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5 章 各行祖師-孔子(1 / 1)

軸心時代?

曆朝微怔,聽到半空響起激蕩的樂聲,眾人舉目望去天幕上現出他們不認識的人物...

一襲白袍的瑣羅亞斯德、熟悉的喬達摩釋迦牟尼像、他們聖師孔子、老子?[]?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以色列先知賽亞、古希臘蘇底拉格....

李世民望著瑣羅亞斯德旁的小字微愣,波斯帝國國教火祅教教主?

火祅教(拜火教)在北魏時傳入洛陽,到齊周兩國時已成為朝廷祀官,就連大唐也設有火祅教祀官官職。

原來瑣羅亞斯德與孔夫子是同時代嗎?

他的微思天下僧侶並不知曉,看到佛祖金身出現在天幕上時,所有僧侶雙手合十,掩下心中喜意,口中直念阿彌陀佛:原來在後人對佛祖竟如此推崇?

阿彌陀佛!

而劉徹盯著天幕半晌,突然側頭對衛青道:“仲卿,你說天下同處大爭之世的概率有多大?”

他身旁的衛青垂眉斂目:“天下同處大爭之世玄之又玄。”

怎麼可能呢?

東邊大亂不代表西方南方動蕩,若...他猛地抬起頭,驚愕地看向陛下:“難道...”

劉徹抱手點頭:“百家爭鳴正值大爭之時,西方亦是動亂,那波斯、印度呢?”

隻有紛爭亂世,世人才會虔誠叩拜神仙。

當然...他握拳輕咳眼神漂移:未處亂世亦求神仙,比如他!

【軸心時代的聖人們,對人性、生命、世界本源及神靈進行探索,如人性到底是什麼?

孔子認為人性本善,可以通過學習和修養來達到君子境界;

老子認為人性不分,當不爭向善才能回歸先天本性;

佛祖認為人性無常,當以覺悟和慈悲來修行人生;

蘇格拉底認為人性有理,可通過思考和辯論進入知識境界;

先知以賽亞人性本有罪,應該以信仰和行善來清洗罪惡;

軸心時代的哲賢思想傳承幾千年,對現在的我們仍有啟示,他們教會我們仁義、道德、慈悲、正義。

但他們無一例外都被神化,坐上神壇沉默看著他們的徒子徒孫給他披上一層層神聖的外衣。

如喬達摩釋迦牟尼,在原始佛教中有佛陀禁止他人為自己造像的禁令。

但現在每一個寺廟都有無數羅漢佛祖像,為什麼不遵禁令?

因為大眾需要佛祖寄托心靈,標設感情描點。

而佛教教徒亦要信徒熱烈祈求佛祖,把佛祖看作救世聖人,虔誠信奉才能達到傳教目的】

德延對天幕講述的佛教理義非常不滿:“師父,後人不懂佛法汙我佛精義。”

佛印雙手合十眼眸合閉:“阿彌陀佛,即非是,也非否,德延你著相了。”

“師父”德延梗著脖子不服:“佛家勸人向善,修行已身,根本不強求世人衣缽我佛,後人言語對我佛太過苛刻。

今天下廟宇高僧皆通儒學,以他師父作例:三歲能誦‘論語’,五歲通三千詩句,後又精通五經被稱為神童,其才學不輸朝廷狀元。

佛印搖搖頭眺望天幕:“若世人能誦佛法修行積善,即便破禁令又如何?”

阿彌陀佛,我不下地獄,誰下地獄?

朱元璋合上嘴,搓了搓手:“這妮子敢說,說得夠犀利。”

先前說孔子禍害得罪天下士子,現在有直言廟裡和尚犯諱,不知道那些得道高僧會是啥心情?

不過…佛家有禁止造像的佛令?

他怎麼不知道?

做過和尚的朱元璋陷入沉思。

看來他當了個假和尚!

