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3 章 開始攻魏(1 / 1)

有了大量公子公主的加入,又有造紙和印刷兩大發明的輔助,精修刪減版的六國史書很快就大量出現在了市面上。

但是光有書,庶民又不識字,要怎麼把書中內容傳播出去呢?

關在家裡造了一年多字,終於重新活躍回朝堂上的李斯李廷尉獻上了一出毒計。

李斯早年做過掌管文書的小吏,是個基層官吏。他和庶民打交道不少,自然也知道庶民們一般都是通過什麼方式獲知消息的。

早朝上,李斯便道:

“民間有優伶,擅表演。六國多有富庶之地,優伶時常會於集市演繹滑稽故事,以此賺取賞錢。”

六國不像秦國這樣奉行疲民五術,在國都等地定居的庶民們手中一般都有餘錢。所以在秦國僅供上層人士欣賞的優伶表演,在六國市集也是看得到的。

這些優伶一般會拿精心挑選的各國故事加以改編,再表演給大眾看。有曆史故事,也有人為編纂的寓言故事。

為了自保,一般來講優伶不會在魏國表演和魏國的昏君奸臣有關的笑話。但是如果他們跑去了楚國,那就沒什麼顧慮了。

所以其實各國昏君的黑曆史,流傳度並不低。

隻不過優伶的表演對庶民來說是偶爾才能碰見的樂子,看得少,這才導致庶民經常把人物對不上號,記不得是誰乾的。

李斯提議可以花錢雇傭這些優伶,在各地表演精修版史書上的小故事。正好都是些昏君鬨出的笑話,改編也非常簡單。

庶民的娛樂很少,偶爾有一個就能傳得沸沸揚揚。一次兩次看完記不住不要緊,多演幾次就好了。

這個時候還沒有出現說書人,否則茶館酒肆裡安排一個,效果應該也不錯。

朝堂中不止李斯了解這些,有他提議之後,很多人也反應了過來。

當即便站出來了不少朝臣附議,將此計一一完善。

已經調回鹹陽任內史的將軍騰補充道:

“鹹陽如今齊聚六國賢才,因為此前太子殿下曾倡議放寬經商限製,周邊許多庶民看見商機,在城外形成了許多大大小小的市集。

臣早有管束規整之意,不如設立官方集市,約定好隔幾日開放一次,再安排優伶於此表演。”

六國賢才大多手頭寬裕,給了鹹陽周邊的百姓們賺點零錢補貼家用的機會。市場會自己找到出路,集市就這麼應運而生了。

內史騰之前還在糾結該怎麼管束,畢竟大秦早就習慣了嚴打商道。集市亂糟糟的,讓喜歡秩序的秦人還怪不適應的。

不過有句話說得好,堵不如疏。

既然市集已經形成,不如乾脆利用上。嫌亂就製定規範,管理條例完善之後,情況應該就能好上很多。

通過這件事也能看出來,目前的鹹陽城規模有些小了,根本不夠用。

扶蘇對此的感觸最深。

因為天下一統之後人口大爆發,鹹陽作為國都彙集了非常

之多的外來人口。本來原住民就在激增,

?_[]?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

區區諸侯國都壓根負擔不了。

鹹陽遲早要擴建的,隻是現在還在打仗,不方便動工。

朝會結束之後,扶蘇就拿出了擴建的規劃圖呈給父親。

秦王政翻看了一會兒,發現圖紙上大秦朝宮的位置從鹹陽宮換到了一個叫“玄宸宮”的地方。

秦王政眉頭微挑:

“玄宸?”

玄為黑,大秦尚黑色。宸為帝王居所,乃王位的代稱。翻譯過來就是“尊崇玄色的帝王所居之處”,非常明顯地在指代大秦君王。

扶蘇笑著詢問:

“父親可喜歡這個名字?”

當年建造新的朝宮時,是沒來得及起名的。

那時距離天下一統已經過去了九年,不僅鹹陽的規模不夠、鹹陽宮也不夠。

這座大秦用了很多年的宮殿終究是跟不上天子的需求了,秦國需要一個更恢弘的政治中心。

這個新建的宮殿不僅擁有使用意義,更有政治意義。它將是大秦的門面,更是令天下歸心的政治工具。

於是大一統九年,始皇與眾臣商議,決定於龍首原西側建立新朝宮。之後便開始勘測、定稿、動工。

然而大一統十一年,宮殿才打了個地基,始皇卻猝然駕崩。為了趕始皇陵的進度,宮殿便被迫停工了。

一直到始皇陵修建完成、各地叛亂平定,秦皇扶蘇才重新拾起這項工程,終於在十五年後完工。

摒棄之前代稱的“阿房宮”,正式起了一個名字,是在秦二世五年,朝宮的外部宮牆和朝會要用的殿宇部分修好之後。

玄宸,不知父親是否喜歡。

秦王政看著圖紙上的宮殿規模,以及附近的鹹陽城擴建規模,滿意地點頭。

這麼大,一看就很氣派,名字也不錯,是他大秦的風格。

於是秦王政欣然點頭,又問:

“一共要修建多久?”

