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2 章 人各有命(1 / 1)

蕭融抬手,摸了摸自己的人中,結果摸到一手鮮豔的紅色。

他定定的看著這些血,然後霍然起身,揪著阿樹的衣領:“大王呢?!大王他去哪了?!”

阿樹:“…………”

又來!

怎麼每回生病,郎主第一個提到的都是大王啊!

阿樹手忙腳亂的給蕭融擦血,可這血越擦越多,仿佛根本就止不住,蕭融一開始還非要讓他回答屈雲滅的行蹤,後來那手就軟綿綿的掉下去了,整個人跟面條似的,有氣無力的躺在床上。

但這感覺和以前生病的時候也不太一樣,以前他沒力氣、就是單純的沒力氣,今天沒力氣、且頭暈,最關鍵的,這心裡怎麼還燒得慌呢?想起來轉轉,最好是跑兩圈。

蕭融:“……”

壞了,出現新症狀了。屈雲滅又出什麼事了,該不會是作大死了吧!

阿樹見那血真的止不住,他趕緊跑出去再次求助高洵之。

高洵之聽到阿樹的叫聲,立刻急急忙忙的出來,一邊快走一邊聽阿樹說蕭融的病狀,聽到是止不住的流鼻血,高洵之猛地一頓腳,抬手拍向自己的腦門。

“哎呀!該不會是虛不受補吧!”

他們已經到外間了,高洵之說的話蕭融也聽見了,蕭融伸著脖子看他倆,高洵之看見他這動作,連忙走過來,他也會一點診脈的技術,隻摸了一下蕭融的手腕,感到那脈搏又快又強,高洵之就確定了:“真是好心辦壞事,快去請大夫,對了,再叫廚房做一鍋紅棗老雞湯,還有絲瓜鯽魚湯,告知廚房,都彆放鹽!”

說完,高洵之慈愛的拍了拍蕭融的手:“好阿融,讓他們給你補補血。”

蕭融:“…………”

不止補血吧。

還下奶吧!

彆以為我不知道,這倆分明都是坐月子才喝的東西!

……

高洵之隻是粗通藥理,算不得什麼專家,他見那些產後失血的婦人都是這麼補的,自然就照搬給蕭融了。而蕭融躺在床上,拿一張帕子捂著自己的口鼻,暫時也說不了話,就隻能鬱悶的看著他。

高洵之還以為他這是害怕,便安慰他:“沒什麼大事,應當是你今日喝的那碗補藥藥力太強了,大王為了給你補身體,在裡面加了人參。按理說應當是沒什麼問題的,這人參和其他人參不同,藥力雖強,卻溫和許多,用來複脈固脫、補充元氣是最好不過的了,連耄耋之年的老人都能喝,也不用怕被它衝撞了經脈。許是阿融你這身子骨……太弱了?所以才會反應如此激烈。”

高洵之自己都說的不怎麼肯定,因為這些年他見過好多人服用鹽女參,什麼病症都有、馬上就要咽氣的也有,卻沒有一個像蕭融這樣,還補出問題來了。

還在流鼻血的蕭融:“……”

我真是謝謝你們啊。

第二天,蕭融一臉菜色的起床了。

昨日剛宣布了

要遷都,今日屈雲滅就召集所有人過去開會,商討遷都的地點。

這種大事蕭融必然要去,哪怕他現在一想起來屈雲滅就來氣。

給好好的人喝什麼補藥啊,還補的那麼猛,昨晚上他聽高洵之科普了半天什麼叫做鹽女參,最後總結一下,那玩意兒相當於一根千年老參,而他一個看起來病弱、內核其實十分健康的人喝了,可不就補到鼻血狂流了。

任由阿樹扶著,蕭融滿腹怨氣的去了主殿。

今天來的人是最全的,幕僚團都到了,高洵之坐在最前面,四大將軍也分彆落座,每個人都帶著自己的想法。

蕭融一進來,所有人都看向他,他經過幕僚團的時候,恰好遇見當初那個非要他讓座的老頭,老頭坐著,他看一眼毫無血色、滿臉都寫著我不高興的蕭融,突然有種想給他讓座的衝動。

……

但還不等他動作,前面的高洵之就對蕭融招手,蕭融懶懶的抬腳,往那邊走去了。

高洵之給他留出了座位,就在自己身邊,而蕭融的另一邊,就是鎮北軍第一勇士虞紹燮,在他對面,則是那四位將軍。

等到屈雲滅來了,這會議便正式開始,不過屈雲滅總是控製不住的看向蕭融,望著他的眼神也十分迷惑。

怎麼喝了補藥,反而看上去更短命了?