【儒家同樣如此,秦末戰亂讓百家凋零,上至朝廷下到各家都在摸索治世之道,為了先行一步,儒家開始神化孔子形象。

言他‘面相七露’,三白眼,朝天鼻、齙牙、大耳、腦殼凹陷如盆地,母親將他丟棄後發現有老虎在喂養他,雄鷹在為他扇風,總之‘鳳生,虎養,鷹打扇,’不是常人】

聽到天幕如此直白地描述,董仲舒眼前一黑,幾乎暈過去。

學生怕他氣個好歹忙上前扶他,看著師長臉色發青,嘴唇哆嗦地盯著天幕怒罵:“一派胡言,聖師分明是河目隆顙乃黃帝之像,與齙牙朝天鼻有何關係?

後人大膽汙我聖師!”

董仲舒覺得非常委屈,舜有重瞳,皋陶長鳥喙,大禹耳有三漏(洞),武文王有四乳…皆是聖人異相,夫子為先賢,怎麼能沒異相了?

他儒家到底做了什麼?後人再三表達對他們不滿?

而民間卻不讚同仙人語言:“孔夫子有大智慧,教出那麼多學生連陛下都敬著,肯定是神仙人物,既然是神仙人物了,那肯定跟他們長得不一樣!”

粗大的嗓門引來其他人認同:就是就是,咱們村的神婆眼睛都比彆人長,孔夫子有老虎老鷹護著難道不是聖人?

【到後來就進化成孔子是天上五帝之一的黑帝化身,其形象坐似一條龍,站似一頭牛(牽牛),背像龜丞相(龜背),嘴如烤香腸(牛唇),手如虎掌聲如雷的仙怪象。

用孔家後人的話描述就是:我家的老祖宗有成湯體型,黃帝龍顏,眉有七十二彩,目有流十四理...】

天幕沉默幾息後,才慢吞吞開口:【什麼時候孔子成了瑪麗蘇形象?】

秦始皇&劉徹&李世民&朱元璋:....

後人,有沒有可能你理解有誤?

孔叢子裡言孔夫子‘修肱而龜背...成湯之容體也’,是指孔子長有駢齒,雖然駝背,但他身材高大,筋骨強健?

劉邦想到自己宣稱自己乃赤龍所生,突然渾身一冷:後人不會把他也給描成仙怪了吧?

他瞅了眼天幕上孔子畫像,心有戚戚地摸著自個額頭,嘀咕道:“乃公皇者之相甚好,無需更改。”

千萬彆改!

【為何要神化孔子,其因有二:

一、統治者將學說作為治國思想,如漢初啟用黃老作為治國之方,所以老子演變為太上老君化身,樹立其權威以示正統化;

二、學說適應當時環境並具有實用價值,學說校長一旦神化也能抬高學說地位。

如黃老之學獨盛時,壓倒諸子百家,漢武帝需要儒家大複仇理念時,就留下上教科書的‘罷百家獨尊儒術’題乾】

李斯神情一動,要不要神化下法家先賢?

法家是大秦正統,當神化先師,但是...李斯面色猶豫:法不徇情,根本無神化土壤啊?

他瞥了眼對面的儒家博士,眼露鄙夷:先賢說得沒錯,儒家犯禁迷天下,空談迂腐,你們為了主導朝堂,竟然信方技之術。

你們這麼造,孔子知道嗎?

【所以儒學到大漢時,被董仲舒改造為大統一、大複仇理念及無上權威的天人感應。

前兩個理念深得漢武帝心意,於是朝廷開始提拔儒家地位。

學術上設五經:詩、書、禮、易、春秋作為國家學術必讀經籍,並且設相關博士教導皇室子弟,習儒家學說。

無論是太學還是貴族學校‘四姓小候學’,學子都要學習儒家經典知儒家聖賢,其中‘孝經’和‘論語’是學習科目的重中之重。

即使各郡的普通官學,如‘學’、‘校’、‘庠’等級彆官學,也要設儒家經師一人,孝經經師一人,專職教化民眾尊禮孝順;

當天下都學儒家經籍時,孔子在朝堂上的地位開始顯露出來。

西漢漢平帝追諡孔子為公爵‘褒成宣尼公’,這是孔子首次得到爵位追封,生前未得政治地位,死後倒得償所願】

秦始皇垂下眼眸:隻有死人才能儘享榮耀,因為他永遠也無法把榮耀換為實際。

【到東漢末年時社會矛盾激增,皇室、權貴、士人三方失衡,孔子地位被削成‘褒成侯’。

為何被削?