扶蘇遺憾地表示:

“連城一起,至少二十年。”

秦王政:……

光修個玄宸宮自然要不了十五年,扶蘇是把重點放在了擴建鹹陽上,放緩了宮殿的修建。

整個玄宸宮規模龐大,但也沒人說非得全部修完才能用不是?

所以扶蘇想了個不是辦法的辦法。

他先把外框修好,再把需要開放給眾臣來往的門面部分修好。剩下藏在裡頭的就慢慢修,反正外人也看不到,他們光看宮殿外部感覺氣派就夠了。

裡面進度放緩之後,就能多出人力物力去擴充鹹陽城。等鹹陽城擴充完畢,再回來專心修宮殿。

不過當時的鹹陽城已經經過大一統後始皇在位的幾年擴充了一部分,所以從頭開始要把它也算上。

秦王政惋惜地收起圖紙:

“還要等二十年。”

扶蘇想了想,哄道:

“或許不用,隻要我們打好

基礎,也能提前一些。”

修這個無非是要有足夠的人力、物力、財力,這些都可以提前準備。順便在滅六國的時候,儘量減少損耗。

開源節流,雙管齊下,就能勻出更多的民力投入到建設裡了。更何況,工匠們也在努力改進工具技術等,可以在正式動工之後節省更多的民力。

除此之外,另有一點是值得注意的。

城市的擴建很容易走彎路,倘若一開始沒預測好擴建規模,就會出現建到一半發現之前的設計出現紕漏需要修改的問題。

中途改設計稿那就很麻煩了,原先動工的部分要不要改?是拆了重建,還是設計新稿的時候儘量遷就它們保持不變?

無論怎麼選,都會造成資源和民力的浪費。所以扶蘇直接照著上輩子的成品,重新修改了一版一氣嗬成的擴建方案,也能在其中省出一大批不必要的損耗。

這些轉換過來,就是能壓縮的工期。

秦王政聽罷這才重新高興起來,便又喊來秦墨等專供大秦修建這些的負責人,與他們分享這份圖紙。

秦墨巨子看完圖紙詢問道:

“我見圖中似有一些特意留出的部分,是為再次擴建做準備嗎?”

這不是個非常完備的設計圖,因為當初大家吸取了第一次擴建完發現規模還是不夠大、隔兩年又要擴建的經驗教訓,預留了足夠的餘地。

所以按照圖紙建出來的城做不到完美,讓內行人看著覺得有點缺陷。可是一旦考慮擴建,就會發現缺陷總比回頭增加許多額外成本要好。

扶蘇對這個不是特彆懂,他的修改圖紙隻是把一部分上輩子遺留下來的顯眼問題給改了。

他對巨子道:

“此圖還需諸位再細細改動一番,鹹陽城外已經有了規模化的市集,內史騰正等著諸位規劃範圍,他好安排庶民遷移。”

市集到底定在哪裡合適,需要他們研究完圖紙再行定奪。

巨子高高興興地說:

“此圖需要改動的地方不多,下午便可與內史騰劃定好範圍。”

秦王政頷首:

“那你們便複刻一份,拿去研究吧。”

