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2 章 世界宗教(1 / 1)

陳雪並不知道朱元璋在埋怨自己,仍按照自己的節奏闡述宗教曆史:

【如果把伊思蘭教、基督教和猶太教相比,就會發現他們之間非常有意思】

天幕沒有細說什麼叫做‘有意思’,而是展出一張表格,把二教詳細展示得明白:

信仰神靈:猶太教(雅赫維)、基督教(耶和華)、伊思蘭教(安拉)

注:實際上它們二位是同一人,稱呼不同;

信仰者:猶太教(猶太人)、基督教(不分民族)、伊思蘭教(最初為阿拉伯人,後來信教者統稱為□□);

主要經文:猶太教(舊約聖經)、基督教(新約聖經)、伊思蘭教(古蘭經);

救贖方法:猶太教(遵守律法(不是法律))、基督教(信耶穌上天堂,不信則下地獄)、伊思蘭教(遵守古蘭經)

聚會之地:猶太教(會堂)、基督教(教堂)、伊思蘭教(清真寺)

宗教儀式:猶太教(割禮)、基督教(洗禮、聖餐)、伊思蘭教(五功)

末世論:猶太教(彌賽亞會臨世,拯救世界)、基督教(敵人來人末日,上帝將其擊敗並審判世界)、伊思蘭教(救世主馬赫迪現身,並擊敗敵人拯救信徒)

李世民滿眸疑惑:何為末日論?

末日?最後一日?

佛修輪回,道講今生,提倡的都是一個向上而生,怎麼西方卻要恐嚇信徒末日降臨?

佛教深度愛好者蕭瑀遲疑道:“按佛教理論,法滅時,五逆罪惡斬斷善根,魔道興盛,危害世間。

佛法描述得再恐怖,也未有西方教派那樣直白,並且奇怪的言論。”

古人雲:善戰者無赫赫之功;

指真正擅長作戰的人,將戰事了然於胸,提前消除一切戰爭隱患,所以他們沒有顯赫的功績。

就如堯為天下共主時,有行人遇見花甲老翁在村口嬉耍,怡然自得。

行人感歎:這是堯的恩德,而老翁聞之卻反駁行人:這是他自己的生活,與堯何乾?

這就是善戰者無赫赫之功,堯使天下盛平,他的子民身處恩澤卻不知,這就是聖王最無聲的恩德。

但西方的神…怎麼感覺不行?

直到有末日不提前處理,非等到末日降臨才救世?

這樣的神真能救世?

而房玄齡仔細對比二教不同後,淡淡道:“西方教派高明之處,在於隔絕。”

一神教把信徒與外界隔絕,讓他們相信神靈無所不能,法力龐大。

因為世間隻有一位神,不信仰它末日降臨時肯定會被神放棄。

至於末日何日到來?

他抬起頭面上露出譏笑:神曰:不可說!

西方宗教底色就是不給你選擇機會,然後如天幕所言:

當你世界隻剩下一位神靈時,你自然成了他忠實的信徒...當他需要你...

想到此節的君臣悚然一驚,若神要掀起戰爭...那它的信徒會做出什麼選擇?

此教絕對不能流傳大唐!

【二教中♀♀[,經文的指向略微相同,但經文描述卻是千差萬彆。

其中伊思蘭教的經義最簡單明了,相對於基督教如詩歌詠唱的‘聖經’,‘古蘭經’直接把事物具體化,非常直白。

如聖經描寫世界:神說,世界要有光,就有了。

神說,地要有青草和結種子的菜蔬、結果子的樹木,於是這些都有了。

而古蘭經卻是:安拉為你們而製出晝夜和日月,群星都是因他的意旨而被製服的;

安拉為你們而生產莊稼、油橄欖、椰棗、葡萄和各種果實。

‘古蘭經’中,對於人們的生活行為,非常明確地規定了你要做什麼,能乾什麼?

如:你們應當把孤兒的財產還給他們,不要惡劣地去奪取他們的財產,這是大罪。

古蘭經把要如何讚美安拉,教徒生活中該有怎樣的行為道德…都描寫得非常通俗易懂。

與文藝強迫的聖經相比,古蘭經走的是務實風格】

劉徹微愣,如此直白的經義居然有人信?

完全沒有神仙風範,一點都不神奇,既沒有李少君的黃金之術,也無神君的托夢之能。

就這?

劉徹非常疑惑,非常不解,有種朕準備花百萬錢求仙,結果一看價格:隻要五錢的荒謬感。

他盯著天幕隨意挑出來的經文,暗想:如果將此經文念給百姓聽,百姓幾乎都能明白做到,等等!