因為東漢政治混亂,宦官外戚兩者相鬥,天災四起讓儒家核心價值觀搖搖欲墜】

劉秀隻覺心緒翻騰得厲害,忍不住倒酒作苦酒如喉,心中愁緒萬分:他要怎麼改製朝廷?

他方下酒壺沉沉地歎口氣,大漢豈止是宦官外戚,還有門閥士族當道!

而今天下門閥俱知後世走向,他要怎麼給大漢開治國藥方?

【儒家動搖價值觀的同時,儒家內部也分為今文河和古文經。

為爭奪思想主導權,儒家兩派開始托古改製,想要‘克己複禮’恢複周王之製以救社會,結果政治沒救到,倒給王莽篡位提供了理論支持。

支持的下場就是.嗯,儒家大翻車,朝廷、世道、儒家都在改製中狠狠地摔了個跟頭】

李斯在心中記下:儒家不僅神化孔子,還喜內鬥。

哦,在漢武帝時期就已開始內部,公羊VS穀梁。

公羊勝!

他負手嗤笑:法家變法條例清楚,墨家經義義理分明…隻有儒家經典之意未定,治國方略含糊不清,泛泛之談。

而孔子又說我注六經,強行以儒言史,結果儒家徒子徒孫他效仿先師有學有樣,大改他的言語經談。

難怪儒家內鬥最厲害,六經注釋人人有理!

【雖遭到挫折,儒家還是努力搶回思想解釋權。

曹魏時期,儒家偽造‘孔叢子’、‘聖證論’等,借孔子之名向朝廷提出‘輕徭役、安百姓、慎刑罰、重信用、倡節儉等政治建議,再次展現儒家入世態度。

但這些舉動沒用,因為長期戰亂讓官學無序衰頹,教育被各地私學承擔,知識開始被門閥士族壟斷。

沒有官方教育支撐,儒家想要把儒家經典植入世俗,是相當困難的事。

這也是為什麼漢武帝獨尊儒術後,時過幾百年仍能見到諸子百家的殘影。

如李白就曾學縱橫之術想要縱橫天下】

天幕貼出一張;‘孔子這樣說過誰敢反對?’看得李隆基臉皮一抽,著‘孔叢子’的王肅被朝廷請進孔廟,作為二十二賢享受祭祀。

後人做法也太過譏誚。

李隆基揉了揉額頭:後人托前人之口論述治國教民之方,曆來如此,為何後人如此在意?

至於神化孔子?

自漢以後沒有誰神話孔子,隻是把他作為政治名義行文教之事而已。

【儒家沒有官學支撐不能大力宣揚經義,同樣朝廷沒有足夠官學,就無法掌握官吏來源。

私學雖好,但與朝廷連續並不緊密,無法為學生提供上升渠道,所以學子想要入仕還得依靠世家大族。

這也是為何曹丕要實行九品中正製的原因之一,手上不掌官學無學子為朝廷出力,隻能向世家大族退步穩定統治。

至於追封孔子?

曹丕表示:風太大,聽不清】

聽到後人言他向世家大族低頭,曹丕臉色難看地憋了半晌,從胸腔擠出幾字:“朕不是...朕沒有,朕恢複太學學製,他們有入仕機會。”

振威將軍吳質悄咪咪地瞄了陛下一眼,在心中對他進行小小反駁:太學複立數年,產業合格者不足百,根本無法與大漢三千生員相比。

再則...他沉沉地歎口氣,大漢各郡設有學、校、庠、序等官員,全面教化漢民,現在呢?

朝廷根本無法亦無力管轄各地,世家大族勢力太大...對朝廷不是件好事啊!

【正因為九品中正製的存在,西晉設的國子學也有嚴格規定:五品以上官員子弟方可入內學習,至於庶民?

沒他們的份!】

民間.宋

有年長者不滿:人家周朝庶民學習優異者,都能到王都入學,怎麼到魏晉時庶民連做官的機會都沒了?

