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3 章(1 / 1)

秦始皇愕然:怪朕?

李世民驚訝:朕奠定大唐盛世有錯了?

劉徹不解:為何沒人把期望寄托在朕身上?

他瞅了眼描摹的世界輿圖,摩挲著下巴:麒龍鳳中,他最擅長開荒不是嗎?

衛青等人聽著‘麒龍鳳’幾字,面皮一抽:陛下你這組合名改得....

不過天幕的話讓他們訝異,沒想戰時憋屈到後世國家強盛了,也沒有徹底疏解啊!

驚愕之餘又想到天幕上海軍少校的哭訴:我們受了多少冤枉氣,頓時心下惻然。

而大唐之後朝代,總覺得後人在怪秦皇唐太宗不努力時,對他們無形的拍了一巴掌。

趙匡胤撐手起身,望著瑩白的光幕咬牙:待天幕講宋時,朕倒要看看他大宋到底怎麼回事?

引得後人如此厭惡大宋!

有心強宋的趙頊等人,低頭思索到底要怎樣才能強宋富民。

隻願維持現狀的趙構卻撲哧笑出聲:後人無能竟怪祖宗?心思如此淺薄竟敢對他大放厥詞?

嗬~

朱元璋搓著手偏視天幕:朕驅除韃子恢複中華,他大明在後人眼中,應該...或許還好吧?

原本對自己身後名有些信心的朱棣,心中也開始在打鼓....他治下大明,總不會差吧?

他們的擔心,天幕並不知曉,仍按照正常語述解說:

【不管咱們後人如何評論大唐,安史之亂前的大唐,就是世界明燈,他國前進的方向!

但大唐再多的明燈也阻止不了唐太宗的心煩,比如:堂堂一大唐皇帝,他快發不起百官工資啦!】

聽到天幕突然興奮的聲音,曆代君王,特彆是秦漢時期的帝王:你不是說大唐農業豐穩嗎?

怎麼會養不起官員?並且小政府有多少官員?

而李世民瞪大了眼,訥訥重複道:“朕發不起百官....工資?”

工資指俸祿?怎麼可能?(臉色漲紅)(怒氣上升)天幕你汙蔑朕!

【官員俸祿是國家經濟底色證明,也是社會及政治問題。

當國家對官僚都發不起工資時,說明國家財政是相當困難。

同理沒有工資保障的官僚,更不能保持官場清明。

所以自古以來給官員發俸祿,是各代帝王頭等大事。

如西周根據官爵高低進行分田定祿,秦漢按官品爵位取祿。

北魏孝文帝未改革前,朝廷壓根不給官員發俸祿,各階官吏直接擼起袖子開搶,打的就是自己動手豐衣足食。

到隋朝時,朝廷各府財政困難,於是催生出公廨田和公廨錢】

天幕清咳一聲:【古代官署總稱為‘廨’,謂‘公廨田‘和‘公廨錢’,是指朝廷根據部門大小人數,撥下相應土地和錢財,由部門經營賺錢,以作辦公經費官員工資。

後來隋朝財政充足後,便廢除了公廨錢製度,官

衙不再自我經營,工資由朝廷統一分撥】

劉洵聽到這,無奈地搖搖頭:“沒想到千年後,後世朝廷還為官員俸祿困擾。”

大漢俸祿按官職等級發放,職高權重者多得,位卑言輕者俸少,是以小吏不斷侵漁百姓。

低頭看了眼正在認真聽解的太子,劉洵溫聲開口:“奭兒,你對俸祿一事怎麼看?”

上次天幕結束後,他就為太子指定了法學先生,對大漢也進行著手深入改革,隻改革日時尚短,尚未見成效。

劉奭臉色發苦,思索半晌慢吞吞道:“父皇曾言:漢家與兩千石上者共漢天下,是以二千石大臣月俸極高。

二千石月俸穀120斛,月俸錢16000錢,百石月俸穀16斛,月俸60錢。

但我大漢治理同樣離不得位卑官吏,是以要保證他們能夠生活,甚至能過上富足的生活,才能衷心為漢其事,否則俸祿不增,貪風不息。

所以父皇去歲下令,百石以下者增半,變是為改善下低吏生活。”

劉洵神色欣慰,兒子終於不用再盯著仁義了。

天幕出現得好啊!