蕭融很努力的忍著,才沒有對他翻白眼。

……

等會議開始了一段時間,大家就不會再關注彆的事情了,因為會議氣氛正在逐漸緊張起來。

遷都是大事,他們商討的結果,最終可是要被史書記載下來的,況且大家都不是傻子,都知道遷都以後意味著什麼,這個都城暫時還是王都,等到了未來,可就是國都了。

眾說紛紜,這回連幕僚團都不和稀泥了,他們也想成為新王都的促成者,便紛紛提出自己的意見,長安、洛陽、濟南,這三個呼聲是最高的,前兩者都有自己的關隘,地勢易守難攻,最後一個挨著孔孟之鄉,是幕僚團心中的聖地。

蕭融撐著腦袋,算是服了這幫混子。

好在其他人沒有那麼癲,很快就把濟南給排除了,並非是說濟南不好的意思,隻是它確實不適合作為都城,沒有天然險要,又緊挨黃河,一旦河水泛濫,整個城池都跟著遭殃。

選都城,首要看的還是地勢,彆的都可以沒有、安全性一定要高。

這是彆人的想法,不是蕭融的,不過蕭融有自知之明,他的想法太過超前,連他自己都不確定會不會適用於這個時代,所以他今日來,就是把自己當成一道保險,如果彆人說的有道理,他就不會再開口了,如果說的沒道理,他再上場理論一番。

很快,長安派和洛陽派就吵了起來,長安派看中長安曆代古都的底蘊,洛陽派則看中洛陽居中、更為繁華的優勢。

這個長安確實比不過洛陽,被胡人血洗之後,雁門郡因為屈雲滅回來了,所以又重新建設了起來,長安則一再遭難,胡人走了,還有其他勢力過來占領

,但他們誰都沒本事獨占,就天天打,後來即使被屈雲滅一窩蜂的全都趕走,如今的長安也沒幾l個百姓了,近乎是一座空城。

遷都去長安的話,前期肯定是個賠本買賣,要付出好多精力與金錢。不過空城也有空城的好處,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隨便折騰,況且就算長安空了,瘦死的駱駝終究比馬大,那些宮室、府邸,殘留下來的就可以為他們所用。

蕭融倚著椅背,烏溜溜的眼珠定格在對面的牆上,他腦袋裡天馬行空的想著各種事情,都沒注意到屈雲滅已經盯著他好長一段時間了。

不知道為什麼,看著蕭融這個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模樣,屈雲滅特彆不痛快,他發現自己不想讓蕭融閒著。

長安派代表人物虞紹燮,以及洛陽派代表人物公孫元正在激烈辯論,突然,上面的大王開口了:“蕭先生,你對遷都一事有什麼見解?”

辯論暫停,大家一起看向已經坐得歪歪斜斜的蕭融。

蕭融:“……”

頂著眾人的目光,蕭融先是默默的把身體坐正,然後才清清嗓子,回答道:“我覺得虞先生和公孫將軍說得都有幾l分道理。”

屈雲滅:“哦?有幾l分道理,便不是有十分的道理,這麼說,你是覺得長安與洛陽,都不足以成為新的王都?”

這話一出,虞紹燮和公孫元瞬間坐直了身子,看著蕭融的目光也不再那麼平和。

蕭融:“…………”

你好煩。

但彆說,屈雲滅還真說中了他的心思,他確實是覺得這倆都不怎麼樣,根本就是半斤八兩,所以才會說這麼一句話,真不愧是敏感多疑的大王。

……

都說到這了,蕭融暗中撇撇嘴,然後慢條斯理的開口:“既然讓大王看出來了,那我也如實相告,我個人中意的遷都之地乃是陳留。”

大家一愣,然後嘰嘰喳喳起來。

“陳留?此地還不如濟南。”

“陳留不可,絕對不可,陳留曾是金陵的陪都,孫仁欒一直想將此地搶回去,大王怎麼能遷去那裡呢!”

“陳留乃是平原,若胡人再次南下,經山海關、過幽州,能徑直將大軍推到陳留來!蕭先生提議陳留,未免太短視了!”

“就是就是,怎麼可以遷都陳留呢,陳留從未做過王城,唯一的陳留王後來還是那樣的結局,太不吉利了。”

蕭融本來也就是那麼一說,沒想加入他們的辯論,但聽著這些反對的聲音,蕭融脾氣也上來了。

他眯了眯眼,這就是要開戰的意思。

“真是龍生九子安天下,豬生一堆拱牆根。”

眾人:“……”

咋還人身攻擊上了呢!

蕭融才不管那個,“陳留不如濟南?這二者分明是一樣的地勢!甚至陳留更平坦,更適合百姓耕作居住,如今大王有的是兵,缺的是民,陳留上依大河,下靠潁水,水係發達且連接著淮水,淮水之南的百姓無論是走水路、還是走陸路,

都能方便的過來。靠著潁水(),大王也可開始操練水軍◎(),如今鎮北軍中什麼兵都有,就是沒有水兵,水兵的重要性,還需要我向你們解釋麼?”