都說日子越過越好,怎麼這些王朝是越過越倒退?

他撚著胡須欣慰道:還是官家

好,親勸天下人讀書?_[]?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讓家中娃兒有機會光宗耀祖。

仙人老說宋不好,明明他們生活得好好的,仙人儘亂說。

【至於在國子學內學什麼?

不全然是儒家經籍,經過東漢翻車前鑒,晉人對儒家治世能力抱有懷疑,你們到底能不能安民安天下?

所以在西晉時孔子同樣沒得到追封,並且晉人不以學術角度看儒家,反而用佛道之學去解釋儒家經典,如用‘老’、‘易’理解儒家,尋求致用之道。

結果致用之道沒找到,反而變成‘專務清談,遺棄世務’的玄學,代表人物:王弼、何晏】

劉邦瞪眼:“專務清談,遺棄世務?”

他轉向蕭何:“丞相,你說這句是何意?”

連續熬夜處理政務的蕭何默默地看著他:...陛下,你真不懂?

“咳咳”劉邦想到近日事務眾從,裝模作樣地咳嗽幾聲,若無其事地轉過臉望向天幕:整天誇誇而談的玄學,叫優秀學生?

後人你有沒有弄錯?

【而佛教在世俗中不斷擴大,成實宗、三論宗、涅槃宗皆形於晉。

它們有屬小乘佛教,亦有闡揚天地人一切皆空的佛法,能安民撫心,亦有新的人與自然相存類哲學問題。

所以魏晉興談玄時,私人講學往往會既講儒,又說佛道,聽眾者往往數百。

我們說華夏思想主要儒釋道,它的源頭就起於魏晉】

房玄齡搖搖頭,後人似乎想把儒釋道分開講述,可哪裡分得開?

陳後主命張譏在溫文殿講老子、莊子,在開善寺講述儒經讓從臣俱聽。

那時各家學派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如何分得開?

【佛教與道教同為宗教,但性質迥然不同,佛教宗教性質安撫民心作用特彆好。

但壞處也很明顯:大肆占地修建廟宇,勸人出家又不繳稅,發展到一定程度變成國家負擔,蠶食天下民力財力,所以曆史上出現四次大規模的滅佛運動。

這還是皇權和世俗孝文化阻擋後的結果。

若不打壓宗教,宗教會發展成什麼樣?

基督教、伊斯、蘭教就是例子!

宗教排他性非常霸道並不包容,有它在就不允許其他學說存在。

古希臘的學園為何被羅馬皇帝關閉,原因很簡單:他們與基督教的教義相悖,所以關閉轉開宗教學校;

學乖的佛教才學會與道教、儒家和平相處,要知道最初佛教可是沒有孝文化,現在廟裡和尚還會勸人向善孝順父母。

而道家.很奇葩】

曆代道士:....你說什麼?奇葩?

【都是宗教性質的教派,基督教、佛教或是□□教,教士和尚都靠信徒供養。

而道家呢?

看風水、打醮、算命、驅邪、煉丹看病...不是在打工就是在打工養活自己的路上,堪稱最具中國特色的打工教派。

人家教派對信徒宣揚:你要向善積累功德,或是全身心奉行上帝,你來世才會擁有美好生活,或是死後上天堂。

道教的信條呢?

今生你都過得不好,怎麼保證來世能過上好日子?

修今生彆望來世!

貧道的話愛信信,不信滾。

莫挨老子,老子要得道成仙!

所以除了朝代末年時,統治者是不過分管控道教,即使現在我們管理的各方教派裡,還是道教最省心,堪稱遵紀守法好公民,而最不省心的教派隻能歸於統戰部,蘿卜不行就隻能上大棒了!】

秦始皇&劉徹&李世民&朱元璋:....

劉徹興致勃勃:後朝有道士得道成仙了?

李世民遲疑:後人說的道教是他欽定的國教?

趙匡胤抱臂:最省心?東漢黃巾起義了解下?