朕該怎麼獎賞後人呢?

要不立個廟?

晉江學校的學子:不是,老祖宗你們怎麼回事?

動不動就立廟?難道我們還能吸收香火不成?

【唐初官員俸祿低於隋朝,俸祿包括祿米、俸料錢、職田和祿力。

祿米:官員每歲得地米,武德年間時一品七百石,從一品六百石…一年領一次】

程咬金瞅著天幕上展出的唐初官員俸祿表,不滿道:“這小女郎學業不精,陛下即位後,可是給正八品到從九品的官員漲了祿米,怎麼不說出來?

這可是陛下仁德。”

先前京城裡的八品官每歲隻60石祿米,現在有80石祿米,誰不道陛下好?

並且各官員的職田也比前朝高出一倍,她怎麼不講講呢?

後人怎麼回事?

儘說大唐不好,不提陛下好處?

李世民無奈地看了眼他:先前你還喜愛講解的後人呢。

無論唐臣是否喜愛陳雪,都影響不了她講解:

【俸料錢包括俸錢、食料、雜用、資課。

唐初國庫空虛,京官俸錢並不是朝廷直接發放,而是由公廨本錢放貸所得利息支付。

俸料錢裡含有庶仆一項,主要為各京官做護衛、侍從等活。

這裡的庶仆就是各地百姓服役,如果百姓不願服役,可以折算成錢交給京官,這就叫資課錢。

比如唐初一品大臣,按律享有96人庶仆,合算成錢便是20貫,平均下來每人0.208錢。

當一品大臣沒收到足額的庶仆時,朝廷便會折算成錢財補貼給大臣,而百姓則花錢免除服役】

說起俸祿問題,先前房相上書,言:朝堂外官不祿米,長

此以往定會重現北魏搶奪百姓之舉,是以請陛下定職發祿。”

外地官員發放祿米之事還在商討?_[]?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天幕就突然降臨,打斷朝會。

杜如晦憶起天幕言漢時的種種,提議道:“外官當發祿米,但職田當限定範圍,否則有不法官員以權謀私,魚肉百姓。”

他這話擔著巨大乾係提出,此言一出得罪所有外地官員。

隻是...他抬起頭望向天幕:大唐的未來讓人澎湃,可是大唐的折落亦讓人心痛。

他不想大唐跌落世界之巔,既然如此那就防患於未然。

大唐因何墮落他暫且不知,但按史書和天幕所言,製度為國家根基,對各項政策慎之又慎,總能為大唐後世規避些缺陷吧?

李世民沉默幾息後才道:“暫且記下,待天幕結束後再行討論。”

“唯!”

群臣話剛落音,天幕就提到職田:【職田:職分田按官級大小分撥,京官一品十二頃,二品一十頃……九品兩頃,是低級官員重要收入之一。

但唐朝實行京官厚,外官薄,即:外官待遇低京官一等。

所以地方官會利用權力擴大職田數額,及加大公廨錢的利息收入。

所以俸料錢收入在外官月俸中,占比最少】

聽到天幕說官員俸祿,趙匡胤扯了扯嘴角,一手抄起藥碗一口飲儘。

公廨有利有弊,所以他把公廨做了改變,變為公使庫,隻設在州府軍監等地方官衙,把供使官員俸祿的公廨變成存儲公使錢、公使物的衙門,以此作為朝廷聯通地方財政的主要部分。

至於官員俸祿…趙匡胤頗為自豪:

自他即位,便定下厚祿政策,俸祿薄不能要求官員清廉。

與其冗官多花費錢財,不如精簡官員增加俸祿,使官員專心為國。

彆的不敢講,他治下大宋定是政治清明!