他背脊猛地挺直,神情肅穆地死死盯著天幕,半響後收回目光與公孫弘交視而過。

這對君臣皆明白此教的恐怖之處:正因為簡單才會被百姓接受,百姓成為教徒後,會發生什麼?

他們還記得與大唐對應的帝國正是阿拉伯帝國!

怎樣成為帝國?

四處征戰獲得廣袤土地!

嘶嘶~劉徹君臣瞬間心悸,正想商談,就聽到天幕詳解原因:

【所以二教中,伊思蘭教最貼近窮人,它是窮人離神最近的信仰,也是他們更能接受、並明白的教義:你隻要按照古蘭經上的做,你就能獲得往生。

這也是為什麼伊思蘭教在二教中起源最晚,發展卻最快的原因】

天幕頓了頓繼續道:【古蘭經的教義能如此通俗,應該還有兩個原因;

1.先知不識字。

穆罕默德是遺腹子,六歲時他母親去世,由祖父和伯父撫養長大,長大後娶了大他一輪的女富商為妻,從台開始思考人生。

他在希拉山上悟道後,宣稱自己得到安拉的旨意,是世間最後一位先知。

而他宣揚的安拉啟示,是專人用皮革、石片等物所記。

在他去世後,他的繼承者為了向世人闡述教義,將他的啟示整理成冊,並取名為‘古蘭經’。

2.阿

拉伯地理造就的社會環境;

穆罕默德建立伊思蘭教時,阿拉伯帝國正處於氏族社會解體?,信仰混亂時期】

天幕再次展開一張輿圖,望著天幕上的輿圖,秦始皇輕輕籲出一口氣:天幕講的宗教他不大明白,但輿圖地勢還是能看明白。

不過...地理造就社會環境?

如齊國靠海,就重商支持國力,大秦身在關中內腹,朝廷就重農抑商?

倒是個新鮮的解讀方法,他指尖輕敲案面,眼眸滑過天幕上阿拉伯帝國地勢,把目光沉向扶蘇:“扶蘇,你觀阿拉伯地勢如何?”

被點名的扶蘇一怔,隨即神色肅穆地觀察起天幕,過了幾息後才斟酌道:“從東西觀之,帝國是聯通東西方要道,也是兵家必爭之地?”

秦始皇微微點頭並未置評,抬頭又問老將王翦:“將軍如何看阿拉伯地勢?”

見陛下問他,王翦明白陛下是要他為公子扶蘇講解明白呢。

於是他眼眸細量輿圖後,慢慢給扶蘇講解起來:“按其地理位置講,它處在亞歐大陸的交通咽喉上,但又處於地中海,及印度之間。”

王翦迅速將後世言語轉為自己理解:“其位置雖重要,但它東西南二方向都臨海,均為各方交通要衝,反而不是人人爭奪之地,想要貫通東西方,隻需在沿岸占點即可。

至於地勢造就的當地政策...”

他是武將,看軍事布局還能道出一二,但國家經策上比不上李斯等人,因此王翦很是坦蕩地作揖:“請陛下恕罪,臣不知。”

“老將軍何必自謙?將軍大能乃我大秦柱石。”秦始皇神色溫和地安撫完王翦後,又問扶蘇:“可明將軍之言?”

扶蘇點點頭,看地理位置是否重要,不能光看大地形,而要觀具體地勢,借勢而為方是上策。

說罷鄭重對王翦一揖:“謝將軍教授。”

王翦連忙避身回禮,看來在陛下心中,大公子扶蘇還是太子第一選擇。

【阿拉伯半島因地理關係,它的民族分為沙漠遊牧民族和定居民族】

天幕換了一張更加詳細的輿圖,輿圖上細細地標注了:森林、河流、山脈沙漠等地理環境。

【阿拉伯半島西部和南部,因為臨近大海,雨水量充足,土地肥沃適合農耕。

加上經緯高度,西南兩地盛產各種香料,如沒藥、香蕉、乳香、香木等;

所以此兩地的定居居民,借者香料貿易的風口,過上相對富裕的生活。

而其他地區的阿拉伯人則相反,因為西南部都有巍峨山脈矗立,濕空氣的海風無法進入內島,所以阿拉伯半島有40%是屬於沙漠地區。

這些生活在乾旱和炎熱的阿拉伯人,除了逐水草而居外,還要靠劫掠綠洲和勒索商隊為生。

沙漠中難以生存,所以道德仁義並不存在。

阿拉伯詩人顧托密對此事顯得很坦然,甚至專門寫過詩來表達他的觀點:

我們以劫掠為職業,

劫掠我們的敵人和鄰居。

倘若無人可供我們劫掠,

我們就劫掠自己的兄弟】

眾君臣眼皮一跳,因那40%的地養不活當地人,所以靠掠奪為生?