【到北魏時期,皇室拓跋家族開始漢化,除了開啟國子學、太學外,還創四門小學及皇親之學。

在四學基礎上又按照郡國大小,設立學校教育製度。

大郡:博士2人;

助教:4人;

招收學子:100人;

次郡:博士2人;

助教:2人;

招收學子:80人;

中郡:博士1人;

助教:2人;

招收學子:60人;

下郡:博士1人;

助教:1人;

招收學子:40人;

而任博士要求:40歲以上博通經典,學生則是:先取高門,再進中第門第,至於庶民能否入學,暫未查到資料。

北魏設的官學較多,為加強漢化把孔子追封為:文聖尼父,文聖為諡號,尼父為尊稱】

漢化?拓跋家族?

秦始皇眼眸微挑:異族瓜分華夏?

但…他正欲說話,就聽到後人屢屢提及的‘科技’二字。

【而與北魏相對的南朝,走的卻是科技教育體係。

私學教授的科目有:文學、算學、醫學、藥物學及數學,教授者往往實行小班講課,至於追封孔子?

不存在,畢竟南朝還有婦女做官呢!

南朝韓藺英擅長文辭,被南朝宋武帝命為‘博士’,教六宮書學被尊稱為‘韓公’。

南朝被拜為博士的不僅僅是韓藺英一人,袁大舍等人亦以女子之身躍為博士。

前秦韋逞母親宋氏更是隔紗講學,教授學生120人,被尊為文宣君】

“真好啊!”馬湘蘭癡癡地望著天幕:講學大舞台,有夢你就來!

她也想踏上大舞一展之長啊!

馬湘蘭以帕拭淚,自己是樓中花魁,通音律擅歌舞,更擅畫竹蘭,士人讚她畫內藏機巧,不失韻味,其技如男子作畫。

但又能怎樣?

她終

其一生都被困在樓裡,即使她散財周濟家貧士子、落魄賈商,可還是沒一人能救她脫樓。

馬湘蘭眼角落淚,輕聲道:“真好,能做博士亦能講學。”

更好的是後世女子,能入學暢言古今,窺聖人之言。

她怎麼沒投身後世呢?

【隋朝學校繼承前代,但獨開算術科、書寫科,又讓各部門博士教授學生,如:醫學博士、藥園師、天文、曆法等科目;

因為國子學、太學、四門學是儒學,所以給用尊稱‘先師尼父’,把北齊追封給孔子的鄒國公給覆蓋掉。

同時又封孔子後人為紹聖侯,以示皇家對儒學看重。

但儒學學術影響力並不如漢朝,到唐朝時儒家仍沒有形成具體的係統理論。

哪怕學校要學習儒家九經:禮記、左傳學三年、詩、周禮、儀禮、易經學兩年,尚書公羊傳、穀糧傳學一年,總五年習儒,也不能讓儒家成為主流。

追究原因儒家體係比不上佛家思辨、道教教義的影響力。

所以大唐科舉考經義,考試內容也不全是儒家經典,亦有百家科目,在大唐科舉重詩賦輕經義情況下,儒家經義占比不重】

【所以大唐國情讓孔子地位如坐升降機。

僅唐太宗一朝,孔子就經曆過追封聖師,又變宣父的經曆,之後起起伏伏如同人生波浪:

我升:嘿嘿,我又是先聖啦!

我降:哎喲,我是太師了。

我升:哈哈,我又是先聖了!

我降:天呐,我變隆道公了?

孔子後人地位亦是如此:一會褒聖侯,一會文宣公,但是憑借孔子子嗣四字,自小就站在人生終點】

看著孔子畫像在天幕上不停升升降降,滑稽又讓人想笑,李世民撇過臉忍不住猛咳出聲:“後人...真是太過放肆,對孔夫子沒丁點尊重。”

他誌在堯舜之道,在他看來周公、孔子之教如鳥有翼,魚有水,不能失之朝堂,所以周孔教化輔以堯舜,方達治世。

【事實上從秦到唐,純儒治國就王莽新朝,其他朝代要麼儒皮法骨,要麼信佛崇道,把儒家作為招牌使用。

儒家經義變幻幾番,跟孔子毫無關係,到宋朝…】

天幕沉默半晌才道:【儒家孔家店完全形態即將降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