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天降猛才於大秦之猜猜我是誰!》 看……(1 / 1)

【我們經常見到的成語文韜武略, 代表的就是《六韜》和《三略》,曆史也有猜測張良獲得的並不是《六韜》而是《黃石公三略》,因為《三略》是秦末漢初形成, 而給予張良書籍的玄人正是自稱‘山下黃石即我’的黃石老人,這不是巧了?

不過依據曆史記載和後人觀察,張良獲得的書籍是《六韜》的呼聲比較大。《六韜》擁有什麼魔力能夠讓人深信張良看了它就可以成為俯仰天下大事,足智多謀的謀聖呢?讀此書真能為王者師嗎?】

“山下黃石即我的黃石老人?”倉明君看到摸著下巴思考,“這真是玄學, 不知世上是否真有黃石幻化而成的老翁。”

不止倉明君一人在猜測,是天下許多人都在猜測, 畢竟這件事情過於玄學,讓人產生一種隻要一心向善就有可能得到機遇的感覺。

【在了解《六韜》或叫它《太公兵法》之前,我們先來認識下它名字中的的‘太公’二字。我們皆知此代指薑太公, 那對於薑太公你們除了耳熟能詳的釣魚, 還能想起什麼?】

鹹陽宮中的文官的興趣早已調動起來,他們紛紛答道:“若說太公那自然要說到他輔武王滅商紂, 建周之功,為賢臣滿腹韜略, 不愧於賢臣之名,為後世臣子榜樣。”

【太公薑姓、呂氏, 名尚。字子牙,號飛熊。因官拜‘太師’又尊稱太公望。其治國方針因其俗,簡其禮, 通商工之業, 便魚鹽之利,受民推崇促成成康之治。政治軍事雙開花,乃建周首席智囊也。

縱觀咱號飛熊稱太公望的一生。高、大、全是他的形象。武能安邦、文能治國是他的代名詞。武神、智神因他而生。神壇上他是居眾神之上的神主, ‘太公在此,百無禁忌’,身為人他甚至能護佑神靈。

為何他名中無望卻被稱之為‘太公望’?因為他是周朝自古公亶父起最盼望得到的聖人、賢才,故名‘太公望’。後來君主賜予的‘師尚父’之名,也代表君主認為薑太公為大師,可尚可父。與三公中最高長官能主軍、問政的‘太師’之稱皆代表文王對他的無限尊崇和優待。

時‘天下三分,其二歸周者,太公之謀計居多’的傳言,讓人知道薑太公就是一位軍、政、經、思皆優的全智全能超等生。

眾人皆言春秋戰國時期道家、儒家、法家、兵家、縱橫家等諸子百家爭鳴。而他們尊誰為其本家人物?正是薑太公是也。百家宗師、千古武聖——兵家鼻祖薑子牙。】[1]

【甚至連後世明君唐太宗,在面臨國家百亂待治,百廢待興時,為能‘安人理國’也自稱薑子牙的化身,以博得天下賢才矚目,與一群治國良臣一同打下巨唐之根基,開創萬朝來賀的貞觀盛世。

而其重孫為求像薑太公那般披肝瀝膽、嘔心瀝血、忠貞不二、勤勉事主的人才,也敕令天下諸州皆建太公廟。每逢春秋仲秋月上戊日祭祀。發兵出師官員應詔,都要先去太公廟拜謁,最終開創開元盛世。】[1]

【《六韜》就是這等人物寫的。】

仙幕一連串的話讓根本不知薑太公的百姓黔首們直接深入了解了薑子牙是何方人物。

等仙幕講完,他們過了許久才回過神來,仙幕剛才給予的信息實在是過於龐大,直接就讓他們震懾在原地:“這位飛熊先生所推行政令就是那什麼治國方針受百姓推崇。為官能被君主尊稱‘太師’與可尚可父的‘師尚父’。如此人物書寫的《六韜》,那得多優秀啊,難怪那黃石老翁敢說‘讀此則為王者師’。”

在角落甚至能聽到吸溜聲,這是眼饞王者師之位的黔首。仙幕可要講《六韜》要義了。那讀了他們真的能成為王者師?不成為王者師,讓他們富裕點也好啊!