眾人互相看看,沒吭聲。

如果屈雲滅要稱帝,早晚都會和南雍一戰,而南雍之所以能苟活到今天,七七八八的原因當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淮水真不好過,胡人又不擅長打水戰,所以總是到了淮水就铩羽而歸。

胡人都替他們淌過水了,他們還不趕緊吸取教訓,這南北分裂的日子,什麼時候才是個頭啊。

他們不說話,蕭融還是要說的:“至於並無險要,諸位,若真有一天敵兵已經兵臨城下了,打到自己的老巢來了,有沒有險要,還真的那麼重要嗎?古往今來,被逼到固守國都程度的君主,有幾l個能堅持十年以上的?真要到了那個地步,倒不如早早的決出勝負,免得百姓跟著一起煎熬。”

幕僚團裡有個人不能接受這種說法,他瞪著蕭融:“你、你怎麼能長他人銳氣,滅自己威風?”

蕭融:“那你怎麼能時時刻刻都想著做縮頭烏龜?”

“…………”

對方被他問的啞口無言,蕭融運了運氣,也緩和了自己的態度:“我並非是說地勢不重要,隻是諸位,咱們如今都是鎮北軍的一員,要相信大王與眾將士的本領,咱們所注重的地勢,不應當在都城的範圍之內,而是都城之外、輻射出去的範圍,豫州、冀州、東豫州、徐州各有險要,如今都在大王治下,陳留便是中央的位置,莫非你們覺得大王守不住這些地方?”

眾人瞬間看向上面的屈雲滅,而屈雲滅也很應景的笑了一下,就是笑得殺氣四溢的。

眾人:“……”

不敢說話。

蕭融見他們老實了,這才感覺到了幾l分滿意,既然都說到這了,他便把自己的想法完完整整的說了出來:“我中意陳留還有彆的原因,之前也有先生說,孫仁欒想要將陳留搶回去做他們金陵的陪都,而我也有類似的想法,自從太寧二年的大雪以來,淮水之北的耕種結果都不儘如人意,倒是淮水之南,糧食的收成沒有受到多少影響,將來,我們或許需要將南邊的糧草運到北邊來,而且每一年都要運。”

他說的比較隱晦,多數人都聽懂了,變得若有所思起來。

其實氣候隻是其中一個原因而已,不管濕度還是土壤、或是糧食的品種,最終結果都導致南方的種植產量更高,而且就是在這個時候,南北分治,南方開始飛速的發展,變成了一片富饒之地。

此時還沒有大運河,而一提起大運河,人們首先想到的是它增進了交通的發展,還有它是無數河工的噩夢,倒是忘了它最初、且延續了將近一千年的作用——即,將南方的資源源源不斷的輸送到北方去,供給定都在那邊的皇帝和朝廷享用。

至於提前挖運河,這是不可能的,一來蕭融還沒心黑到那個地步,二來他們也沒那麼多人,所以與其挖運河,不如直接定都在潁水附近,淮水與潁水照樣能通漕運,將來需要了

() ,也隻需要挖通淮水與長江這一段,不必再興師動眾的挖那麼遠了。

蕭融不願意定都長安,也是這個原因,長安曆史悠久他知道,可後來再也沒人定都長安了,就是因為它離長江一帶實在太遠,資源調動不起來,皇帝又不是慈善家,他們當然不會任憑那些財富溜走。

知道蕭融說的有道理,這些人就稍微安靜了一會兒,但沒過多久,還是有人小聲說:“可它確實不吉利。”

蕭融:“……”

行吧,這點他也沒話可說。

三十年前那場影響久遠的大雪,準確發生的時間點是太寧二年,而年號叫太寧的這個皇帝,是雍朝曆史上最慘的一個皇帝。

雍朝的皇帝們,除了開國皇帝壽命很長,活了七十多歲、在位三十五年,其餘的皇帝在位年份,取平均數可能都不超過五這個數字。

太寧皇帝是前任皇帝的親弟弟,本來陳留是不會作為封地的,因為地方太小,如果過去就封,真正的代號應該像屈雲滅一開始接到的聖旨一樣,屈雲滅接到的是代王,而陳留這一片屬於豫王。

但太寧皇帝實在是慘,他哥心眼特彆小,害怕弟弟出去以後野心就大了,所以一個勁打壓他,給他封陳留王,還不讓他出去,天天把他壓在宮裡讓他做太監的活,朝中大臣也不把他當親王,對他態度十分惡劣。