天幕沒回答他們的疑問,而是繼續道:【所以主宰這片大地的,不是定居民眾,而是沙漠遊牧民族。

我們講阿拉伯人,通常指的就是沙漠裡的人,即生活在阿拉伯半島內的遊牧民族——‘貝都因人’】

朱元璋張大了眼,比畫著手臂:“那麼大塊地,竟然將近一半是沙漠不毛之地。”

難怪大唐時期,大食商人要往大唐行商。

不經商怎麼生活的下去?不經商又隻能靠搶奪?

他眼眸微眯:這就是天幕所說的地理造就社會環境?

後人彆的不說,總結話語倒是精辟明了。

【最初的阿拉伯半島除了有貝都因部落外,還有塔米姆部落等等。

他們以血緣關係為紐帶,每一頂帳篷代表一個家庭,同血緣的帳篷聚在一處,就成了一個部落。

這些部落的名字都是以血緣祖先為名。

先祖不同,他們的信仰自然不同,有崇拜月神瓦德,星象之神阿斯台爾等等。

但對於岩石崇拜,則是全民皆信。

阿拉伯人認為岩石具有神秘性,如二神女中,有兩神是以石頭為象征,一塊‘方石’象征‘拉特’女神,一塊黑石象征麥納女神。

而另一位女神烏紮神,則是麥加東面的二棵大樹】

劉徹輕聲嘀咕:“跟匈奴相差不大,有何好說的?”

匈奴崇拜日月山川,敬仰長生天,跟阿拉伯人有區彆?

天幕說得有些無聊!

他懶懶撐起下巴,撥弄著案上的竹簡。

按照曆史軌跡,明年匈奴襲擊大漢後,他才會派衛青領軍反擊。

自天幕講解完畢後,朝中大臣對是否提前出兵分成兩波,一波支持朝廷主動攻打匈奴。

而另一波則認為:若提前行動,壞了天時怎麼辦?

天時不對,萬一出師不利該怎麼辦?

在他看來,如今朝廷軍備整齊,又有天幕泄出的馬鐙,既然如此為何不主動發兵攻打?

寇可往,吾亦可往!

【在所有岩石神靈中,阿拉伯人最崇拜的是‘安拉’。

而代表‘安拉’之神的,就是麥加白克爾神宮裡的黑石。

它半島所有人視為‘聖石’】

天幕莫名停頓幾息才道:【實際上它就是一塊隕石。

因為它曾在夜裡發過光,照亮過東西黑夜,所以被人們看作聖物。

凡來朝拜克爾白神宮的人,都要親吻或撫摸它。

後來穆罕默德率教徒挺進入麥加後,把這塊黑石看作□□教的聖物,把神靈‘安拉’升級為世間唯一的□□,即‘

耶和華’】

趙匡胤一臉開眼的表情,還是外邦人會玩,這相當於把玉皇大帝換個身份,成了如來佛祖。

但穆罕默德的舉動含義,他一眼看清:提高‘安拉’神位,是因它被所有人都接受?

把‘安拉’與‘耶和華’聯係在一起,是為了教義正統。

不過…他心裡神起疑惑:為何西方不見學派之爭?

【咱們老祖宗曾說過:天時地利人和,方能乾成大事。

而穆罕默德能創建伊思蘭教,就屬於天時地利人和。

天時:因為時代轉變,氏族部落正處於解體時期,各部族矛盾、羅馬、拜占庭等帝國的征伐,讓阿拉伯半島戰爭不斷,人們渴望統一渴望和平。

沙漠遊牧民族的內聚力,比草原遊牧民族高。

對他們來說部落利益高於個人利益,個人無條件服從部落指揮。

對外族部落,本族至高無上,其他部落比自己低下,可以任意殺害、掠奪】

陳雪想到某些戰場歎了口氣:【伊思蘭教把部落時期稱為蒙昧時期,但當地部落精神,直到現代仍被繼承。

如一些極端分子,就是保留了原始狀態】

聽到天幕含糊其詞,某些君臣似乎被觸動了敏感神經,正想出言點評,就聽到天幕加快了語速:

【地利:因絲綢之路的興起,讓阿拉伯半島受到外來文化的衝擊。

如:基督教和猶太教就曾橫行阿拉伯半島。

人和:深重的災難讓人們信仰崩塌,他們需要真正的指引,為他們找出正確的道路。

所以救世主‘安拉’順著時代潮流出現,它帶著不可思議的速度,席卷阿拉伯半島底層。

穆罕默德為他們詳細地描繪了天堂:

美妙的天國,是信徒的理想去處,

那裡有享用不儘,沁人心脾的瓊漿美酒。

……

勇士們哪,快衝上戰場奮勇殺敵,奪取勝利。

在死後‘升天堂享受美酒,沒死追隨先知腳步解救天下的思想下’無數人擁護著穆罕默德,向著勝利進軍】

李世民神情猛變,穆罕默德讓他想起來東漢末年——張角創立太平道,也是天幕口中的‘黃巾起義’。

把穆罕默德和張角相比,穆罕默德就是成功版的張角。

天幕說的天時,其實還少說一個原因:那時阿拉伯半島沒有整合的帝國。

而漢末,即便張角喊出‘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掀動民意反漢,他要面對的是:朝廷、各方刺史兵力鎮壓。

要是張角能看到此天幕…

他閉上眼,想起‘福手福足’,‘安史之亂’。

不由得慶幸天幕沒有讓天下人共觀之。

否則…他不知道自己還能不能坐穩皇位。

與他有相同感受的帝王,皆是眸含殺機地掃過殿內群臣。

天幕寥寥數語,

讓他們渾身驚懼。

若有人仿照穆罕默德…一時間,曆代帝王全忍不住打了個寒蟬_[(,望向天幕的眼眸,儘顯殺機。

天幕,你真的是神跡嗎?

【穆罕默德以政教合一的方式,幾乎一統阿拉伯半島,親身手造出阿拉伯帝國的雛形。

他的繼承者被統一稱為‘哈裡發’,在29年裡四位哈裡發循著先知點燃的火種,高舉伊思蘭教的旗幟,以宗教‘聖戰’的名義,四處征戰。

他們埋葬波斯帝國,打敗拜占庭改變世界大格局。

波斯最後的繼承者逃亡大唐,期望能借兵複國,可惜大唐與波斯之間太過遙遠,波斯最後的複國火種在長安熄滅】

武則天一愣,後世將大食國稱作阿拉伯帝國?

先帝時期,薩珊王室最後的繼任者卑路斯來唐求助,想要借大唐力量抵抗大食。

後來高宗讓裴行儉送卑路斯之子泥涅師回波斯,可惜波斯早滅,哪有國家可回?

在吐火羅逗留近二十年後,回長安做了禁威將軍,最後病死長安。

她低下頭讓人看不清表情,幾息後她抬頭問宰相:“朕記得大唐港口有大食商人定居?”

宰相狄仁傑恭回道:“回陛下,大唐多有大食商人及波斯人來唐,在此地娶妻生子,與唐人無異。”

武則天點點頭暫且按下心緒計較,決定等天幕講述後,再決定對外邦長居者的處理。

有了決策後,她抬眼就看到天幕展出一幅輿圖,震驚阿拉伯帝國的地域遼闊。

實在是太廣闊了!

劉徹騰身而起,腳步往前走到天幕跟前,凝神仔細觀看阿拉伯輿圖,並扯過世界輿圖一一對應:

“東部邊境...”他目光移向東面,瞳孔微張地回望衛青等人:“這是印度河?”

衛青臉色凝重地點點頭:“若再往東推,便能與大唐疆域相接。”

難怪後人說大唐與阿拉伯帝國並立,單從疆域來看阿拉伯帝國還要略勝唐一籌。

劉徹張開手放在天幕輿圖上比劃:後世把西域海洋稱為‘大西洋’?

阿拉伯人竟然控製到大西洋沿岸,那北極和南極他們又控製在何處?”

“陛下”早已仔細觀察的張湯出列道:“按輿圖顯示,阿拉伯帝國北方到裡海及...法國南部。”

而南下控製區域則囊括阿拉伯海與撒哈拉沙漠...說罷張湯眼眸藏憂:陛下,千萬彆誌向開拓西方,大漢無法控製如此大的疆域啊!

顯然劉徹也知大漢國力承受力,他現在要征戰的是匈奴,至於再遠的西域...

他戀戀不舍地滑過極境西地,隻看後人能否操縱西域諸國,或者匈奴/突厥打壓羅馬或阿拉伯帝國。

畢竟那時他肯定已飛升成仙,相伴天帝不在人世間。

【阿拉伯帝國是續波斯王朝、亞曆山帝國、羅馬帝國及拜占庭帝國之後,橫跨亞歐非二洲的大帝國。

而這位帝國,與盤踞東方的巨唐在

怛羅斯相持較量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