士族和鹹陽宮的百官們早就了解薑太公的厲害之處,能被諸子百家皆尊為本家人物的百家宗師,當然是非常厲害。但知道歸知道,不妨礙他們聽仙幕的這段話聽得熱血沸騰。他們的期待值若能具象化,怕是直接爆表也說不定。

馮劫歎道:“我算是知道仙幕為何喜歡這麼講解,就這講解方法,直接讓我對《六韜》那是目盼心思,恨不得舉國求書看看它到底奇妙在哪裡。”

“仙幕僅說出《六韜》讀此則為王者師時我就心心念念了,現在又介紹這薑太公,我等若是不認真聽那真是蝕本買賣了。”官員眼不離開仙幕的回道。

當然也有不以為意的,就有小官員在角落撇嘴:“我又不想認真治國,無需學習這等玩意兒。”

對仙幕接下去內容翹首以盼的士族有,不以為意的也有。但還是期盼居多,在這種期盼下,千呼萬喚中仙幕終於再次發聲。

【你以為《六韜》僅謀國的大殺器?那就大錯特錯!

《六韜》書中所講內容,無論你在工商業與對手與客戶交。還是你在學堂與師長與同窗交,看了這本書你都可以學到東西。

為領導,交友人,你如何識人?何種人可交心?何種人可托付身家?

識人之術,與人處世之術,《六韜》實乃居家旅行之必備神器。】

聽到仙幕如此形容這本書,本來不感興趣的人感興趣了,圍觀的眾人興趣更濃了,書裡到底寫了什麼內容能夠讓仙幕報以如此高的評價?

【《六韜》全書六卷,共六十篇,分為文、武、龍、虎、豹、犬六韜。與《孫子兵法》相比,它更為深邃、係統、專業、針對性。

全文兩萬字博主,當然不能直接給你們搬上來,請記住我們的目的——預判謀聖張良的預判。

史書當中記載張良多處精彩謀算‘佐策入關約法三章’‘鴻門鬥智’‘明燒棧道’‘忽悠項羽”‘下邑之謀’‘諫阻分封’‘虛撫韓彭’‘定都關中”“獻計四皓”,件件都足以令人歎服。

其計策,高瞻遠矚,造福後世。若漢高祖少聽少信,那最後建立統一王朝的就不知道到底是楚還是齊了。

但《六韜》在軍事領域的篇幅可是最大的,其最精彩的也是戰略論和戰術論,那張良在軍事上的建樹呢?

就如一開始說的秦末反秦武裝風起雲湧張良扯大旗想反秦,卻也隻能帶著百餘人去投靠他王;擁立韓國,打不下被秦軍占領的地盤,還是漢高祖救場韓國才有地盤。

對於張良的軍事能力,雖然很不好意思,但還是得告訴你們,依據目前的曆史記載,張良領兵打戰的精彩記錄基本少之又少,更多的是對人心的把控,是謀略上的精彩記錄。

若以謀士自居,張良憑借他的腦子和話術可謂是稱霸自他之後的謀士界。是整個漢氏集團的總舵手,保證主公漢高祖開船方向的正確,保證漢氏集團不至於中道崩殂,面臨破產。

短短九個計策,也讓張良名留青史,甚至受到漢初兩大巨頭的尊崇,成為漢初三傑中過得最滋潤的那個。興周八百年之薑子牙、旺漢四百年之張子房,名不虛傳。】[2

張良挑眉,仙幕這是說他軍事能力不好?不過張良想了下,發現自己在軍事上確實不足,那問題來了,張良拿起身旁小童正記錄著的布帛。

未來的張良通過《六韜》到底學到了什麼?

面對張良的這個疑問,也是正在觀看仙幕的許多人的疑問:“《六韜》又名《太公兵法》,重在戰略論和戰術論,那張良竟不是同大將軍一般的軍事奇才?所以他到底學到了什麼?”

【《六韜》主張柔弱勝剛強、韜晦不露和安靜玄默。其戰略和戰術的精彩,但同時它的權謀家思想也很突出。

博主通讀《六韜》唯一的感想就是:想把秦始皇關進小黑屋通讀《六韜》八百遍,讓他理解了核心要義再出來。就如同張良通讀《六韜》十年終成謀聖旺漢四百年一般,如若始皇能夠通讀《六韜》並踐行,萬世永昌雖然不可能,但如同有張子房指導的大漢一般傳國四百年也不是夢啊!】

秦始皇覺得自己如同走在路上突然被踢了一腳,就很無辜:“???”