他哥大概是遭報應了,所以登基第二年就死了,從開國皇帝死了以後,朝廷就暗流湧動,太寧皇帝的哥哥比較強勢,他死了大家還挺慶幸的,而且他們吸取教訓,決定立一個軟骨頭當皇帝,也就是這個倒黴蛋,太寧皇帝。

說真的……這位一輩子就沒順過,小時候被欺負,當了親王繼續被欺負,當上皇帝了,終於能過上表面的好日子了,結果他剛登基,氣溫就降了,第二年夏季四月,天降飛雪,這已經是個很不好的兆頭,等到了冬天,那場恐怖的大雪到來,所有人都認為是太寧皇帝德不配位,所以才惹來大難。

接著他就更慘了,連連下罪己詔,徹底被大臣架空,有時候好幾l天都吃不上飯,宮裡不好過,外面也不太平,胡人南下劫掠,北方凍災南方澇災,流民到處都是,各地均有起義軍,而且他們全都打著同一個口號,全都針對太寧皇帝,好像他還活著就是最大的罪過。

所以在太寧五年的一個晚上,他正睡覺呢,就被大臣闖進來,用腰帶勒死了。

人死了,這悲劇也沒結束,他死的時候十幾l歲,隻有一個兒子,還是個嬰兒,大臣立這個嬰兒當皇帝,繼續控製整個朝廷,然而那時候實在是太混亂了,哪哪都不安全,殺了皇帝的大臣被簇擁皇權的大臣反殺,宮中的人都忙著政變,誰也沒想起來那個嬰兒皇帝,等他們想起來的時候再去找,卻發現同樣隻有十幾l歲的太後抱著嬰兒皇帝,已經凍死在了昨夜的寒風當中。

……

真的,慘絕人寰。

哪怕蕭融也不能昧著良心說沒有啊、我覺得還挺吉利的,他怕自己說完了,雷就劈下來了。

同樣

的(),他也不能說吉利與否不重要?[((),畢竟這時候的人們迷信得很,他打不過,隻能加入。

……

蕭融不說話了,高洵之看看他,也沒有要幫他的意思,他隻是在心中歎了口氣,因為他覺得蕭融說得很有道理,可既然不吉利,那也沒什麼辦法。

虞紹燮眨眨眼,感覺陳留已經自動出局了,那他是不是又可以提一下長安了?

他正襟危坐,剛抬起屁股,也就離開了一寸左右,然後他就聽到屈雲滅驀地開口:“本王也認為陳留甚好。”

咚,虞紹燮又坐了回去。

……

大家震驚的看向屈雲滅,蕭融說話還不過是個提議而已,屈雲滅開口了,卻是有拍板的意思,這回他們反對的更加激烈,不過一個蚩尤旗,就能讓天下百姓堅信屈雲滅是個災星,他還要遷都去陳留,這不等於是從一個火坑跳進另一個火坑麼。

更何況輿論都是其次的,主要是,他們真怕陳留這地方不吉利啊!

蕭融默。

史上一共兩個陳留王,第一個慘絕人寰,第二個同樣沒好到哪去。

黃言炅為了蹭皇帝熱度自封陳留王,打敗鎮北軍之後又生擒了鎮北王,可以說是風頭無兩,然而他太過殘暴、也飄得太快了,屈雲滅死後第二年,東陽王打著替天行道的旗號來攻城,而他的前軍主將,就是帶著剩餘鎮北軍苟延殘喘的簡嶠。

黃言炅敗了,但他沒有讓彆人來抓他,他直接自儘在陳留城中。經東陽王的首肯,簡嶠把黃言炅屍體搬出來,肉做肉糜喂狗,骨頭敲碎填路,連頭發都被簡嶠塞到了豬圈的食槽裡,讓豬吃了個乾乾淨淨。

……

不論生前有什麼仇恨,兩大熱門奪權者最終都死在同一個地方,這讓人感覺有點唏噓。

蕭融沒說話,而其他人反對的太過激烈,屈雲滅本來就是個不願意聽反對意見的人,被他們吵的受不了了,屈雲滅驟然站起:“本王是鎮北王,又不是什麼陳留王!人各有命,乾一座城池什麼事!照你們的意思,那陳留郡裡的人,是不是早就該死光了!”

大王發怒了,頓時就沒人敢說話了,平時虞紹燮敢,可今天這事也沒讓他感覺有多憤怒,他暫時還憤青不起來;高洵之也敢,可他張了張口,突然扭過頭看向蕭融。

高洵之用眼神示意他,你快勸勸大王啊。

蕭融看著他的眼神,完全不明白什麼意思。

高洵之:“…………”

你上回不就是這麼跟大王交流的嗎,怎麼到老夫這就不行了!!

()