兒子親筆畫的,他要自己留作紀念,不能給這群人。

有了專業人士的指導,市集很快規範了起來。這給鹹陽基層的管理減輕了很多負擔,再也不用分身乏術地在幾個隔得很遠的市集裡來回躥了。

如今城外隻有四個大市集,每隔四日開放一次。四個市集都交錯開了,所以每日都有市集開放。

優伶們就在市集中專門留出來的台子上表演,先積攢經驗和觀眾反饋。等到培訓合格了,再派往各地。

鹹陽內的六國人才裡,總有一些人看這些優伶不太順眼。雖然知道人家表演的黑曆史故事沒有添油加醋,但看著自己故國的昏君被拉出來反複鞭屍,還是有點接受無能。

一時間辱罵秦國欺人太甚的風氣又盛行了起來。

可惜沒什

麼用,因為他們人少。而人多的庶民,看熱鬨看得可開心了。

越是熱鬨,過來湊樂子的人越多。人多了,也越發熱鬨起來。

漸漸的,四日一開的市集也不太夠用了,便改成了兩日一開、每日都開。

有些在家裡也無法幫忙種地的老弱乾脆選擇住在市集裡,也能省去日日來回的功夫。這樣隻要叫家裡的青壯年隔一段時間送點需要售賣的農產品過來,買賣就能持續開下去了。

大秦如今有好多新鮮的作物,彆的不提,紫花苜蓿就很好賣。那些六國來的文士非常樂意花錢買苜蓿回家喂馬,給錢也十分大方。

內史騰卻再次頭疼起來。

市集那是給人住的地方嗎?而且住的還全是老弱,本來就很容易出事。

幸好庶民自己也覺得幕天席地睡在集市裡不是個事,便在得到官府允許之後,約著幾十家一起協作,搭建出木屋來。

原先在城市規劃裡該是官府插手建造的房屋,就這麼被庶民自己搞定了。秦吏隻要去幫忙劃定建房的範圍,就能解決房子建得東一榔頭西一棒子的問題。

人民為了賺錢確實是很拚。

照這樣下去,要不了多久第一圈的擴建就能完成。

這個時候還沒有炒房的概念,許多庶民其實也不知道自己這是給自己掙了個城裡的房子和戶口。

但是總會有人發現的。

等他們發現這些擴建的房屋,慢慢的也會成為國都的一部分被涵蓋進去之後。就會意識到這些房子的價值,以後再擴建,將有更多人願意“免費出力”

換房子。

李斯私底下和蒙毅喝酒,聊到這個,一臉佩服。

他覺得蒙毅和自己一樣都是被太子殿下折騰過的人,肯定很懂他現在的感觸。

所以李斯也沒打啞謎,直接就說:

“殿下真是走一步,想十步。”

蒙毅:?你在說什麼?

李斯繼續感慨:

“他當初拿出圖紙之後,我瞧著那麼大規模的城邦,還覺得太誇張了。這要建造多久、耗費多少民力?我以為殿下是想得太長遠了,準備建個幾十年,沒想到是我狹隘了。”

蒙毅:??難道不是這樣的嗎?

李斯依然在感慨:

“如今看來,殿下分明就猜到了那些庶民會自發建房。雖然他們建的房子不如鹹陽城中那麼堅固美觀,但這些都是可以日後解決的小問題。”

蒙毅:???這哪裡是小問題了?

不對,這和太子殿下有什麼關係?殿下還能猜到庶民會自己建房不成?

蒙毅覺得李斯有問題。

莫名其妙地把太子殿下捧得那麼高,以前沒看出來他這麼諂媚啊。

李斯啊李斯,你居然是這種人!

不行,等下回宮得提醒一下殿下,不要被李斯帶進溝裡。阿諛奉承聽聽就好了,當真了容易飄,人一飄就離跌下來不遠了。

李斯見蒙毅滿臉不解,

以為他是單純地不懂為什麼房子這個是小問題。

於是熱心為他解答:

“匆匆搭建的木屋時間長了容易倒塌,但短期內用無妨。等房子老舊了,庶民也賺到了餘錢,自然願意重建一個像鹹陽城中那麼好的新房,而不是繼續糊弄。”

“……?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

李斯也太奸詐了,居然現在就開始算計以後十幾年後要讓庶民自費建新房了。他怎麼那麼能算計呢,庶民的錢也要坑。

蒙毅找了個借口提前回宮了,憂心忡忡地把事情和扶蘇一說。

扶蘇:……

有沒有一種可能,你們兩個都想多了?

扶蘇將幾份奏折遞給蒙毅:

“郎中令看看吧,王賁將軍已經開始攻打楚地北部了,攻魏之戰自此而起。”

蒙毅果然肅穆了神色:

“先以楚北為突破口嗎?王兄莫非要以此地突進?”