他現在腦中滿頭疑問,本來正愉快看仙幕講漢初三傑的好事糗事,怎麼突然話題就轉到他頭上了,那破仙幕還想關他小黑屋通讀八百遍《六韜》?

不過通讀《六韜》能夠傳國四百年?

始皇思考,若能比四百年更久,那他通讀八百遍也不是不可以。

那問題來了,他如何能夠獲得《六韜》?

而面對突然轉變畫風的仙幕,百姓們早已習慣,他們現在就想知道那《六韜》到底什麼內容,仙幕倒是快點說啊!

【文韜——論治國用人的韜略;對內富國強民,對百姓教育訓練,使之萬眾一心,就如同培養企業文化和團隊精神,培養員工忠臣度。

武韜——論用兵韜略;龍韜——論軍事組織;

虎韜——論各種戰爭環製勝方法和技巧,以智取勝,也就是創新性思維。豹韜——論特殊的地形作戰中的戰術也就是以奇取勝,也就是獨特的品牌印象,差異化營銷。犬韜——論軍隊的指揮訓練強調各種突發應對,內容詳儘,直接帶著上去開公司也沒差。

因為篇幅原因,我們隻要記住一個詞,這一詞也貫穿謀聖張良輔佐大漢建朝的全過程。

這一詞就是——利!】[2]

“利?錢財?還是利用?或是利劍尖銳之意?”一個利字能延伸的東西過多,實在讓人摸不著頭腦。還是說要……”張良腦袋空白一瞬,想到韓滅亡後所見到的各種場景。

倉明君見好友說到一半沒說,問道:“子房對未來的自己有思路?”

張良沉默半響:“或是以利誘之?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面對君子與小人要有不同的法。”

面對這詞,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見解。

一直對仙幕話語極為感興趣的始皇挑眉:“利,利益交互?使人以利?”那姓張的謀臣總不可能以利劍來佐天下吧?為王者,當然極快的就想到這詞背後所蘊含的意思。

隻是這‘利’之一字怎麼讓他如此眼熟,有種熟悉感……

“這不就同我大秦軍功與事功授爵相似嗎?父皇。”在始皇身邊的小公子悠悠開口,始皇的聲音不大,但也不小,至少在他身邊的所有人都能夠聽清。聽到父皇說到那利代表利益交互,使人以利。小公子想到方才法家那邊講到的軍功法,不就是如此使人以利?

聲音不大不小,看到父皇好似沒聽到,小公子這次的聲音更大了,於是,鹹陽宮的百官還沒從仙幕想關始皇小黑屋的震驚中回過神,就聽到小公子說這姓張的不知名謀士輔佐漢室的一字詞和大秦的軍功授爵使人以利的模式相像。

百官:“……”他們想到前一個視頻中大將軍的申兵法,漢承秦製兵法繼承秦製,以秦的訓兵模式打秦,還爽麻了??

始皇聽到這裡直接呆愣原地,這不就是他大秦招賢令與以工授爵製的核心??難道這又是漢承秦製的一種?

始皇覺得心口處有點梗,這該死的漢承秦製,跳一跳摘個桃!

王相看始皇臉黑的樣子笑著打圓場:“小公子真聰慧知道大秦論功行賞。”

被誇讚的小公子驕傲地挺起小胸脯,他是千古一帝秦始皇的兒子,聰慧是應當的!

而面對始皇,王相則勸道:“陛下,不若聽仙幕展開說下再行判斷。”陛下這明顯勾起對漢承秦製的記憶,王相哭笑不得。

不過他也明白,漢承秦製就像有人趁著農夫回家,踐踏了他辛苦種下的瓜苗說病秧子,扒光光扔掉。然後第二天瓜苗就人撿回去一種就活,還活了非常久。最後勝利的果實都是彆人的,與他這種瓜人無關。

實在搞得奮六世之餘烈像是笑話,難怪他們的始皇陛下經常在這點過不去,畢竟在始皇看來,他也有不小的責任。

【何為利,就是‘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同天下之利者,則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則失天下。’的利。同利者,則得。失利者,則失。

接下來就讓我們帶著‘利’之一詞打開謀聖張良無產階級打工人的知音、人生顧問與操盤高手的謀略之路吧。】

【因為就在張良沉浸在《六韜》的學習當中時,中原大地迎來了造反紅利——大秦破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