朱元璋指著地方官貪汙幾字,振振有詞道:“天幕還說咱給的俸祿低,大唐給的俸祿高外官仍要貪汙。”

大明無法鎮壓這些蛀蟲,貪汙官吏定然橫行天下。

見大兒浮現不讚同之色,朱元璋冷哼:“朕又不是搜扣之人,大唐給一品官七百石,他老朱給每月八十石,一年960石,比大唐高多了。”

那些大臣還腆著臉說不夠養家?

大宋就是給那些大臣太多,才會造成沉官拖累大宋財政。

而且看看大元給的俸祿,京城從一品才300兩月俸,連祿米都沒有,他老朱不僅給俸錢還發米,怎麼就不好了?

天幕居然說他小氣,想想就委屈!

朱標&朱棣等皇子:爹,你開心就好!

【唐初時財政匱乏,所以準京師及各州縣設公廨田,然用度仍然不足,到貞觀十一年時,唐太宗下詔書,設‘捉錢令史’一職。

每所辦公衙門配九名家資萬貫的捉錢使,每人貸予‘公廨錢’5萬錢對外經營

,所得利息費用為各司辦公及官員俸料之用。

同時他還特彆參考時下利息,並設定捉錢令史每月納利息四千錢,一年納還衙門利息4.8萬錢。

捉錢令史任期兩年,隻要能納滿利息一年,其家族便可舉一人出仕做基層官】

天幕頓了頓補充道:【相當於給富戶一條做官出路】

劉徹摸著下巴,這不就是變相行的貲資製度嘛!

大漢為收富賈錢財,特設貲資製度,按規定獻財與朝廷,其家族可推一人入朝為侍郎,等待做官機會。

他瞄了眼他的財政官桑弘羊,嗯…桑卿便是通過此道入職朝廷,被他挖掘才能。

劉徹展臂一揮,暗自得意:朕是千裡伯樂也!

不過…唐太宗此舉還不如直接收錢換低階官吏,再將錢過手分配。

如此一來皇帝權力定然集中,才能更好調整各衙門做事。

他眯起眼,唐太宗分權給大臣,那他後人集權可就難了?

天幕語剛落意,魏征就已坐不住,立即出言道:“陛下,商人無德重利,為推家族出仕,定會大肆強製放貸,對百姓下壓形成攤派,使百姓不堪重負。”

且每所衙門設九名捉錢令史,按眼下大唐疆域核算,大唐會多出七千餘商人捉錢令,他日改撤公廨時,這些捉錢令史又該如何安置?

李世民語噎,他才登基時置有公廨製度,使其政令內容並無天幕內容,主要是為了讓諸官衙門經營取息使用。

如此看來...他眉頭輕皺,看來各衙門經營得並不妥當,才使他不得不啟用商人。

他的猜測得到天幕證實:

【公廨錢主要用於:大部分用於官員俸料,剩餘的為:

助公廚;相當於單位食堂。

修司廨宇什物:相當於各衙門的行政辦公費用。

公費遊玩:各部門舉辦宴會遊玩等等,不過此項大多出現在盛唐開元時期】

【唐太宗推公廨錢及公廨田,本意是想高薪養廉,同時也減輕朝廷負擔,但長此以往是弊大於利。

公廨錢對外是官方經營,但實際上是各衙門金錢流通,脫離了國家財政管製,轉變為高利貸剝削。

所以公廨製度在唐朝不停地罷用,又不斷地啟用。

如貞觀十一年捉錢史召令下達後,群臣反對作罷。

結果貞觀十二十又啟用,又罷。

貞觀十五年再次起用又罷。

到了二十一年又複起推行】

李世民望著年號,眸色沉沉,作為帝王天幕僅道出時間,他便知曉複起緣由:戰爭耗費過大,導致朝廷財政困難。

【即使到高宗、玄宗時期,公廨製度仍然是啟用罷免狀態。

可見唐朝的財政製度並不完善,後期更是因為財政崩潰,無法維持國家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