魏國南邊有一部分和楚國接壤,就在河南南部地區。攻下這裡,不僅可以切斷一部分魏楚的聯絡,還能從這邊進軍魏國腹地。

之前魏國都在北邊和西邊防備秦國,哪裡能想到秦國會從南打。

王賁這個人用兵很有想法,現在隻是剛開始而已。

打下楚北之後,他就會假裝被楚國抵抗得無法繼續在那裡征戰,於是帥軍退回韓地,揚言要北上從趙國邯鄲攻魏。

上輩子魏國信了這個鬼話,著急忙慌地把兵力都轉移到北邊去防備即將從邯鄲那邊打過來的敵軍了。

哪裡能想到王賁這是在聲東擊西,等魏國調兵結束,立刻重新南下。然後橫衝直撞,直取大梁。

可憐大梁乃堂堂魏國國都,就這麼天降奇兵遭到了圍困。偏偏它地勢還不好,被王賁引了黃河水灌城,泡了足足三個月,把城牆都給泡塌了。

魏國就此國滅。

所以說,沒事不要把都城建在危險的大江大河附近,尤其還是建在會被水淹的那種地勢上。

說起魏國遷都這件事,裡頭也有個挺好玩的烏龍。

扶蘇笑了一聲,詢問蒙毅:

“郎中令可聽過一個傳聞,是說魏國遷都大梁,全因被暴秦嚇怕了?”

蒙毅:“噗!”

蒙毅因為家學緣故,對各國戰事很是了解。魏國遷都這個他曾經聽父兄分析過,現在突然聽到這麼離譜的說辭,一時沒忍住。

事實上魏國遷都那會兒,最大的敵人不是秦國,而是韓趙。

是的,包含後來的弱雞韓國。

當時的

魏國擁有魏文侯留下的遺產——河西、河內、已經大部分河東地區。這是哪裡來的呢?是從秦國搶來的。

雖然已經過去了兩代人,

但那時還是魏惠王六年。秦國自商鞅入秦才重新崛起,

魏惠王六年距離商鞅入秦還早呢,秦國還是個任人欺壓的小可憐。

反而是韓趙,剛剛大敗魏軍。

趙國想殺了魏惠王,讓公子緩去做國君。韓王想分裂魏國,讓兩個人都拿一部分魏國地盤。

兩邊沒談攏,於是魏國趁機反攻,渡過了這個危機。

但他能贏不是靠魏國有多強,靠的是韓趙內訌。所以與其說魏國是被秦國嚇到了,不如說是被韓趙夾在中間給嚇到了。

要知道魏國舊都安邑很不幸地就處在兩邊的包夾之中,他們國家的地形有點奇葩,那時是狹長的一條,往南和往北不遠都是敵國邊境。

當然,魏惠王遷都還有很多政治考量。

比如繼續待在西邊打秦國沒意思,不如去東北打齊國。再比如遷都可以壓製公子緩的殘餘勢力,鞏固自己的統治。等等。

總之魏國自己也想不到,一百多年後會蹦出來個王賁水淹大梁。

這都是吃虧在魏惠王出生太早上了,他要是生在白起那會兒,見證過白起水淹楚國彆都鄢城,就會發現大梁有多危險了。

不過提前知道了也不代表能避免。

畢竟黃河她是真的很愛改道,萬一追著都城跑,那也沒辦法。

——對吧,楚國的新都壽春?

幸好黃河奪淮入海是一千多年後的事情了,不然還能再來一次水淹壽春。現在隻有一個淮河,不太夠淹。

扶蘇想到這裡,有點惋惜。

雖然水淹城池會死很多庶民,但直接攻城也會死很多士兵。總要有個取舍,扶蘇作為秦國太子,自然更心疼自家的兵和民。

那有沒有彆的辦法,跳過水淹,破開城門和城牆呢?

當然有——火藥。

然而上一世扶蘇因為父親為丹藥所害,對方士存在偏見,直接驅逐了所有方士。直到很多年後,才偶然得知煉丹炸爐的情況,開始針對性研究怎麼製作這種可以爆炸的東西。

到扶蘇駕崩時,研究也才開始沒多久,沒能弄出威力足夠的成果來。所以這一世重新收攏方士之後,依然得從頭研究,暫時指望不上。

扶蘇想了想,給王賁去了一封信。

他還是打算儘量救一救城中庶民,水淹是不可避免的了,但想要更多人活下來,也不是完全沒辦法。

庶民無非是被淹死、餓死、染病而死的。淹死的救不了,染病的也沒法控製,餓死的卻有救濟的餘地。

更何況,情況也不一定會糟糕到這個程度。

大秦隻要將城池泡壞就好了,水位不需要太高,可以給庶民留一條活路。

積水能三月不退,絕不可能是純粹的地勢原因。沒有秦軍故意修堤阻攔,積水早就慢慢流走了。

既然是自建的堤壩,高度當然可以控製。倘若城中百姓能在輿論煽動下抓住魏王逼迫其投降,秦軍也可以提前毀堤,疏導走積水,減少傷亡。

隻是要達成這個局勢,需要多方籌謀。扶蘇隻能儘量推動,不保證一定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