多少,整個慶元府去年收入九十多萬貫。

聽完後就感覺還不如自己在臨安多開幾個球牌室,這裡水份肯定不少。

最後莫澤總結,去年為朝廷上繳兩百八十八萬石糧,五十六萬貫錢,目前慶元府包括各縣,存糧為二十八萬石,錢二十六萬貫,現在才二月,這些錢和糧還需要運轉整個慶元府,至少要等到夏秋糧收上來才行。

趙與芮聽完沒啥表示,沉默著不出聲。

慶元府身為南宋此時的十大城市,為朝廷的全年貢獻才這麼點,南宋巔峰期年收入一億貫的數據呢?

來到南宋這麼久,越了解南宋,他越感覺到南宋的混亂和腐敗,從上到下都爛到透了,如果不能徹底的翻過來整改,這南宋真的沒救。

慶元府帳面上隻有兩百多萬畝田,實際肯定不止。

賬面上隻有四百多萬石產量,實際遠遠不止。

帳面上隻收到九十多萬貫,實際也是遠遠不止。

此時泉州、廣州市舶司的收入就達一百多萬貫,慶元府做為通商日本和高麗的主要港口,怎麼可能隻有三十多萬貫?

見趙與芮不出聲,莫澤和聶子述對視一眼,笑道:“魏王若沒有意見,咱們一起通簽,上報朝廷。”

這是趙與芮確認,他來到慶元府後,隻接收到二十八萬石糧,二十六萬貫錢。

趙與芮抬頭看去,莫澤幾人面前堆著滿滿的帳本,若拿過來,肯定能看的更清楚。

算了,他們恐怕早就做好了假賬?

趙與芮現在不想和史彌遠爭權,還得低調,於是很痛快的承認了。

財糧之後,就是人事權。

聶子述立刻問:“李知縣(李宗勉)為何要換主簿和縣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